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塔利班,就没有阿富汗

来源: 2021-08-17 15:58:58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多图回顾|阿富汗战争20年

 

 

拍者 2021-08-16

 

当地时间8月15日夜间,阿富汗塔利班发布消息称,其已控制位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总统府。

阿富汗代理内政部长阿卜杜勒·萨塔尔·米尔扎夸勒同日表示,现政府将会把权力移交给过渡政府,

权力的移交将会以和平方式进行。

 

时隔20年,阿富汗塔利班又回到了首都喀布尔。

 

 

8月15日,阿富汗喀布尔,塔利班武装人员控制了阿富汗总统府。

 

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先后遭遇恐怖袭击,震惊了整个世界。随后,美国以“反恐”为名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同年,塔利班政权被推翻,阿富汗临时政府成立。

 

然而没人想到,这场战争会持续20年之久。

 

阿富汗战争20年

(2001-2021)

 

2001年9月11日,“9·11”恐怖袭击事件震惊世界。阿富汗塔利班被指控为这一重大恐怖袭击事件的幕后主使——本·拉登以及其“基地组织”提供庇护,美国决定对阿富汗发动“反恐战争”。

 

 

2001年10月7日,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正式宣布发动阿富汗战争后,本·拉登出现在阿富汗电视节目中。

 

2001年10月至11月,美国领导的联军地面部队联合阿富汗当地民兵组织“北方联盟”等反塔利班力量一同进攻塔利班。12月9日,塔利班在最后一个据点坎大哈宣布投降,宣告其政权的正式终结。

 

 

2001年12月,当美国飞机空袭阿富汗托拉博拉附近的塔利班阵地时,一名阿富汗“北方联盟”战士突然大笑起来。

 

 

2002年8月6日,阿富汗喀布尔郊外,一群儿童在被摧毁的坦克旁玩耍。塔利班残余势力在山区和边境地区重新集结,继续同美军和阿富汗政府军进行游击战。

 

 

2003年4月11日,阿富汗喀布尔,身穿罩袍的妇女在公墓内祭奠亲属。

 

2003年5月1日,在美国宣布结束在阿富汗境内的主要作战行动之后,塔利班重建了自己的作战力量,开始争夺此前失去的领地。

 

 

2004年8月14日,阿富汗喀布尔,穆罕默德·马赫迪在家中等待红十字会医生,他曾在地雷爆炸中失去了一只脚。

 

2004年10月9日,哈米德·卡尔扎伊(Hamid Karzai)成为阿富汗首位民选总统。他随后担任总统十年。

 

 

2005年4月7日,阿富汗喀布尔西南125公里处的加兹尼市附近,阿富汗士兵在沙尘暴中为坠毁的美军直升机提供安全保障。

 

 

2006年5月23日,阿富汗喀布尔,一所中学内,正在上课的女学生。塔利班政权倒台后,女性开始上学读书。

 

2006年7月塔利复兴,与阿富汗政府军在南部爆发了激烈战斗。同年11月,北约宣布,将在2008年帮助阿富汗政府军控制住安全局势

 

 

2007年9月21日,阿富汗喀布尔西部,一名驻阿富汗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士兵正在接近被汽车炸弹摧毁的公交车。

 

 

2007年11月13日,阿富汗喀布尔,一名女孩儿透过窗户向外注视着。她所在的房屋外立面上布满了弹孔。

 

 

2009年6月24日,阿富汗赫尔曼德省,美军直升机在河谷中寻找英国盟友。

 

2009年3月27日,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对外宣布“针对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全面新战略”,这是一种“增兵以撤兵”的策略,试图通过增加军事和民事投入为尽快结束阿富汗战争创造条件。到2010年,驻阿富汗美军人数曾一度超过10万。

 

 

2009年5月11日,阿富汗库纳尔省科伦加尔山谷,一名美军士兵穿着粉红色短裤作战。

 

 

2009年7月8日,阿富汗赫尔曼德省纳瓦区,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正在休息。

 

 

2009年8月6日,阿富汗斯平布尔达克郊区,一名儿童看着军用车辆驶过他的村庄。当年,数千名美国士兵为抵御塔利班进攻,被部署在阿富汗南部。

 

 

2010年7月7日,阿富汗坎大哈城外,美军士兵经过时,一名儿童用手捂住了耳朵和眼睛。

 

 

2011年5月2日,阿富汗东部城市贾拉拉巴德,两名男子在办公室内观看本·拉登被击毙的新闻。

 

