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故事39:二十、临安纪胜(上)

来源: 龙剑 2020-05-03 07:17:2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114 bytes)

                                                                 临安纪胜(上)

    南宋对外贸易相当发达,有日本、高丽、波斯、大食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往来和贸易关系。杭州和泉州、广州、明州(今宁波)同列四大港口,朝廷专设“市舶司”主其事,办事处叫“市舶新务”,坐落在大河(盐桥运河)的北城墙内埠头。所以杭州商店中可以见到国外进口的希罕物件,集中在御街的南段两侧。正如《都城纪胜》“市井”一节说的:“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

    宋室定都临安后,直接为皇室、官府服务的、规模庞大的官方手工业作坊在临安纷纷建立,同时东京等地大量具有各种手工业技艺的专业人才也大量移居临安,这大大改变了当地官、私手工业的结构与比重,并对都城临安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纺织、造纸、印刷、陶瓷、造船及军火等都居全国前列。尽管杭州这些手工业的生产历史非常久远,且至北宋时已有相当的规模,以前发达程度远不能和宋室南迁后同日而语。

    开放式街巷的出现,不仅是城市商业兴起的需要,反过来又刺激了商业的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临安城的很多私营手工业者往往在产品上打上自家记号,有的甚至还将店铺地址一并注明。如一面出土铜镜上就刻有“杭州住悟空巷真正王家一色清铜照子”铭文。此外,江南纸业发达,活字印刷术出现后,书籍印刷业更是兴盛一时。在传世的宋版书籍中,“版权页”上常见这样一类标识,比如“太庙前尹家”、“修文坊相对王八郎家”、“钱塘门里车桥南大街郭宅”等许多精确到街巷的书铺刊行记。

    《梦梁录》卷十六《茶肆》中说:巷陌街坊,自有提茶瓶沿门点茶,或朔望日,如遇吉凶二事,点送邻里茶水,请其往来传语。在宋代烹茶并不那么容易,有茶有水还得有闲,才可能耐着性操作茶事。提着茶瓶穿梭在巷陌街坊送的是点好了的茶,沿门送茶这风俗很美,丰富了社区文化,定会受到市民们的欢迎。提茶瓶者沿门送点茶在“朔望日”显得最为重要,朔日是农历每月初一,望日是农历每月十五,是早晚三炷香祭祀家神的日子,茶在西周时代曾作祭祀品,南宋临安的百姓们或许以茶代酒,是否古风犹存?待考。提茶瓶人这一行,北宋指在京师汴梁才有,临安人在摇身一变为天子脚下的臣民之后,不但享受着交通的畅达,也过上了集经济、消费、娱乐与文化为一体的新型城市生活。

    南宋临安的商业十分发达,远远胜过北宋的汴京。对此,南宋吴自牧在他的《梦粱录》一书中有载:“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行分最多,且言其一二,最是官巷花作,所聚奇异飞鸾走凤,七宝珠翠,首饰花朵,冠梳及锦绣罗帛,销金衣裙,描画领袜,极其工巧,前所罕有者悉皆有之。”又说:“盖因南渡以来,杭为行都二百余年,户口番盛,商贾买卖者十倍于昔,往来辐辏,非他郡比也。”在临安的商铺中,东京人开设的饮食店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都城纪胜》“食店”一节述及临安的食店时说:“都城食店,多是旧京师人开张。”宋嫂鱼羹就是曾住汴京最大酒楼樊楼附近的宋五嫂创制的,因在高宗游西湖时献给皇帝而出名。据《武林旧事》等书记载,南宋时的杭州商业有440行,各种交易甚盛,万物所聚,应有尽有。商业除遍地开花的零售业,开始出现批发市场专业集中的趋势,如大瓦肉市、炭桥药市、橘园亭书房、城东菜市、城北米市,其余如五间楼福客、糖果所聚之类,不胜枚举。

