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仲华:
祖传秘方(偏方)之心态
一一共产主义在中国大陆落地并长期存在的原因之一
许多文章书籍已深入探讨为什么共产主义在中国大陆落地并长期存在,在此我并不想总结从而写出类似综述的内容并注上文献作为文章的开头部分。相反,我想用这篇短文直接抛出论点或看法供读者讨论,相当于抛砖引玉吧。
这个论点就是国人的祖传秘方(偏方)之心态是共产主义在中国大陆落地并长期存在的原因之一,而且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
记得小时候出门逛街,看到的是在大街小巷临街的墙上,电线杆上,公共厕所墙上,写着或贴着类似这样的广告:祖传秘方专治牛皮藓(或其他病,比如:淋病,阳痿)。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听到大人们对一些病患(特别是一些疑难杂症,比如掉发,癌症)建议说:“听说过一个偏方,你听过没有?有没有试一试?”或者建议一些特殊饮食。
这种祖传秘方心态也体现在武侠小说中,表现为每本小说中几乎都有人拥有独门绝技,而且经常为了某种武林秘籍互相残杀。在格斗中,理论上是(或者说从统计学的角度看)瘦小的人打不过体格强壮的人,但在武侠小说中,往往是相反,文弱书生凭借独门功夫随便打败身高马大的对手,仙风道骨的老头轻易地打倒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苗条淑女一招就把五大三粗的汉子打趴在地。但是从未在现实中通过科学的论证或锻炼和公正的评估来证明祖传秘方或武林秘籍的有效性及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
这种针对身体问题的处理方式,上升到社会层面,就是想寻找一种秘方(偏方)处理社会问题。在历史上,中国有其辉煌的时期,也有屈辱的时代,特别是近代历史。因此,在救国救民的过程中,选择解决问题方式时,这种祖传秘方(偏方)的心态无形中让国人选择了共产主义,因为那个药方听起来很有吸引力(能治愈长期困扰你的顽疾:贫穷呀,落后呀 ,腐败呀,不平等呀),当时又有一个现实的成功例子(虽然这个例子本身现在是个失败的例子)。
当然,苏共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对中国的主动渗透(用现在中共的语言:颜色革命,只是那个颜色是红色而已),也是让国人(早期成立中共组织的人)出卖灵魂替魔鬼效力的主要原因。他们认为他们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秘方(偏方),服用了七十几年,发现还真出了一些效果,但是也产生了巨大的问题。可是他们认为秘方(偏方)是对的,问题是没有服好药,于是反省是不是药没煎好(没学好马恩列毛邓江胡习),或服药(政治学习)时间不对,从一日一次要改成一日三次。因为服了这个方让人上瘾(权力和利益),虽然有问题,可是瘾上来了就不时要服一剂。如果你和国内的人谈,他们大多数可能就是这种心态:方子是对的,只是我们没服好。
也就是因为有这种这种祖传秘方(偏方)心态,导致他们对普世价值和现代政治制度的不屑或拒绝。他们认为那种其他人服用的药方有副作用,虽然实践证明那是目前效果最好的方子,他们依然坚信他们发现的秘方可以解决其他人使用的方子的副作用。可他们没有想到或有意忽视这个秘方有更大的副作用,甚至不让人们讨论这个秘方是否能继续服,是否需要改方。他们可能会否认这种指控,他们认为他们在不断地改方,比如他们不断地强调改革开放,调子比任何人要高。其实,他们的方子的主要成分还是没变,用药学的术语就是辅料(excipients)变了,但是有效成分(active ingredient)没变。
可能会有人问世界上也有其他共产国家(无论是曾经的或当今的),难道他们的国民也是这种心态?我只能说我对他们的民族特性不是很熟悉,很难做出类似的结论。需要说明,这种心态不是唯一的条件,许多原因导致共产运动在某些国家的成功,我只想指出中国的特殊性之一,这可能就是导致其服用这个方子时间超过任何其他共产国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改变这种心态,还是需要赛先生(science)和德先生(democracy)的教育。其效果可以从这个行业看出来:对中医中药的全面反思和对中药管理的改变。当国人以现代医学用于评价药物的原则和标准来同样评价中药时,相信大部分也就会摆脱祖传秘方(偏方)心态了。那时,除了身体好,头脑自然也会好多。