2011年6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将分三阶段让美军在2014年之前全部撤离。但奥巴马的“增兵以撤兵”策略并未奏效,美国的军事手段并没能有效控制阿富汗内部塔利班和政府军的冲突。

 

 

2011年6月9日,阿富汗南部赫尔曼德省,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准备去领取空投食品。

 

 

2013年5月15日,瓦尔达克省迈丹·沙赫尔郊区,在检查站执勤的阿富汗国家警察。阿富汗国家安全部队在国际组织的帮助下,为阿富汗大部分地区提供安全保障。

 

 

2014年4月5日,阿富汗喀布尔,一名阿富汗妇女(中)准备在投票站投票。这是阿富汗第一次进行民主权力移交。

 

2017年8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军从阿富汗匆忙撤军会造成权力真空,美军必须“为胜利而战”,同时增兵3500人。

 

2018年10月美国政府正式开启与塔利班的和平谈判进程。同年,据BBC的一项调显示,塔利班仍活跃在阿富汗近70%的领土上。

 

2020年2月29日,美国与阿富汗塔利班在卡塔尔首都多哈正式签署了旨在结束阿富汗战争的和平协议。这项协议里,美国政府承诺在14个月内,也就是2021年5月1日前全部撤出驻阿富汗的外国军队,塔利班则承诺不再让阿富汗成为恐怖分子的庇护所。协议签署三天后,驻阿富汗美军和塔利班再次爆发战斗,美军对塔利班一处军事目标开展空袭,以报复其在协议签署后频繁袭击在阿安全部队。

 

 

2021年4月14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将于今年9月11日,也就是“9·11”恐怖袭击20周年纪念日之前,从阿富汗撤出全部美军。

 

2021年5月,美军及北约联军开始撤离阿富汗,塔利班开始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夺取了一系列农村及边境地区。

 

 

2021年7月5日,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美军撤离后,一名男子在基地内独自行走。7月2日,该空军基地被移交给阿富汗政府军,标志着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彻底结束。

 

 

2021年8月13日,阿富汗赫尔曼德省,塔利班攻占拉什卡尔加市。 按照塔利班方面15日的说法,自8月6日首次成功占领省会城市以来,已攻占全国34个省会城市中的30个。

 

2021年8月15日,阿富汗民族和解高级委员会主席阿卜杜拉在社交媒体上说,阿富汗总统加尼已离开阿富汗。据今日俄罗斯等媒体报道,加尼已同意辞职。

 

资料来源:新华社、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网站、BBC

 

 

-The End-

文字:新京报见习记者 向晨雨

图片:IC photo

编辑:李凯祥 朱月红

校对:翟永军

===========================================================

 

阿富汗老百姓为何选择塔利班?真相比你想像的更残酷

 

 

范怕晚 8字路口 2021-08-17
 

 

 
塔利班又回来了。
 
美军一撤,他们扶植了20年的阿富汗政府军立刻如鸟兽散。
 
无数新闻工作者发现,平时可以跑得很快,但现在,连他们的报道发出来的速度,都跟不上塔利班推进的速度。
 
8月6日,塔利班占领阿富汗第一个省会,8月15日,就围住了首都喀布尔,开始和政府进行权力交接谈判。
 
没有任何抵抗,总统逃了,首都被塔利班占领。
 
65.23万平方公里的阿富汗,不到十天全部沦陷。
 
许多媒体想不明白了:这个炸毁大佛、摧毁学校、要求女性全部穿罩袍的政权,根本就是反人类的,为什么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
 
塔利班的推进速度,哪怕遇到最轻微的抵抗,都不可能这么快。
 
阿富汗老百姓面对塔利班,真的很像中国人在书上看到过的一个词: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如果塔利班背后有大国角力还好说。问题是:并没有!
 
这块被战火反复蹂躏,又在美国巨额军力和美元下好容易维持了二十年的土地,几乎是周边国家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
 
那么问题来了——阿富汗的老百姓,到底是怎么想的?
 
