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小提琴的故事

来源: 2019-12-07 17:20:01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看到伊凡的贴,勾起一些往事,忍不住写几句。

一)日本琴

父亲在日本投降那一年在委托行买了一把日本小提琴,可能是铃木,记得不是很清楚,应该是战败的日本人返回日本时处理的,很便宜,但质量不错。父亲的小提琴是自学的,学琴的时候已经是高中生。他的技术不是很好,完全无力完成高难度的作品,但是一些小曲拉得极好,有感情,音色也美。最擅长的是《沉思曲》、《G弦上的咏叹调》、《如歌的行板》等。拉得时候闭着眼睛,如痴如醉。他来美读研究生的时候带着这把琴来美国,然后又带回国。他对这把琴可以说是珍爱,尽管并非珍品。

我在文革初期因病无法活动,就自学了京胡,看简谱,从纯噪音到接近专业水平(后来文革宣传对演出《沙家浜》的时候没等郭建光开口唱观众先给京胡鼓掌)。我不满足于只会拉京胡,想学小提琴,便对父亲说想拉拉他的小提琴,没想到他立刻拒绝。这把琴只属于他,别人不能碰。

二)苏联琴

父亲还是支持我练习小提琴的。于是就在东单那家委托店给我买了一把苏联琴,记得是10块钱。其实如果是在66年底67年初,可以买到更好的。68年晚了一点,10块钱只能买到苏联琴。差不多同一个时期,父亲在那里还买了苏联的泽尼特照相机。

这把苏联琴质量比较差,音量偏小,拉不出醇厚的声音。但对我来说,无所谓,我开始拼命地学习五线谱,开塞、霍曼之类的东西努力练习。很快,技术上超过了父亲。我的特点是见到乐谱几乎不需要练习就可以立刻拉出来,音准不错,节奏尤佳,但缺乏感情,感染力差,所以后来在宣传队是乐队的骨干,但于独奏无缘。这把苏联琴让我学会了小提琴。

三)苏州琴

70年当了工人并参加了有交响乐队的工人宣传队后,指挥(一位气质完全是艺术家的工人,小提琴独奏水平)说你这把琴太差了。我当时每个月不到20的工资,只能还是去委托行买。当时我认为小提琴的好坏完全取决于琴背的虎皮纹枫木。一天终于看到一把虎皮纹比我父亲那把还细还多的苏州琴,价格只有20多块,就买了。后来专家说,这虎皮纹一部分是假的,是烤出来的,那是后话。不管怎么样,这把琴的音色比苏联琴好了许多,陪伴我参加了许多演出。那时我根据需要几乎玩遍了所有弦乐,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二胡、京胡、月琴、三弦等等。杂而不精。

78年初上大学还拉过一次小提琴,后来提前考研,79年以后因为学术的关系彻底放弃了音乐。突然想起了40年前的事,拉拉杂杂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