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22-05-26 18:20:48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今天讲一个卷死人的事儿,就发生在身边

 

灰土豆 魔宙 2022-04-23 08:00
 
 

Image

 

大家好,我是朴飞。

 

2000年前后,在石景山一个中厚板轧钢厂,发生了一个事儿。

 

一个小伙儿在轧钢机上干活,物料卡住了机器,小伙子为图方便,直接伸脚进机器,想把东西踹开。

 

Image

轧钢厂的轧钢机

 

没想到上传送带上的辊轴,夹住了小伙的鞋带往里卷,机器先是咬住了小伙的脚,紧接着把腿也卷进去,小伙惨叫了一声就晕过去了。

 

这时工友发现情况,赶紧拉了电闸,但小伙已经卷进去半只身子,拉是肯定拉不出来了,送医院也没法送,就赶紧给小伙家人打电话。

 

小伙家在甘肃,跟媳妇一起来北京打工,女孩得到消息,赶紧赶到工厂。

 

女孩赶到工厂车间的时候,见到的是一个跟机器粘连在一起的丈夫,上半身担在一个角钢架上,小肚子以下全部被吞到机器里了。

 

身体和机器连接处有大量白色粉末,因为小伙还没死,工友处于好心,洒了好几瓶云南白药。

 

女孩来了以后,小伙竟然醒过来,靠在架子上,跟妻子道了几句别。

 

据说小伙要求妻子别报警,和工厂私了,好拿一笔钱回乡照顾父母。

 

后来有一个传说,小伙挨到后半夜才死,就怎么从机器里拿出尸体,工厂跟家人协商了半天,也没谈妥。

 

结果不知道谁启动了电源,轧钢机又动了,小伙上半身被卷进机器,跟下半身一起出来了。

 

小伙就这样整个被机器嚼碎吐出来,协商也白费了。

 

这故事是我听人说的,讲故事的人是我的好朋友——灰土豆。

 

他说他一个亲戚,就是那个钢厂的客户,之前还跟那个小伙抽过烟,小伙人很有意思,说话有点结巴,爱讲荤段子。

 

我那会正好在轧钢厂查案,听完手脚发麻,脑子嗡嗡了好几天。

 

说起灰土豆,这人也挺有点意思,他是个绝对大影迷,满肚子都是故事,尤其对「传说」很有研究,尤其「都市传说」,一套一套的。

 

今天周末,正好让他给你们也讲讲。

 

都市传说和电影

文/ 灰土豆

 

好莱坞一向善于四处搜寻故事灵感,而都市传说一直是他们重要的灵感来源。

 

比如在纽约,人们一直传说下水道里有鳄鱼出没。

 

这些鳄鱼原本是一些孩子从佛罗里达州狂欢节上买的,原本幼小的鳄鱼宠物,越长越大,感到不安的父母就把鳄鱼冲进马桶,这些可怕的生物就开始在下水道的里成长、繁殖。

 

这则传说引起人们的恐慌,有人打电话到政府机构咨询,纽约市下水道局办公室否认了这种说法,下水道里根本没有什么鳄鱼。

 

但是,这口口相传的故事被好莱坞创作者挪用,拍摄了1980年的恐怖片《大鳄鱼》(Alligator,1980)。

 

在这部电影里,鳄鱼有小汽车那么大,从下水道里爬出来,能把人直接啃死,吞下肚子。

 

Image

《大鳄鱼》剧照

 

一些不那么惊悚的都市传说,也可以进入电影。

 

比如有一则传说,主题是一对夫妇带着自己的小宝宝开长途车,开到一半丈夫累了,就要跟妻子交换驾驶,他们下车休息,把婴儿座椅也放在车顶。

 

再次上路时,他们因为着急,把孩子忘在了车顶。

 

这则传说的一些变体里,孩子到达目的地后还在车顶上舒服地吸吮手指,有的则从车顶掉了下来,处境非常危险。

 

