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故事66:三十三、龙井问茶(上)

来源: 龙剑 2020-05-31 16:05:5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688 bytes)

                                                                        龙井问茶(上)

   龙井,是村名、寺名、泉名,又是茶名。龙井村位于杭州西湖之西的凤篁岭、灵隐寺西侧的上天竺之南,幽居群山,著名道士葛洪曾在这里炼丹。村旁有一泉,古称“龙泓”,百姓纷纷传说此泉通东海,泉水乃东海龙王所赐。村中的水井就叫龙井,因有来自龙泓的水源,一年四季取之不竭,于是俗称“龙泓”为龙井泉。龙井泉“水经饮马桥,合黄泥岭,东出茅家埠入湖。”明代才子袁宏道描写泉水道:“龙井泉既甘澄,石复秀润,流淙从石涧中出,泠冷可爱。”

    宋代秦观写有《龙井记》,盛赞龙井,摘录如下::“龙井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凤篁岭之上,深山乱石之间。西湖深靚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丽纡余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竒态,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克以为泉。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一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乗髙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故岸江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唯此地盘幽而宅阻,内无靡丽之夸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悍之胁以亏疎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夫蓄之深,发之远,其养也不茍,则其施也无穷。龙井之徳,盖有至于道者。其为神物之托也宜哉!”

    《西湖游览志》中说,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太监李德住在龙井,遇到天大旱,组织了一批壮汉掏井。开始掏出二十面铁牌、一尊玉佛、凿有大宋元丰年号的金、银锭各一锭。继而挖到一块高六尺多,竒怪兀突的巨石,八十个人才把它抬到地面,上有神运二字,旁边还有许多款识,漶漫不可读,不知是哪个年代所镌刻的。最后又掏得十五面铁牌,上面凿着三国吴国赤乌年号的白银两条。显然,掏出的这些物件都是历代在此求雨的人放在井里的。当下天色突变乌云密布,李德吓得不敢再掏了。神运石就放在龙井寺屋檐下,后来李德疏浚了旁边插劍、浣花、浴麟三座水池。李德历事五朝,镇守兩浙,颇有劳绩,死后就葬在凤篁岭下。田汝成(1503-1557)和李德掏井相距不过几十年,这段记载可信度应该很高,由此可见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人在龙井求雨。色突变乌云密布,李德吓得不敢再掏了。神运石就放在龙井寺屋檐下,后来李德疏浚了旁边插劍、浣花、浴麟三座水池。李德历事五朝,镇守兩浙,颇有劳绩,死后就葬在凤篁岭下。田汝成(1503-1557)和李德掏井相距不过几十年,这段记载可信度应该很高,由此可见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人在龙井求雨。色突变乌云密布,李德吓得不敢再掏了。神运石就放在龙井寺屋檐下,后来李德疏浚了旁边插劍、浣花、浴麟三座水池。李德历事五朝,镇守兩浙,颇有劳绩,死后就葬在凤篁岭下。田汝成(1503-1557)和李德掏井相距不过几十年,这段记载可信度应该很高,由此可见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人在龙井求雨。

    龙井寺,创建于五代后汉乾佑二年(949),当地居民凌霄募捐化缘,在龙井旁建报国看经院,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改为寿圣院,苏轼当时任杭州通判,就请他题额。元丰二年(1079)辩才禅师由天竺归隐于此,和当时杭州先后两任知州赵汴(1070年,1077年两次就任)、苏轼(1089年到任)都是极要好的朋友,留下许多佳话。南宋时,还在寿圣院增设了“三贤祠”,供奉辩才、赵抃和苏轼三人塑像,让人们瞻仰。此后一段时间龙井寺最为兴旺,有归隐桥、方圆庵、寂室、照阁、闲堂、讷斋、潮音堂、涤心沼、萨埵石、冲泉、诸天阁等景点,苏轼任知州以后,名人到此题诗甚多。绍兴三十一年(1161),改称广福院。淳祐六年(1246),改名为延恩衍庆寺,俗称一直是龙井寺。田汝成写《西湖游览志》时就说“今已久废”,故址在今天的龙井茶室。

    陆羽在《茶经》中称,钱塘的天竺、灵隐二寺已产茶,但未曾提及龙井何时开始种茶。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曾对西湖之滨种茶历史有过考证。他认为:龙井茶区最早是由南北朝的诗人谢灵运在杭州翻译佛经时,从浙江的天台山带来种子种起来的。所以按苏东坡的说法,龙井茶树栽培,最迟应当始于南北朝,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了。虽然龙井村及其近旁的西湖西侧群山早就开始种茶,但是直到唐代仍评价不高。陆羽在《茶经》中评论当时各茶区所产茶的品质,说到浙西茶区时,结论是“湖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不过这只是在浙西茶区相对而言,当时湖州紫笋茶、常州阳羡茶,名列贡茶前茅,仅次于四川的蒙顶茶(见拙著《茶和茶文化史》),杭州茶的质量应该是不错的。

    辩才法师(1011-1091),俗名徐无象,浙江临安于潜人。刚生下来时,他的左肩上有肉隆起,状若袈裟绦,八十一天后才消失。他的伯祖父认为这是大德妙相,说:此乃宿世沙门,慎勿夺其所愿,让他终生事佛吧。所以十岁时,父母亲就把徐无象送到西菩山明智寺出家为僧,师从同县僧人法雨禅师,法名“元净”。18岁到杭州上天竺寺,师从慈云法师。25岁时,仁宗皇帝恩赐紫衣,并加赐法号“辩才”,曾担任过上、下天竺寺住持,门徒逾万人。因精通佛典经论,道行高洁,受到朝廷重视。与赵抃、苏轼、曾公亮、秦观、米芾等名臣名士交往唱和,颇负诗名。

    辩才任上天竺住持时,杭州几任知州:沈遘、蔡襄、陈襄、赵抃直到后来的苏轼都是品格高尚的有名文人。蔡襄是宋代茶叶的最高权威,没有人敢在蔡襄面前品评茶事,著有可和《茶经》媲美的《茶录》。蔡襄任知州时,辩才五十五岁,比蔡襄大一岁,已经是很有名的佛教天台宗大师,可以合理推测两人有过交往,辩才会向他请教茶叶知识。因此,元丰二年(1079)辩才从上天竺退居寿圣禅院,就在四周最高的狮子峰山麓开山种茶,品茗诵经,以茶学文,过着隐居生活。现在西湖龙井中以狮峰龙井品质最高,乾隆所封的十八棵御茶就在狮子峰山麓的胡公庙内,从这个意义上说,辩才当为龙井种茶的开山祖。

加跟帖:

  • 标题:
  • 内容(可选项): [所见即所得|预览模式] [HTML源代码] [如何上传图片] [怎样发视频] [如何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