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民(570)

我,在美国当家庭主夫,中年回国,演“变态”走红,挫败感一直伴随着我
这是《自拍》第336个口述故事
我叫宁理,是一个演员,现在已经人到中年。父母曾想让我当个工程师或者医生,我却选择了表演。我演过很多戏,但人到中年,才因为演《无证之罪》里的“变态”李丰田走红,成了网友口中的“国产杀手天花板”。
在上海坐公交车。我最喜欢的交通工具是公交车和地铁,还有共享单车。
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我在上海人民艺术中心工作了几年,看似顺风顺水,但却心里不安。27岁,我独自去美国闯荡,想过点不一样的生活,到了才发现,电影里都是“假的”,为了谋生,我送过报纸、干过房屋中介,差点在邮局转正,发现还是喜欢当演员。
人生是不断感受的过程,我曾经吃了十年软饭,也在最年富力强的时候当家庭主夫带孩子,现在她们长大了,我又有了自己的事业,回过头看,一切都是美好的安排。
我在北京海淀医院出生,从小在北京长大。我出生不久,母亲就因为家庭出身问题,下放到安徽蚌埠一个叫五河县的地方,后来又调到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当医生,我爸下放去了安徽蚌埠市一个皮革厂当工人。父亲在皮革厂工作的时候,我开始记事了。
妈妈、姐姐和我在颐和园。
印象中,他每天穿蓝色的工作服,脏兮兮的。我们去他的工厂,发现父亲很受人尊重。他没有因为下放,从一个高级工程师成为一个普通工人而破罐破摔,依然非常努力地工作,几乎每年都是先进工作者。我很崇拜他,就问他,你怎么每年都是先进工作者?
他说,其实你到一个地方,与其混日子,整天抱怨,不如去把这个事情了解清楚以后,找到工作的乐趣。你认认真真地去做一件事情,比你敷衍潦草去做一件事情更轻松。
当时我不懂这些话,但后来长大之后,很多次面对我不喜欢的工作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我父亲这句话。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如果你有别的选择,你就离开去做你想做的事,如果没有这个勇气,与其你痛苦地做这个事情,不如认真地投入这个事情。
我和姐姐弟弟,在颐和园合影。
我母亲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她在生活中对美的坚持。小时候家里特别穷,我记得有一年冬天,我妈折了一个空树枝,有很多枝杈。拿回来以后,她把炸的玉米花全都插在了枝杈尖的地方,放到一个花瓶里边。她说你看多美,像梅花。
我当时觉得这挺好玩的。现在长大了,再想起这件事情,觉得特别感动。在物质那么贫乏的情况下,创造出这种美。她影响了我弟弟、我姐和我。美在生活真的是无处不在,跟钱没关系,跟心灵有关系。
11岁的我,母亲去世前。
我11岁的时候,母亲车祸去世了,当时我弟弟 9 岁,我姐 16 岁。我们整个家庭陷入了崩溃边缘。家里也没有了欢笑。现在想想,那段生活的记忆就是灰黑色的。我爸用他的方式让我们的生活,重新有了色彩。
有一天,我爸拿回来了个手摇留声机,这个留声机通过物理运动产生出美妙的旋律,都是80年代的那些流行歌曲。这时候家里又开始有了音乐,虽然之前的生活不可能重现了,但就这样,我们逐渐把生活又点缀了起来,找到了生活应该有的样子。
姐姐,我和弟弟,我(中间)当时12岁。
感觉现在我的性格有很大的缺陷,就跟母亲这么早去世有关。我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对人生的未知充满了不安全感。这种感受不能用某一件事,或者某种形式表现出来,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感受。
我对于任何事情会有很大的焦虑和担忧。比如前段时间,我父亲87岁去世了,当然他是帕金森,最后五年生活挺痛苦的,离开对他也是一种解脱,对我也是一种解脱。这几年时间,我整天恐惧,我希望接到他的电话,但又害怕接到家里的电话,这也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
我喜欢文艺或许是受到父亲熏陶。他上大学的时候,周末会骑一个自行车,从学校一直骑到首都剧场,去看话剧。老舍的话剧,他如数家珍。包括我们家很多书,都是很多古希腊神话,罗马的传说,小时候也看不懂,家里有很多这样的书。
从小我长相并不出众,但我喜欢说学逗唱。说起表演,我觉得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表演。不是说你一定要有一个摄影机,有个舞台才是。你进入到另外一种你想象的人的一种生活状态,这就是表演。我们小时候是过家家,玩打仗什么的,那你就进入到了一种表演状态。
但当时没想过长大当演员,我们家亲戚朋友都没有当演员的,直到后来进了上海戏剧学院,学习了以后才知道什么是角色,如何塑造人物。当时我是瞒着家人去报名的,报完名,跟我爸聊这事,他说我反对你从事这个行业,因为全世界最便利,最有确定性的一条捷径,就是努力学习,其他事情都太艰难。尤其是艺术这条道路。但是你要是能考上戏剧学院,说明你是真的喜欢。
