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解毒(31)

来源: 2022-01-30 07:57:18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宋江介绍很多人去梁山,怎么轮到自己,宁可刺配江州也不愿落草?

杨角风谈水浒系列第71期:

我们平时读《水浒传》,会发现,虽然在当时那个环境下,处处危机,步步遭难,但宋江仿佛神灵护体,凭借着自己的名号,每每都能化险为夷。

在他忍无可忍干掉阎婆惜后,可谓一路逃难,先是在柴进府上住了一段时间,又跑到孔太公家住了一段时间,再又跑到清风寨花荣那。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斗争,最终他指引着众人前往了梁山。

可是,就在我们大家认为宋江就此落草了时,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宋江半路被截,说父亲病故,让其回家。也正是这次回家,让宋江改变了主意,甚至于后来被抓并刺配江州,面对众人来救,他还以死相逼,就是不肯落草……

杨角风谈水浒系列第71期:宋江为什么介绍别人去梁山落草,轮到自己了,却心甘情愿去刺配?

一、

其实宋江这个人,自始至终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奋斗终身!

那就是,虽然他身为小吏,但他却时刻想着如何通过这个身份实现飞黄腾达:

因为有希望,所以,他贪恋这个“体制”,愿意在里面不出来;等到发现继续在里面已经毫无意义了,他又开始打着推翻这个“体制”的幌子,继续实现自己飞黄腾达的目的;等到这条路看不到希望了,他又转过身来,重新贪恋“体制”,想着招安,以实现“曲线救国”。

其实不仅他自己在这样做,包括对待其他人,他也是同样的嘱托,比如武松:

“入伙之后,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

顺带着,还把人家鲁智深和杨志的未来之路,也给铺垫好了,并在自己掌握权力后,这样做了。

宋江也很聪明,在官场上正常晋级很难,他依靠的是民间力量,一方面在郓城县树立良好的口碑,另一方面则在江湖上树立乐善好施的形象:

“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

单就“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这八个字,就已经超过了不知多少成年人,这也是柴进、晁盖、花荣等人万万比不了的。

二、

本来宋江的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的,至少在郓城县,能混得如鱼得水,顺风顺水,可惜他的小秘密被阎婆惜发现了。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但让我们疑惑的是,宋江躲来躲去,最终还是被抓了。而且被抓了后,也不反抗,甚至在发配江州的路上,遇到梁山好汉前来相救,他却以自尽相逼,就是要伏法,就是要心甘情愿发配江州。

既然宋江一心想伏法,那么为什么一开始杀掉阎婆惜后,他却要逃,最后被抓,却又不逃了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宋江杀掉阎婆惜,按照大宋律法,他是要偿命的,也就是说,大概率会被判死刑,所以,他才要逃。

但很多人也会有疑惑,《水浒传》中犯过案的也不止宋江一个,为什么武松、林冲、杨志等人都是发配,轮到宋江了,他却要偿命?

其实宋江的案子跟其他人不太一样!

先说林冲,他是持刀闯了白虎堂,按律当斩,但这个案子有几个前提条件:

首先是开封府的官员比较清廉,从某种程度上也不怕高俅,尚能秉公办案;其次,当案孔目孙定是个好官,有心帮林冲开脱,毕竟他是被骗进白虎堂的;再次,林冲的老丈人张教头,也是上下打点,凭借自己的关系在从中斡旋;最后,高俅也确实理亏,并没有进一步干涉司法裁决。

这才给了林冲机会,得以发配沧州,还能在期满后,跟妻子团聚,虽然他临走前休了夫人。

三、

杨志杀掉了泼皮无赖牛二,也是有很多可以从轻处置的理由的:

首先就是,牛二是“大虫”,当地一害,杨志宰了他,是赢得了群众好感的,大家也一起替他作证;其次,其中一些深受牛二祸害的大户,还自掏腰包,替他打点上下,帮他减罪;再次,当地的官员也有心开脱杨志,毕竟是牛二挑衅在先,杨志属于防卫过当;最后,杨志还有自首情节,且牛二就光棍一个,民不告,官不究嘛。

武松的情况跟他们类似,有群众基础,还顶着打虎英雄的称号,县令也不能啪啪打自己的脸吧,刚封了打虎英雄,再给定个杀人狂魔?

