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城再提“教师轮岗”,学区房真要开始降温了吗?
2021年08月25日 12:03
8月25日,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北京市教育“双减”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新的学期,本市将大面积、大比例推进干部教师的轮岗。
他介绍,从校长层面来说,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并且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6年的正副校长原则上应该进行交流;教师层面,在编在岗教师,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并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6年及以上的老师,原则上进行交流。
东城区力求在原有经验与成果之上,压茬启动新一轮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制定《深化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方案》,以“加强党对干部教师交流工作的全面领导”“先教师后干部、先小学后初中、先骨干后普通”“跨校际,跨学区,跨层级”及“全覆盖,全统筹,全学科”为原则,充分发挥深度联盟、九年一贯、优质资源带和教育集团优秀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本学年度实现干部教师交流轮岗不少于2000人。力争用三年时间,建立起满足需求、科学顺畅的教育人才配置与使用机制,实现东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干部教师100%交流轮岗。
8月2日,常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开展2021年常州市教育局直属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在流动范围之内的专任教师每6年须交流轮岗或支教一次,参加交流轮岗的专任教师分别为本次应交流轮岗对象的15%,其中:骨干教师(具有市新秀及以上专业荣誉的专任教师)不低于本次交流轮岗对象总数的20%”
之前包括深圳、上海等城市也明确提及了2021年秋学期将开始教师轮岗。
很多文章针对这个话题,再一次针对学区房口诛笔伐,学区房的末日真到了吗?
其实简单的分析一下这个政策的影响:
1:名校的出现原因是什么?
学生能出好成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好的学生、好的老师、好的管理。
一所名校,既有优质的生源,又有优质的老师,二者相辅相成,而名师的效应更加重要,因为有更多名师,所以家长会更加信赖这所学校,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就会形成地区内的名校、重点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是“划片招生”,所以就催生了“高价学区房”。
如果教师真的能实行全面轮岗制度,学区房肯定是要凉一点了,虽然生源的影响依然存在,但是如果每个学校都有一批名师,家长就没有必要往一两个学校集中,学区房虽然不会完全消失,但肯定会明显降温。
2:但这个政策很可能很难落地!
教师轮岗已经发布超过10年!
2010年新闻“缩小教师、校风、校园文化等软件上的差距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市教委主任刘利民介绍。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在本市的实施,为教师轮岗创造了条件。今年,所有区县都将启动区域内教师流动机制,最晚暑假前,各区县将出台具体方案。
3:政策简单,落地难。
自教师轮岗提出以后,很多老师关心和担忧的,包括轮岗之后的通勤、住宿、家里老人和小孩谁来照顾等等。
老师也是人,要实施轮岗,那么福利待遇、职称评定等,肯定也不会一成不变,当然要在新的、教师轮岗的框架下去考虑,制定新的办法。
4:最好的学区房是家里的书房
学区房从来不是孩子成才的充分必要条件。
家庭是教育最重要的地方,买了学区房并不是孩子成才就能万无一失,不可能一套学区房就换一个国家栋梁一样的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关注才更重要。几千年前就有孟母三迁,中国人是乐意在学习上投入资金和精力的。
东西城集中了很多公务员子女,海淀的各大院校博士、硕士的子女,先天在接受家庭教育上就领先了其他区县。所以这就决定了教育高原的存在和社会产业分布是有很大关系的。
为什么有的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还特别自律?为什么有的学生特别懒散,一催他学习他就冲你翻白眼?家庭环境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如果家长每天看手机、玩游戏,孩子成绩很难好。如果家长每天读书,那么孩子大概率会爱上读书。
学区房的出现折射出现行教育体制方面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一个城市教育资源的分配非常不均衡,造成一些所谓的“好”的优质中小学,这也同时体现出教育的不公平性。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权利。
过去对于中产家庭还有一个高考教育的替代品,走海外教育。但众所周知的疫情,起码在未来几年,肯定有大量的家庭会回归国内高考。这种情况下,高考很大程度上就成了是否成才的唯一标准。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素质再高,还得高考!高考就是应试教育的终极考验,你素质教育搞得再好,最后还得在应试教育独木桥上走一遭。这就是矛盾的地方。
全北京、全中国其实都是学区房,因为都是按照学区划片的。但其实严格意义上,只有一流一类、一流二类、二流一类才能称为学区房。当然现在有些9年直升的初中不错的,也可以说是学区房。
学区房的价格其实只是门槛,代表了这家长的投入,从全国看的确存在非常明显的高考下的不均衡现象。
5:总结一下:
千万不要低估政策的执行力度,很多价格太高的学区房的确危险了,特别是西城和海淀。
但只要锁区存在,更大的可能性是削峰填谷。
教师轮岗的影响看政策力度,如果规定老师不允许在一个学校超过6年,那么还真会有很大影响,但这对于老师来说不公平。
可能会影响小区域内的均衡性,也就是说,同一个学区内的教育资源将可能越来越接近,过去顶尖的学区房比如德胜片区这些高价将受到影响。
但因为锁区,包括产业不均衡依然存在,教师轮岗到底能执行多久,范围多广,轮岗几年,老师的编制问题等,都很难解决。
教辅产业的整顿,反而对教师的要求更严了,让学校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其实对于家长来说,反而更要选一个优质学校了。
=====================================================
在武汉,帝斯曼破7万/平;上海一套房龄90年的学区房,单价超过30万/平;北京最贵的学区房单价超过45万/平。
一二线城市实施住房限购之后,房价依旧在飞速上涨。其中,学区房独领风骚,在很多一线准一线城市,天价学区房不断刷新纪录。
学区房被爆炒背后,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区,学校的教学质量分三六九等。大家都想进升学率高的名校,谁愿意把孩子送进普通学校呢?
