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被消失了,原来骂保安也是不可以的,今天顺便聊聊历史吧。
满清在1840年的战争中惨败后,一批精英迅速做出了反应,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
林则徐组织翻译了《四洲志》;魏源撰写了《海国图志》;
徐继畲(shē)编撰了《瀛环志略》;梁廷枏(nán)编写了《海国四说》。
魏源、徐继畲、梁廷枏都是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思想家,他们如同从一个深不见底的井底探出头来,开眼看到了不同的世界。实事求是的说,这些知识官员比后世的强太多,因为他们能放下“天朝上国”的架子,“五千年悠久历史”的自负,平静而客观的看待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文明,在那个全然封闭的时代,这绝对算石破天惊之举。
在满清帝国,《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等书和作者备受冷落,他们被主流的精英们排斥和鄙视,认为这非“圣人”之学,因为赞美西方“奇技淫巧”和“政治制度”,实属大逆不道,被视为洪水猛兽,差点被付之一炬。
1853年,黑船事件叩开日本国门,于西方国家一起蜂拥而入的,还有《海国图志》。
这本书在日本的待遇与大清截然不同,日本的知识分子如获至宝,仅仅在1854~1856年三年间,各种版本的《海国图志》就达21种,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翻了两倍。
日本维新思想家佐久间象山十分推崇魏源的著作,他的学生吉田松阴后来开办私塾,以《海国图志》为教材,培养了木户孝允、山县有朋、伊藤博文等一大批明治维新的元勋。
徐继畲的《瀛寰志略》除了介绍地球概貌、各国地理分布、风土人情等,对各国的宗教信仰、历史沿革、政治制度等均有涉猎。它对希腊文明给予了充分肯定,对雅典及古罗马的民主政治十分欣赏,推崇欧美国家“以商为本”的理念及民主政治。显然,此书比《海国图志》更加进步,代表了当时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最高水平。 ①
《瀛寰志略》传到日本,被日本学者誉为“通知世界之南针”,从1859年就开始不断地重印。
《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被大清停刊禁印,却帮日本人打开了眼界,启导了明治维新。

但客观的讲,尽管林则徐、魏源、徐继畲已经代表了满清最优秀的思想家,但时代局限了他们,他们的思想未能达到当时的世界水准。
而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编写著作时,缺乏大量的西方思想意识方面的著作资料。
满清帝王乾隆借着编写《四库全书》,阉割思想,毁灭经典,但天朝上国依旧有着浩如烟海的图书,而唯独没有关于夷人的书。
魏源在写书时,到处求人帮忙找夷人的图书资料,而苦苦不能得。
可是,就在帝都,大量珍贵的外来图书资料正放在故纸堆里发霉腐烂。
1845年,沙俄因为满清赠送了《大藏经》,回赠了各类图书355种800余册,此外,还有天文、地理的仪器和工具。这些图书分为21类,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工艺、地理等。仅各类世界地图就有22幅,另有地图册13本。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之机构)收到这批珍贵的图书后,仅仅翻译出了书名,就束之高阁了。②
13年后的1858年,郭嵩焘到帝都,听闻了这件事,感慨道:“倘能译其书而为之备,必有以济海疆之用者矣。”一名官员向郭说,当年他曾向军机大臣祁寯(jùn)藻提议翻译这批书,祁反对,理由是“恐其书不伦,徒伤国体”!③
满清灭亡后,这批图书也辗转流落,再经过破四旧,焚书坑儒,今天存放在北京图书馆的仅有20余册,存放在故宫的有地图7幅、地图册10余册。
除了沙俄的赠书,美国其实也送过书,但是被耆英(清末重臣)谢绝了;法国政府还邀请过留学,但是被黄恩彤(清末重臣)婉拒了。
如果魏源、徐继畲、梁廷枏们能读到这些图书,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又能写出什么样的著作呢?
假如这些著作能够传播开,又能对当时的知识阶层产生什么影响呢?这种影响是否会改变中国的历史走向呢?
