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才何苦为难奴才

来源: 2021-11-14 18:15:10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奴才何苦为难奴才

 

 

余少镭 现代聊斋余少镭 Today
 
Image

【资深忠犬】纸本水墨 45×33|河夫作品(已在微店上架,阅读原文可进)

 

Image

 

纪晓岚应该也是个爱狗人士,《阅微草堂笔记》中至少有八篇他跟狗狗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今天挑两个跟大家分享。

 

第一个故事很短,纪晓岚说,他奶奶张太夫人曾经养过一只小花狗,但后厨婢女们发现它老是偷吃肉,害她们被主人训斥,竟联合起来对它进行无害化处理——掐死。

 

这事过后,一个参与此行动的叫柳意的婢女,经常梦见小花来咬她,一入睡就不断说梦话,双手拼命掐自己喉咙,很是恐怖。张太夫人得知此事,说:“群婢杀犬,小花为什么只恨柳意?肯定是柳意也偷肉,小花不服。”一拷问,果然。

 

故事到此就结束了,柳意的命运如何,可想而知,毒打一顿后赶出纪府,那是最轻的;被卖入青楼,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那时候婢女也只是主人的私产。

 

先不评论,第二个故事更精彩。

 

纪晓岚被流放到乌鲁木齐时,曾在当地养了几条狗。后来他获赦回京,狗带不走,全都遣散。其中有一条叫四儿的,怎么赶都不走,一直跟在纪家车队后面,对主人恋恋不舍的样子,竟然就这样一路跟到了北京。

 

路上,四儿主动负责看守行李,各种严防死守,除了纪晓岚本人,其他人都无法靠近行李车,一靠近它就狂吠不止。

 

途经辟展七达坂(今新疆鄯善),崇山峻岭,堪称天险,纪的车队有四辆马车,两辆过了岭南,两辆还在岭北,这时天已黑了,山路根本就走不了,只好停下来。四儿自己一个人——哦不,一条狗独自守在山巅,南北兼望,一发现哪边有可疑人影就冲下去。

 

纪晓岚被四儿所感动,为它写了两首诗,其一:

 

归路无烦汝寄书,

风餐露宿且随予。

夜深奴子酣眠后,

为守东行数辆车。

 
其二:

 

空山日日忍饥行,

冰雪崎岖百廿程。

我已无官何所恋,

可怜汝亦太痴生。

 

路上走了四个月,四儿一直尽忠职守,可以拍一部《忠犬四儿的故事》了。

 

没想到,回京一年多之后,四儿竟在某个夜晚被人毒死了。死得很蹊跷,问家中仆人,说毒狗之事肯定是贼干的。奇怪的是,四儿虽被毒死,家中也没被偷。

 

有人对纪晓岚说,肯定是那些下人觉得四儿守夜太尽职了,防碍了他们,所以才把它毒杀,然后嫁祸给不存在的贼人。

 

纪晓岚也觉得是这样。他收葬了四儿的尸体,还给它修了座坟,碑上题“义犬四儿墓”,然后又花钱雇人雕了那四位疑凶——也就是四位仆人的石像,胸口还刻上四人名字,分别是:赵长明、于禄、刘成功、齐来旺,准备让这四人跪在四儿墓前,就像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跪在岳飞墓前一样。

 

又有人(应该还是前面那位)对纪晓岚说,你让这四个奴才呆在四儿身边,恐怖会侮辱了四儿。纪晓岚觉得有道理,就此作罢,但还是在那四个家仆的居所门楣上挂了块匾,上书“师犬堂”三字。

 

你们啊,忠心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心,好好向四儿学习吧。

 

也是有够侮辱的,不知那四个奴才作何感想。

 

最后,纪晓岚笔锋一转,说他到乌鲁木齐时,曾梦见死去的老仆人宋遇来找他,朝他下跪,说:“念主人从军万里,今来服役。”第二天,当地一孝廉就把四儿送来给他看门。纪晓岚这才知道,是故仆宋遇转生为犬,继续尽忠。但有点不解的是,宋遇生前在他家为仆,阴险奸诈在诸仆之上,为什么转生为狗之后,反而尽忠职守?难道是他自知因为恶业而堕入畜生道,诚心悔过,所以才来补过赎罪?

 
 

不难看出,两个故事同一个主题:奴才杀狗,主人惩治奴才。

 

因为什么?

 

利益。

 

少得可怜的利益。

 

前一则故事,群婢杀小花,表面上,是小花偷肉,连累群婢。实际上,婢女中也有偷肉的,而且极有可能不只柳意一人。

 

为什么要偷肉?