自然想方设法帮他开脱,成了潘金莲拦着武松不让他祭祀哥哥,西门庆还来护着潘金莲,结果斗殴之下,失手杀人。

宋江的情况就跟他们不同了,前面几个犯事都是有正当理由的,要么受骗,要么受讹,要么受冤,宋江呢?

为啥杀阎婆惜啊?

因为她不肯给我信!

为啥她不肯给你信啊?

因为那封信是从梁山寄来的!

为啥从梁山寄来的信,她不肯还你呢?

因为那封信里面记录着我通贼……

况且人证、物证俱在,就算是县太爷有意帮他开脱,人家阎婆也不干啊:

“人命大如天,若不肯与老身做主时,只得去州里告状。”

这种情况下,县令也没辙,只能下了公文,命令朱仝和雷横去捉拿凶犯,一旦被捉,大概率是死刑。

四、

在这种情况下,宋江别无他法,只能逃跑,他能想到的第一个地方,便是柴进的府上。

可是,问题又来了,在柴进府上,人家也是好酒好肉伺候着,也没人来抓,宋江为什么不老实待着,还到处乱跑?

原因嘛,一方面,宋江逃跑的时候是带着弟弟宋清的,待了一段时间后,他把宋清派回老家探听消息去了:

“官司一事,全得朱、雷二都头气力,已自家中无事,只要缉捕正身。因此已动了个海捕文书,各处追获。”

得到的消息是家里人没事了,现在只到处抓真凶,毕竟宋清回去了,搞不好会被人知道自己在柴进府上,所以宋江有理由换地方。

再有就是,柴进待人并没有多么热情,顶多是给吃给喝给住,跟宋江招待别人比起来差远了,可以参考武松在柴进府上的待遇。

所以后来武松问宋江,为啥不在柴进府上了,宋江回答:

“却有这里孔太公,屡次使人去庄上问信。后见宋清回家,说道宋江在柴大官人庄上。因此,特地使人直来柴大官人庄上,取我在这里。”

其实宋江还是蛮厉害的,孔太公请宋江去,也并非白吃白喝,他顺便还传授孔家公子武艺:

“这个穿鹅黄袄子的,便是孔太公大儿子,人都叫他做毛头星孔明。因他两个好习枪棒,却是我点拨他些个,以此叫我做师父。”

五、

再后来,宋江就在孔太公这里遇到武松了,得知他要去二龙山,正好清风寨的花荣也常写信邀请自己去,于是便同行了。

表面上看,是自己那个案子风声没那么紧了,自己可以走动走动,毕竟在一个地方时间久了,一是烦了,二是也容易被抓。

再有就是,不管是柴进还是孔太公,甚至花荣,对待宋江虽然一个比一个热情,但还是缺点什么。

就算是花荣,虽然比前两个强,但也只是派体己的人跟着宋江,带他游山玩水,自己是没工夫陪着的。从这一点上看,宋江对待其他江湖人士,是比他们要强得多:

“终日追陪,并无厌倦……”

所以,宋江犯案后,并不老老实实在柴进府上待着,而是一直到处走,究其原因,还不是找个待遇更好的地方待着,毕竟人人都趋利避害嘛。

只不过后来宋江在清风寨玩了一场大的,不仅指挥清风山的贼寇们,灭了清风寨,还把青州城下的百姓祸害得不浅。最终,因为庙小装不了这么多能人,又带领着大伙,去投奔梁山,打算跟朝廷死磕到底了。

可是,明知道朝廷还在捉拿自己,宋江为什么还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在去梁山的路上,突然绕道回老家了呢?

甚至在回老家被抓后,他还放弃抵抗,甘愿被刺配江州,面对晁盖派来的梁山好汉前来救援,他还以死相逼:

“这个不是你们弟兄抬举宋江,倒要陷我于不忠不孝之地,万劫沉埋。”

六、

若论不忠不孝,宋江早在杀掉阎婆惜逃跑的时候,就已经不忠不孝了,为什么这时候又突然圣母降临了呢?

