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警示:饲养猫作为宠物可能会使人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增加一倍

来源: 2025-11-16 22:44:32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一项对17项研究的分析表明,饲养猫作为宠物可能会使一个人患精神分裂症相关疾病的风险增加一倍。

澳大利亚昆士兰精神健康研究中心的精神科医生约翰·麦格拉斯及其同事查阅了过去44年间发表在11个国家(包括美国和英国)的论文。

他们在2023年发表的综述发现,“广义上的养猫行为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疾病风险增加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作者在已发表的论文中强调:“该领域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

早在1995年的一项研究中就提出了养猫可能与精神分裂症风险相关的观点,并认为接触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其原因之一。但迄今为止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

研究发现,童年时期与猫接触可能会增加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然而,并非所有研究都发现了这种关联。

弓形虫病目前已知仅在猫体内繁殖 (1),但也可通过中间宿主传播给人类 (2, 5, 7)。(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一些论文还指出,接触猫与测量精神分裂症相关特征(影响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以及类似精神病体验的量表得分较高有关,但其他研究并未发现这种关联。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情况,麦格拉斯及其团队表示,需要对所有相关研究进行全面审查和分析。

弓形虫是一种基本无害的寄生虫,可通过未煮熟的肉类或受污染的水传播。它也可通过受感染猫的粪便传播。

据估计,美国约有4000万人感染弓形虫,通常没有任何症状。与此同时,研究人员不断发现弓形虫感染可能产生的更多奇特影响。

弓形虫一旦进入人体,就能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并影响神经递质。这种寄生虫与人格改变、精神病症状的出现以及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有关。

然而,这种关联并不能证明弓形虫会导致这些改变,也不能证明这种寄生虫是从猫传染给人类的。

猫粪可能是弓形虫病的来源。(图片来源:frosted_vulpes_ferrilata/Unsplash)

澳大利亚研究团队写道:“在调整了协变量后,我们发现接触过猫的人患精神分裂症的几率大约是其他人的两倍。”

这里有一些重要事项需要注意,例如,17 项研究中有 15 项是病例对照研究。

这类研究无法揭示因果关系,而且通常没有考虑到可能同时影响暴露因素和结果的因素。

研究人员还强调,部分研究的质量较低。

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但质量较高的研究表明,未调整模型中的关联性可能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

一项研究发现,13 岁之前养猫与日后患精神分裂症之间没有显著关联,但当将养猫时间限定在特定时期(9 至 12 岁)时,却发现了显著关联。这种不一致性表明,接触猫的关键窗口期尚未明确界定。

美国一项涉及354名心理学学生的研究并未发现养猫与精神分裂症人格测试得分之间存在关联。然而,被猫咬伤的学生得分高于未被咬伤的学生。

另一项研究纳入了患有和未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发现猫咬伤与特定心理体验测试得分较高之间存在关联。但研究人员认为,其他病原体,例如多杀性巴氏杆菌,可能是罪魁祸首。

相关阅读:研究表明,猫寄生虫会严重扰乱大脑功能

在得出任何确切结论之前,研究人员重申,我们需要开展更完善、更广泛的研究。

作者总结道:“我们的综述支持养猫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疾病之间存在关联的观点。”

“我们需要更多基于大型代表性样本的高质量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养猫作为精神疾病潜在风险调节因素的作用。”

该研究发表于《精神分裂症公报》(Schizophrenia Bulle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