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教委电话被北京家长打爆了!

来源: 2021-09-04 07:48:46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开学第一天,教委电话被北京家长打爆了!

点击关注→ 中小学老师参考 Yesterday
 
Image

Image

 
Image

本文约1500字,阅读需2分钟

 

根据央视新闻整理的信息,“双减”政策实施后,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将会发生以下变化:

 

1)一年级学生“零起点”教学;2)没有分班考试;3)小学一二年级没有纸笔考试;4)其他年级每学期一次期末考试;5)课后延时2小时

 

面对这样的变化,家长和老师都是什么看法呢?

 

01

“西城and海淀家长们太牛了!教委和市政电话都被打爆了,所有能留言的各个特角旮旯都爆了,生生把强制5.30改成了3点半放学可请假。刚刚得到消息…….耽误孩子学习,家长们都不干。”
 
Image
秋季新学期刚刚开始,一张关于北京西城和海淀家长打爆教委电话的聊天截图传播开来,其主要内容还是家长鸡娃意愿不减,想自己安排孩子的放学时间,不想将孩子佛系托管。
 
有同样想法的不止北京家长。
 
Image
 
9月2日,央视新闻发起的“双减政策实施后中小学生的一天”话题冲上微博热搜,阅读量达到7826.1万。进入话题我们发现,部分家长表示支持“双减”政策,部分家长表达了对孩子将来中、高考的担忧,孩子被分流到职高的焦虑,以及想让孩子上大学的热烈期望。
 
以下为部分热门家长评论:

 

 

 

1、最后一句话,太体贴了。没完成作业也要睡觉。

 

2、作为一个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家长。支持双减。虽然它需要去适应。但是未来一定是利于孩子们学习的。

 

3、没有任何名义的“重点班”。

 

4、培养孩子, 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心灵善良,爱家人 ,爱祖国。少年强则国强。

 

5、"双减政策”这个规定太好了。

 

6、这样成长起来的少年,大有可为!少年强,则国强!

 

7、麻烦初考高考政策一起出来吧,让家长也好自己选择怎么教育,定个政策定一半,总不能让大家当冤大头实验品吧!

 

8、分班考试非常残酷,你小学不去机构学奥数,就肯定是差班。高中录取率又只有百分五十?希望能真的从源头上解决。

 

9、国家确定是给孩子们减负给家长们减少焦虑了吗?教考分离,学校学得简单考试难度相当之大,确定让无知的孩子减负了?只是让家长更焦虑了!

 

10、建议提高一下升学率。

 

11、 中学大学录取率有变化吗?家长摸盲盒?

 

12、可我的焦虑并没有减轻啊[允悲]。

 

Image

 

 

02
 
作为受“双减”政策直接影响的另一个角色,老师们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开学后的工作日常:

 

 

 

1、说实话不是老师不讲重点,实在是 学的是水和面,练的是和面,可考试考的是做蛋糕。但是你要知道学霸还能给蛋糕裱个花,一般的学生勉强能糊个蛋糕,学渣连蛋糕是啥都不知道。

2、十一点了,刚刚走出校门的我,刷到这个话题。还是那句话,社会不管走到那个阶段,分层是必然的。不考试,不准布置作业,然后就快乐了。这个逻辑不知道就怎么成为了十几亿人一起执行的政策。一刀切,吃的亏还少吗? 再交一次学费,然后就知道怎么走了。

3、政策有没有给家长学生减负不知道,只知道今天报名的时候家长都很疑惑为什么连教辅都取消了。

4、学知识难道就是这里听那里就能进吗? 连一点作业都不能有,总是极端化—棍子打死一群人没作业改的老师也是不知道还有什么直接的方法掌握班上孩子对新知识的了解程度了。最后期末考试开盲盒,难道不会更加焦虑吗?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最后的挣扎——“双减”后普通家长的第一次机构家长会实录

语冰书堂 语冰趣读 8/17
 
 

 