 

嘴馋,饿,不够吃,缺乏营养,等等。反正,主人酒肉臭,偷点又何妨。

 

问题是,肉就那么多,偷多了主人也会发觉。更重要的是,偷,那是不忠的表现;不忠,那是要丢饭碗的。

 

这么一来,杀狗既是自证清白,也是表忠邀功。所以,知道群婢杀犬,纪晓岚他奶奶一开始也没惩治她们,因为她们杀犬有堂皇的理由。后来发现柳意梦呓(极有可能是其他婢女告的密),这才找到理由,惩治了她。

 

这是杀鸡儆猴,目的不在为犬报仇,而是震慑群婢:忠心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心。

 

同样,纪晓岚四奴杀四儿,也是因为四儿妨碍了他们的利益:守夜太尽职。

 

倒不是说,那四奴一定就是家贼,大概率是白天当牛做马,到了夜里,主人睡了,需要有点自由空间,体会一下做人的感觉。也许整点小酒,热点残羹剩饭,吹个水,甚至男仆女仆调个情……可这一切,都因为四儿太忠心而被毁了。

 

而且,因为四儿前身是最狡黠的仆人,其他仆人耍什么心眼都瞒不过它,所以它的监控是全方位无死角了,这才让仆人们忍无可忍,也把它无害化处理。

 

可见,当狗也好,当奴才也罢,不忠,会被主人抛弃;太忠,会被同类杀了。

 

这就是大清版的底层互害。

 

Image

【指挥棒】纸本水墨 33×65|河夫作品(已在微店上架,阅读原文可进)

 

那么,纪晓岚和他奶奶,就是食物链顶端人上人了?

 

别急着下结论,无妨先来了解一下,纪晓岚为什么会被发配到新疆去。

 

乾隆三十三年,新任两淮盐运使发现历任盐官贪污严重,密奏乾隆,乾隆怒了,下旨严查,其中就包括纪晓岚的姻亲卢见曾。卢两度担任盐运使,时间长达十年,六年前本已告老还乡,没想到,都安全上岸了,还是被拽下。

 

纪晓岚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近在皇帝身边,最早得知了姻亲即将被查的消息,觉得不能见死不救,便暗地里通知卢见曾之子寄信回家。

 

卢见曾得知消息,提前转移财产,等到朝廷抄家,却抄不出什么,乾隆智商不低,很快就猜到有人走漏消息给他,一查,除了纪晓岚,还有内阁候补中书徐步云等三位大臣分别向卢透风,暴怒,立即下旨:

 

徐步云与卢见曾认为师生,遇此紧要案件,敢于私通信息,以致卢见曾豫行寄顿,甚属可恶,著发往伊犁效力赎罪。纪昀(晓岚)瞻顾亲情,擅行通信,情罪亦重,著发往乌鲁木齐效力赎罪。(《高宗实录》卷八一五乾隆三十三年七月己酉)

 

向涉案人员通风报信,干扰办案,这放在哪个时代罪都不小,纪晓岚被发配新疆也不算冤,毕竟项上人头保住了,没被无害化处理,也是皇恩浩荡。但此事从另一个角度看,毕竟纪晓岚也是乾隆的奴才,平时再怎么死心塌地,被弃如敝屣,也是主子一句话的事。

 

所以他痛定思痛,唯有360度无死角忠诚,才能换来政治新生命。在乌鲁木齐两年期间,他写诗一百六十首,两年多后获赦回京,结成诗集,名《乌鲁木齐杂诗》,他在自序中如是说:

 

夫乌鲁木齐,初西蕃一小部耳。神武耆定以来,休养生聚仅十余年,而民物之蕃衍丰膴,至于如比,比实一统之极盛。昔柳宗元有言:“思报国恩,惟有文章。”余虽罪废之余,尝叨预承明之著作,歌咏休明,乃其旧职。今亲履边塞,纂缀见闻,将欲俾寰海外内咸知圣天子威德郅隆,开辟绝徼。

 

思报国恩,独惟文章。”柳宗元原话,是千古以来文人的使命,也是纪晓岚写《乌鲁木齐杂诗》的目的。具体怎么报恩,就是在诗中描述、歌颂新疆被英明神武的乾隆皇帝统一之后的“极盛”,让全世界都知道大清圣天子恩威至厚,圣德无双。

 

同样,他在笔记里写生前“阴险狡黠”的故仆宋遇死后化为忠犬,死心塌地守护主子,更像是在向乾隆表明心迹:我之前不知好歹,“阴险狡黠”,竟然想蒙蔽圣明天子,被贬乌鲁木齐,就像是我已死了一次,若给我一个机会,绝对会脱胎换骨,死心塌地效忠主子,洗清之前的罪愆。

 

所以,纪晓岚的“师犬堂”也是写给乾隆看的:圣上放心,我会好好“师犬”,绝对忠心的。只是,如果我的忠心挡了其他人的发财之路,有小人勾结起来想灭我,还请圣上明鉴。

 

聪明吧?