如果多看看阿富汗的过去与现在,就会发现,和我们大多数人震惊、叹息的态度相反。
 
塔利班这种组织,说不定还真是“阿富汗人民的选择”。
 
 

01

 

 

2021年了,阿富汗的人均GDP是500美元,连军人都有90%是文盲。

 
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鸦片战争前的中国,GDP大概也有人均600美元。
 
同样是没点亮科技树的农业国家,阿富汗到现在,还没赶上积贫积弱的晚清。
 
阿富汗这个国家,从一开始,抓到的就是一把烂牌。
 
它是一个完全被山地覆盖的内陆国家,周围是一圈邻国:伊朗、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伊朗。跟中国其实只有茫茫雪原上的一个山谷接壤。
 
 
问题是,它的位置又很要命——正好在东亚、西亚、中亚、南亚之间,是一块战略要地。
 
阿富汗一开始就是英国和俄国的角力场,先后打过几场战争,首都毁于一旦。
 
 
然而,英俄先后不约而同地做出一个决定:
 
不要占领这个国家,留着它作为一个缓冲国,足矣。
 
为什么两大列强如此一致,就是因为:这个国家实在太难统治了。还不如留着它,给竞争对手一块绊脚石。
 
山地割裂了这个国家。
 
全国没有海港、没有铁路,五分之四的面积是连绵起伏的贫瘠大山。
 
不同族群、不同教派、不同部落,聚居在山间的峡谷地带,交往非常困难,各部族之间想要互通有无,跟西天取经一样难。

 

何况它们之间还有深深的矛盾,动不动就你死我活。
 
在比较政治学的研究中,许多学者会把国家是否多山作为一个变量:山地意味着交通困难,再强大的政府也很难有效管理。无数的峡谷和山洞,也给叛军提供了绝佳的藏身之地。
 
因此,阿富汗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大一统的中央政府。
 
唐僧经过阿富汗的时候,亲眼看到了此时还没有被塔利班炸毁的巴米扬大佛。
 

可是直到1747年也就是中国的乾隆年间,阿富汗王国建立,这片土地才终于有了一个国家的雏形。
 
这时候,中国几千年的中央专制政权已经没剩多少寿命。而阿富汗在这条路上还刚刚起步。
 
又过了整整一百八十年,到1927年,阿富汗才第一次发行全国性的货币。
 
所以,阿富汗居然凭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躲过了两场世界大战。
 
 
02
 
 
二战之后,阿富汗有过繁荣而稳定的几十年。

 

那时候,喀布尔有不少高楼,西化的白领在喝咖啡,街上的小姐姐都穿着短裙。

 

 
1979年苏军入侵阿富汗,这个国家十年间有100万人死于战火,600万难民逃到国外。直到现在,这场战争留下的阴影,仍然笼罩这个国家。
 
随便一个牧羊人都可能是AK47和毒刺导弹的操作高手。
 
1989年苏联走了,1994年,塔利班来了,2001年,美国又因为塔利班收容本·拉登,派出飞机对阿富汗的山洞投掷炸弹……
 
现在的阿富汗政府,是美国驱逐塔利班之后,扶植起来的民主政府。但在这样一个没有工业、到处都是文盲的前现代国家,谈三权分立显得有点可笑。
 
而且,美国同样搞不定那些大山,更改变不了阿富汗从上到下的腐败之风。
 
政府的基层治理能力极差,到处都是低效和腐败。
 
在阿富汗,所有服务业从业者,包括开业的店主,街道商贩,出租汽车司机,大巴司机和替人扛行李的苦役,都必须支付“行业费”,其实就是一笔税款。
 
可是,这些收费的绝大部分并没有流入国库,都被层层贪污掉了。
 
有权力的公职人员中饱私囊,基层公职人员拿不到太多工资,只能靠贪污和索贿养家糊口。
 
由于连年战乱,再加上许多人用假证件出售国有土地,阿富汗几乎所有土地的所有权都是存在争议的,想买地就得打官司。
 
阿富汗的法院大门不知道朝哪儿开,但肯定是有理无钱莫进来。法官不认文件,只认钱。
 
首都喀布尔稍微文明一点,向法官行贿需要找中介人,而在地方省份,直接拿着现金找法官就行了。
 
在喀布尔,行贿用美元;南部省份通用巴基斯坦的卢比,阿富汗本国的纸币没有任何信用。
 
不愧是首都,果然是首善之区。
 
在这种地方,你跟老百姓去说“I have a dream”,他是听不懂的,他们只懂“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
 
塔利班扮演的,正是替天行道的“闯王”角色。
 
“塔利班”的意思是“学生们”,这些原教旨主义的极端分子,就是阿富汗难民营宗教学校的学生。
 
在无休无止的政变和内战中,少年们在难民营里接受教育,那里唯一的老师就是宗教人士,唯一的课本就是《古兰经》。
 
1994年,抗苏老兵奥马尔带着塔利班C位出道。
 
有一天当地军阀抢走了几个女学生,奥马尔听说这件事后,带着手下,扛上枪就打了过去,把女学生解救回来了。
 
他们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农民心中的朴素正义感。
 
塔利班打着消除军阀、惩治腐败的旗号,飞速崛起。直到今天,这些口号在阿富汗还十分具有影响力。
 
对很多人来说,他们就是替天行道、维护正义的真主使者。
 
你说,你是选择绑架女人的军阀,还是选择让女人蒙面的塔利班?
 