道理很简单,因为宋江这个案子,降级了,他不会因此被判死刑。此时事情已经过去相当长的时间,连人证阎婆都去世了,另一个人证张三自然也没必要再揪着宋江不放:

“那时阎婆已自身故了半年;这张三又没了粉头,不来做甚冤家。”

因为没人证了,那宋江说啥就是啥了,于是自述罪状:

“不合于前年秋间,典赡到阎婆惜为妾。为因不良,一时恃酒,争论斗殴,致被误杀身死……”

本来是自己私通梁山贼寇在先,现在巧舌如簧,成了小妾不良,自己跟她理论并斗殴,失手误杀。

其次,县里其他百姓都说宋江好话,说得县令心里也有八分想替他开脱了,这就能免了死罪了。

再加上宋老太公一直拿银子上下打点,从上到下都在替宋江减罪,又赶上朝廷大赦。在宋江还没被抓的时候,宋老太公就说了,就算被抓了,也不过是流放:

“近闻朝廷册立皇太子,已降下一道赦书,应有民间犯了大罪,尽减一等科断,俱已行开各处施行。便是发露到官,也只该个徒流之罪,不道得害了性命。”

本来宋江被宋老太公装死骗回来挺气愤的,但听了老父亲的一番话后,他又重拾建功立业的想法,重新对“体制”充满了信心。

七、

甚至在被抓后,他又反过来劝自己的父亲:

“父亲,你和他论甚口!孩儿便挺身出官也不妨。县里府上都有相识,况已经赦宥的事了,必当减罪。”

其实宋江的想法也并非不能成立,大家想一下,杨志被发配后,尚能在梁中书那受到重用,若没有生辰纲那档子事,他的仕途还是能看到光明的。

还有武松,若不是张都监刻意陷害他,也不是没有出头之日,也是可以做出一番事业的。

事实上,宋江发配江州后不是也遇到戴宗了嘛,刺配并非绝路,有时候反而能绝处逢生,总比落草可以选择的机会更多一些。

甚至在宋江的眼中,就算是最终落草为寇了,有朝一日朝廷招安,一样可以封妻荫子,扬名立万,报效朝廷。

所以,一开始,宋江认为自己的罪过是难以饶恕的,一旦被抓,死罪难逃。这也是他在清风寨,面对知寨刘高的质问,他不敢报真实姓名,非要编一个的原因所在。

因为是死罪,他才会推荐众多“好汉”们,一起离开清风寨,去梁山找晁盖,共同发扬梁山事业,毕竟那些人犯的事,都是死罪。

而一旦得知自己犯的事,可以逃脱死刑,他立马又对“体制”内满怀憧憬,觉得自己还有救,还能通过刺配实现弯道超车。就算不能获得类似戴宗的赏识,有朝一日期满,或者又遇大赦,还能回家伺候父母,重归原先的生活。

八、

这不仅仅是宋江的想法,也是其老父亲的想法,在宋江被刺配前,宋太公就嘱咐:

“孩儿路上慢慢地去,天可怜见,早得回来,父子团圆,兄弟完聚。”

在宋老太公看来,宋江是完全回得来的,自己也能活到他回来的时刻,这就是圆满的结局。

而且,宋太公还特意嘱咐宋江道:

“你如今此去,正从梁山泊过,倘或他们下山来劫夺你入伙,切不可依随他,教人骂做不忠不孝。此一节,牢记于心。”

正因为老父亲的这句话,导致本来宋江介绍了很多人去梁山,自己打算也跟着去的,但此时却改变了主意。

因为他意识到,自己跟其他人不太一样,还没到走投无路的地步,况且自己还算是孝顺,毕竟“孝义黑三郎”的称号也不是白叫的。

正因如此,刺配江州的路上,遇到刘唐带人前来相救,他是极力阻拦,甚至被架到梁山上,他也把话撂下了:

“父亲明明训教宋江,小可不争随顺了哥哥,便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在世,虽生何益。如哥哥不肯放宋江下山,情愿只就兄长手里乞死。”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晁盖等人也拦不住啊,只能放他走了。后来宋江跟两个公差又被李立童威等人迷晕,被救活后,李立苦劝他留下,宋江还说呢:

“梁山泊苦死相留,我尚兀自不肯住,恐怕连累家中老父。此间如何住得?”

由此可见,宋江的孝顺真不是白说的,后来实在没辙上了梁山后,也是玩硬的,硬是烧掉庄园,抬着宋太公上的山。

说到忠,恐怕整本《水浒传》找不出第二个人了,就算是被朝廷喂了毒酒,宋江还说呢:

“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

所以,宋江虽然介绍了大批人上梁山,可是真轮到自己的时候,想想自己的野心,想想自己犯的事,想想自己的老父亲,也就心甘情愿的伏法了。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水浒,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喜欢就请关注吧!

