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蔡康明担心,如果挨家挨户进屋搜查,嫌疑人发现警方在找布料,把布料销毁或者藏匿,那就彻底找不到了。
老苗还提供了一点信息:“这种废布料,在农村,一般会自己家用来做床单。”
当时正值夏季,酷暑难耐,那个年代的农村,村民们晚上睡觉,有时候就直接在屋外打地铺。
蔡康明找来村长,让村长想办法号召乡亲们,晚上集中到村口的一个广场上,打地铺睡觉。
夜里,趁乡亲们睡着了,侦查员们拿着手电筒,在广场上,蹑手蹑脚的,一张一张床单,悄悄进行比对。
当时并没有惊动这家人,而是先从侧面了解情况。这家人和马英素不相识。这张布是这家的女主人织的。
据她自己讲,她当时已经织了开头,发现织错了,想着自己用吧,就把布织完了。织完后,她把布分了三块,一块给了父母,一块给了自己哥张民,一块留着自己家用了。
当时侦查员们分析,有条件实施杀人剖腹,一般要有独立的空间和独处的时间。
最近一段时间,张民一直一个人住。张民老婆回娘家了,走了很长时间了。
和马英素不相识,还能干出这种事的人,会不会精神有问题?
为了防止抓捕时出现意外,在实施抓捕前,警方对张民这个人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和警方想的又不同,张民家里没有精神病人,家族也没有精神病史,张民绝不是个精神病。
这个人就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在人们眼里,简直老实的过了头,背地里,大家都喊他“软蛋”。三十多岁时,妹妹都有了孩子,他还没找到媳妇。他太老实了,平日里,笨嘴拙舌,不爱说话,唯唯诺诺。好不容易从外村讨了个媳妇,三天两头回娘家,日子过得鸡飞狗跳,据说是生不出孩子。
警方一听是这种情况,突然觉得有了一丝希望,会不会是他们夫妻想要孩子,把马英的孩子剖出来,让他老婆偷偷带回娘家养去了?
这么一分析,警方立刻对张民实施了抓捕。抓捕过程中,张民老老实实,没有丝毫抵抗,并对杀人剖腹供认不讳。在张民家里找到了马英的衣服,都被张民洗干净,放了起来。
抓捕后,留有一丝希望的张大为赶快问张民:“孩子呢?”
“问你话呢,快说,孩子呢?”张大为急的踹了张民一脚。
“我想治我的病啊!医生给我说,要想治好我的病,得吃个人……”
四个月前,张民的媳妇给张民下了最后通牒:“赶快去治好你那玩意,半年内,你要是治不好,咱俩就离婚。”说完,就像马英似的,卷着铺盖卷,气呼呼地回娘家了。
原来,张民性功能有问题,基本硬不起来,不但没法过正常的夫妻生活,生孩子更成问题。张民好不容易骗来的媳妇,眼看要飞了。
张民又苦恼,又着急,他听说县城里有一个老中医,对治这种病很有一套。
张民到县城里找到了老中医,老中医给他把了脉,开了药方。
老中医对他说:“你这病比较严重,要是想快点见效,必须要吃一个‘全人身’。”
张民一想:人家都说,吃啥补啥。吃身子肯定补身子啊!
他说:“那‘全人身’是你想找就能找到的?一般人根本找不到,就看你有没有决心了。”
从老中医那里回家后,他每天满脑子里想着全是去哪里找“全人身”的事。
老中医说了,必须是“全人身”,说明全部吃下去才有效,这怎么办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那天,他正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院子里,晒着暖,想着“全人身”的事,马英就这么挺着肚子,气呼呼地从他家院子门前经过,应该是打算去找沈红诉苦。
张民一看,“噔”的一下从凳子上跳起来,这不就是“全人身”吗?大人吃不下,能吃得下婴儿啊!
他一把把马英拽进院子,掐晕了,把孩子剖了出来。回头一看马英也没了气,他找了条家里的废床单,把尸体一裹,趁着晚上没人看见,扔进井里了。
听到这样让人匪夷所思的动机,大家大吃一惊。是不是他在编故事糊弄大家啊?这人像是在讲天书,难道他从别人那里听说了尸体缺少胎儿的事,胡说八道呢?
看他这样痛快的承认,又讲出这样的动机,侦查员们反而拿不准了。
“后来我听村里人说,警察来了,我就趁晚上天黑,下到井里,把尸体的脸划了划。”
张大为气的破口大骂:“怪不到村里人都叫你‘软蛋’,活该你,自己不行,就对最弱的人下手。你光想着你自己,就想着你有病,你想过你杀的那孕妇多可怜吗?你光想着你媳妇走了,你想过人家的老婆孩子都被你害死了吗?”
“我的病很严重。那医生说,我要想治好病,必须得吃个人啊!可是吃了之后才知道,根本没有效果。早知道吃了没有效果,我绝不会干出这种事情啊!都怪那个中医!”
蔡康明和张大为看着眼前痛哭流涕的张民,心想,这人看上去精神很正常,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平时在村里也很老实。而且他和马英一家素不相识,如果不是受人蛊惑,他根本没有动机杀人剖腹。他说的或许是真的?
有人在村里搞封建迷信,就像以前鲁迅先生文章里写的 “人血馒头”那一套。多么害人啊!这种人比张民更可怕。
蔡康明却阻拦说:“大为,先等等,你只凭张民的口供怎么抓捕,如果他拒不承认,你怎么办?”
“对对,到时候没证据,反而拿他没办法。”张大为问道:“那怎么办?”