从我考上上戏那天开始,我爸没有说过任何反对的话。他觉得你要既然选择了这个东西,那你就好好去干呗。至于说将来能不能干出成绩来,这也是你自己的选择。
考上戏是复读。之前,我因为贪玩高考落榜,还没来得及为未来着想,有点迷迷糊糊的。第二年听说还有专门学表演的地方,就在父亲的办公室埋头补习。天气热,蚊子多,我在屋子里点上十几盘蚊香,看着蚊子啪嗒啪嗒往下掉。
高中叛逆期。
我们那个考区是合肥考区,报名有上千人。当时觉得,天哪,那么多人。考上海戏剧学院,我不能说它难也不能说它不难,只能说我很幸运。
我相信没有考上的很多人,他们有很高的艺术天赋。如果他们成演员的话,也许是非常有成就的演员。只不过那场考试他没有通过而已。你看王宝强,没有考过什么戏剧学院,照样是一个优秀的演员。所以说,考上上戏,我不能说我是一个优秀的人,只能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
1987年,印象极其深刻的,第一天去上戏上课的时候我都像在梦里。我真的进到这里边了吗?每个人一大早起来学唱歌、跳舞,有形体课、台词课,看各种各样的剧本——这种书平时在家我爸都是说你别看那些闲书了,好好看看你的作业——原来好像不务正业的事情反倒都变成了主业,我突然就觉得我的人生有一道光。
进入上戏,我像是一粒种子,放在了土壤当中,我的生活,我的知识,我的朋友圈子,我的所有人生经历……都逐渐生长出来。我也懂了什么是真正的表演——不是要模仿自己的偶像,而是要模仿生活。
上海戏剧学院学生证上的照片。
我们那时候还包分配,毕业之后,我进入了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刚到没多久,就被导演吴贻弓挑中,出演电影《阙里人家》的男主角,和老戏骨朱旭搭戏。在我毕业后,去美国之前这段时间的发展,现在看来算是挺不错的,但是年轻总是觉得不满足于现状,总觉得我还有更好的,没有尝试过的。
就像现在咱们说那些年轻人一样,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觉得社会能发展,人能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就是因为身在福中不知福。
在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人生第一个话剧《雾都春雷》,演员们合影,第三排中间是我。
27岁的时候,顺风顺水的我感觉到一种年龄危机。我怕自己就这么下去,一眼看到头,最后变成老人死去。我在被窝里痛哭一场,觉得必须做些什么。
刚好1995年,我们剧院参加德国汉堡戏剧节,我作为演员去德国参加了。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出国。当时我就觉得国外挺好的,你去参加这个戏剧节,受到那么多人的尊重。我觉得我在德国可以这样,我在美国也可以这样。不是说打铁还要还靠自身硬吗?我自己可能是挺优秀的了,不管是我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也是会成功的。
当时也是想换一种生活方式。比如说我老吃面,我想尝尝饺子是什么样,也不是说我不爱吃面了,最后你找了一圈以后,年纪大了你就知道,我这胃也就适合吃个面。这样也好,不然的话你老惦记这事。
出国之前,了解国外都是通过一些电影,比如美国的青青喜剧《成长的烦恼》之类,觉得这个地方有意思,就对他有一种盲目的向往。
1996年,我只身了美国。去了以后,你突然发现这戏剧、电影的东西,都是浓缩了生活,而不是真正的生活。去之前,幻想每天早上在那种枫叶飘落的小道晨跑,连忙碌的工作都显得是那么的浪漫。但到了之后才发现,你都没心思跑步,跑完之后,你这个饭怎么办?
我最先碰到的障碍是语言不通,但我很快就克服了。学语言,我有自己的方法。你不要研究什么完成时、进行时、过去分词、现在分词什么的,一研究你就懵圈了。你就把它当成一种方言,从心理上不要有什么恐惧和障碍。另外你要在这个语言环境里。我角色里的上海话,还有天津话、东北话,都是跟这个语言环境有关。
我对语言挺痴迷的,所以就会不自觉地注意、研究这些东西。有的时候我在想,关羽他说的是什么地方的方言?明朝有个皇帝朱棣,你说朱棣他说的是什么?是北京话还是南京话?他当皇上之前都是在南京,后来到了北京,那他说的什么话?
在美国,看了一场NBA篮球赛,位置很靠后,因为买不起前排。
刚去美国我上语言学校,有一个同学是河南人,来美国15年了,因为他在唐人街做厨师,接触不了什么说英语的人,所以英语还是很差。所以语言这个东西,就是靠环境。
去美国之前,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划,想干点别的,当然去做演员这个也是备选之一,就是去好莱坞什么的。其实到了之后,你所有之前的想象,就变得很遥远。亚洲人的角色,本身就没有多少。去好莱坞这地儿,挺遥远的,都是钱,去那租房子怎么租,谁也不认识,话都说不了。
没关系也行,那你得会点别的,比方说你武打行,这也不灵你演什么?那么多优秀的华人演员在美国也是在等工作。我也去过当地的演艺经纪机构,试图寻找一些演出机会,登记之后,就没有什么消息了,只能从零开始。