 

毕竟是大才子,这就是表忠的艺术。从此后纪晓岚屡获殊荣看,这样做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可见,一个主子之下,所有人都是奴才。而奴才间的互害,是主子乐意看到的,他觉得只有这样,江山才能坐得更牢。

 

 

-END-

 

 

 

=================================================================================

 

喊“yu wei”的美女:反派死于话多

海边的西塞罗 海边的西塞罗 2 days ago

Image

 

 

 

喊“上面有人”你也不分个场合。

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曾经写过一个中篇小说,叫《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The Man That Corrupted Hadleyburg),故事虚构了一个名叫赫德莱堡的小镇,说里面的人都诚实守信、正直清廉,号称“不可被败坏”。但后来来了一个“卑鄙的异乡人”,仅仅用了一袋子金币和一个计策,就把镇上那些道貌岸然的绅士们贪婪本性给勾引出来了,洋相百出。赫德莱堡从此被败坏,名誉扫地。
Image
 
马克吐温这人吧,其实特别“蔫儿坏”。你看他在小说里给赫德莱堡弄了一句取自《圣经》的镇训:“不要让我们陷于诱惑”。这句话本身就剧透了整部小说的结局:你都自称是“不可被败坏”的人了,那你就试试呗?看看诱惑能不能败坏你,结果你又不敢,这种“不敢”本身,其实就是对你所标榜的品德的否定。
让我莫名想起这个段子的,最近,互联网很多人突然都在追问的那个问题:yu wei 到底是谁?
116日,南昌交警联合当地电视台搞了一次“夜查酒驾”的直播,期间一位交警同志拦下了一辆价值两百万的玛莎拉蒂,车上下来一位面容姣好但一闻就酒气熏天的女士,接下来,一场烧脑剧中才有的“玄机问答”,就在两人之间、对着摄像机镜头直接展开了。
交警拿出测酒驾的仪器,说:来,你吹个气。
美女说:我不吹,你叫yuwei过来,我要给他打电话。
Image
交警说:这种事你叫谁都没用,来,吹气。
美女:不吹不吹就不吹,你叫yuwei来。
交警这时候显然有点急了:“我跟你说,谁你都不要找,现在全程录音录像,全网直播,全国人民都看着你,你说出任何人的名字,都是在害他。
Image
“你想让他去纪委喝咖啡,那这个电话你就打。”
最后在交警的一再劝说之下,经过十七分钟的磨蹭,该女士总算完成了检测。好么,酒精测试结果为117mg/100ml,这已经涉嫌危险驾驶罪,够刑事立案了。
 