这则传说传播广泛,在全世界各地都能听到。1987年,科恩兄弟导演的《抚养亚利桑纳》(Raising Arizona)中,就把这则传说直接变成了电影中的一个颇为搞笑的片段。

 

Image

《抚养亚利桑纳》剧照

 

■《下一个就是你》:都市传说血浆大杂烩

 

1998年的恐怖片《下一个就是你》(Urban Legend),创作者们干脆直接把一个个都市传说像羊肉串一样串起来,搞了一次杀人狂欢。

 

而这部电影Urban Legend)的英文直译,正是“都市传说”。

 

影片开头就展现了一个经典都市传说主题:“后座杀手”。这则传说从1960年代开始在美国流传,传说是这样的:

 

一个女士开车的时候,看到后面有一辆卡车跟着她,她很害怕,就加速开回了家。

 

到了家,她跟丈夫说有人跟踪她,他们就一起走向卡车,问那个人为什么要跟踪这位女士。

 

卡车司机回答说:“我只是想要告诉你妻子,他从后面行驶时,看到她的车后座上有个人。

 

丈夫震惊了,而且真的在车后座上发现了一个图谋不轨的家伙。他们就把这个人扭送了警局。

 

在《下一个就是你》中,导演把这则传说改编了一个非常恐怖的结果:车后座上坐了个杀手,用斧子直接把女司机劈死了,血浆四溅。

 

Image

《下一个就是你》剧照。就不放恐怖的图了,开车的人上车注意瞅后排

 

电影里的女司机是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普德顿大学的学生。

 

她死后,校园里出现了一个连环杀手,校报记者保罗·加德纳和朋友娜塔莎·西蒙两人调查此事。

 

西蒙修的课程里,有一门民俗学,老师在课堂上介绍各种都市传说,根据这门课上学到的内容,她怀疑校园杀手的杀人手法,全部都出自各种恐怖的都市传说。

 

西蒙跑到图书馆借了一本《都市传说百科全书》,她的想法进一步得到了印证。这个杀手使用的方式有“男友之死”、绑架盗肾传说等等。

 

“男友之死”是一则经典都市传说,有点儿恐怖:

 

一对情侣在一个偏僻的地方约会,在轿车里卿卿我我,到了月黑风高的时刻,该回家了,却发现汽车无法启动。男孩说要去大路上找人帮忙,就让女朋友锁好车门在车里等着。

 

过了好久,男友也没有回来,女孩感到惊慌失措,这会儿就听到了车顶上有吱吱的诡异刮擦声,奇怪的影子在车窗上划过,女孩儿吓坏了,整晚都蜷缩在车中。

 

天亮了,有警察来了,示意她下车,带她离开,并提醒她不要回头看,但她没忍住,回头一看,她的男友已经死了,倒挂汽车正上方的树枝上,他的指甲刮着车顶,血流到了挡风玻璃上。

 

Image

大概就是这么个场景

 

这个传说在《下一个就是你》中被做了惊悚、夸张的血腥改动。

 

电影中,西蒙和一个拈花惹草的男同学把车停在林荫小路上聊天,男同学下车撒尿,结果被连环杀手用绳子吊在树枝上,脚不停地摩擦车顶。

 

西蒙与传说原型中的女主角不同,她勇猛地发动了汽车,以撞击前方出现的连环杀手,但她没想到男同学脖子上的绳子正拴在汽车上,车一发动,男同学被当场勒死,死状惨烈。

 

杀手仿照“都市传说”展开杀人行动本身是个有趣的创意,但电影把都市传说加上血浆做汤底,再加上一些黄段子做调料,弄成了一锅大杂烩,最终完全落入1980年代流行起来的美国青春洒狗血恐怖片的窠臼。

 

新意变成了一种无聊的砍杀游戏,上映后票房与口碑都很一般,并不成功。

 

作为砍杀电影(slasher film),这部作品几乎已被遗忘,远不如这种类型的经典之作《月光光心慌慌》、《十三号星期五》或《猛鬼街》知名。

 

Image

《十三号星期五》剧照。这几部砍杀电影看过的扣个1

 