在美国读电影学院期间,正在拍摄导演作业。
最穷的时候,只能吃最便宜的那种罐头,为了吃得饱一点,打开之后往里面加点水就成为罐头汤。衣服只能穿二手的,一条牛仔裤5块钱,毛衣或是外套贵一点,10多块钱。
为了生活,我干过很多工作,比如房屋中介、快递员、装修工人、珠宝鉴定师,甚至学过一段时间金融。
我干这些工作,一是为了生活,二也是因为对这些职业有一种浪漫的想象。一些电影里边描写这些职业都是比较戏剧性的。接触了以后,你就发现,其实戏剧电影它是一个造梦的过程。它把枯燥的生活增强了戏剧性,变得更浓烈。
干的时间最长的是在邮局的工作。我在邮局分信,就是纯手工,一个巨大的帆布手推车里边装满了信,我把不同邮政编码的信放在相应的抽屉里。
来美国之后,边读书,边打零工,这是在为别人装修房子。
分好了以后,把信放在一个纸箱子里,放到传送带上打包寄走。这个打包机老坏,传送带就会堵着很多纸箱子。你得去找人修。修传送带的人效率很低,我后来自己琢磨着会修了。不光是传送带,后来我自己的洗碗机、汽车我都会修了,因为你找人修就是钱,美国的人工很贵。
这个邮局是为联邦工作,用中国式的表达,就是属于那种铁饭碗似的。后来那个邮局主管找我谈,说要不要变成正式的工作。当时我也犹豫了。美国的当地人,他们都说挺好的,这就等于你有了这个固定工作,有固定的收入,有保险,还有带薪假期,退休金什么的。
后来我琢磨一下,我大老远跑来,就找了这么一个工作,基本能知道我退休大概是多少岁,未来是什么样的一种生活。就像马走日象走田都给你画好棋谱了,你走就完了,这有多吓人。我说谢谢你,我可能还要干点别的。然后我就把这个工作辞了。
当时辞的时候也挺害怕的,我把原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不错的工作辞了。现在我又辞了一个,我干嘛老跟我自己较劲?但是你没有办法,这个工作让你不舒服。
在美国我经常感觉孤独。你能感受到真正的孤独,就是哪怕有人跟你聊天的时候你也会孤独。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想什么,他也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你只是在交换一种信息。
我特别幸运的是,到美国的第一年就认识了我太太,她在中国学习过,中文说的很好,遇到她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她特别好,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一直在公益机构从事慈善工作。我觉得善良真的是所有美好的根本。她很爱我,很尊重我的职业,没有给我太大压力,说你有自己的坚持和追求,去做就完了,我爱你就是爱你这个人。
1996年,去美国第二年,我觉得还是喜欢影视,考进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电影制作专业,这也是个烧钱的专业,机子一开,钱就开始计算,中间如果哪个环节出现失误,所投入的钱将全部打水漂。
上电影学院是一个接近你想做的事情的途径。但你爱好他,选择他,并不表示你能够真正从事这个行业。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曾经是多么幸运,包括后来重新真正回到这个行业。你需要一个机会,通过这个机会去证明自己,让别人认可。竞争很激烈,你为什么会得到这个机会,能够得到认可,其实有很大偶然性的。每个人对未来都会有一个美好的想象,但具体能实现到哪一步,这个东西真不一定。
毕业后曾跟同学做做短片,辗转于不同的小舞台,还拍过独立电影,跟着剧团全美洲跑演出。后来我结婚生子,基本上就是在家带孩子的状态,几乎没什么收入。
在美国,我的大女生出生2个月,我在家照顾她。
经济上虽然不富足,但也没感觉到窘迫。我母亲对我的影响很深。我在媒体上讲过很多次这个故事,小时候我们家经济上那么窘迫,我妈借了几个鸡蛋,不小心鸡蛋掉地摔碎了,她就本能把另外一只手的鸡蛋一扔,赶紧要去救那个鸡蛋,结果俩鸡蛋全摔碎了。
我以为她一定会暴跳如雷,或者是伤心不已。但是没有。她愣了一会儿,然后自己就笑了。她觉得特可笑,眼泪都出来了,那眼泪不是悲伤,就觉得好玩。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
