一个“接吻病毒”,竟是狼疮的“幕后黑手”

来源: 2025-11-18 18:00:30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与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之间关联的重大发现。

• “接吻病毒”: 指的就是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它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俗称“接吻病”)的病原体。全球约有95%的成年人曾感染过这种病毒。

• 研究团队: 斯坦福大学的William Robinson教授及其团队。

• 核心发现:

• 该研究首次提供了确凿的机制性证据,表明EBV可以直接感染并重编程人体内的B细胞,特别是那些与自身免疫反应相关的B细胞。

• 在狼疮患者体内,被EBV感染的B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在某些研究中,感染率高出25倍)。

• 被感染的B细胞通过表达特定的蛋白质(如EBNA2)来激活一些基因(如ZEB2和TBX21),从而将B细胞转化为促炎性细胞,并驱动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最终引发狼疮的自身免疫反应。

• 这一发现为EBV是狼疮的触发因素这一长期以来的流行病学猜测提供了分子和细胞层面的解释。

重要意义:

• 解开了数十年的谜团: 解决了为何像EBV这样常见的病毒只在少数人身上导致狼疮的难题,关键在于病毒感染了特定的(具有自身反应性的)B细胞。

• 新的治疗方向: 这一发现为开发针对EBV或受EBV感染的B细胞的下一代靶向疗法提供了基础,有望从根本上治疗狼疮,而不是仅仅缓解症状。

这项研究被认为是理解狼疮发病机制的里程碑式的进展,也为研究EBV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