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中期,由于资本主义兴起,民国的汽车行业持续发展。
截至1929年东北已有30县市有了民办汽车企业,但仍然没有人试图尝试自行制造汽车。
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其子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仅一星期,少帅张学良就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使东三省迎来了短暂的和平。
而当时的国民政府十分重视国产汽车行业的发展,这给国产汽车的萌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这样的条件下,张学良所管辖的东北奉天迫击炮厂的厂长李宜春响应政府号召,建议制造汽车。
张作霖与其子张学良
这一提议得到了张学良将军的特别赞许,少帅本人就对汽车钟爱有加。
当年他还买回一辆别克牌轿车作为自己的御用座驾,还常常将司机赶到后座去自己来驾驶。
迫击炮厂厂长的提议正合少帅的心意,也正值和平时期,迫击炮厂也面临改制。
于是奉天迫击炮厂改为辽宁迫击炮厂,并设附属民用品工业制造处,即民生工厂。
张学良尤其喜爱别克牌汽车
1929年,张学良将原本迫击炮厂结余的4万元拨给民生工厂,作为研制汽车的材料试验费。
不久后又拨款70万元作为试验和生产费用,相当于今天至少上千万人民币的资金。
在人力方面,由于迫击炮厂没有任何汽车工业设计基础,厂长李宜春从美国聘请来技师麦尔斯作为总工程师。
此外,他还从国内外聘来众多大学、专科毕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工程的主要职务。
一时间,民生工厂人员扩充至207人,其中30名技术人员,177名工人,阵容在当时称得上豪华。
辽宁迫击炮厂
一切准备就绪,厂长李宜春提议“应国内需要,宜首先制造载货汽车”,张学良表示同意。
遂命李宜春从美国购回“Republic”牌载货汽车,通过拆解的方式研究了其样式及原理*。
*注:《东北年鉴》载:1929年5月“辽宁迫击炮厂,因国内和平统一,军事告终,军械需要锐减,该厂厂长拟利用固有机械设备,试制汽车,先由底盘着手,现在试验中。化兵为工,诚上策也。”
Republic牌载重货车
同时,李宜春还派民生工厂的技术人员到美国先进的汽车厂进行实习,包括福特、通用这样的大厂。
研发队伍得到了当时许多国外汽车行业的内部资料,甚至包括图样设计这样的重要材料。
经过对Republic牌汽车的研究,民生工厂决定计划生产两种型号的民生牌载货卡车。
一种是最大载货量2吨的55型,比较适合城镇路况较好的地区。
另一种100型则能载重3吨,适应乡村较为复杂的行驶环境。
博物馆中的民生牌汽车
民生工厂对Republic牌载重货车整车拆解试验,找出其中的易损耗部件,结合国内实际另行设计制造。
对于结构简单加工难度低的结构件,工厂可以直接仿制生产。
对于少部分重新设计且生产难度较大的零部件,民生工厂自行绘制图纸,委托国外工厂加工制造。
当然,对于最为核心的发动机、传动系统、电气系统以及轮胎等还是只能从美国买回原厂配件*。
*注:据当时的《国民日报》报道:“通体制造除少数单件和发动机、后轴、电气装置及轮胎等,或以设备较繁或以原料无出,在事实上难期制外,其余各件均由本厂自行设计制造。”
虽然民生牌汽车没能实现自主设计,甚至也没能完全自主生产,但整体的“国产化“率依旧惊人。
据统计,首款民生牌汽车全车共计666种零部件,其中有464种实现了国产,其余均为进口。
如此算来,如果仅看数量,民生牌汽车超过70%的零件为国产,算是一个奇迹。
1931年6月,民生工厂宣布民生牌55型汽车研制成功,载重量超过预期的2吨,达到了2.5吨。
因此这台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也将型号从原来的55型改成了75型。
民生牌75型载重货车采用六缸水冷汽油发动机,最大输出65马力,时速25公里。
除了性能优良外,民生牌75型载重货车还有部分创新性的设计。
例如重新改良的缓冲式后轴以及四部分分体式的水箱,都是结合实际的合理改进。
1931年9月12日,上海举办了全国道路建设协会10周年几年展览会。
民生牌汽车作为展览的重头戏被放置在展厅的中央,在福特、别克、奥兹莫比尔、雷诺等众多外国品牌车辆中显得格外亮眼,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大家谈论的焦点。
展出的民生牌汽车,车头保险杠上写着:
“载重后行驶粗劣之路能力极强,驶平坦之途速率增大”
民生牌汽车的成功研制得到了当时国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高度表扬。
当时甚至掀起了一股汽车制造的风潮,只不过还没等他们付诸行动,悲剧就发生了。
1931年的9月18日,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包括辽宁迫击炮厂在内的众多军工民企被强占。
民生工厂内还没来得及出厂的民生牌汽车被日军全部据为己有。
民生牌汽车仅仅在上海展出了6天之久,这个中华民族最早的汽车工业嫩绿苞芽还没等来枝繁叶茂的那一天就被无情地掐了去。
当时民生工厂计划来年生产100辆75型、50辆100型,甚至已经生产和采购了能组装50辆左右的零部件。
向美国订购的46台汽油机已经运抵牛庄(今营口市),不得不紧急转运至天津。
民生牌汽车的传奇就此结束,民国汽车工业设计上短暂的春天也就此结束。
人们还记得那年9月《盛京时报》上刊登的那句:“民生工厂自制国产40辆工程将告竣……样式精美,轻便异常。”
据说,“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消息传到上海,群情激愤,300多辆各式汽车自发开上街头。
他们浩浩荡荡地组成车队,强烈抗议日本侵占东北。
在代表辽宁的车队中,隐约能看到一辆披着黑纱的卡车,车头写着“国产汽车”四个大字。
自那以后,汽车国产之事已鲜有人谈起。
国产汽车再一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共论的热点时,一晃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个世纪。
当解放牌卡车驶上街头,不知道人群中是否还有长者能记起那台被战争扼杀在摇篮里的民生牌汽车。
只要尚有一丝希望存于我们的记忆中,死亡就不是终点。
在同一片土地上,新中国有了自己的汽车工业,有了众多自己的品牌。
我国的汽车技术早已今非昔比,但我们应当知晓,在茁壮之前我们也曾有过一个可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