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来源: 2022-01-18 19:55:02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今晚一轮圆月当空照,我心里也不免感觉澄澈的禅意。跟着平兄的贴子扯几句。

我理解平兄说的空(世界万物的基础),是借助于“极微”这个概念的。极微不可思议,空亦不可思议。我读孔兄的帖子,联想到空就如无穷无尽的宇宙,也是不可思议的。一个微观角度,一个宏观角度,都是说不可思议的空。

孔兄1月9日的帖子里说,“相不是自性。性,是特指觉知的能力。” “觉知的能力,就是佛性”。平兄未必同意孔兄的阐释。平兄讲空性一体,再加上空不是顽空(那么,空里还是有,尽管实相无相),很容易让人觉得你是在说空亦有其性(或功德)。

我今晚是想到另外一个思路。孙猴子72变,各种折腾,也跑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可以理解成相生相灭,离不来这个宇宙。也可以理解成人生世间诸相,跑不出觉性普照。生死烦恼的解脱,也只有靠觉性(佛性)。

这个觉性,与“认知改变情绪感受”,“认知改变行为”,“相由心生”的“认知”或“心”其实很接近,只不过它强调对本来面目的宏观(人生大问题)的觉知。人的诸多烦恼来自执相(包括我执),如果我们都放眼宇宙而觉知自己不过是刹那飘过的一粒微尘,而此微尘流转变换但不会消失(不会也不能离开宇宙),对生死的烦恼就轻淡不少。一个人的认知也可以改变到“欣然赴死”“从容就义”,视死如归的程度,也是一种生死解脱(这里我也只是强调认知改变心态)。

从这个角度,我今晚意识到(觉)性为什么在佛教里这么重要,为什么性不能随相灭。觉知也好,意识也好,其产生确实有不可思议的一面。古人怎么理解觉性的来源,我不清楚;但我今天似乎醒悟了觉性是必需的,尤其是对生死解脱来讲。孔兄说,无相才能生死解脱。只有觉性才可以破相(改变对相的看法)。

当然,对空与性的必然联系,我还是没搞清楚。比较清楚的是,空性必需与相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