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裁员来敲门
当裁员来敲门
昨天一个读者私信我:「表哥,今天被突然通知,我被裁员了。」
说「突然」,是因为他上周还给老板做了业务复盘和下季度业务归化。
我也有点懵,他是一个乐于分享、善于学习的好职员,绩效想必不会低,末位淘汰怕是轮不上。可在「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似乎每个人都是可以随时舍弃的棋子。
我还在想着如何安慰他时,接到了一个商务电话,对方讲了一通约稿需求,咱听起来兴趣乏乏。按照往年的脾性,当即就该「婉拒」。可今时不同往日,从「人选活」到「活选人」,挑剔不得,满口应承便是。
撂下电话,倒见他早已打好一段话,安慰起我了:「表哥,你最近话怎么少了?有啥困难咱就想啥解决办法。」
你看,多么伟大的人性啊。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
当舆论开始扎堆批判骄纵的资本且蔚然成风时,他们想的是:「企业兴、百姓苦。」可他们没料到的是:「企业衰,百姓更苦。」
人生越来越像是一场「回合制游戏」,骂996、咒扩张,挣多少钱都觉得被压榨,现在找不到工作,一睁眼就失去工作时,又会怀念那些灯火通明的夜晚。
人总归是贱皮子,跟着起义时以为自己会分江山一片山河,等成功了才发现青山处处埋忠骨。
那读者跟我讲:「原本和媳妇打算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初要个娃的」、「现在不知道怎么和家里人开口」。
我说,和媳妇可无话不讲,毕竟你们要共担风雨。和家人则「真话不全说」,因为他们窝在小城市,看着电视,还以为岁月静好、风景这边独好,根本理解不了大城市里已被吹皱的一池春水。也帮不上忙,反倒会给你几分无言的焦虑。
我跟他说,也是跟所有的读者说。我作为自媒体平时指点江山,大家也跟着笑谈风云,都不是什么实用的功夫。
我既没有制造过焦虑,也没有输出过鸡血,可当「裁员」不再是降临到一两个人身上的遭遇,而是在读者群中成为了大概率事件,我自觉有责任关照这个不容回避的现实。
一是不要失去信心。被裁员不是能力不济,很多老板都想自裁了,世道如此,人决定不了势。你就认倒霉吧,反过来说,前些年挣的钱,又有不少是借了时运吧?
二是不能等。「年后再说」是一针麻醉剂,天知道明年就会更好吗?大概率不会好。不如快马加鞭找个下家,保持工作的状态,这年景,闲下来就紧不起来,接着就是反社会人格的养成。
三是调整情绪。昨天看了《纽约时报》,意大利心理学家协会的拉扎里说:「自疫情开始以来,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翻了一番,在18岁以下的人群中,这一比例已达到25%。」
法国流行病学家梅尔基奥尔说:「在总面对屏幕的青少年和年轻人中,已出现了厌食症和暴食症的蔓延,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大约是正常水平的两倍。」
美国总医官最近警告:「由于新冠疫情和这代人面临的其他挑战,年轻人的心理健康正受到毁灭性的影响。」
我想这些专家的言论应该与你生活中的体察相吻合,人们难以寻找快乐,对未来感到迷茫。
昨天的德甲比赛,我再次看到了空场,而在上周,看台上还是满满当当端着啤酒载歌载舞的球迷。
心情的郁结与工作的重压,又没有有效的排解手段,人们糟糕的心理状态似乎又很少被媒体关注与安抚。
我必须要致敬的一篇文章是「真实故事计划」采写的《被疫情偷走的两年》,它是我见过的为数不多的正视当下人们心理状态的报道。
「由于疫情,婚礼娘家人全部没有到场,自己把自己嫁了出去。」
「去年七月份,父亲意外去世,没能见他最后一面。我们上一次见面还是在19年的中秋。晚上睡不着的时候经常会想,要是当时不要拖拉,在听到消息后及时买票回去,我们就可以从一月份一直待到五月份了。从此之后我们只能在梦里相见,这是我心里永远的痛。」
这是该文最让我触动的两段记录,其中还有放弃移民的、失去offer的、断送蓝天梦的……
「真实故事计划」说:「一些人无力改变现状,困乏其中,停滞不前;但也有人不甘被打败,哪怕希望燃了又灭,心里仍然保留火种,等待重燃的那天。」
没有经历过战争、饥饿、运动的一代人,却遇到了「裁员来敲门」,这是属于他们的「劫」。
那位读者跟我说:「没事,表哥,和你说说,感觉好多了。」
你看,我哪有什么灵丹妙药啊。我们似乎少的就是一道「哭墙」,说出来,就好多了。
思考题:你被裁员了吗?说说你的痛苦与应对?