然而这一切仅仅是假设,就算时间倒流两百年,我相信历史还是会在原有的轨道运行,不会有丝毫的改变。
参考资料:
①《国家的启蒙——日本帝国崛起之源》,马国川著
②《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作者:茅海建
③《郭嵩焘日记》第一册,岳麓书社
作者简介:难得君,一个三观比五官正的温情大叔,985硕士,曾任企业高管,大学教师。为防走散,关注微博@我是难得君。
============================================================


最近啥也不能写,挺郁闷的,今天就聊聊一类人,上至庙堂下至江湖,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
我以前有个同学,他和大家一起聊天,刚开始大家说说笑笑,突然之间,他就翻脸了,翻脸跟翻书一样快。然后他就开始骂人,连带问候你的父母和祖先。
过了老半天,你才知道原来你说的某句话,被他认为是讥笑、讽刺、影射了他,所以他就特别生气,而且常常反应特别大,让人完全无法预料。
通常情况下,普通人遇到他人的言语或者行为刺激,能做出多大的反应,基本上都是可以预估的。
比如,你是文科生,和一个理科生在聊天的时候,对方说文科生脑子不好使。你是正常人,你委婉的回复:“其实我就是文科生,别说,还真有点笨。”对方正常的反应,就是立即向你表示道歉。
但是你绝壁不会端起茶杯泼对方一脸,再顺带扇对方几耳光。
你在小区里散步,不小心踩了坨狗屎,正常情况下,你会骂几句娘也就算了。但你肯定不会回家拿把刀,看见路上的狗就动手。
还有,比如你刚刚失恋,或者被老板炒了鱿鱼,正气鼓鼓的坐在路边喘粗气。如果路人好奇地盯着你看了两眼。正常情况下,你也恶狠狠的盯回去。但你肯定不会上去就扇人家耳光,还踹两脚。
你看了他两眼,他可能冲上来就打你两拳。如果他踩到狗屎,他真的会把周围的狗都给打死。
也就是说,无论对于何种刺激,无论大小,这种人做出的反应都可能是一样的,是你无法预测的。
大家知道《笑傲江湖》里,金庸塑造了六个奇葩叫桃谷六仙,这几个哥们就是典型的易怒型人格,一言不合,就撕人,是真的撕,几兄弟抓手的抓手,抓脚的抓脚,抓头的抓头,现场演示啥叫车裂。
当然,金庸小说里,杀人通常比较随便,这个和社会现实有点不一样。毕竟古时候,杀人也是属于重罪。但是你把小说中的杀人换成社死,就秒懂了。
易怒的人,一般来说,无论是对自己的语言,或是行为,自我把控的能力都很差。而且,这种人报复心都很重,眦睚必报,有仇不过夜。
我那位易怒的同学,其实也还有另外一个特质,就是特别好哄。
当他生气发火的时候,你只要一个劲的说他喜欢听的话,就能很快逆转形势,让他转怒为喜。
我那同学,因为个子比较矮,最忌讳人谈论身高。但是他力气大,所以特别喜欢展露拳头。他最喜欢听人说“伟人都是矮个子”,“矮个子聪明”,“拿破仑、邓小平、希特勒、斯大林都是矮个子”,你要是夸他“天生神力”、“聪明绝顶”,他就会高兴的要死,搂住你称兄道弟,恨不得马上跟你结拜为兄弟。你要是能再忽悠一点,他能为你三刀六孔、两肋插刀!
其实呢,不过就是浪费了你的一些口水,又不用花什么钱,对方就你能为你所驱使。
如果你的阅历比较丰富,看得多,见识得多,你就很容易发现,但凡易怒又易哄的人,通常有两个特点:一是实力不强,二是智商不在线。
比如《笑傲江湖》里的桃谷六仙,论功夫,比起风清扬、东方不败这些顶级高手,差的不是一点两点。与后来学有所成的令狐冲这样的一流高手相比,差距也不小。他们的强大,也只是针对吃瓜群众而言。
再一个,桃谷六仙这类人,一看就是严重智商不在线的。他们缺乏基本的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只能做一些最简单的推理。
比如你恭维他们几句话,他就认为你是他的好朋友,是他一伙的。你反对他几句,他就认为你是敌人,要撕了你。
有人说,其实桃谷六仙很可爱。说实话,我从来不这样认为。
他们可爱,是因为金庸描写的不够血腥,电视剧演员演得滑稽。
站在东方不败这类顶级高手的位置看,桃谷六仙就像几个马戏团的小丑,看看滑稽表演也挺好。因为不管他们怎么发怒,也伤害不到自己。想灭了他们,就跟踩死几只蚂蚁一样简单。
站在令狐冲这类一流高手的位置看,这样的人也算可爱,因为只要你言语得当,顺着他们,哄着他们,这种人还能为我所用,充当免费的打手或者保镖。
而对于实力和他们差不多的普通高手,有些人性格比较耿直,不喜欢恭维人,不喜欢讨好人,你让他昧着良心说“你们伟大,你们永留史册”,他们又做不到。但是又犯不着为了几句话的事情,与其性命相搏。更何况,这几个家伙,打一个人是六人全上,打十个人也是六人全上。所以,桃谷六仙这种人,就是麻烦,能躲就躲。
毕竟顶级高手、一流高手都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这样的人永远都是极少数。而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这种人就一点都不可爱,简直就是恐怖。因为他们喜怒无常,一言不合就开撕。
比如你远远的看见他们来了,战战兢兢地高喊“你们伟大,你们天下第一”,话音刚落,就真的被撕了。人家边撕边骂:“有特么六人并列第一的么?”
现实生活中,我那个同学就是减配版本的桃谷六仙,初中毕业进工厂,没干几天就和主管打架被开除了,然后就混社会。
论打架,也不怎么样;论玩手段,原厂就没装。但是他喜欢每天叫嚣着要“血洗东城斧头帮”、“踏平西城十三太保”,谁当他大哥,谁头痛。能力不怎么样,还逗猫惹狗、四处树敌。
最后还是有人收了那个同学,几句不要钱的话:“你才是我们兄弟中最能打的!”,“我们兄弟要飞黄腾达,就全靠你了!”,“你是我们的大英雄啊!”......
作者简介:难得君,一个三观比五官正的温情大叔,985硕士,曾任企业高管,大学教师。为防走散,关注微博@我是难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