所以最没钱的时候,你没有办法改变,干脆就别想这事,想点好玩的事,从生活中寻找乐趣。所以那个时候,我经济上可能是窘迫的。但我也有一些朋友了,也有爱情了,精神上也不那么窘迫吧。
带孩子的时候,基本上就没有了时间的概念,今天明天后天她总在那,因为她总要吃,总是要哭,总是要哄,总是要拉,总是要换尿布。大了一点,你要送她上学,你要管她学习。
在养孩子这个过程当中,你突然会意识到,她是个个体,不会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你想象的这个孩子,和你真正面对的孩子,有很大不一样,你得有个和解,不然的话她太难受,你也难受。
2003年,我和女儿一起滑轮滑。
但不管怎么说,带孩子久了,我有一种价值感的降低。在任何的一个社会都是这样的。你在一个家庭里边,没有什么固定的经济收入,人家没怎么想,你自己先胡思乱想了。这时候你会想,我到底是在干什么?你要调整自己心态,不管是阿 Q 精神也好,还是自我调节也好。
所以,当时带孩子之外,没事就看看书,看看电影,做这些没有目的性,只是让自己不多想而已。不是说我一定是在等待着某一个机会厚积薄发,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有这么一个机会,你没什么选择。你接受也是这样,不接受也是这样。
我也想过,去干点别的。那等于是把所有东西都泯灭掉了。我太太说,你就做你想做的好了,因为干别的你也不快乐,你的这种不快乐会影响你周围的人。金钱会带来一定的生活便利,但是如果你不快乐的话,那更不值得。在我焦虑的时候,太太说你在陪着孩子成长。
在美国,小女儿八岁时,我带她去旅游。
那十年我最骄傲的地方是我能跟孩子在一起,陪她们慢慢长大,她们是真的爱我,而不是怕我。她们都是善良的人,对未来都充满希望。我也跟孩子学到了很多生活智慧。
有一天我问我小女儿,那时候她大概 3 岁。我说宝贝,谢谢你。她说没关系。然后她问我说,谢我什么?我说谢谢你当我的女儿。她说,没关系。然后我说,下辈子你还当我女儿好吗?她看着我,说,那下辈子如果你是一条狗呢?当时我笑了。的确是这样。按照现在比较流行的一句话,要活在当下,别想那么远。下辈子你如果是条狗的话,你还不许别人当人?
在美国,女儿两岁时,我带她去逛商场。
在美国一晃十年过去了,除了把两个孩子拉扯大,我的事业没有什么起色。2007年,我决定带着家人回到国内。我是带着美好的希望回来的。希望是一个原动力,其实我们每个人所知的未来都是死亡。在通往死亡的路上,你必须是充满希望,努力去做。否则,你说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回来之后,我才发现,市场变了,观众也变了。以前的名气都是过眼云烟。我离开的时候20多岁,回来以后恨不得都快年过半百了,形象上也有很大的变化,以前的东西没办法作为参照。如今又得重新开始。
自己真的会着急,会希望被看到,希望能有多一点机会。有事干的时候还好,没事干就会特别焦虑。没啥排解的方式的时候,就会发脾气、有时候一点小事就跟人家吵架。
当然,我每一年都会零零散散演一些戏,比方说《李小龙传奇》、《中国维和警察》、《幸存者》等等,大家都不知道而已。并不是说这十年我什么都没干,突然一下怎么着,没那么戏剧性。我一直很感恩,你最终有东西让人家见到。我不相信那些没有被别人认可的人,没有被别人看到的演员,是能力不行。我只是比他们幸运。
回国后,和两个女儿在一起。
2016年,我第一次接触到《无证之罪》。当时我也还不知道网剧是个啥东西,以为是一帮年轻人拿个DVD围追堵截,所以一开始我婉拒了,但朋友没死心,把剧本递给了我,结果看完剧本我就陷进去了。
我有时候在想,如果我从来没有拍过《无证之罪》,现在突然有人来说我们现在要拍一个网剧,这个网剧里边有一个这样的角色,总共 12 集,头6集都没你。演一个反派,你来不来。我有可能不会去。因为第一,我可能已经档期排满了,第二,你可能会觉得这个角色我没那么感兴趣。
所以说我为什么现在一直坚持要每一个戏亲自看剧本,是因为我要做出这个选择。我不看它是什么阵容,有多少戏量,是不是一号,这个都不重要。
在开拍之间,我就开始想象李丰田的身世、经历,为什么一个“穿着破棉袄,戴着挂脖厚手套,和每天扫大街、烧锅炉一样的普通人”,最后走上一条不归路。我不抽烟,在卫生间练抽烟,在镜子看到自己特别狰狞,火光的效果很震撼,用在了电影里。我每次演一个戏,都很忐忑,告诉导演千万别将就,我可以演无数次。
拍摄《沉默的真相》时,导演正在和我说戏。
在片场,拍摄完一个场景后,我立刻去看回放。