如今来看,它最大的价值,就是向观众们普及了一些都市传说。而电影与都市传说的关系,并没有这么简单。

 

■不要照搬都市传说

 

《下一个就是你》的失败之处,是它运用都市传说故事时生搬硬套,忽略了都市传说之所以迷人的重要因素——故事传播中营造的真实感。

 

都市传说属于民俗的一种,它并非某种严格定型的东西,不像小说,写下来就定型了,只能按照定型的文本去流传。

 

都市传说最大的魅力在于传播者在讲述过程中为了真实感,而进行的自我发挥。

 

比如《下一个就是你》里面“男友之死”的故事,讲述的时候,就可以在其中动一些手脚,搞得跟真的在自己身边发生过一样。

 

在朋友聚会,喝酒微醺的时候,你可以跟他们这么瞎扯:

 

我有个朋友的朋友,上月和男友开车去北京郊区爬野长城,傍晚回来的时候路过一个村子,就在一个农家乐吃晚饭,俩人跟店老板聊天时,老板说村里有个精神病人乱跑,你们小心点儿。

 

吃完饭,俩人开车回路上,没多久,车在出村一条黑灯瞎火的小土路上熄火了,怎么也启动不了。

 

男友就说我去村里找找人,你在车里关好门等我。

 

女孩儿等了好久,男友也没回来,月黑风高,她听见车顶上有奇怪的刮擦声,车窗户上有奇怪的黑影,风吹得跟鬼哭似的女孩儿吓昏了过去

 

第二天早上醒来,有村民来了,把女孩儿叫出车外,叮嘱她不要回头看。女孩儿没忍住,一回头,她男友被吊在车顶上一棵树上,脚蹭着车顶,尸体被风吹得直晃。

 

都市传说之所以有生命力,就于这种虚实结合的传播过程,传播者为了让别人相信自己说的话,会不断添油加醋,或者进行一些“本地化”改编。

 

正如当代传说研究者Stewar F.Sanderson所说,都市传说的魅力,在于“其由各种各样的人物在呈现它们时带来的创造性、想象力与精湛技巧。”

 

对于电影创作来说,用画面复现都市传说,则不可能有这种灵活性。

 

电影拍完就定型了,你拍了一个美国的都市传说,到中国来放可能就会觉得假。所以照搬都市传说是没有创作出路的。

 

那些与都市传说相关的成功作品,都会巧妙地利用都市传说中的故事原型或元素。

 

有时候把它传说元素与电影自身故事结合,有时候只将传说当作故事背景,制造神秘感,都隐匿在上文所述的“创造性、想象力与精湛技巧”中。

 

2009年影片《恐怖游轮》(Triangle)上映后备受好评,它利用了“百慕大三角”的都市传说。这是历史上争议最多,也最令人恐惧的都市传说之一。

 

Image

百慕大三角的传说,你都听过啥

 

百慕大是大西洋上的一片群岛,它附近有一片三角形的海域,自从1503年西班牙探险家胡安·百慕大发现了这里,关于这里闹幽灵、闹鬼的传说就一直不断。

 

船只一到这里就搁浅、人员失踪死亡的消息越传越邪乎,一度被称为“魔鬼三角”,导致人们一度不敢在的这片区域长期定居。

 

到了近代,先进的交通工具也被编织进来,游轮、飞机、潜艇神秘消失的传说都越传越邪乎。

 

《恐怖游轮》的背景正是这里,影片名称的英文直译正是“三角”,既是片中游艇的名称,也暗指电影设定的故事发生地点百慕大三角。

 

故事说的是一个单亲母亲杰西和一帮朋友乘游艇出海游玩,在海上遇到强烈的风暴,游艇翻了,他们爬上了一艘巨大邮轮,却发现这是1930年就失踪的神秘大船,船上一个人也没有。

 

但船上的鲜血、奇怪的指示,让杰西陷入了一个类似西西弗斯版不断被杀的恐怖时空循环。

 

Image

《恐怖游轮》剧照,找个时间再刷一遍

 