“咱们也装成患者,先去探探风。” 接着,蔡康明若有所思的说道:“也许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我们就看看中医怎么说吧。”
蔡康明和张大为立刻按照张民说的地址,找到了那个老中医。这老中医不是正规医院的医生,是个江湖郎中,在家里坐诊。
他们进去之后,张大为扮成患者,装作和张民同样的病情,找老中医问诊。
老中医把了把脉说:“没什么大问题,你这种情况应该是肾虚,开点药补补就行了。”
张大为装作很着急的样子说道:“老先生,我着急的很,您帮我想想办法,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药能快点好?”
蔡康明和张大为心里“噔”的一下,两人一对视,又是“全人身”!就等他说这个呢。
蔡康明赶快装作迷茫的样子,趁热打铁,继续问道:“老先生,老先生,您给我这兄弟支支招,我们着急的很,去哪里能找到‘全人身’呢?
老中医故弄玄虚的说:“那‘全人身’多珍贵啊!那是你们想找就找到的?一般人根本找不到!”
“那怎么办呢?我们有钱啊,我们能从您这买吗?”张大为一边装作着急的样子,一边讨好的递上一支烟。
“那怎么办呢?老先生,您给我们指条路,要不,我去杀个人或者吃个小孩?”蔡康明看老中医一直在兜圈子,索性突然挑明了,他认真观察着老中医的反应。
老中医先是一愣,好像没听明白似的反应了一下,然后一脸惊恐地说:“你在说什么啊?杀什么人啊,你们有毛病吧!为什么要杀人啊?山上才有全须全根的全人参啊!去山里找啊!是地里长的人参!你们连这都不知道吗!!”
张大为气的直骂张民:“这张民真是个傻子,多亏你拦着我没有抓捕中医,要是抓回去一问,原来是这么回事,咱们都跟着丢人!”
蔡康明说道:“要不我当时怎么拦着你呢,咱们不能用正常人的思维去想这个人啊!”
张大为恍然大悟:“你之前就想到是吃的人参了?怪不得你说,还有别的可能,原来是这意思,你怎么不早说?”
“如果那时候说了,咱们探风的时候,你就带着主观的认识了,你还能装的这么像吗?而且对他进行调查,咱们肯定要做的不留隐患。早说晚说没区别。现在看来,老中医确实是没问题,我认真观察了,不是演的。”蔡康明道。
“真行,你个蔡康明,为了破案,无所不用其极,把我都给瞒在鼓里。”张大为不忿的说道。
蔡康明笑而不语,他知道张大为肯定理解他。果然,没过一会儿,不快的心情烟消雨散 ,张大为又凑上来问蔡康明:“说真的,康明,你说怎么会有张民这样的人呢?他不懂,他为什么不能再问一句呢?”
蔡康明叹了口气道:“这就是人思维的局限性。因为,他不知道人参,所以,他从没意识到自己想错了,就如同我们不懂得织布,我们也永远想不到这块布会有问题。这是一个道理。”
蔡康明补充道:“我们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某件事情,这种时候,只能通过学习来改变。否则我们根本意识不到。”
事后,警察关于划脸的事情,还是想不通,又问张民:“你又不认识人家,你事后又跑去把人家脸划花干什么?”
张民茫然的说:“我听说警察来了,我很害怕,我怕警察知道死的是谁!”
张民都不认识死者,警察找到死者和他又有什么关系呢?
张民这个人思维混乱,愚昧无知,却又胆大包天,不计后果。不管警察对他说什么,张民好像没有丝毫感觉,只是眼神空洞茫然地看着警方,简直是对牛弹琴。
老苗后来把人参的事情和他杀人的严重性给张民解释了,张民抱着头,呜呜的哭了,说那个时候一门心思,只想着自己有很严重的病,一定要治好,不能让媳妇走了,别的什么都想不到了。
同是在农村长大的老苗,感慨万千,对蔡康明说,如果不是我母亲含辛茹苦的织布卖布供我上学,坚持让我读书,学知识,也许我现在也和张民一样,脑子空空,不知道人参是什么。
可怜的马英一家,猝不及防,遇到了这样的无妄之灾。鲁平说,他真后悔和马英吵架,更让他自责的是,最后一句对马英说的话竟然是:“有本事就别回来。”马英真的没有再回来。本以为一次再平常不过的吵架,竟成了永别。
怎么会这么倒霉呢?怎么能避免呢?不知道,谁也左右不了。
这就是每个人不同的人生。生命脆弱的出乎我们的想象,我们不知道下一秒会遇到什么,不知道我们哪一天会死亡。
老蔡说,当刑警时间长了,就知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其实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罪犯,这种匪夷所思的作案动机的案件,是最难侦破的,因为,不能按正常逻辑去分析,但在侦破案件之中的侦查员并不知道当时遇到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对手。
所以,破案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打破自己的思维壁垒,大胆推测,小心求证的学习过程。
在本案中,虽然凶手张民智商不高,甚至十分愚昧。但是,他阴错阳差办了一件极其难侦破的高难度案件。
如果不是张民用家里的废床单包裹了尸体,如果不是老苗正好懂得织布技术。那么,想要侦破这个案件,就可能要等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运用现在才成熟的DNA技术才能找到凶手。
但如果张民不再犯案,采集不到他的DNA,这个案子就不知何时能重见天日了。
好在没有如果。
这个案子之后,蔡康明开始对刑侦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他说,很多东西不是在书本上能学到的,是在生活经验中习得的。所以,侦查员要去认真感受生活,体悟人生,不断打破思维壁垒。生活会给你带来大智慧,会在破案时给你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
因此,好的侦查员,一定是有丰富生活阅历和经验感悟的。一个“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只会死读书本的侦查员,一定是个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
从此,他开始喜欢跟着老苗往“农村”钻,他说,在农村,有大愚昧,更有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