我一直喜欢喜剧。包括李丰田这个角色,我也加入了喜剧元素。比方说李丰田有句话,剧本原来是这么写的,你不是说天黑前要报警吗?现在已经天黑,你可以报警。但我觉得这句话没有起到猫戏老鼠的感觉,所以我就改成了,你不是说天黑就报警吗?你家是几点天黑?我说出这句台词的时候,大家都笑了。这句话初听很搞笑,但是放在这个人物身上,确实会让人非常的毛骨悚然。
拍这部戏的的时候,哈尔滨特别冷,大家都非常的认真,让我想到在上海戏剧学院的那种时光。大家都没有所谓的那种包袱,在一起商量,说你这段怎么演,我该怎么演。大家都非常虔诚,像孩子去做游戏一样那么投入。大家在一起,抛掉所有经验,像第一次演戏一样,拿出所有真诚和所有热情投入到创作当中。
演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会不会火。有时候你演一个角色,你自己很满意的,觉得演得还挺好的,但是市场没有特别好的反响。所以,我做任何事都不会期待太高。但我会尽全力,如果不去做这个努力,那肯定期待就不会实现。
很多人说,宁老师,你李丰田那个角色演得好。我表面上就跟人家说,谢谢我会继续努力,但心里会犯嘀咕,真的有这么好吗?因为你自己最清楚,你在现场演的时候,并不是每一条都是满意的。
所以说影视这个东西,他真的不是某一个人的事儿,可能你弄完了以后,导演给你一剪接,这些好的东西都给呈现出来了。所以,这都是大家的功劳。你千万不要觉得是你自己如何如何了。
我觉得人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所以我一直都在踏踏实实认真工作,创造角色的时候,本身的愉悦已经是很大了。至于他能不能成,我也不知道。那么多演员,全中国哪有几个说能够让观众记住认可?很难去期待和强求的,你期待和强求不能实现,你更失落,更加难受。所以说我总结出来,就是你好好干你的事,你别期待,期待没用。
准备《爱情神话》的角色时,我去学修鞋。
2017年,《无证之罪》播出时,我已经回国十年。重新走红之后,我的生活也没有太多改变。我仍然是骑小黄车坐地铁,我不喜欢开车,不认道,老丢。但是陪孩子的时间少了。
我每天都会跟家里打电话,问孩子的情况。我也跟太太说过,我现在很忙,也帮不上你家里的事儿。她说虽然你人不在这,但是你能够关心这个家庭,比那些整天在一起,但是对家庭漠不关心的人要强的多。这个态度是对我很大的支持。
现在工作的机会比原来多了,自然而然认识更多的人,我是一个被动型交朋友的人。我特别希望能够变得不那么社恐。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不太喜欢参加大的局。去参加一个聚会的时候我会紧张。我会想我到那之后我说啥,我做什么,我特别佩服和羡慕很多人,他们聚会的时候能够金句不断,把整个气氛搞得非常活跃。
我不会,我特别希望能成为这样的人。小的时候,我爸也是别人不说话他不说话。我还觉得我爸为什么不能像别人爸爸一样,跟别人聊得非常潇洒。后来我慢慢也成为他这样的人。
经常有人问我没火的时候会不会有挫败感。会有挫败感,但挫败感一直伴随着我,我现在仍然有。当你演完了一场戏以后,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于是你就跟导演说这个咱再来一遍。来了几遍之后,你仍然觉得不满意。别人说挺好的,挺好的。这个好与不好,你自己心中会有一个准绳。没有达到你自己想象那样的时候,你就会有挫败感,这个挫败感在生活中随时都有。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自我疑问、自我反思和自我和解的过程。不单单是那段时间。是之前、以后以及此时此刻都是这么一个过程。不管是大人物的人生,还是小老百姓的人生都是这样。
*本文由宁理口述整理而成,文中照片除特殊注明外均由宁理本人提供。
=============================================================
小八||刘强东性侵案和解,章泽天的表现打几分?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正当熬夜(ID:DearestOlivia),作者:慕荣仔、伊莎贝拉
10月2号,历经数年的刘强东明州事件迎来最终大结局,双方律师团队发表联合声明,称已达成和解。
在声明中,整场事件被定义为“刘强东和刘婧尧(音译)于2018年在美国明尼苏达的一次偶然事件所造成的误会”。

