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普京一声令下,俄军全面开进乌克兰,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苏联解体之后的和平年代已经结束,意味着贸易全球化机制的崩解,意味着军备竞赛和战争年代正式开启!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华约解体,随着无论从国土面积还是人口来说都属于全球重要国家的俄罗斯、中国、华约内部的数十个国家陆续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让本轮贸易全球化进入了高潮。
贸易全球化的过程就是世界各国融入全球产业链、各自承担自己特定角色的过程,也就是工业化在全球各国加速推进的过程。我们知道中国等东亚国家、东南亚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主要承担的是制造业这个环节,在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的工业化都得到了快速推进;欧洲、日本、美国主要承担高端制造业环节;美国主要承担的是技术、服务、资本输出环节;欧美日是主要的消费环节;中东主要承担的是能源(石油)输出环节,本身的工业化进程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非洲、南美等主要承担的是大宗原材料输出环节,工业化也加速推进,等等。
在这一进程中,今天正在爆发战争的乌克兰(2008年)、俄罗斯(2012年)先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白俄罗斯也已经完成了入世谈判,它们都已经成为当今全球产业链中重要一环。
这三个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十分突出,从物质层面来说它们居于全球产业链的最前端。
朋友们可能会问,全球产业链的最前端是什么?从无形的层面来说当然是科技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当代工业和当代科技;从物质层面来说,最前端的应该是当代工业活动的血液——能源的稳定供给、人类经济活动的基石——谷物的稳定供给以及基础材料的供给。没有这些保证,就没有当代经济活动,也没有当代工业,当然也没有贸易全球化。
现在看看这三个国家的关键行业在全球所处的地位:
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在世界上排在第二位,日出口超500万桶,大约占全球石油出口的11.4%;
国际天然气的出口数据比较混乱,但一般认为2021年美国、澳大利亚、卡塔尔和俄罗斯是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俄罗斯占全球出口份额约15-20%、在欧洲占有约35-40%的市场份额;
俄罗斯钯金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量的26%,位居全球第一,而钯金是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关键材料,同时,俄罗斯还是铝、镍、铜的重要出口国,分别占全球出口总量的12%、7%、6%;
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占全球出口总量的约20%左右。
乌克兰被誉为是欧洲粮仓,它拥有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另外两块分别在美国和中国的东北)。乌克兰占全球小麦出口市场的约12%,占全球玉米出口市场的16%,占到全球大麦出口市场的18%,占到全球油菜籽出口市场的约19%。
半导体是当代工业的心脏,是数字石油。半导体行业离不开特殊气体(称为电子特气),电子特气种类超过100种,广泛应用于半导体生产工艺的各个环节。根据SEMI数据,2019年全球晶圆制造材料市场规模约328亿美元,其中电子特气规模约43亿美元,占比13%,是仅次于硅片的第二大耗材。乌克兰是全球电子特气供应大国,在半导体产业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市场调研机构Techcet在2月1日所发布的报告显示,乌克兰氖气(Ne)的全球供应份额达70%,而氪气(Kr)和氙气(Xe)的全球供应份额则分别达到40%和30%。
白俄罗斯最优势的产业是钾肥,白俄罗斯钾肥公司是世界最大矿物肥料供应商之一,占全球钾肥出口量近20%。
首先,俄乌战争已经打响,战争会对上述所有行业的生产造成巨大的破坏。被战火直接波及的乌克兰农业活动等都会遭到严重的打击,让全球小麦、玉米、植物油供给出现短缺,电子特气供给面临危机。即便没有被战火波及的俄罗斯,也会因为货币高速贬值带来的通胀以及国际供应链断裂对其生产造成严重的破坏。
俄乌战争最终会破坏全球的能源、农产品、基础材料供给体系,不仅破坏全球的工业活动,还直接因能源、农产品短缺推动通胀暴涨,让无数人回归贫困。