整个万亿教培市场哀嚎遍地,无数机构灰飞烟灭捐款潜逃,无数家长的培训费鸡飞蛋打...
8月25日,北京市正式召开了“教育‘双减’工作新闻发布会”。在会议上,正式披露了即将实行的“ 教师轮岗制度 ”的所有细节。
评价一个学校好不好最核心的要素,不是校舍漂不漂亮,而是校长和教师强不强。
1、在一所学校任职满6年的公办学校正副校长、教师(距退休时间超过5年的),必须到其他学校去交流轮岗。
2、北京东城区、密云区率先作为试点,首先实施教师轮岗制。2021年底之前,全市再启动6个区的交流轮岗
3、东城区校长教师今年交流轮岗人数不少于2000人,三年内东城区所有符合条件的100%完成交流轮岗。
4、校长教师按照骨干教师、普通教师分类,交流轮岗的原则就是每一所学校实现校长、教师的资源配置均衡。
特别提醒:只有距离退休不到5年的校长、老师才能避免轮换。
所谓资源配置均衡,就是说一个区的所有学校,校长和教师彻底进行打乱重新配置。
目的就是让每一所学校,骨干教师、普通教师的比重,教师的年龄分布、教龄分布趋于一致。
同时,过去某些名校,因为生源好,经费多,学校可以挖其他私立名校的教师,
那么以后将有区一级来统筹规划,以防止学校出现师资不平衡的现象。
1、校长、教师的交流轮岗,作为职称评聘、职务评聘、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2、参与轮岗的校长教师,绩效工资分配予以适当倾斜。
比如说,待遇好的学校的校长教师去了待遇差的学校,在绩效工资上给予一定的补贴。
当然,要实现绝对的公平,这个还需要时间,从长远来看,以后肯定会将各个学校同等教师的待遇拉平。
其中,从校外各类培训机构中,招聘优秀教师进入公立学校的编制。仅北京市今年就将新招366人。
而在以往,校外机构靠高薪从学校挖走优秀教师,现在其实是给这些教师回归学校开了一个口子,个人觉得这是好事。
其实早在北京实施教师轮岗之前,深圳就已经开始对“ 教师轮岗制度 ”进行了征求讨论,只是在细则还没有出来之前,北京已经率先出台了相关细则。
而教育均衡,除了区内的不平衡,还有区与区之间,尤其是城区与郊区之间的严重不平衡。
而要让城区的教师向郊区流动,这非常难。
因为这里面涉及到教师的通勤,子女的就读等多方面的问题,对教师的生活造成的影响会相当大。
同时,教育的不均衡,还有一个方面目前没有涉及,那就是硬件的不均衡,学校自主权力的不均衡。
其中,尤其是很多学校在招生、教师招聘等学校管理方面的享有不同的自主权。
但无论怎么说,校长和教师的轮岗制,对均衡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虽然不能解决全局平衡,但是对局部平衡意义重大。

学区房的时代真的结束了吗?
学区房被爆炒,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过去实行一房一校。
二是学区内名校普校差距大。
目前,很多城市都已经在小学和初中取消一房一校,改为一房多校,电脑摇号。
学区房的价值自然就下降了。
再一个就是房产对应的学位,很多城市现在把6年一个学位,改成了9年一个学位。
也就是说,买到学区房,在9年内只有一次摇号入学的机会,变相延长了房产交易换手的时间。
这也意味着房子的学区价值降低了。
现在实施的区内教师轮岗,进一步拉平各个学校的师资和管理水平,学区房的价值会进一步被削减。
最惨的当属过去的“名校”,因为优秀校长和教师要被重新分配,去差一点的学校轮岗。
而当初冲着名校光环买高价学区房的人来说,就是噩梦一场。
可以预见,那些名校周围的天价学区房,将开始房价雪崩。
但是,这些措施,只能让名校的学区房降温,对于一个区来说,名校长、名教师始终在区内,
而各个区之间的教育还是有整体上的差别。
这依旧挡不住其他区的家长购买该区学区房,进入教育优质的区。
作者简介:难得君,一个三观比五官正的温情大叔,985硕士,曾任企业高管,大学教师。为防走散,关注微博@我是难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