自然,我便是那个普通家长。

我虽然一直自以为在文字和阅读方面有些学习经验和方法,但是这自信却不至于涵盖至数学学科之上。

因此,小儿一直在某大型品牌培训机构上数学线下课。

从三年级直到如今六年级,说实话,效果还不错。

我对比过他校内和机构的教材教案。校内偏普及,机构则重视思维拓展——虽然教纲是一样的。

而这正是我想要的,纵然价格不菲了些,却是自以为值得的。

 

七月,“双减”落地,如雷霆万钧。

当时,我便忧心于9月份开学后,小儿再无时间去上他的数学课。也因此写过文章分享所思所虑,甚至召集自己的团队做过一些分析。

 

直至前日,机构通过家长群发来微信,告知课程调整信息,并通知召开线上家长会。另一只具体的靴子终于落地,印证了我当时的所虑,恰如意料。

 

Image

 

线上家长会主要是一位老师在讲解机构秋季开学后应对“双减”所做的一些调整策略。

开场白不出意料地是“某某机构,坚决支持双减政策……”,老师语速极快,似完成任务地念完了这段。

之后有二十分钟的内容,我将之总结了,大致如下:

 

Image

 
  1. 原先周六、日的课全部调整到周中来上。

  2. 系统已经将原先的线下面授课,全部调整到线上(在家网课)。

  3. 原先线下面授课的时间为2.5小时,现在调整为线上小班2小时实授课+线上大班1小时巩固复习课。

  4. 如有仍旧想上线下面授课的家长,可以在次日12点后在线转班。

 

Image

 

 家长会后的次日,我便犯了难——意料之中的犯难!

从效果来说,毫无疑问地我们更想让孩子上线下面授课。但是,十二点一登录系统,发现如果要转班,其难度不下于中奖!不论离家近的还是离家远的校区,转班报名者均不下数百人之多,而名额却只有区区四五个!最多的也只有十余个!

而且,线下课只有周五能上。而我们的线上课却没有周五的时间安排,只能周一到周四!这意味着,孩子在平时需要有一天晚上除了做学校的作业,还要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来上数学课!如果学校老师放松点,作业只布置一小时的量,那孩子在这一天里也需要放学后再用三小时的时间来学习!

怎么搞?

周末看线上课的回放么?很重要的师生互动便不存在了!

如果线上转线下报名中不了奖,此事无解。

 

不过无解还是得解!

但我只能解决我所能解决的事情。

线上课和线下课效果的区别,一者在于师生的互动,二者在于孩子上课时的专注程度。而后者是我所能解决的。

我特意为此购置了一台显示屏较大的台式电脑(取代容易走神的IPAD),放在我的办公室里。

每周固定线上课的时间,便请小爷到我公司来。因为总是晚上的时间,因此也能保持相对的安静环境。

至于如果没时间实时线上的师生互动问题,实在不行,那就父子互动吧。

反正我也做好准备再上一遍初中数学课程了。

这辈子要上两次小初学科内容,我也算是和课堂有缘的人了也!

至于有时有人问,是否响应号召再要二胎、三胎?

我觉得这需要取决于我是否有决心再上第三遍或者第四遍小学初中的数学和外语(囧一个)。

当然,语文阅读类的不需要,那是我的强项,哈哈。

快跑题了,得收回来点个题。

——

这是最后的挣扎!

无论是机构,还是家长。

 

PS:最近居然看到有某个上海本地的教育类公众号大V,号召大家对家庭教育躺平。说什么“如果孩子智商够,那就还是名牌大学。智商不够,那就早点上职高,也能成才。”——这样说话的人,不是蠢(没有“就”)是坏!

“双减”是为了加强孩子的素质教育,在这一点上我绝对支持。但普通家庭在应对双减上,绝不能简单“躺平”。这样是对自己孩子的不负责任。

过两天,我会单独写一篇,怼一下这种观点。

最后分享一幅之前分享过的华君武老先生的画,没想到又应景了

Image

(校内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矮个的在抱怨高个的自费拓展头顶空间“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