虽然这些人要求男人留大胡子,女人全身包裹在罩袍里,不让女性上学,偷东西直接剁手……但让阿富汗农村的老百姓接受这一套,他们并不会太过抗拒。
 
毕竟千百年来,他们也就是按照这一套规矩生活的。只不过现在执行得更严酷一点儿。
 
然而,塔利班只会建立一个想象中纯正的伊斯兰教国家,并不会搞经济。他们当政的五六年里,阿富汗陷入了极度贫困。

 

而且,他们同样搞不定各地的部族势力、教派纷争、长老和军阀。
 
2001年,美国赶走塔利班之后,这个组织并没有消失,而是蛰伏在那些政府管不到的山沟里,慢慢地满血复活,并发展壮大。
 
现在,美国撤出阿富汗,塔利班又回来了。
 
二十年,阿富汗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
 
 
03
 
 
曾经,阿富汗这个国家在中国的存在感不低。
 
2001年,塔利班倒台后,阿富汗人看到了重建世俗化政府的希望。许多知识分子纷纷回到国内,希望在美国人的支持下建立新政府。
 
现在逃到塔吉克斯坦的总统加尼,就是那时候回国的。
 
他当时正在世界银行工作,一听说塔利班撤退的消息,连工资都没领,就辞了职,回到祖国。
 
加尼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了硕士。90年代苏联解体后,他在俄罗斯参与过一些国有企业改革工作,还来过中国考察和指导。
 
2003年,加尼担任阿富汗财政部长,主持阿富汗的经济重建工作,整顿了腐败的阿富汗海关,被称为亚洲最好的财政部长。
 
2014年,他被选为阿富汗总统。
 
一些文化界的精英也回到国内,试图重建这个几乎被摧毁的国家。
 
从小生活在伊朗的女导演萨赫拉·卡里米回到了故乡,拿着摄像机,开始记录那些阿富汗女性的故事。
 
 
2009年,卡里米拍摄了纪录片《方向盘背后的阿富汗女人》,记录阿富汗第一位女司机的故事。
 
从塔利班倒台开始,女性重新获得了工作的权利,这位女司机开出租车,每天赚10-20美元,养活家里的15个亲人。
 
为了搭载乘客进入塔利班占领区,女司机在车上放了一把步枪。
 
 
卡里米拍摄这部影片的时候,多次受到层层阻挠,乃至塔利班的死亡威胁。这部电影的素材量只有100小时,她却拍了三年。
 
2015年8月,中国旅行探险家张昕宇、梁红夫妇到达阿富汗,带着《侣行》摄制组采访了卡里米。
 
卡里米的办公室挂着奥黛丽·赫本的照片,尽管随时遭到塔利班和其他极端保守势力的恐吓,但她表现得十分乐观。
 
张昕宇对她说,你是我们在阿富汗见到的最快乐的女人。
 
卡里米说了一句让这对中国夫妻永远不会忘记的话:
 
我得快乐,才能在这样的国家活着啊。
 
那时,阿富汗还有一点希望。然而现在,事实给了所有人一记耳光。
 
经济学、文学和电影,改变不了近4000万人口的,贫穷落后的阿富汗。
 
加尼总统上台之后,他金灿灿的人设很快就绷不住了。
 
民众发现,他名下有一个庞大的家族企业,这个家族企业从事运输等业务,专门为阿富汗政府提供服务,由他的侄子担任总裁。
 
从70年代到现在,阿富汗把各种政体试了一遍,从君主立宪到军人执政,从极左专制到民选政府,统统无效。

 

这块土地顽固地拒绝现代化。

 

各派精英轮流登场,但唯有政府的腐败和民众的贫困愚昧没变。
 
这次塔利班卷土重来,卡米拉导演发了一篇字字泣血的公开信,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在社交媒体上刷屏。
 