 

=============================================================

 

水浒传看似无脑的李逵,其实也有大智慧,难怪他能成为宋江的心腹

杨角风谈水浒系列第72期:

看过《水浒传》的都知道,宋江临终前,只有忠心耿耿的李逵陪在他身边。甚至在明知宋江递过来的酒是毒酒的情况下,李逵仍然一饮而尽,随他而去。

他的这种行为也被人视为了愚忠,更有人讲,这其实是宋江一直给李逵洗脑的结果,是在精神上就控制了李逵,让他稀里糊涂地就上了贼船。

这倒也引发了我们思考,要知道,在《水浒传》中,李逵没少滥杀无辜,这跟宋江一直宣传的替天行道相违背。可是,为什么他的这种行为并没有引起宋江的反感,并成为宋江唯一的心腹呢?

杨角风谈水浒系列第72期:水浒传中隐藏细节:李逵滥杀无辜的背后,藏着宋江鲜为人知的一面!

一、

宋江跟李逵的相遇其实也蛮意外的,当时他跟着戴宗在江州城临街的一家酒肆喝酒,李逵在楼下出现了。

李逵这个人,在认识宋江之前,除了戴宗能说他几句,可谓是谁的话都不听。因为杀了人,才逃到了江州,后来遇到了大赦,也没有返乡,在戴宗手下混日子。

戴宗的手下前来汇报说,底下一个人在闹事,除了戴院长,谁都管不了:

“这个人只除非是院长说得他下,没奈何烦院长去解拆则个。”

就这么一个人,油盐不进,道理不讲,动不动就耍脾气。从他在赌场的表现也能看出来,此人性格就有缺陷,一般人很难与其交往,更不用讲成为推心置腹的兄弟了。

李逵不仅好赌,还贪酒,而且赌品和酒品都不咋地,喝多了就打人,赌输了还不认账。不仅不认账,还抢别人的银子,人家跟他理论,他就拳头伺候,搞得人人惧他:

“李大哥,你恁地没道理,都抢了我们众人的银子去!”

而且李逵这家伙,总是能给人意外的“惊喜”,比如他们在琵琶亭吃酒的时候,人家小二说,这里没有牛肉,只有羊肉,结果:

“李逵听了,便把鱼汁劈脸泼将去,淋那酒保一身。”

说白了,他连泼皮无赖都不如啊,人家牛二还知道先跟杨志理论理论,讲讲这祖传宝刀的特点,最后理论不过了才动手。

而李逵这家伙,完全不按常理打牌啊,你这刚扔一张黑桃三,他跳着脚就把双王扔出来了……

二、

就这么一个横行霸道,软硬不吃,粗鲁又不讲道理的李逵,是怎么被宋江征服的呢?

宋江很厉害,不管是面对什么人,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尊重人家。其实在宋江见到李逵之前,就已经从戴宗的话中得知了李逵的德性:

“又是这厮在下面无礼,我只道是甚么人。兄长少坐,我去叫了这厮上来。”

戴宗可是一句一个“这厮”,根本就没把李逵放到相同的地位上,而宋江见到李逵说的第一句话却是:

“院长,这大哥是谁?”

反观李逵,他是怎么称呼宋江的呢?

“李逵看着宋江,问戴宗道:‘哥哥,这黑汉子是谁?’”

李逵这种行为是非常不礼貌的,就像眼睛盯着一个人,问身边的人,这个大胖子是谁?

后来李逵吃饭的时候,是直接下手的,吃鱼不吐骨头,弄得桌子上都是汤汤水水,后来上来二斤羊肉,也被他独吞了。戴宗都看不下去了,一直在提醒李逵,可是宋江却哈哈大笑:

“壮哉,真好汉也!”

宋江除了给李逵足够的尊敬以外,他还非常包容李逵,甚至不惜放低身段!

李逵称呼宋江是黑汉子,莽撞和无礼,可是都挂在脸上的,连戴宗都骂他不顾礼节:

“咄!你这厮敢如此犯上,直言叫唤,全不识些高低!”

就类似于,你见到了某著名美女主持人,却问身边人,这不是陈大头某某吗?

大家想一下,你这样说的话,会不会挨打?

三、

可是人家宋江就很包容,李大哥,你说得对,我就是黑人宋江:

“我正是山东黑宋江。”

李逵一看宋江果然豪爽,当时就跟他拉近了距离,随后宋江更是不惜自降身价,不仅拉李逵来坐,还直呼大哥:

“恰才大哥为何在楼下发怒?”