▲截图自环球时报微博。

▲港媒的报导,许多通晓英文的人判断出提醒我们,这是“和解”,而不是“胜诉”,是“双方同意对外宣称这是个误会”,不是“这个事件是个误会。”事件事是刘强东没有胜诉并且赔偿了对方。
这个案子定于10月3日在明尼苏达州亨内平县(Hennepin County)地区法院开庭审理,也是四年前的案发地。
好巧不巧,就在开庭之前,刘强东和章泽天美国购物的照片曝光,清晰可见章泽天已经怀了二胎。

和解的消息官宣后,刘强东在声明里对章泽天道歉:“……再次对被这件事困扰的所有人尤其是我的妻子表示歉意。”并且强调,没有妻子的宽容、支持和陪伴,他无法坚持到今天。
章泽天的反应是再一次朋友圈发文,这是她这几年的主要发声渠道——“人生总有风雨,但时间永远向前”。旧的一页就此掀过,两个人从此还是好夫妻,还要共富贵。
▲图源界面新闻。

▲图源网络 。
也是很奇妙,每每刘强东有新闻,人们总是格外关注他的妻子章泽天,而在这场历时四年的官司里,章泽天的表现更是其中关键的一笔。

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四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2018年8月30日晚,刘强东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参加社交晚宴,而那时刘婧尧正在明尼苏达大学读书,她也参加了宴会。之后,有监控镜头拍到刘强东跟随刘静尧回到她的公寓。

刘婧尧说,她在晚宴上被刘强东灌酒,并且在乘坐同一辆车时,刘强东对她进行了身体上的侵犯,而她当时酒醉,无法反抗。之后,刘强东跟随她到了公寓,强奸了她。
而刘强东则表示,刘静尧没有过度醉酒,二人发生了自愿的性行为。
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刘婧尧将此事告诉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随之报警,刘强东遭到逮捕,因其声称无罪,在第二天被释放,但是刘强东那张著名的橙色衣服照片传遍网络。
几周后,经过调查,当地检察官称因为存在“重大证据问题”而拒绝起诉刘强东。
2019年4月,刘婧尧对刘强东提起民事诉讼,指控他进行性侵,并要求获得至少5万美元的赔偿。
但是后来,不知何人曝光了警方的执法记录仪视频,显示刘静尧清楚无误地说了以下这句话:

同时也曝光了公寓另外角度的监控,视频显示,刘强东和刘婧尧在公寓走廊里有互动,两人很正常的交谈,女生不像是酒醉状态。

正是因为这些片段,使案情扑朔迷离起来,网友从一开始一边倒地声讨刘强东,渐渐变成有一些人支持他,认为他遭遇了仙人跳……
从2018年至今,深陷在案件中的刘强东愈发低调,而女生刘静尧的状态也好不到哪里去。
据BBC报道:
刘婧尧的律师称,她曾两次从大学退学以进行心理治疗。后来,她终于完成了学业,现正在密苏里州的华盛顿大学就读研究生课程。
她的律师告诉BBC,这一事件和公众的诋毁使她患上了永久性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她不想回到中国,因为她害怕会受到刘强东和当晚晚宴上其他人的反击。

▲刘静尧受访时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2019年12月,刘静尧接受《纽约时报》采访,也讲述了她所遭遇的心理创伤:
她说自己扔掉了一半的化妆品,也不再化妆了。她曾经和许多中国年轻人一样喜欢名牌服装和手袋;现在她主要穿无印良品,一个不贵的日本品牌,其风格大概属于单调和矜持一类。
一年前转到这所大学时,Liu Jingyao选择了这间高层公寓,因为从这里可以看到附近的公园,以及被当地人称为“女巫帽”的水塔。现在,她说,她的卷帘不管白天黑夜都是合上的。“总觉得有人在外头盯着我看。我现在就想灰头土脸的,不被人注意,”她说。

▲刘静尧受访时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她说她现在很少离开公寓,大部分时间在做饭、画画、弹琴、看日本肥皂剧,以及纠结是否要查看一下中国的社交媒体。每晚睡前,她都要仔细检查门锁。她的床头放着一罐胡椒喷雾和一把电击枪,这是在那天晚上之后买的。

▲刘静尧床头的胡椒喷雾,来源《纽约时报》
她继续和两只约克夏犬躲在公寓里,等待刘强东一案的进展。她的父母在中国工作。男友的签证出了问题,无法来探望。Liu Jingyao点外卖和优步打车都用假名,因为害怕遇到听说过她名字的中国人。
Liu Jingyao说,她经常做同一个噩梦:一个男人把她推倒并坐在她身上。她的心理医生告诉她,这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常见症状。