其次,欧美已经启动一系列的经济制裁,包括将俄罗斯移除出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即SWIFT),这会直接导致以下结局:
——俄罗斯无法进行对外贸易结算,让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价格跳涨,供给短缺。
能源是工业的血液,这会让全球工业活动会立即陷入萎缩状态。这一点可以参考去年的煤炭与天然气危机中,欧亚电荒爆发,化肥、陶瓷、金属冶炼等众多高能耗行业被迫停产,进而破坏了全球的工业活动。一旦因油气供给短缺将导致全面的能源危机,工业活动就会迅速陷入萎缩,这会直接刺破全球的债务体系并引爆债务危机。
——全球能源短缺引爆全球的粮食危机,让饥荒在全球迅速蔓延。
在2月18日的文章《大饥荒,距离我们到底有多远?》中已经论述到,二战以前的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根本区别就是,在现代农业中,化石能源以化肥、农业、电力、燃油的方式大量投入到农业活动中,让现代农业实现了高产与稳产。现在的全球谷物总产量中,因化石能源的投入带来的产量占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了化石能源的投入,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将立即饿肚子。能源价格高涨甚至短缺将导致全球谷物产量大幅下跌,引爆全球的食品危机和人道主义灾难。
——全球能源与食品危机爆发,无论欧美社会还是其他国家家庭部门以能源和食品为代表的基本支出高速膨胀,加上工业活动收缩导致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居民失业上升,国家、企业、家庭的资产负债表被破坏,资产价格泡沫会迅速破裂。
等等。
苏联解体标志着本轮经济全球化进入高潮,俄罗斯、乌克兰等加入全球贸易体系成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一极,这是建设与丰富全球产业链的过程;而战争带来的直接破坏作用、欧美对俄罗斯白俄罗斯启动制裁都意味着全球产业链正在遭到严重的破坏,这是剧烈的逆全球化过程。逆全球化意味着全球供给体系被破坏,物资逐渐开始短缺,社会开始集中返贫。
从下面几张图可以看到,全球能源与谷物价格开始加速上涨,物资短缺时代已经开始,就标志着全球债务体系、资产价格泡沫在破裂的进程中,贫困正在快速回归。
另外一个因素将更深入地破坏全球化。
二战之后建立起来的全球稳定机制是基于美苏在全球的地位而建立的,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一家独大,这种稳定机制依旧在发挥作用,让世界维持基本稳定。随着美国从全球霸权地位的顶峰开始滑落,二战之后所建立起来的全球稳定体系就难以继续发挥作用(或对全球稳定所发挥的作用逐渐下降),而新的体系尚未形成,因此未来的世界明显已经是多个强国(不少于五六个)不断争夺地区主导权的过程,这非常类似于上一次经济全球化的解体阶段——一战战前的形势。
如此也就可以理解,二战之后德国一直坚持绝不向冲突地区输送武器,军费开支仅仅占GDP的1%左右,但最近几天德国已经迅速推翻了自己坚守了半个多世纪的国防政策,不仅开始向乌克兰输出武器,将军费支出提升至GDP的2%。
日本开始要求与美国核武共享。
因此,俄乌战争的爆发意味着新的军事争霸年代已经开启!
现在,欧洲众多国家开始向乌克兰输出武器并以个人的名义输出兵员(即准许雇佣兵以个人名义到乌克兰参战),俄乌战争已经在事实上衍化成一场欧洲战争,如果未来参战范围继续扩大逐渐衍化成世界大战也不让人奇怪,终归一战的爆发也就是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
与一战前类似,今天的世界强国也主要集中在欧亚地区,加上欧亚地区的地缘矛盾数不胜数,所以未来的欧亚地区将彻底成为冒险家的乐园,成为强人进行军事投机的舞台。
此时世界必然会重新划分阵营,欧美很可能是一个阵营,与俄罗斯保持友好甚至结盟的国家有可能是另外一个阵营,不同阵营之间的经贸联系会逐渐萎缩、切断,终归彼此都不会将自己的产业环节置于对方内部,同时,战线将迅速切断全球产业链,对贸易全球化造成更深度的破坏,导致更剧烈的逆全球化过程。
一战前夕欧洲大陆的结盟局势和频繁的战争就是结束上一次从19世纪中期开始的贸易全球化的罪魁祸首(见下图)。
总结来说,俄乌战争本身以及制裁与反制裁导致的能源危机和谷物危机,会导致全球产业链剧烈断裂,这是逆全球化的过程;而各国地缘争霸时代的到来会进一步切断产业链,加剧全球化的倒退。在这样的时期,各国的出口与进口都会受阻,内部供给就会出现瓶颈,所以未来能源、食品、重要商品的短缺将在很多国家成为常态,高通胀高利率也成为必然,让贫困蔓延。
在各国争霸的年代动荡与混乱无法避免,供给不足也会形成乱世,很多国家会回归战时体制——这是管理这类社会的基本手段。
全球化时期全球产业链不断丰富、供给不断膨胀,这是需求为王的时代;逆全球化时期是全球产业链不断断裂的时代,是供给为王的时代!