得知李逵缺钱之后,宋江更是二话不说,直接掏出十两银子,递给了李逵。戴宗当时就看傻眼了,本想阻拦一下,可惜晚了,银子已经交出去了。

所以说,从第一印象上来讲,宋江就已经给李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了好头。

而真正让李逵对宋江刮目相看的,并非前面这几点,而是在琵琶亭吃酒前后,宋江干的四件事,也正是这四个细节,成功笼络到了李逵。

李逵为什么赌输了钱,却不讲牌品,翻脸不认账呢?

就是因为这钱是宋江给自己的,在他眼中这已经不是钱了,而是信任。在他赌输了钱跑路的时候,戴宗跟宋江正好遇见,戴宗只是一味地训斥李逵,却不知李逵也是有苦衷的:

“哥哥休怪!铁牛闲常只是赌直。今日不想输了哥哥的银子,又没得些钱来相请哥哥,喉急了,时下做出这些不直来。”

戴宗是一顿训斥,而宋江却是再次自掏腰包,不仅赔了李逵的赌资,还特意点出些银子替李逵对挨打的人补偿。末了还笑呵呵地嘱咐李逵,以后没钱了尽管向自己要,千万别再干这种蠢事。

同样是教训李逵,一个是只训斥,一个是毫不怪罪,还替他善后,孰优孰劣一看便知。

四、

在琵琶亭吃饭的时候,宋江也特别善于观察,见李逵狼吞虎咽地吃鱼,连刺都不吐,知道他饿了,特意嘱咐小二上点牛肉。

等到李逵泼了人家小二一身汤汤水水的时候,戴宗又是一顿训斥:

“你又做甚么?”

而宋江呢?

又是毫不在意,还冷冰冰地冲店小二吩咐,你自管切肉来,别的事别管,到时候,钱不会少你的,字里行间更是不曾有对李逵的半句埋怨。

甚至后来酒楼上出现一个卖唱女子,刚一开口,就莫名其妙地被李逵打了一顿,“嗷”的一声躺在地上不省人事了。

等人们七手八脚救活了这个女子后,宋江仍然是对李逵毫无怨言,还特意嘱咐那对母女,一会儿跟着自己去牢营拿银子。知道李逵不喜欢卖唱的女子,索性让她们以后别唱了,找个好人家嫁了吧:

“你着甚人跟我到营里,我与你二十两银子,将息女儿,日后嫁个良人,免在这里卖唱。”

反观戴宗,又是同样的说辞:

“你这厮要便与人合口,又教哥哥坏了许多银子。”

既然宋江这么礼遇李逵,又总在替李逵殿后,为什么在李逵买鱼不成,从而跟渔霸张顺打架的时候,他却不去劝,反而让戴宗去呢?

其实宋江一开始也没打算劝的,只是眼看着李逵快被张顺淹死了,才慌了:

“当时宋江、戴宗看见李逵被那人在水里揪住,浸得眼白,又提起来,又纳下去,何止淹了数十遭。宋江见李逵吃亏,便叫戴宗央人去救。”

五、

要知道,宋江在发配江州的途中,是结识了张顺的大哥张横的,且有书信在手,他去劝,面子上肯定比戴宗要大:

“我有他哥哥张横的家书在营里。”

为什么宋江不去劝架呢?

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一次李逵被张顺整,纯属咎由自取,是李逵无理取闹在先,张顺教训他在后。

要想救出李逵,是必须得向张顺道歉的,不然,人家也是当地一霸,肯定不会就这样算了。而一旦去道歉,就等于承认了李逵犯错在先,这是宋江不愿意做的事情。

要知道前面几件小事,李逵赌输了钱也好,泼人家店小二菜汤也罢,甚至后来戳卖唱女子。宋江从行为上并没有否定李逵的行为,并没有认为他做的错,至少没有表现出来。

只有这样,才会让李逵打心眼儿里明白,宋江就是自己可以追随一生的人,不管自己做什么,不管自己惹了多大的祸,他都会替自己善后,而不会说一个不字。

一旦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地扎进了李逵的脑袋,他就再也出不来了。

为啥后来出现了一个强抢民女的假宋江,一向忠心耿耿的李逵大喊着要跟他势不两立。究其原因并不在于宋江近不近女色,李逵品德就多么高尚。而在于,李逵会觉得,当初宋江骗了自己,明明为自己不近女色的行为叫好,怎么到头来,他自己却步了后尘,难道他在骗自己?