在这部片子里,导演没有强调故事里的超现实恐怖事件,与这片海域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只不过将百慕大传说当作一种笼罩全局的阴郁氛围,它既是影片中超现实现象的叙事器皿,也是故事可能不断发生可怕事件的悬念引擎。

 

它并非故事关键,但它是丰富故事可能性的元素。

 

就像导演Christopher Smith在接受Indie London网站采访时所说,你有不止一种方式来理解这个故事,而“这是一个百慕大三角的故事,所有事情都是超自然的”只是其中一种。

 

2009年上映的灾难大片《2012》,背景也是“神秘毁灭”主题的都市传说,只不过这个传说是时间维度上的。

 

2012年被认为是美洲玛雅文明中的玛雅历长达5126年周期的结束,这预言了地球、世界和人类社会在2012年12月21日毁灭,或发生全球性的灾难变化。

 

这种古老传闻,在21世纪与太阳风暴、行星碰撞、地球磁极反转、网络人工智能工程等等谣言结合,成为一种综合的“2012世界末日说”。

 

影片的重点当然不是这个传说,而是灾难场面的展示,但这个都市传说被灵巧地点缀在情节之中,为故事提供了神秘的温床。

 

Image

《2012》剧照,十年过去了,世界末日还没来

 

■在都市传说中挖掘角色

 

电影创作者除了利用都市传说当背景,还会利用某类都市传说中的元素来打造角色,比如小丑。

 

在《都市传说百科全书》中,有一则“幽灵小丑”的条目,这则传说从1980年代初在美国开始流行。经过十来年的传播,最后甚至在英国、法国也出现了这些传闻。

    

谣言宣称一帮打扮成小丑模样的人,坐在一辆被喷了黑色或蓝色油漆的厢式货车上,伺机绑架和杀害儿童。

 

在各地的传说中,小丑装束各异,有的故事中厢式货车花里胡哨,小丑手里甚至挥舞着剑、刀或枪。

    

这则都市传说与1980年代被发现的真实小丑杀人犯约翰·维恩·加西(John Wayne Gacy)有关。

 

Image

约翰·维恩·加西。被抓前,他曾开过几家肯德基店,是个成功商人

 

作为“欢乐小丑”俱乐部的成员,加西常常把自己装扮成高跷小丑,在各种公益活动上进行表演。

 

他从1972开始绑架青少年进行虐杀,警方在他供认的埋尸地点找到了33具尸体。

 

在小丑杀人案件和小丑绑架都市传说流行的同时,史蒂芬·金于1986年创作出了以杀人小丑为主角的小说《它》(It)。

 

这个故事本身就有很多“都市传说”的特点。像很多都市传说一样,起源于北美,而且是基于早期的神话或民间故事

 

这部小说通过跳舞小丑潘尼怀斯这个人物和小说中所详述的恐怖事件,唤起了一种小镇“美国哥特”的感觉,其中有些小丑杀人的事件可以追溯到几代人以前。

 

潘尼怀斯每隔27年出现的规律性,以及他的残忍破坏倾向,都与都市传说的恐怖感、反复出现等特点相契合。

 

虽然史蒂芬·金在小说中将这个怪异小丑归结为宇宙中名为“死光”的物质,但很显然,这部小说中的小丑绑架、虐杀孩童的故事核,和“幽灵小丑”的都市传说如出一辙。

 

而小说的流行本身,也激发了无数关于现实生活中杀人小丑的都市传说。

 

这部小说迅速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1990年,小说创作后四年,华纳公司拍摄了两集电视迷你剧《小丑回魂》。

 

Image

《小丑回魂》剧照,专门找了个不吓人的图,就问贴心不贴心
 

 

2017年,小说被搬上大银幕。它们都成功地利用了民俗传统中的宫廷小丑或马戏小丑的形象,配以狞笑、獠牙、超自然特效,将这则都市传说中的恐惧放大到极点。

 

■与死亡亲密接触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能看到,电影利用都市传说时,通常都带有强烈的恐怖感。

 

