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故事45:二十三、柳浪闻莺(上)

来源: 龙剑 2020-05-09 07:56:5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318 bytes)

                                                                      柳浪闻莺(上)    

    拆除旗下营、钱塘门,开辟湖滨路后,继续把临湖的杭城西城墙和中部的涌金门、南面的清波门拆除,建成南山路。南山路起自解放路口,在长桥附近转向西,直到杨公堤(当时叫西山路),串接起西湖东南面的一系列景点。

    民国时期的南山路,从解放路口开始,建造了不少私人别墅。其中最出名的两栋是南山路189号的澄庐和113号的膺白楼。

    一公园南侧的澄庐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是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盛宣怀第四个儿子、汉冶萍公司总经理盛恩颐的别墅,后成为蒋介石在杭州的行辕。澄庐临湖而筑,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主体为一幢三层西式别墅,左右三开间,外墙为奶黄色,室内入口大厅楼梯为双跑式,左右楼梯均以白色大理石构建。楼上设厢房、客厅、舞厅等,装修考究,木质门套精致,石膏线脚细腻。二楼走廊贯穿南北,有大阳台正对西湖,三层大部分为一露台。别墅庭院宽敞,西侧有一精致花园,欧式石柱犹存,东南侧有一欧式大草坪。1927年12月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完婚,蜜月旅行的第一站就是西湖澄庐。“西安事变”后,曾住此地疗养。1937年3月,周恩来代表共产党与蒋介石进行第二次国共合作联合抗日正式谈判就在此处。蒋介石离开大陆的最后一夜,也是在澄庐度过的。2000年7月被列为杭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杭州市老干部局所有,作为老干部活动场所。

    往南的西湖大道口膺白楼是一处濒湖临街的宅屋,建筑面积有950平方米。同盟会元老黄郛(1880-1936),字膺白,1934年建造了这幢奶黄色的假三层西式别墅,体积宽大,构筑精致。别墅南面有一钢筋水泥浇砌的楼台,上为阳台,下为庭廊,汽车可驶入廊棚,直达门厅。北面邻湖处和西面朝花园处,上下各有多个宽大阳台,湖光塔影、庭院秀色一览无余。全楼上下有房近40间,客厅、书房、卧室、餐厅、起居室、卫生间、储藏室、阁楼、壁炉等一应俱全。室内装饰也颇为考究,清一色的柚木地板,清一色的宽大钢窗。此楼豪华的室内用具,舒适的家居条件,幽雅的周边环境,在当时堪称一流。别墅完工之前, 1936年12月黄郛病逝于上海,抗战爆发后,其家属将别墅捐赠国家,以充抗战经费。抗战胜利,这座别墅修缮后,作为国民政府主席行辕,蒋介石夫妇来杭时,曾下榻此处,现为“1917花园餐厅” 是一处濒湖临街、围墙高耸、闹中取静的院落,占地面积多达10.414亩。院内假山重叠,池沼小巧,古木参天,曲径通幽,为西湖南线一胜地也。    

    古涌金门就在西湖大道西口对面,1999年在遗址北重筑涌金池。涌金门是古代杭州西城门之一,始建于五代吴越国,后唐清泰三年(936),钱元瓘开凿涌金池,引西湖水入城,故建涌金门。当时池在城内,宋代赵彦卫所著的笔记《云麓漫钞》记载,此处古代曾有金牛涌出,因而得名(魏晋六朝时西湖曾叫金牛湖)。涌金门也称小金门,宋代诗人杨万里有诗“未说湖山佳处在,清晨涌出小金门”就是写涌金门。南宋涌金门边面临西湖有一座仿照北宋京师汴梁宋徽宗和李师师幽会处,有名的丰乐楼建造的大酒楼,也叫丰乐楼。明代田汝成在说:“涌金门旧名丰豫门,宋时有丰乐楼,与门相值,若屏障然。蓋盖堪舆家以此当山水之冲,今移稍北近柳洲寺。”原来丰乐楼还有这一层作用,直到明代丰乐楼尚存在,只不过位置略有移动。

    杭城的十大城门,九座城门城门外都有呈四方形的护城,叫做重城,钱塘门就是这样,在清末英国女旅游家毕晓普夫人拍摄的另一张钱塘门照片上看得很清楚。只有涌金门是单独一座城门。这是因为它依附了西湖作为外势,可御可守。“涌金门外划船儿”,这里历来是西湖游船码头,现在还是这样。

    从西湖大道西口起,直到清波街,南山路的西侧大片临湖绿地,历史上是柳浪闻莺景点。《都城纪胜》里说的城西清波钱湖门外旧名西园的聚景御园就在这里,当时还包括了接近湖岸的若干洲渚如柳洲,水心寺基(小瀛洲前身)等。柳洲在明人的著作里还有提到,到了清代可能已经和陆地连在一起了,就没有这个地名了。《西湖游览志》中是这样记载的:“清波门外沿城而北,旧有聚景园、孝宗所筑。先是髙宗居大内,时时属意湖山,孝宗乃建名园,奉上皇遊幸园中,有会芳殿、瀛春、览远、芳华等堂,花光、瑤津、翠光、桂景、滟碧、凉观、琼芳、彩霞、寒碧等亭,柳浪、学士等桥,叠石为山,重峦窈窕。其后累朝临幸,理宗已后,日渐荒落,不再是御花园了。”