作者投稿
======================================================
人生要完美,我们需要科学,也需要宗教。
科学,宗教与人生
这是一个科学的时代,有人以为科学进步以后,宗教迟早是要被淘汰的;也有人以为如果一个人研究科学,他就绝对不可能信仰宗教。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过去科学家认为很有把握的事情,在今天科学家已经认识到不那么有把握了。
正如丁格尔教授(H. Dingle,前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主席)在《自然杂志》所说:“在宇宙学上,我们又像中世纪的哲学家一般,面临一个几乎完全无所知的世界”。科学虽然迈进,却还没有能解开宇宙与人生之谜的迹象。
科学与宗教之间的误会与冲突已成过去,但在一知半解的人看来,相信宗教就是落伍,标榜科学就是摩登。这些人就好像许多青年人看见别人穿“牛仔裤”,自己唯恐落伍,莫明其奇妙地也买了“牛仔裤”来穿上,满街乱跑,好叫别人知道他也是时髦人物之一。
照样,那些以为宗教与科学相冲突的人,口口声声认为相信宗教的人是时代的落伍者,不知道自己正染上了时代的流行症,不过是自鸣时髦摩登而已。
科学与宗教并不冲突。现在我们要说明科学与宗教各有自己的范畴,两者性质不同,并不冲突。
科学的尽头,也许就是宗教的开始。
科学是研究物质的,针对的是世界的外部,是形而下的。它的目的固然是研究真理,但偏重于知识与理论。宗教是维系心灵的,关心人的内心,是形而上的。它的目的同样是研究真理,但侧重生命与经验。
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已见的”,它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内,研究具象的事实;宗教的对象是“看不见的”,它在无限的时间、无限的空间中,研究抽象的精神。科学是计算的、分析的、数量的,而宗教是估价的、综合的、品质的。
例如:科学对于一个“人”的研究,总是客观的,把“人”看作一具标本,来分析,解剖,测验这“人”的一切。但“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格与品性,故宗教对于“人”的研究与科学的方法不同。宗教把“人”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就其生命的总和,来合理地评定一个“人”的真实价值。
或者说得再浅近一点,好比:一个人要认识他的爱人,不但可以从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他爱人的高度、体重、血压、内脏,也可以给他摄一张X光照片,再研究她的面部、发肤、皮色等等。但科学方法的研究决不是认识爱人唯一的途径。一个人要认识他自己的爱人,他还需要观察她的品德、灵性、思想、习惯,并需要加上信任、互爱,才能了解对方。
因此,科学有科学的方法与观点,宗教有宗教的方法与观点,两者各有各的贡献。科学注重实验,宗教注重信仰。科学研究物质、外表;宗教重视灵性、道德。科学以“我与它”的关系,来叙述自然界的现象以及与其有关的种种自然定律;宗教由“我与你”的关系,解释自然与人的种种关系。
科学家汤姆生曾说:“科学的责任是叙述宇宙,而宗教乃是解释”。例如:牛顿发明万有引力,爱因斯坦倡相对论,但他们都不说明“为什么”会有万有引力,“为什么”会有相对论的原因。
华伦博士(Warren Weaver)说:“科学要答复的问题是“怎样?”细胞在身体里怎样工作?超音速的飞机怎样设计?宗教要答复的问题是“为什么!”人是为什么创造的?我为什么应当说真话?
科学分析事物、人、动物的行为是怎样的,它不问这行为是好是坏。但宗教却是要问这种问题。”所以有人说,科学研究“什么”(What)这个问题,而宗教研究“为什么”(Why)的问题;科学家虽然也解释Why,但绝不能解释 最根本的第一个Why的原因。
总之,科学与宗教的领域互异,范畴不同,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冲突。
迷信科学的危险
可是,今天许多人对于科学与宗教的认识不足,迷信科学,崇拜科学,以为科学万能,这实在是时代的一个悲剧!