像“吃跳跳糖的时候喝可乐,肚子会爆炸”这种带有喜剧色彩的都市传说,只能在《下一个就是你》这种砍杀片里做一个笑料。

 

从文化角度来看,恐怖电影可能包含了两种功用,其一是情绪宣泄,其二是道德告诫或对于危险的警告。而这两种功用,也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恐怖电影。

 

都市传说也有类似的功用。

 

传说故事通常具有感染力的事件或者活动,在一段时期的传播可能是某种大众消极情绪的发泄。

 

比如关于儿童绑架、虐待的都市传说在当代流行,可能是人们对于拐卖儿童现象越来越多的恐惧映射。

 

因此有人说都市传说是“大众情绪的下水道”。而这样的都市传说同样也在为新手父母提供一种警告:看好自己的孩子。

 

作为“情绪宣泄”的都市传说,常常出现在《月光光心慌慌》、《惊声尖叫》这种青春“砍杀”恐怖片中。

 

这些电影从1970年代末兴起,很快形成套路,通常情节都是一个极具特色的连环杀手出现,一般都戴着面具,而年轻的高中生或大学生被追杀,一系列残杀之后,年轻人最终揭示并击败了凶手。

 

Image

《月光光心慌慌》剧照。真挺吓人

 

学生成为这些影片的主角,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美国各地学校都会流传“校园屠杀”的都市传说:

 

谣言通常都是说在某个特定的日期(通常是万圣节),会有一个嗜杀成性的杀手袭击校园,发生的地点在学校某个建筑的顶层或最底层的学生宿舍。

 

散布这些传说的学生,总是倾向于把真实的校园犯罪细节套进自己听说的故事中,比如单次的校园枪击新闻事件,会被糅合到连环屠杀的传说中去。

    

这种青春恐怖片,还会从与年轻人相关的传说中吸收养料。

 

比如《月光光心慌慌》就借用了经典的传说“保姆和楼上的人”,这则传说从1970年代初开始流传,流行于那些被临时雇佣照看孩子的青少年之间。《都市传说百科全书》如此记载:

 

一个看孩子的保姆接连不断地接到一个男人的恐吓电话,对方问“你查看过孩子了没?”

 

这个保姆太害怕了因而没有去楼上察看孩子,而是直接打电话报警,警察建议她下次那个男人打来电话时不要挂电话,这样警方就可以追踪到那个电话的来源。

 

恐吓电话又一次响起之后,警方打电话警告这个保姆 :“现在立刻从房子里出去!”

 

在外面等候的警察解释道,他们发现恐吓电话的源头就在楼上,那个男人已经把孩子们杀了,并且正在准备攻击这个保姆。

 

Image

《月光光心慌慌》剧照。小心门后有人

 

 1979年,这则传说被直接改编成了一部恐怖电影《来电惊魂》(When a Stranger Calls),但口碑不佳。

 

在《月光光心慌慌》中,这则传说被打碎揉进了故事情节。

 

电影中两个女孩儿洛莉和安妮,分别在一条路对街的两栋房子里当保姆,而安妮和两个朋友,都被藏匿屋中的杀手凶狠地杀害了。

 

这些电影主要还是以溅血砍杀为乐,观众也借此发泄了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包含了一些固定的道德劝导情节模式。

 

比如对纨绔少年的惩罚、活下来的主角一定是个好学生、成年前的性爱必须死等。

 

这种影片在整个好莱坞市场上“生生不息”,虽然评价一般,但总是获得票房,成为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无聊时的“眼睛的冰淇淋(eyes cream)”。

 

而具有另一种恐怖风格的影视作品,通常情节更复杂、对人物角色的刻画也更为深入。

 

比如2016年的美剧《怪奇物语》(Stranger Things),融合了两类都市传说:儿童绑架失踪与政府阴谋实验。

 

儿童绑架传说在任何时间、全球各地都有流行:

 

比如我国曾流传甚广的重庆红衣男孩传说,该男孩被吊在一个废弃房屋的屋顶,死状诡异,因此民间产生了许多“妖魔化”的传说,说该男孩被绑架,是有人故意摆下阵法,为一些高层人士“续命”。