视频给公众呈现的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那我们怎么评价这事儿呢?
首先,其实也不用什么检测仪器,大家也能看出来这位闯祸的女士喝搞了——但凡是个头脑清醒、不傻不痴的人,一下车,看见现场长枪短炮、交警旁边站着主持人的这阵势,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儿吗?这个时候这位女士如果冰雪聪明,最明智的选择就应该是啥话也不说,老老实实的按规矩把检测做了。要是她真的“上头有人”,等被交警带到警局以后再使也不迟么。到时候没了要命的全网直播,能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看她本事了。
Image
喊“上面有人”你也不分个场合?把自己磕死了吧?
真正值得玩味问题,是这个视频中交警同志的行为该如何评价。
我看到很多人对这位交警不吝溢美之词,说他这是严格执法,“霸气回怼”等等。这话说的吧,对也不对。交警同志的这个反应,我觉得还是要分两个层面来分析:
首先,单从执法层面来讲,这位交警同志确实秉公办事,严查车辆,比前段时间另一地直播查酒驾的交警一看是“自己人”就“呵呵、放行”确实水平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交警不让那位女士打这个电话的举动,其实并不算是“严格执法”中的一部分。毕竟现行交规中并没有要求民警要第一时间限制涉嫌酒驾司机的通信权,而且说实在的,有全网直播的摄像机在侧,交警同志肯定心知肚明,自己此时掌握的执法权是非常“硬气”的。就像他一再提醒那女司机的:你叫谁来也没有用——是啊,全国人民看着呢,你就是孙猴子上身,能把玉皇大帝请下来,也是拉着他陪你一块渡劫,对不对?
所以这么一说,交警同志一定不让那位女士打那个电话,甚至不断明示她不要提“yuwei”,好像不是为了能顺利执法。甚至允许我开个脑洞,如果这位交警同志真的“侯亮平”附身,估计会说:行,那你打吧!我倒要看看,今天你能把谁摇过来陪你一起翻车。
Image
不过交警同志很聪明的没有这样做,他很干净利落的把那位女士打的电话薅了过去,并告诉她不要“害人”。
人家这个动作,传达的意思很明确:查酒驾就查酒驾,反腐败的事儿不归我管。
这个道理,似乎也可以解释为啥出了这档子事儿以后,这节目就停播了——好端端一个交规节目,突然办成反腐节目了……这好像有点超纲。
当然,由于交警的阻止,这个电话那位女士最后也没打成,于是我们无从得知她千呼万唤的“yu wei”如果真被摇来,会不会帮她平事儿。“yu wei”啥也没做,或者说啥也没来得及做。他真要好好感谢一下这位交警同志。
但是套用《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中的逻辑,不敢经受考验的美德就是不存在的。交警同志一定要阻止她打这个电话本身,似乎就说明了他对这位“yu wei”能否经受住考验没有信心。
试想,万一这位“yu wei”真的一身正气,美女的电话打过去以后他义正言辞,坚决不徇私枉法。那交警的阻止,岂不是让他的这位同事或上司错失了一次唱响人间正气歌的机会了?而网友们眼下对“yu wei”的无穷猜想,估计也就不存在了。
可是在那天晚上,交警同志凭着自己在体制内的经验,迅速得出了一个判断:“没有这个可能。”
所以他当机立断,马上叫停了事情朝那个方向发展。
……
所以我看有位朋友总结的很对:这位交警同志,是个好人,也是个体制内的大明白人。
Image
什么是明白人?
明白人就是知道,有些时候,你多说多错、少说少错、不说不错。
生在体制内,按说这都是常识啊。但这个道理,对面那位女士愣是不懂。
你看,任那好心的交警同志苦口婆心,一再暗示她少说两句吧!就差上去直接捂她嘴了。她却还在那儿嚷嚷呢:“叫yu wei来!”……
叫啥鱼尾啊?再叫就把人家跟你一块都做成烤全鱼了。姑奶奶,你少说两句成不成啊?
Image
面对这种猪队友,交警同志应该在心里表示:真心带不动。
冰山理论告诉我们,假如你看到一座冰山浮在海面上。那海面下一定藏着一个大它十倍的冰坨子。而有赖于这位酒后话多的女士,在这个冰山下,我们居然隐约看到了两个大冰坨子:
一是这位喝酒、开车、铲事儿一气呵成的女士自己到底是何许人也。有知情人士爆料:这位孙某之前是一名空姐,后被江西银行特聘招入,年仅30来岁就坐到了支行行长助理的高位,收入不菲,有三套房、未婚,没有金融学历背景,主要从事公关工作。
Image
这几个元素加在一块,让人不禁好奇她的财富和地位究竟是咋获得的,做的又是什么“公关”。
别的不说,就她在查酒驾直播现场表现出的那个令人捉急的应变能力,特聘这种“人才”去干“公关”。从业的单位,你们这不是逼张飞绣花吗?是嫌自己业内形象太好了吗?
Image
另一个问题。就是这位女士一直想摇来的那位“yu wei”到底是谁,南昌公安事后发布的那个公告说:他们那儿没有yu wei插手此事。而这位女士到案后则供述说,她不认识叫“yu wei”的人,现场那么叫嚷,也只是想虚张声势一下,规避处罚。
Image
可是这就更奇怪了:我们在视频中分明看到这位孙女士一再的想要要回手机,打电话找人。
如果她压根就不认识什么“yu wei”,那怎么会知道对方电话号码呢?她要找的人又究竟是谁呢?
Image

你说上头究竟是什么人呀,亲娘咧,真令人费解啊。

这些问题,我们期待有关方面调查清楚,并给公众一个满意的解答。我们也相信,在有关部门的一查到底下,此事绝不会“虎头鱼尾”、更不会“神鱼见首不见尾”。

放心,此事的“鱼尾”究竟在哪里,全国人民是会好奇到底的。

Image
当然,最后的最后,我们还是要鸣谢一下那位女士。
11.9的那个夜晚,她火了,并用实际行动给大家演示了一番:到底什么才叫“反派死于话多”。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