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最昏暗的一个春天,1947年的故事

来源: 2018-03-20 11:05:01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西安是个神奇的地方,住久了就不忍离去,即便离开了,心里也牵挂着这个古城。

1947年春天,一位文化人离别了西安,返回北平,心头依然萦绕着古城西安。他在书房中写下了有关西安春天的文章,记录了西安人在1947年春天的生活。

今天读到这篇文章,其中各种现象让人深思,反观今日社会,令人感慨万千。

《春天里的西安》

青苗

拖着满身风尘的疲惫,我总算是返回北平了。

虽然我置身北平了,但我每每走在街上、公园、剧院,走在那个古老宁静的大院宅里,我总觉得我还在西安。

钟 楼 (1945~1949年)

多少天以来,我的心和我的灵魂都得不到宁静。北平的春天里,有风沙、寒冷,物价在飞涨,西安不也是这样吗?

全国的物价,除太原外,西安恐怕是最高了。而西安一般公务员及教员的薪金全都低到无法再低的地步,大部分的市民在饥饿线上挣扎着,房荒、粮荒,日用品及生活必需品搞到一般公教人员不敢染指。

1940年代,西安市民抢购面粉

去年十月间,西安的面粉也不过两万余元,但经过有力者的囤积操纵,在阴历年关前便来了几个大翻身。五十余万市民大为恐慌,每个街上的面粉供应站上每天都像要挤死人的样子,在人群的拥挤中,是一片吵骂声和妇女们的哭喊声,这时怨声载道,群情沸腾。

物价评议会的委员们和面粉业公会的理事们狼狈为奸,大唱其双簧戏,在饥饿的火山上大跳其舞。先是西安面粉业公会理事长李秀珊公开对各报记者发表谈话,他保证面粉不再加价,但在这位理事长发表谈话之后,还不到旬日(10天),面粉更猛涨一倍。

陕西西安面粉工厂外景,1946年

西安的市民们再也不能忍耐了,于是有一位声望的律师及西安律师公会许多律师将面粉业公会控之于西安地方法院。法院业已受理,并派出检查官向各面粉公司扣查帐目。但在此期间,却有几位要人出来作和事佬,为双方和解,在这一和解之下,此轰动一时之控诉便寿终正寝矣。这也正是官僚政治一件最出色的创作,而五十万市民的利益却被葬送了。

关于西安面粉工业的新闻报道(民国时期)

在这面粉涨价中,还有几件惹起市民注意的事情,第一是面粉业公会理事会的“深明大义”,他们首先发给新闻界的配给面粉,不过大家都知道的,这并不是什么恩惠,而是“塞嘴粉”。第二,是物价评议会诸公所闹的怪剧,在某一次的评价里,将面粉的市价提升到比黑市还要高的地步。

“车票又涨了一倍”——叶浅予作品,1947年

随着面粉和粮食价格的飞涨,各物价都在赛跑,管制失效,于是在阴历年则各物价大都放弃管制,男子理发由五千元跳到八千元,女子理发跳至两万五千,一个人以前最劣等大的伙食也非万元不能吃饱。

西安东大街(民国)

虽则如此,西安市街道的外貌都一天比一天繁华了。这正是外强中干的表现,当被吸血者日渐枯瘦的时候,却正是吸血虫日渐壮健的时候,所以西安东大街一带的百货店及寄卖所日渐多起来,凡上海、香港所稀有的东西,在西安的百货商店都可以找得到,当然,这些东西是和广大市民没有缘分的。

西安现在流行的是“四挤”,一是买面粉挤,二是乘公共汽车挤,三是进影院挤,四是乘火车挤。

陇海线上的火车——叶浅予,1946年作品

在这“四挤”里面,以乘火车挤为最有声色。笔者从西安回北平,没有见过在西安乘火车这种挤法。因为陇海路的火车车头少,车次有限,旅客多,每次都是水泄不通,车顶上都常是黑压压人群,看来触目惊心。笔者这次离西安时,也是由友人拾起从车窗塞进去的。

美军驻西安飞虎队合影(抗战期间)

“四挤”之外,又有物种特殊人物,即“吉普女”、“新闻记”、“国大代”、“青年从”“军官总”。

这五种人里边,“新闻记”是聊备一格的,寒伧而不足道。“吉普女”则自山姆叔(美国人)走后,日渐冷落下来。

西安最威风的人物是穿黄呢子军服的人物,既广且多,笔者经过七省各市,皆无法与之相比。

另外,最出风头是吉普车,西安吉普车之多,各地亦难与之相比,车上常常带着衣饰鲜艳的女郎,风驰电掣而过。

画家叶浅予去年路过西安时,借寓在他的同乡某师长的家里,他每出门来坐这位师长的汽车,横冲直撞,宛如行于无人之域。有时路旁车辆或行人避让稍迟,他便在怒骂之外,赏一口唾沫,而且唾的很准,百发百中,使浅予大吃其惊,以后每出门,都不敢乘坐这位师长的汽车。这点经过是叶浅予都画了出来,曾在上海某报上刊过的。

“不拘小节”叶浅予1946年作品,发表在上海《华声》杂志

抗战期间,由于晋豫各地沦为战区,学校及学生迁陕甚多,这也是造成陕西(尤其是西安)教育发达的一种原因,所以西安中等学校很多,学生最多的是兴国中学与力行中学。

兴国中学毕业学生统计表(1947年)

因为西安物价高涨,学费也随之高涨,去年有些私立学校令学生往银号交学费(比如北大街的中兴银号),学校也无形中变为商号,但令教育厅要限价了,不准各学校涨学费,且另一部分的私立学校向学生退款,而各私立学校校长则联合起来力争。

西安南大街(民国)

实际说来,不单私立学校主持人在作商,公立学校何尝不是。比如西北大学刘季洪先生吧,他利用教育部所发的数亿迁校费,在西安东大街为自己开了一个买卖,名叫“九华国际贸易公司”,与西安商人竞争,大作其投机买卖,去冬曾被学校一名女职员控于法院,后来还是官僚政治占了上风,不了了之。

西安西大街(民国时期)

暮春三月,北平的天气还是这样的冷峭,西安该要温暖一些吧。我怀念着这个古老的城市,怀念着那些脱了皮袍换上夹衣的朋友们。

西安,我永远记着你,你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