 

又比如在意大利,1980年代流传一种说法,有一个驾驶着黑色救护车的犯罪团伙在全国各地流窜,他们绑架儿童,然后取下孩子的器官用于移植。

 

这个传说在全世界有许多变体,而意大利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母题,就是在货车或卡车上设有一个移动的手术室。

 

这种传说故事中的情节,能非常有效地激起观众的兴趣或制造悬念。

 

在《怪奇物语》的开头,是12岁的男孩威尔被某种神秘怪物绑架,离奇失踪。

 

Image

《怪奇物语》剧照。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孩子的恐惧

 

亲朋好友和警察搜查过程中,他们发现小镇上有一个政府设立的实验室,研究超自然现象,并进行人体实验,这个实验室还有一个通往“颠倒世界”的超维度传送门。

 

故事的这个设定,则来自流传于美国的一则政府阴谋都市传说:蒙淘克计划(Montauk Project):

 

在传闻中,美国政府在纽约州长岛蒙淘克的空军基地进行某种秘密实验,包括心理战事技术、人体极限研究、意识控制,甚至还有时空旅行、时光隧道、瞬间转移和通过时空隧道接触外星人的实验。

 

这些实验在1971年8月15日至1983年8月12日期间进行。但这个计划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被认为是都市传说。

 

我国也有类似的传闻,比如从2009年流传起来的生物化学家彭加木与可以复制生物的“双鱼玉佩”的传说。

 

不论是儿童绑架、还是政府阴谋论,都暗含了人类的普遍恐惧与隐忧,在全球都有心里共鸣的基础。

 

人们不仅担心像自家孩子会搞丢这样的身边威胁,也会担心科技发展到某种程度,会造就或引来某种人类难以控制的怪物,对人类物种造成灭种威胁。

 

因此,影视作品对这类传说的巧妙化用,常常能获得巨大成功。

 

■如何与时俱进地利用都市传说

 

电影艺术虽然诞生只有100多年,但进化极为迅速。拍摄技术发展到今天,视听语言已经“无所不能”地展示任何人类想象。

 

而这也有利于创作者,使用都市传说中那些极具视觉刺激效果的内容。比如有一则“体内蛇”传说,从19世纪开始流行至今,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故事变体:

 

在爱尔兰,当一个人喝溪水或池塘里的水时,不小心吞下了一条小蛇或蛇蛋,或者人睡觉时张着嘴,就趁机爬了进去。受害者得靠忍饥挨饿把蛇逼出来,或者在嘴边放一碗牛奶,引诱蛇出来。

 

在英国,有一个传说变体是“章鱼卵致游泳者怀孕”,有人在游泳时吞下了章鱼卵,结果胃痛不已,去医院做手术,医生发现这人胃中有一条蠕动的章鱼。

 

英国著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显然钟情于类似的意象,在科幻恐怖片《异形》中,凶残的外星生物从人肚子里冲出来的时候,可以说是完美地靠特效展示了“体内蛇”这则都市传说的终极形态。

 

2020年,由雷德利·斯科特打造的科幻美剧《异星灾变》,再次使用了“体内蛇”意象,而且这次完全脱离了人类,是外星人在一个高人工智能机器人体内植入生命体,怀胎结束,一条蛇从机器人的嘴中呕出,特效逼真,造成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官恐怖。

 

Image

《异星灾变》剧照。周末不吓唬你们了,可以自己想画面

 

1999年的《女巫布莱尔》则代表了另一种技术发展趋势。

 

20世纪末,小型摄影机已经在民间普及,影像获取变得非常便利,这就让创作者可以用“伪纪实”的方式,以私人化的视角去呈现故事。

 

而最容易传播的故事,自然是都市传说。

 

《女巫布莱尔》集合了两类都市传说,一是孩童绑架,另一个是“撒旦恐慌”,也就是某种对无辜者施虐的仪式的传说,通常很恐怖,包含酷刑、杀害人类、性变态,常常与邪教有关。