科学对于人类有极大地贡献,但科学却不能满足人类精神、灵性的需要。迷信科学的人,把人生只看作衣食住行的解决。他们以为宗教是没有价值的。
事实上,科学并不是万能的。科学固然有它的地位,但绝不能和迷信科学者所说,以为科学可以代替宗教。
英国思想家哈耶克在《科学的反革命》一书中提到“自然科学的成功使另一些领域的工作者大为着迷,马上便着手模仿它们的教义和术语。可是,在大约一百二十年的时间里,它对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却贡献甚微”。哈耶克认为自从科技革命以来,许多人借用科学来指导人类的精神领域,造成了人类社会的道德沦丧。
▲误解科学导致落后,滥用科学造成灾难
正如哈耶克所说,这种滥用导致人们只看见科学,只承认物质的价值,只注重物质的享受,以满足人生之欲望,人只要科学,忽视精神层面的结果,已使人类社会道德沦丧。人类的知识比从前进步,科学比从前发达,但事实上,人类的道德也愈加堕落。探其源,无非是因为人过分注重于物质的享受,所以人心大变,天下大乱,世界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混乱的边缘。
有人用过一个比方说:“单从房屋里去发现工程师是不可能的。房屋是工程师所设计建筑的,但房屋不是工程师,工程师也不是房屋。同样,这个宇宙是神所造的,但宇宙不是神,神也不是宇宙,把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加以分析,也不能发见神。”
科学虽然研究物质,但绝不能创造物质,或毁灭物质。科学连物质都不能创造,更谈不到科学能创造生命了。科学能制造巨型喷射机,但不能造出一只有生命的小鸟。科学能制造许多补剂,但绝不能使人类长生不老。科学可以利用原子能,但绝不能创造新的原子。科学只能使人的肉身舒适,但不能叫人的心灵平安,人格高尚。
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说:“科学不是世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人格的高尚,比科学更有价值。”
科学需要宗教的辅助真正的宗教能给人类以坚强的信心、确定的盼望、与纯洁伟大的爱心。除非人类对于这些贡献,都认为不需要了,那么宗教就没有价值,可以完全取消了。
如果,宗教能提高人类的精神生活,使人类远离罪恶的话,那么宗教对于人生岂能视为迷信无益的呢?真正的宗教乃是帮助人的精神。并且真的科学与真的宗教是互助的。在目的方面,两者是完全一致的,因为科学与宗教都是追求真理,都以增进人生幸福为目的。
科学能增进人生物质生活方面的幸福,宗教能增进人生灵性生活方面的幸福。科学传授知识,宗教提供信仰;人生需要知识,也一样需要信仰。
人生除了衣食住行外,还有道德,心灵的部分。一个完美的人生绝对不是仅求肉身的享受舒适为己足,他还需要精神快乐、心灵平安,灵魂有永生的盼望。科学能使人肉身舒适享受,宗教能使人获得精神心灵平安快乐。
科学与宗教两方面的目的,均为帮助人生、解决人生,以提高人生的价值。那么,两者之间不仅没有冲突,反而能彼此合作,这是非常明显的。
▲国家博物馆藏菩萨造像
又好比,一个家庭要享美满幸福的生活,不但希望家庭的物质条件好,这家庭还需要有良好的道德教育。否则家庭里父母子女不睦、婆媳相争、姑嫂不和、烟酒赌博、三妻四妾,家庭里闹得乌烟瘴气,精神痛苦。
科学只能加增人类物质的享受,但不能解决人生的基本问题:如人生的意义与目的,人生的来处与归宿等类;而宗教能改变人类的内心,并能增进灵性生活。人生既非仅求物质与外表的解决,还需要精神内心的满足。所以要提高人生,解决人生的问题,我们可以借助宗教。科学不能取消精神的原则,犹如宗教不能否定科学的价值,所以两者若相辅而行,对于人生一定能有真实的帮助。
以一只小提琴为例:如果没有把音乐家的情感放进到提琴里去,则提琴不过是一只提琴而已,提琴算不得什么;照样,人若没有高贵的生命在里面,则所见者仅为行尸走肉耳!
宗教能给人类以永生的寄托,坚强的信仰,与精神的安慰。
宗教不但对个人的生活有贡献,宗教还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的宗教能使社会安定繁荣,国际和平敦睦。
物理学家密立根说:“科学若没有宗教,显然不是人类的幸福,却会变成社会的祸患。”
造飞机与发明原子能是科学,至于如何运用与管理飞机、原子能,使其不作为杀人流血的工具,则需要道德与宗教的力量。科学家只研究客观的事实,把研究所得,公诸大众;至于别人如何运用所得,则超乎科学家的力量。
科学固能造福人群,但亦能毁灭人类。科学好比一把刀,有利有弊,要看这刀是落在谁的手中。宗教对于科学,有发挥科学之功,防范科学之患的作用;故如科学与宗教能相辅而行,则两者对于人生的贡献,就大得无可限量了。
宗教是为任何想在生活中需要它的人提供的,而科学也是如此。它们既不是根本不相容,也不是相互排斥的。科学为人类解读自然的意义,信仰则对人生选择进行指导。片面地相信某一种言论或认知方式,都是迷信。迷信科学与迷信宗教,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为此,先知书店诚荐两部科学、宗教的经典好书:《剑桥科学史》和《人的宗教》。
◎《剑桥科学史》:本套书探究的,是人类自有文明以来,科学在世界各地诞生的前因后果和重要成果。它以科学精神为主线,将与之相关的科学家、科学理论、科技成果、社会思潮甚至文化、艺术变迁,全部串联起来。本套书直面现今国人科学概念的误区,纠正国人对科学的长期误解,回归历史深处,还原科学的本来的面貌,探寻真正的科学精神。
◎《人的宗教》:什么是真正的宗教?宗教与迷信有什么区别?各种宗教有什么共同性?宗教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本书被誉为“世界宗教第一部可用的教科书”,一本书认识世界7大宗教核心智慧,提供各大宗教的智慧索引。
科学与宗教本不矛盾,是人的固执观念造成两者互不相容。让我们开放思维,厘清国人误区,回归科学与宗教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