我们正在迈入新时期。
===========================================================
如松:黄金的春天有多远?
日本政府是当今世界的主要国家中债务率最高的政府,俄乌战争爆发之前日本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最高已经上升到0.226%,是2016年以来的新高水平。俄乌战争爆发之后,基于避险效应推动让日债收益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调。
几乎所有人都清楚,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对抗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常备军数量必须大规模扩张,预计各国军队规模至少需要扩大一倍以上(这是保守预计),而战争与军备竞赛都是无法避免的,俄乌战争只不过是最新的演练而已。无论常备军规模的扩大、战争还是军备竞赛都要求政府快速扩大财政支出。
俄乌战争正在进行时,二战之后德国军费占GDP的比例一直在1%左右、甚至多数时间还低于1%,但俄乌战争爆发之后,德国已经切身感受到了国家安全所遭到的威胁。总理朔尔茨立即宣布释放1000亿欧元的资金用于对其装备不足的军队进行更新换代,同时将军费占GDP之比提升至2%。美国国会要求美国政府至少将军费增长率提升至弥补通胀率之后的5%,即保持军费的实际购买力年增长5%(去年的通胀年率是5.7%,意味着今年的军费增长率就需要达到10.7%)。
这是划时代的转变,说明主要国家的军备竞赛已经开始。
同时,经济全球化之后世界主要国家(欧美日)热衷于将产业基地外置,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各国都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关键物资短缺,国家安全已经遭到威胁。同时,一旦战争爆发而自身的产业链尚处于对方国家内部,这就是自己找死的节奏。从疫情爆发之后美日已经开始推动产业链回迁,俄乌战争爆发后,各国政府必须以非常规手段加大力度推动产业回迁、重建自己的产业链。
常备军规模的扩大、军备竞赛与战争、产业回迁与重建都涉及到国家安全,是政府必须面对的人物,这就让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空前加大。
另外一方面,由于欧美央行长期执行零利率或负利率政策,推动各国政府的债务率上升到极高的位置(事实上企业和家庭的债务水平也被央行的零利率政策推动到了极端高位),这是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色。这导致除德国之外其他各主要国家的政府债务率基本都已经达到100%以上,而日本更已经高达约240%,这是高危水平。
当通胀不断升温、央行被迫上调利率时,政府的债务利息支出就会飞速膨胀,此时就要求政府严厉地紧缩财政支出以避免主权债券直接违约。如果欧美日政府直接进行进行主权债违约,政府就无法在市场上筹资,财政就会立即枯竭,政府就只能停摆,这是难以承受的。
这就形成了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一方面因军事、产业链重建的压力让政府必须快速扩大财政支出,这是刚性的任务,一方面在通胀不断发展之后由于高债务压力又要求政府必须紧缩财政支出,政府如何解决这对矛盾?