 

电影故事发生于1994年10月,三个电影学院的学生跑到马里兰州的布莱尔小镇,用16毫米摄影集拍摄一部关于女巫布莱尔的纪录片,拍摄过程中三人全部失踪。

 

一年后,人们发现了他们留下的胶片。在手持摄影的晃动中,我们了解小镇上流传着关于杀害孩子的女巫布莱尔的传说,集中的儿童墓地也印证女巫的存在。

 

三个学生进入树林寻找真相,录下了各种诡异的现象,比如小孩的话语声,用枝条编织而成的人形架子,某种古老杀害仪式留下的痕迹,最终,录影中的尖叫、打斗暗示三个学生都莫名惨死了。

 

Image

《女巫布莱尔》剧照。满墙人手印

 

电影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电影创作总是能迅速地反映人类社会与思想的变化。

 

比如类似《下一个就是你》这样的青春砍杀电影,尽管今天已经不再流行,但一旦找到新时代的创意,就会变得饶有趣味。

 

2020年上映的《砍人快乐》(Freaky),故事基底仍然是“校园屠杀”与连环杀手的都市传说。

 

但故事利用高中女生与中年壮汉男子互换身体的梗,让“少女”大开杀戒,并在杀戮中觉醒、成长,成功刺杀了代表男性主导的杀手、代表男性霸权的校园霸凌者,为影片赋予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女权色彩。

 

在2018年的《解除好友2:暗网》(Unfriended: Dark Web)中,著名的网络时代都市传说“暗网虐杀”被当作关键元素被用在故事中。

 

这类“赛博都市传说”中最著名的是“红房子”(Red room),红房子并非某个暗网网站,而是暗网虐杀直播的泛指,进入直播间后,用户支付费用,就能看到不同残酷等级的杀戮表演视频或直播。

 

但至今没有直接证据能证明红房子的真实存在,因此被认为是都市传说。

 

在《解除好友2:暗网》中,故事主角“捡”到一台笔记本电脑,发现可以进入暗网世界,好奇心令他和朋友们成为虐杀对象。

 

Image

《解除好友2:暗网》剧照

 

电影基本以电脑屏幕界面为观看视角,通过各种摄像头、视频播放、通讯软件界面来讲述故事,这是比《女巫布莱尔》更为激进的视听语言革新,并展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恐怖”可能性。

 

■灵感来源:《都市传说百科全书》

 

1998年《下一个就是你》拍摄的时候,电影中的那本你《都市传说百科全书》还只是个道具,三年后,这本书真的出版了,它不是尘封在什么大学图书馆里的神秘读物,而是关于都市传说的畅销书。

 

【都市传说百科全书】

 

全世界电影创作者们在作品中展示的那些都市传说原型,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

 

看完这本书,你会发现,不论时代与技术如何进步,这种民俗都不会丧失魅力,并且会永远成为创作者的灵感来源。

 

就如《叙事的胜利》一书所说,都市传说是“民间叙事的最流行的现存形式……一种不自觉的文学艺术,是大众想象的自发结果……都市传说如风一样掠过大地。如今,网民们在揭穿这些传说的同时,也在扩散他们。

 
朴飞的尾声
 
咱们再回到开头,灰土豆讲的那个轧钢机轧掉工人的故事,很长一阵子,我都深信不疑。
 
直到我在《都市传说百科全书》里“最后一吻”的词条里,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Image

 
坦白讲,我有点不太爽,先感觉自己被耍了,又感觉这其实像一个魔法。
 
每个人身边都有些很有魅力的人,这些人无一例外,超会讲故事,我猜他们都用的是跟灰土豆一样的方式。
 
给一个经典「都市传说」改头换面,让它变成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新故事,讲给朋友再吓他一跳。
 
故事成了一个思维游戏,《都市传说百科全书》就成了一个故事主题的游戏库。
 
如果你觉得讲给朋友,还不过瘾,也可以把它发给我,我找个机会发出来,给你个机会,让你变成最靓的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