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突变体B.1.1.529(Omicron) 高传染性及防传染策略分析

来源: 2022-12-22 10:10:39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印 染 助 剂  第38卷第12期 2021年12月。 TEXTILE AUXILIARIES,Vol.38 No.12 Dec.2021 

卢永华1,2 , 张光先1,2 (1.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6; 2. 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 重庆 400716) 

摘 要: 新冠病毒(SARS-CoV-2)及其突变体的高传染性备受关注。分析世卫组织重点关注的新冠病毒刺突蛋白(VOC)、受 体血管紧张素蛋白(ACE2)和 SARS-CoV刺突蛋白所带电荷数分布。结果表明:ACE2在人体 pH为 7.3时带 20.5个负电荷,SARS-CoV 病毒刺突亚单位(Ss1 )带 7.8 个负电荷,而新冠突变体 SARS-CoV-2、B.1.1.7(Alpha)、B.1.1.7+E484K、B.1.351(Beta)、P.1(Gamma)、 B.1.617.2(Delta)和 B.1.1.529(Omicron)分别带 5.2、5.2+1.0、7.2+1.0、8.2、7.2、9.2+1.0和 10.2+4.0个正电荷。显然,新冠及其突变体主要 是通过突变使其刺突蛋白的前端带正电荷,与带大量负电荷的 ACE2通过强电荷作用力达到高传染性。建议用阳离子驱离型口罩和 阴离子通风系统材料预防新冠病毒传染。

关键词: 新冠病毒; 传染; 电荷; 突变体; 中图分类号: R5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39(2021)1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