===========================================================
被疫情偷走的这两年
偷走了日常温存
偷走了一场认真的告别
树
图|福利院孩子们做的手工
偷走了同城情侣的温存时光
有一次我去找他,他怕我一直站着太累,拿来一个垫子,穿过校门,铺在地上。我们隔门而坐,聊了一下午。
连续三次偷走了阖家相聚的机会
不能多想,想着想着鼻子就发酸,难过。春节又快到了,希望疫情不要再严重,人们能恢复正常生活,让我回家过个年!
偷走了我的告白计划
后来许多次我梦到在鼓浪屿,我对她说出了憋了两年的告白。可是醒来后,只剩下空落落的感觉。
我是在“非典”出生,在“新冠”高考的一代。又因为持续的疫情,从上大学起就是封校的状态,现在我的大学生活好像和高中没什么区别,几乎宿舍、教学楼、食堂三点一线。不太清楚本来的大学生活到底有多么精彩多样。
发热门诊医生两年没回家了
既然需要我们冲在前线,那么就不应该退缩,只是觉得对不起老爸老妈。
临盆那天,家人的陪伴被偷走了
因为身体原因,我不能要二胎,老公再也没有机会见证我生宝宝了。一直期待让老公陪伴我度过这女人最痛的时刻,却不能实现了。我永远忘不了产房里那孤独无助的一夜。
娘家人缺席的婚礼
因为疫情,婚礼娘家人全部没有到场,自己把自己嫁了出去。
没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去年七月份,父亲意外去世,没能见他最后一面。我们上一次见面还是在19年的中秋。晚上睡不着的时候经常会想,要是当时不要拖拉,在听到消息后及时买票回去,我们就可以从一月份一直待到五月份了。从此之后我们只能在梦里相见,这是我心里永远的痛。
偷走了人生的一种可能
放弃出国念书,失去offer
不过其实只有自己知道,一切都不一样了。
Dao_is_Ruby
蓝天梦断
2016年第一次出国求学搭乘卡塔尔航空时,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成为卡航的一员。为此,在求学和后来工作的间隙,每天都不间断地努力练习英语、仪态和表达等。努力了三年,2019年年底,终于面试成功卡航。
原计划2020年初出发。但来势汹汹的疫情席卷了各行各业,尤其是国际航空公司,到现在都是元气大伤。
我现在在一家物流公司,天天对着电脑屏幕那一方小天地干着朝八晚八的工作,偶尔抬头看见飞机划过云层,也会想起曾经的梦。
偷走了美好的高中生活
我在黑河,挨着内蒙和俄罗斯,周围一有点什么风吹草动我们就得赶紧撤离。三年高中,六次网课,最长的一次半年,最短的只有三天。很遗憾三年没有完完整整和同学们坐在教室一起上课,感觉缺少了很多回忆,隔着屏幕没有互动,非常想念和珍惜上课那种交换眼神会心一笑的时刻。
偷走了我的房子
公司不再认可原来的承诺,心里很失落,可是生活还得继续,损失了一个优秀的项目,一条成熟的人脉,得到了一个破碎的梦想泡泡。
冲动的惩罚
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真的很重要。疫情期间好多人没了工作,作为护士,我可以按月领薪水,原先的职业倦怠感转化成了一种幸福感。疫情让我受到了冲动的惩罚,如今,我只想安安心心的上班,不做不切实际的幻想。
失去了更好的工作机会
虽然留在这里不是长久之计,但我已无力改变什么。现在只能先在物流园干着,好歹有一份收入。至于终身事业,我想我需要更多时间来考虑一下。
偷走了毕业的仪式感