▲刘静尧受访时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在这篇采访里,刘静尧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2016年,她去了明尼苏达的一所文理学院学习文学,同时每天练习两个半小时的钢琴。她梦想成为一名外交官或语言学教授,但她也对商业感兴趣。她于2018年8月转入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在那里,一位教授招募她来做国际高管访问项目的志愿者。刘强东就是参与该项目的高管之一。
每天早上,Liu Jingyao起的很早,并带来访高管慢跑。在第五天,她被邀请去一家日料餐馆参加集体晚宴。当Liu Jingyao到达时,发现桌子入座了十几个中国男性,她是唯一一个志愿者,也是唯一的女性。监控视频显示,其中一名男子指示她坐在最有成就及最富有的刘强东身边。
据警方称,在接下来的两小时内,聚会的成员至少27次举起红酒杯敬酒。Liu Jingyao喝了19次。坐在她对面的男子晕倒在桌子上,不得不被抬走。”
2019年的采访,是刘静尧唯一一次接受权威媒体的采访,在这个采访里,她明确地表示不会和解:
但她仍决心继续诉讼。她说不会接受和解,因为她永远不会同意签保密协议。她还说如果胜诉,会把所有钱捐给一直支持她的人——只留1000美元给自己。
她坐飞机去纽约找律师是自己花的钱。而且她说,希望赔偿被弄坏的衣服和床单。
但三年之后,这个案子还是和解了。
明确地说一场“误会”,让身涉其中的各色人物人生轨迹就此改变。当事女主角一方自不必说,刘强东事发后的种种商业动作、事业规划,未必全然不受此影响。
2022年4月,京东表示刘强东已卸任京东CEO,由徐雷接任。


▲京东新CEO徐雷,2009年1月正式加入京东,爱音乐,纹身,是位很有个性的CEO。
刘强东同时转让了西安京东45%的股权。

刘强东的事件并未影响到公司运行,根据最新财报显示,京东2022年第二季度营收2676亿元,同比增长5.4%。

但吃瓜群众最关心的,还是章泽天。

从哥大时期的绯闻开始,到后续和刘强东的结婚生子,一路走来章泽天和JD以各种形式牢牢捆绑。
一帆风顺的时候,她是知书达礼,年轻漂亮的高知女性,是男人功成名就时期的胜利勋章,是身家清白的最佳代言人。企业风吹草动,有她在,财经和娱乐版不费吹灰之力全能通吃。

风高浪急的时候,她又是贤妻良母,讲究隐忍顾全大局。文能朋友圈次次喊话,要一家人在一起,要守得云开见月明;武能在本次开庭前身怀二胎,被拍到和老公亲密逛街,做合美家庭的三好成员。


这种富豪浪子登高跌重再回头的事儿,两岸三地豪门里演过无数次,什么版本都不新鲜。唯一让我诧异的,是网友众口一词对于章泽天格局的赞美。
这套逻辑体系中,她成为网友口中的胜利方。


▲网友对该事件的评论,满屏洋溢赞扬。
很好解释。
夫妻利益这些年逐渐捆绑,通过婚姻得到的东西足以支撑她日富一日;男人浪子回头的戏码符合中国人传统意识里的深度期待,她贤妻的属性无形加强,符合社会对于女德的期待。
更重要的是,婚姻博弈中,本来弱势的一方会因为对方的失误,在这段关系中获得微妙的地位平衡。经此一事,收益此消彼长,他们的婚姻短期内只会更牢固。

结婚的这些年,她总被认为是胜利方。
快乐吗?听起来很快乐。还不到30岁,她的财富地位已经是秒杀99%的星球人类。婚姻带给她阶级跃层一目了然。她婚后谈笑有豪富,往来无白丁。
最新鲜的Forbes排行榜里,“亿万富翁实时榜单”显示,截至2022年10月6日,刘强东以113亿美元的净值,位列全球富豪第157位。


刘强东在西方人口中被称为“中国的贝佐斯”,因此,章泽天结识了原本无法结识的名流巨星。

▲章子怡是她现在朋友圈中的常客,彼此的微博/ig合照中常能看见对方的身影。图源章泽天IG,这条她还圈了刘嘉玲。
她站在刘强东身边,享受到无比的风光。




生活优渥,虽已结婚生子,但仍然有少女般明亮的脸庞和紧致的身材。




她甚至自己都要变成叱咤商界的女强人。




遗憾吗?不遗憾吗?像这样少年成名,漂亮又高知的女性,看似人生奋勇争先,到头来学历也仍然只给她做了镶金的嫁妆。
嫁给大自己十九岁的顶级企业家老公,一步登云梯迈向滔天富贵的同时,也意味着断绝了二十岁上,人生或许会有的其他可能。

▲当年她手捧奶茶的照片在天涯横空出世,不知惊艳多少网友。那时没人想到,命运诡谲,后事如此奇妙。

是的我承认,嫁给普通男性或许也不会更好。可是未必一定要“更好”,才足以对冲与富豪人生的擦肩。
普通不是庸常,它只是一种生活的常态。和清华同学恋爱成家朝九晚五,抑或和如今这样的老公结婚,任由他不知妻美,任由明州事件发生时自己的孩子和母亲随形同游,任由全社会讨论、嘲笑“一东等于两分钟”,很难说哪个更残忍,哪个更遗憾。

