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少林大和尚火了,但是我就想起别人给我讲的几个老和尚的故事。
一。胡萝卜
寺庙坐落在山脚下,斑驳的墙壁爬满了青苔,瓦片上也长出了绿色的杂草,显得有些破败。庙里只有一位老和尚,他身形瘦小,穿着一件打了无数补丁的灰色僧袍。他法号叫慧净,已经记不清在这里待了多少年。
慧净什么也不求,只求在这乱世中有一口饱饭。他在庙前的空地里开辟了一小块菜园,种上了胡萝卜。他每天悉心照料这些胡萝卜,除草、浇水,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胡萝卜长势喜人,每一根都粗壮饱满。慧净从不浪费,只吃自己种的胡萝卜,有时生吃,有时煮汤,日子清贫但安宁。
然而,这份安宁并没有持续多久。不久后,一股风暴席卷了整个村庄,破庙也未能幸免。一天,一群红卫兵闯进了寺庙,不由分说地将慧净老和尚抓走了。
慧净被带到村子中央的广场上,一群人围着他高声批斗,说他是封建迷信的残余,是剥削阶级的走狗。慧净听不懂这些词,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他没有反抗,也没有为自己辩解,只是瘦小的身躯在寒风中微微颤抖。他只惦记着他菜园里的胡萝卜,不知道它们是否能安然度过这个寒冬。
被批斗的日子里,他失去了自由,也失去了唯一的食物来源——他的胡萝卜。他被关在一个阴暗潮湿的柴房里,每天只有一小碗稀粥。长时间的饥饿和精神上的折磨让他的身体迅速衰弱。他常常感到头晕眼花,耳边嗡嗡作响。他想起了他种的那些胡萝卜,想象着它们脆嫩甘甜的味道。
一个寒冷的冬夜,慧净老和尚在冰冷的柴房中停止了呼吸。他的身体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仿佛风一吹就会散架。他离开的时候,手里什么也没有,也没有任何亲人在身边。他一生清贫,一辈子只靠胡萝卜度日,最终也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寂静地离开了人世。
在他死后,没有人为他立碑,也没有人为他超度。只有庙前的那片胡萝卜地,在寒风中,默默地守望着它曾经的主人。
二。和尚娶尼姑
普初和尚所在的寺庙,在文革中遭到冲击。一天,宗教局干部来到庙里,对普初说:“普初,你年纪也不小了,是时候破除封建迷信,回归世俗了。我们给你介绍了一个对象,是附近庵堂里的一个老尼姑。”
普初听了,心如死灰。他出家多年,一心向佛,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这种命令,对他来说,是对他信仰和人格的巨大侮辱。他没有反抗,只是默默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他想,如果人生注定要在屈辱中结束,不如自己了断。
他找来一包老鼠药,一狠心吞了下去。然而,药性发作后,他感到腹部绞痛难忍,口渴得厉害,便大口大口地喝水。他喝了整整一壶水,肚子涨得像个皮球。剧痛和胀气折磨了他一整夜,但最终,他还是没有死。
第二天,他被送进了医院,抢救了过来。宗教局的人见他一心求死,便更加严厉地逼迫他,最终他还是屈服了,和那位老尼姑“结了婚”。他们被安排住在一起,日子过得痛苦不堪。
文革结束后,普初和老尼姑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择分开。他们不是夫妻,而是两个被时代洪流裹挟的受害者。他们都理解对方的信仰,也理解对方的痛苦。他们默默地分了手,各自回到自己的修行地,继续过着清贫的生活。
普初的心中,始终无法放下那段屈辱的经历。他觉得自己已经犯了戒,不再是一个真正的和尚,内心充满了罪恶感。他唯一的念想,就是去峨眉山重新受戒。他相信,只有通过这个仪式,他才能洗清自己的罪孽,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他把这个愿望藏在心里,小心翼翼地呵护着。
终于,他攒够了钱,独自踏上了前往峨眉山的路。他一个人,颤颤巍巍地爬着山。当他爬到一处陡峭的石阶时,脚下一滑,摔了下去。他重重地跌在石阶上,右腿骨折,再也无法站立。他的峨眉山之旅,在这一刻画上了句号。
普初最终没能实现他的愿望。他被送回了家,躺在床上。他的一生,就这样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最终在耻辱和遗憾中结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没能重新受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