期待了四年的毕业典礼,最终草草收尾,没有毕业照,来不及好好说再见,以至于过了快两年都没有已经毕业了的实感。
偷走了做事的决心
疫情之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万一有疫情怎么办?要不还是算了吧。以前的我从来不会说算了。
压力更大、更焦虑了
结果导致中度抑郁症+中度焦虑症,正在药物治疗中。
近半年老公一直劝说我关掉机构,但因为是自己热爱的事业,也舍不得那些信任的家长和孩子,我迟迟下不了这个决定。
被迫成为母亲
每天抱着娃从村头逛到村尾。裸婚,远嫁,语言不通,也没有朋友,我时常崩溃得大哭,结婚仅一年的我看不到任何希望。我觉得自己快要抑郁了。
偷走了娃的爸爸
娃爸出国打工两年了,因疫情一直没回国。回国费用普通的打工者无法承受。我们彼此担心。他想家,想孩子,我们担心他的安危和健康。
偷走了更美好的生活
但现在悉尼经济环境很差,永居签证的申请也快过期了,我想我应该是回不去了。
偷走了我二宝的快乐童年
相比病痛,他更害怕寂寞。疫情稳定后他上幼儿园,即使生病也不愿在家,导致感冒久拖不愈,只能强制在家休养,他时常表现出郁郁寡欢的样子。三岁半的小朋友,脸上有时出现忧郁的表情,是他哥哥在这个年纪没有的。
精神疾病艰难求医
我休学了一年,放弃了考研的计划,胖了六十斤,每天都很嗜睡,每天都要服药。我永远是个精神病患者了吧,即便停药之后往后终身也有复发的可能。
因为疫情,准备陪爱人去外地看心理医生的计划一拖再拖。在一个夜晚,爱人投河自尽。
我常常自责,认为对他关心不够,一直都是他照顾我们,在我心里,爱人无所不能,却不成想他也有脆弱的时候,是我的疏忽才让爱人走了这条路。
不如意,但也有希望
那场演唱会一定会来
从前一起去各处看演出的小伙伴,有的人跟我一样,还在努力保持之前的生活状态;有的人则觉得自己必须作出一些调整,去适应疫情之后的生活状态。大家都在努力寻找令自己安全舒适的方式,我们一切努力都不是为了幸福,而是为了“不太糟糕”。
因祸得福
我们是最后一届文理科旧高考。我本来是要学理的,从普班考上了优班。结果放了半年假,回学校已经跟不上。后面转去学文了。因祸得福吧,我学文现在考班级第一。
谢照
因为疫情在家上课,错过了半年的大学时光,没有参加社团,也没有体验大二的快乐时光,就不知不觉结束了。但在家里上课,让奶奶知道了我平时在学校里是怎样度过的。
很快就会见到我的姥姥姥爷
但是我已经决定了,开学前提前几天去看我姥姥姥爷,碰上它算我倒霉。
准备好跳出去了
所幸,这些都有挽回的余地,我也做好准备跳脱出这个职业了。
钱多事少离家近
在外省工作半年后,顺利跳槽,换了行业,更大的平台,更好的岗位,以及更好的薪酬。换了新平台之后,每周末的生活就是陪孩子,爬山看风景,悠然自得。感谢2020年年底的遗憾,让我在外省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跳槽,也让我看到外面世界的广阔和无限可能。现在的工作钱多,事少,离家近,有足够的时间陪家人,挺好的。
奋斗的火苗熄了又燃
之前一直不想买房,担心如果出国读书会没钱还贷款。现在基本放弃了人生追求,买了房,接受了在三线小城市养老的现实。开始相信有些事情真的是命中注定,不早不晚,堵住你所有的幻想。命里无时莫强求,阴差阳错,到头来还是一场空。不过,即便如此,我心里还是保留了一点火种,也许会有那么一天呢。
所以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