▲“一东等于两分钟”的梗学来源与解释。
更何况,长期处在稳定环境的人,不会思考自己是否德配其位,她/他只会觉得,这就是她/他应该过的生活。养尊处优久了习惯成自然,一旦回望,又该怎么面对人性深处幽暗的意难平?
强东事件发生后,相信28岁的章泽天见识了她从来没有想象过的局面,名誉、金钱、权力以及各种力量的周旋博弈,想必她也在这四年里迅速成长并且成熟起来,要知道,就在2019年之前,章泽天最喜欢的事情是在社交账号里秀恩爱,那些甜蜜的过往如今更像是一声暗暗的讽刺与叹息。







所以,要说在刘强东事件里,章泽天的表现如何?她真的是所谓赢家吗?
我的回答是,她的表现不过不失,符合男性社会上精明女孩的利益选择,但是赢家,就还真难说,她应该在这件事情里学到了许多人生真相是真的。
首先,她应该终于知道捷径不是完全不需要付出代价的。
这是一个习惯走捷径的精明女孩,从前上清华,后来找强东,都是慕强思维下的自然选择,但是强东的这一出,至少让这个从来没有吃过亏的女孩明白了人生还是有很多的无奈和醒悟,起码,在这个刚出校门就进入顶级名利场的女孩的世界观里,她终于上了生动的一课——出轨的是男人,承受压力的是女人,这世界还有没有公理!?不好意思这就是慕强游戏的规则:就是你跟着强者能吃上肉,但你做为关系中的弱者,你永远是第一个挨打的人,
第二就是钱在底层时很重要,最重要,但到了顶层,大家都有钱,面子更重要。
当一个公众人物,尤其是女性,在最初进入大众视野的时候就与金钱产生联系,被人视为“附属品”,那么这是一把血淋淋的双刃剑。
当然,她获得了普通人无法企及的阶层跳板,但另一方面,无论她今后走得再高,努力再多,她也很难摆脱这种既定印象,在某种程度上说,也许她今后一生都要与这种标签做斗争。

▲连炫富的她都来嘲笑她爱钱了,真是今昔何昔。
顶级的名利场,已然是赤裸裸的丛林原则的云端之上,在厮杀过后,大家都是有钱人了,一旦你进入衣香鬓影什么都掩着一层纱的顶层社会,比的就不是钱了,在底层,在中间阶层,钱很重要,钱最重要,但到了顶层,大家都有钱,钱就不那么重要了,面子更重要。
因为在有钱人的世界里,有钱很重要,但有钱也没那么重要。
财富到达一定程度后,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会不可避免地呈现边界递减效应。幸福感会涨停。今天翻书看见倪匡的旧文,他说五亿和五十亿,相差一个“0”,完全没分别。人生在世,吃穿有度,积累无用。
▲倪匡散文集《 倪匡说三道四》。
网友们过分夸大钱对于个人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性,以至于觉得钱字当头无事不可原谅,无事不可服从,是底层思维,也是丛林法则的爱好者,是对金钱社会的盲目崇拜,也是对于“皇帝锄头是金子铸就”的另一种形式的倒错想象。
人生很短,人生也很长。说书讲古,十年八载不过弹指之间。但身处其中的人,每一天都在真切的用肉身体验。爱自己有时不仅仅是期许自己飞得更高更远,也包括尊重自己每一时刻的心情与感受。或许我们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不需要爱。
第三,富豪与公众人物的婚姻,和普通人的婚姻不是一回事。
普通男人出轨,女人要么原谅要么离婚;而富豪老公出轨,伴侣则可以利用很多东西来制衡,比如社会舆论,比如公司运营、现实利益等等。从这一点上来说,章泽天屡次表现的动机是“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不仅仅是钱,更有婚姻内的博弈,力量的制衡。
所以,不要把章泽天的表现看做是普通人的表率,普通女不但要承受出轨之痛,老公也并不会把家族资金交给你打理,在这种老公是老板的模式下,老婆的守得云开见月白是一种精明,是一种老板和下属的博弈,跟平常夫妻根本不是一回事,底层夫妻的出轨案里很难有巨大的补偿,妻子要忍辱倒是一样的。
总之,这是一个掺杂着幽微意味的名利场故事。
人们总是用失去换来得到,用得到弥补失去,次次交换间,损耗的是生命的朝气与尊严,没办法说这种交易到底值不值,每一个社会阶层会有不同的答案,而且每一个人也有不同答案,这些付出与自尊的取舍,也许只有等到生命尽头再回首时,才能给自己的一生下个结论。
时间永远向前,生活也是,人生开弓没有回头箭,万事付出代价即可,不值得羡慕,千言万语一句话,东子强是他强,自己强才是真的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