在发达国家中日本政府拥有最高的债务率,须首先面对上述矛盾。所以日本央行根据其曲线控制政策要求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波动区间为-0.25%至0.25%。当达到上限时日本央行就要进场压低政府债务收益率,日本央行将这种行为定义为计划外购债。
日本央行之所以制定这样的政策当然源于必须控制政府的债务利息支出,只有如此才能让政府有财力推动涉及军事、产业链重建、外交等国安工作。
一般来说10年国债收益率反应的是通胀预期,当央行不得不控制收益率的时候,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就与通胀脱节。
…………
以前说过下述类似的话题,这世界上有几种黄金?又到底有多少黄金?
您可能会说,这是个混蛋问题,世界上只有一种黄金,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确实也是如此,一般人的生活中确实只有一种黄金,就是黄金金属。
依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黄金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第一是千百年来黄金恒久不变,可以长期保持自己的信用,从不会违约。第二是抵御通胀,这从英国执行金本位的200多年中通胀约为零可以得到证实,这意味着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它可以保持购买力稳定不变。
但从当代财经的眼光来看,世界上却有两种黄金,一种是金属黄金,一种是“软黄金”,也可以称呼为“类黄金”,它就是美国的长期国债(或许也包括欧日的部分长期国债)。
我们一般认定美国国债不会违约,源于它是美国的主权债,这具备了(但不完全)黄金的第一个特点;同时,美国长期国债又反应了通胀预期,从长期的眼光来看,债券本息的购买力可以保持基本稳定,这满足了黄金的第二个特点。所以,美国国债就成了“软黄金”或“类黄金”。
但虽然美国国债违约的概率接近于零,但却永远不是零,这是相对金属黄金的劣势;但美国国债这个软黄金与金属黄金相比又具有自己的优势,包括不需要储存费用,购买起来十分方便,还不用担心买到“假货”,也不受购买多少的限制(美国国债的市场足够大,无论个人或机构购买多少都可以得到满足),这就完美地吻合了个人尤其是金融机构的避险需求,这是软黄金相对金属黄金的优势。
就基于软黄金有自己的优势,数量也越来越庞大,所以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很多人将金属黄金看成是商品而不是货币,缘于金属黄金被软黄金稀释了,导致稀缺性下降,而稀缺性又是货币必须具备的属性。此时黄金就无法体现出稀缺性溢价,就让人们认为是商品。
但软黄金却永远不是黄金,源于持有任何国家国债的风险都不是零。根据资料,在世界债务史上,西班牙(14次);委内瑞拉(12次);厄瓜多尔(11次);巴西(10次);阿根廷,法国,墨西哥,秘鲁,智利和巴拉圭(各9次);德国和萨尔瓦多(各8次);哥伦比亚,乌拉圭,葡萄牙(各7次);美国,玻利维亚,土耳其,希腊和俄罗斯(各6次);尼日利亚(5次),等等都曾经多次违约。
上述违约事件中以外债违约事件居多,比如阿根廷的主权货币是比索,但阿根廷的主权债(美元债)在2020年刚刚进行了一次违约。
以本国货币发行的主权债也一样会违约,最典型的是一战之后的德国,德国马克失去了购买力,所有马克债券价值归零,就是标准的违约方式。还有一种隐形违约方式就是本国央行直接控制国债收益率,让国债收益率与通胀脱钩(国债本息加在一起的真实购买力不断下降),这就是今天要说的焦点话题。
让国债收益率与通胀直接脱钩时,这些债券就失去了软黄金的职能,就会让市场中的广义黄金(包含金属黄金和软黄金)的数量急剧减少。美国国债目前已经超过30万亿美元,再加其他部分国家的长期国债,这是天文数字,当他们反应出软黄金的特征时,这就让黄金的稀缺性下降,让金属黄金丧失稀缺性定价;当主权债券收益率在央行的控制下开始与通胀脱钩时,意味着主权债开始隐形违约,国债就不再具有黄金的属性,也就不再具有避险功能,金属黄金的稀缺性定价就会回归。
这或许就是日本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开始逼近0.25%这个日本央行规定的上限目标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当欧美主要央行开始不得不控制本国国债收益率、让国债收益率与通胀脱钩时,黄金的春天也就到了。
(以上是个人观察与思考,不作为交易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