崇祯帝为什么最终亡国啦?

说到底,他就缺乏宋江的胸怀,底下人犯了事,他不仅不担着,反而将做事的人推出去斩了,从而断送了大明王朝。

六、

就这样,李逵成了宋江的心腹,而宋江也不再称呼他为大哥,改成了“铁牛”!

而宋江收拢李逵,真是因为李逵的所作所为合他胃口,特意去结交这位好友,而没有别的意图?

当然不是啦!

李逵其实代表着宋江的另一面,一面是仁义道德挂嘴上的及时雨宋江,另一面则是睚眦必报,斤斤计较,心狠手辣的宋江。

其实后来宋江在浔阳楼上题诗,是非常唐突的,因为此时的他哪里来的深仇大恨: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这首诗最后一句,他要报仇,还要血染浔阳江口,这简直就是莫名其妙啊:

要知道,到现在为止,跟宋江有仇的,比如阎婆惜,阎婆,这俩人一个被自己宰了,一个已经死了。再有就是清风寨的知寨和知寨夫人,也是被宋江派人干掉了啊,挖心掏肺的,可惨啦。

再有就是老家的两个新捕头了,可是,这又关浔阳江啥事啊?

唯一的解释就是,宋江一路走来,处处受人尊敬,包括戴宗和李逵,也是每天好酒好喝地陪着。唯独在来江州城之前,被张横兄弟怠慢,被穆家兄弟刁难过,虽然后来也化解了,但宋江心中是有怨言了,这些地头蛇,就是他的仇恨来源。

我(杨角风)最喜欢的一部电视剧,叫《雍正王朝》,相信很多朋友也是因为我解读那部剧才关注的此号。

七、

若是宋江是雍正帝的话,那么李逵,就是前期的年羹尧,一心替主子出气的心腹!

当初老四胤禛经过江夏镇的时候,曾经被刁难,后来撂下一句话,说以后谁也不准提江夏镇这三个字。而后来的年羹尧,不惜违背命令,硬是血洗了江夏镇,将满镇男女老少赶尽杀绝。

同样,李逵在后来的江州劫法场的时候,也是滥杀无辜,对百姓下手:

“当下去十字街口,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这黑大汉直杀到江边来,身上血溅满身,兀自在江边杀人。百姓撞着的,都被他翻筋斗都砍下江里去。”

晁盖一看李逵这是疯了啊,急忙拦着他:

“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

可是李逵根本就不鸟他,照杀不顾,还特意将这些百姓砍到了浔阳江中,这不就是宋江想做,又没做的血染浔阳江口嘛。

后来宋江获救,他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灭了黄文炳全家!

“黄文炳家多少人口?有几房头?”

等到梁山大军杀到的时候,旁边还有百姓在围观,当时其他将领都在劝百姓离开,而李逵却二话不说,直接举起了斧头:

“只见黑旋风李逵抡起两把板斧,著地卷将来……”

其实这时候的宋江已经下过命令了,不准伤了无辜百姓,但李逵却没有照做。后来黄文炳惨死在李逵手中,可是被活剐了啊,也确实替宋江出了一口恶气:

“你这厮在蔡九知府后堂且会说黄道黑,拨置害人,无中生有撺掇他。今*****要快死,老爷却要你慢死。”

反正犯错的是李逵,只要宋江不怪罪,其他人又能说什么?

包括后来李逵在人家扈家已经投降的前提下,还砍了扈三娘全家,这还不算,后来为了逼迫朱仝上山,李逵连小孩子都杀,小衙内就死在他手上。

就像《雍正王朝》里面老四胤禛对经常惹祸的年羹尧讲:

“出了天大的事,我给你兜着!”

是啊,宋江就是这样对待李逵的,只要你能替我出气,能替我干一些我不能干的事,

出了天大的事,我也给你兜着。

当然,就像雍正帝用年羹尧一样,若镇不住手下,则极有可能被反噬。

后来宋江进京见李师师,李逵就怀疑了,他到底值不值得自己追随?

若是宋江真的贪恋女色,我想李逵的大斧子,真的就冲宋江的脑袋劈下来了。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水浒,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喜欢就请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