    园内还有灵芝崇福律寺,本是钱王故苑,因有灵芝生其間,捐舍为寺,就题额灵芝寺。宋代規模扩大,髙宗、孝宗先后四次临幸,有浮碧轩、依光堂,也是当时新进士会年题名的场所。元末燬,永乐初,竺源重建,到明代中叶又败落。寺畔曾有一座显应观,高宗原封康王,有一个泥马渡康王的故事,他在逃避金兵时,马累死了,磁州崔府君祠里的泥马帮了他,到临安后就建了显应观祭祀磁州崔府君。

    到南宋末,景聚园岁久芜圮,那时景色吴自牧写道:“仅存一堂两亭耳,堂匾曰览远,亭曰花光,一亭无匾,植红梅,有两桥曰柳浪、曰学士,皆粗见大概,惟夹径老松益婆娑,每盛夏秋首,芙蕖绕堤如锦,游人舣舫赏之。” 元初,南侧一带被辟为随蒙元铁骑南下迁居杭州的回民墓地,俗称回回坟。中段原有的灵芝寺、显应观等显赫堂皇的寺庙也败落了;到了田汝成的时候,“今惟柳桥尚存世,称柳浪闻莺者是也。”清代恢复了聚景园旧景,以“柳浪闻莺”之名,列为西湖十景之一。然而清代中后期又逐渐荒芜,到1949年,柳浪闻莺仅存景名碑,石碑坊,石亭子和沙朴老树各一,表忠观旧屋一区以及祠前方塘两口。附近居民干脆称那里为坟山窠。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在这里重建为柳浪闻莺公园,也叫涌金公园,占地三百多亩。柳浪闻莺公园经过几十年不断的开发和建设,仍以当年的青翠柳色和婉啭莺鸣作为公园景观基调,在沿湖长达千米的堤岸上和园路主干道路,沿途栽种特色柳树。柳树品种有:“垂柳”,低垂青丝,如少女想着心事,来源于天津北仓苗木基地,属于稀有品种节节垂,现在北方几乎绝迹;“醉柳”,柳丝纤细,风中飘动似贵妃醉酒;“狮柳”,枝叶繁茂,树头若狮头状;“浣纱柳”,远眺象西施在水旁浣纱等等。百柳成行,千柳成烟,细柳丝绦间黄莺飞舞,竞相啼鸣,形成了真正具有神韵的“柳浪闻莺”。柳浪闻莺公园主景区辟闻莺馆;又在距闻莺馆不远处置巨型网笼“百鸟天堂”,营造烟花三月、柳丝飘舞、莺声清丽的氛围。其实,用网笼把鸟留住,是游客密集、鸟类生态环境恶化,不可能恢复莺类飞鸟野生条件的无奈之举。

    柳浪闻莺公园中部有一座钱王祠。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杭州郡守赵抃有感于吴越王钱缪有功于后世,报请朝廷批准,以玉皇山的妙音寺废址改建表忠观,供奉钱氏三世五代国王,即武肃王钱镠、文穆王元瓘、忠献王弘佐,忠逊王弘倧、忠懿王弘俶。宋神宗元丰元年落成,是为始建的钱王祠。十几年后,赵抃已升任资政殿大学士,苏轼知杭州,就根据赵抃的意见撰文书写《表忠观记》,立碑于钱王祠侧。苏轼对钱镠倍加赞扬:“天下大乱,豪杰蜂起。方是时,以数州之地,盗名字者,不可胜数。既覆其族,延及于无辜之民,罔有孓遗。而吴越地方千里,带甲十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然终不失臣节,贡献相望于道。是以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鼓之声相闻,至于今不废,其有德于斯民甚厚”。

    元明以来,钱王祠渐废。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1560),督抚胡宗宪另建祠于已经废弃的原灵芝寺址,塑钱氏三世五王像,春秋致祭。祠前表以石楔,上题“功德坊”三个大字。郡守陈柯重镌苏轼撰文并书写的《表忠观记》碑于祠内,至今钱王祠内保存了明代石刻中的三幅。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清圣祖御书“保障江山”一额。清雍正五年(1727),清世宗敕封钱镠为“诚应武肃王”。乾隆皇帝六次游江南,每对钱氏铁券及表忠观(嗣改为钱武肃王祠)均有题咏:其中一首云:“三世五王爵,同堂秩有伦,对朝旅故里,白水识其人,子孙仪刑永,春秋俎豆新,苏碑余腕力,亦敌弩千钧”,并御书“忠顺遗庥”扁额。

加跟帖:

  • 标题:
  • 内容(可选项): [所见即所得|预览模式] [HTML源代码] [如何上传图片] [怎样发视频] [如何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