    商业的发达衍生出仓储业,是以前所没有的新生事物。临安北城墙内天宗水门里,有周回数里的水路,自梅家桥至白洋湖、方家桥直到法物库、市舶新务前,河道和城墙之间有一片空地。于是慈元殿及富豪内侍诸司等人家,沿河岸建造了数十所仓库,当时叫做“塌房”,共有库房几千间,并备有杠棒、绳索、小推车等移动货物的工具。这些塌房专门用来租给城里商铺或来往途径都城的行商寄存货物,甚至有些富豪人家因为临安地皮紧张,城里住宅不宽敞,也来租用塌房。塌房四面皆水,不但可避风烛,还可以避免偷盗,极为方便。盖置塌房的东家,每月向承租客户索取租金,那时叫管巡廊钱,部分租金用来建立一支保安队伍,白天看守,夜间巡逻,昼夜值班不致疏忽。

   宋朝没有夜禁,夜市场繁荣。《都城纪胜》说到临安的夜市与日间无异,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而且无论四时皆然。由此可见,临安的消费市场,除了凌晨三、四点钟,差不多是日夜连轴转,全年无休。连皇帝都来赶热闹。高宗元宵节在中瓦附近染坊设专座观灯,孝宗四孟景灵宫回来,“就观灯买市,帘前排列内侍官帙行,堆垛见钱,宣押市食,歌叫支赐钱物,或有得金银钱者。”和现代城市一样,古代城市的繁荣程度也可以从它的第三产业是否发达,它的消费水平如何看得出来。临安最突出的就是以酒楼为代表的餐饮业和集中在“瓦子”消费的娱乐业。

南宋政权一开始,就是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经费紧张,酒税是重要的财政来源。据《宋史•食货志》记载:“渡江后,屈于养兵,随时增课,名目杂出。” 据统计,宋高宗末年,全国酒课每年达到1400万緡,所以能以江南半壁江山支持着,对付北方的强敌。这样一来酿酒就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产业,也是政府大力提倡的消费物品。所以作为南宋最大城市的临安,酒业很是兴旺,有许多从事酿酒的酒库。

   酒库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北宋,据《东京梦华录》卷四所载的,东京北宋中央政府机构的营造部门中,与酒有关的有內酒坊和法酒庫。前者是负责督造宫廷所用的大内酒,后者是生产政府部门宴请时所需的酒类。南宋也实行酒类专卖的政策,集中体现在酒库系统的设立及运营。南宋的酒库,是官府控制下酿造酒和批发酒的市场,是官府酒课的主要来源之一。南宋酒库名目繁多,隶属关系复杂。有归属中央政权的酒库,有军队的酒库,还有地方上的酒库。南宋政权基本稳定下来以后,政府机构逐渐把归属军队的酒库,收归为政府所属。归属中央政府机构的酒库,在临安府设有点检所,管理城内外诸酒库。由浙江西路安抚司所管一系列酒库则属于地方政府管理的酒库。

   南宋政府为了促进酒的销售,每年组织所属酒库,进行声势浩大的酒类评比和宣传促销活动。以临安点检所属下的酒库为例,每年清明前开煮,中秋前卖新酒。卖新酒之前,各酒库呈文上报点检所,选择日子,呈献样酒开卖。点检所批复并确定日期,于是各库召集官私妓女,浓妆艳服,并雇请鼓乐队,吹吹打打预颁告示。到了开卖那一天清晨,各库排列整肃,前往州府教场,伺候点呈。各队队首以大长竹挂起三丈余高白布,上面写着:“某库选到有名高手酒匠,酝造一色上等辛辣无比高酒,呈中第一。”这个叫做“布牌”,三五人扶之而行。其次是鼓乐队,后续以所呈样酒数担。接着就是各式各样化妆表演的队伍,艳丽打扮的妓女队伍,由虞候、押番、闲汉组成的游行队伍。最后是酒库的首席酿酒师,穿戴新巾紫衫,乘马随之,州府赏赐的彩帛钱财银碗,叫人肩挑着走在马前,以为荣耀。直到鹅鸭桥北酒库,或俞家园都钱库,纳牌放散结束。观者如潮,热闹非凡,其间有一道亮丽风景线,乃是风流少年,沿途劝酒,或送点心。各酒肆则结彩门楼,游人可以随处品尝,追欢买笑,倍于平时。每年有幸参加新酒促销的是临安城里城外的十二个点检所管理的大酒库,它们是:城内的东酒库、西酒库、南酒库、北酒库、中酒库和天宗酒库;城外的南上酒库、南外库、北外库、西溪库、赤山库和徐村库。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