她充满了痛苦与恐惧,担心塔利班上台后,近二十年的建设成果化为乌有,女性再次被禁锢在家庭里,失去学习和工作的机会,阿富汗再次变得一片死寂。
 
这二十年里,美国扶植起来的,是一个虚弱无力的傀儡政权。
 
过去的十年里,美国给阿富汗投入了1200亿美元的援助,大城市里建立起了交通、电力、电信设施,喀布尔的4G信号很好,然而农村依然凋敝。
 
阿富汗至今没有像样的工业。由于恐怖袭击频发,旅游业和服务业也不可能发展起来。
 
现在的产业支柱仍然是农业,然而农村多数人没有耕地与农具,任何一口能抽水的机井都是奢侈品。
 
农民只能选择一种来钱快的作物,就是罂粟。阿富汗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鸦片出产地。
 
一位美国女兵回忆:
 
无论是军队还是慈善组织,所有人都拿罂粟束手无策。
 
如果放任不管,塔利班游击队会拿走农民种罂粟换来的钱,去买武器。但如果烧掉罂粟,农民就会加入塔利班。
 
有人试过给农民化肥去种粮食,但农民只会把化肥卖给塔利班做炸弹。
 
对这些生活在极度贫困中的农民来说,他们不理解民主是什么,无法与城里的知识分子共情,也无法接受西方人扶植起来的这个腐败政府。
 
城市里建立起了“文明”的政府,在搞选举;90%的老百姓依然过着和一千年前同样贫苦的日子,依然被腐败的基层官员欺压,美国大兵在阿富汗晃来晃去。
 
这样的日子让他们越来越愚昧,越来越暴戾。
 
他们的心里,始终住着一个塔利班。
 
好歹,这些人有信仰,生活朴素,不说空话。
 
老百姓,是一个复数概念。当然不是所有阿富汗人都喜欢塔利班。
 
然而,他们的数量太少,无力影响压倒性优势的同胞。
 
后者的怨怒和不满已经汇聚起来,成为一场大洪水。
 

 

04

 

 
一直以来,阿富汗被称为“帝国的坟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现代文明的坟场。
 
因为它特殊的地形条件,这个国家充满了贫瘠和匮乏,先天不足,没有什么利益可言。
 
但它的地理位置,给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使它成为了大国博弈的焦点。
 
想过控制阿富汗的国家有三个: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苏联和21世纪的美国,他们称霸欧亚大陆的雄心壮志,先后被埋在了这片“坟场”里。
 
现在,美国终于看明白了,继续在阿富汗驻军,就是烧纳税人的钱,去填一个食之无味、弃之不可惜的无底洞。
 
阿富汗依旧是一个部族林立的丛林社会,很难凝聚共识,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国家。
 
在广大的山区,机枪和炸弹说了算。各个部族的武器越来越先进,社会却越来越倒退,渐渐回到蛮荒的部族时代。
 
仅有的几个大城市如同孤岛,同样经受着动荡、战乱与贫穷,三天两头有枪击案和炸弹袭击,一颗炸弹就可以摧毁所有的财产,夺走一家人的生命。
 
四十年来,城市里的居民一直在用脚投票,想方设法离开这个国家。
 
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德勒·胡赛尼是逃离阿富汗的第一代知识分子,1980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在巴黎做外交官的父亲匆忙带全家逃往美国。
 
搞外交的父亲去工厂流水线打工,当过小学校长的母亲在餐厅里当女招待,胡赛尼像所有新移民的孩子一样,为了稳定的收入去学医。
 
2002年,他完成了第一部作品《追风筝的人》,讲述阿富汗人逃离家园的故事,随后成了现象级畅销书作家。
 
能看到胡赛尼作品的阿富汗人,对他相当不满意:他在安全的美国,消费着阿富汗人的苦难,贩卖阿富汗人的痛苦谋利。
 
然而,骂归骂,这些骂他的阿富汗人,还是在努力逃出去。
 
这些年,喀布尔街头最多的是英语培训班,有点积蓄的家庭都会送孩子去学英语,即使没法去美国,至少可以去相对稳定的巴基斯坦。
 
大家已经想明白了,接触了现代文明的人,想保住命、过上好日子,最好一走了之,剩下的人,就在这片没有希望的土地上继续待着吧。
 
那么,阿富汗的未来该怎么办呢?
 
恐怕还是得一步一步走,补上一个必不可少的历史发展进程。
 
也许塔利班会吸取教训,变得逐步文明起来;也许塔利班最终仍然会被推翻,但最重要的是,阿富汗人需要意识到:
 
一个民族的命运,只有自己才能拯救。
 
简单地说,阿富汗人需要意识到与世界和解的必要性,等外部的通信和交通技术逐渐提高,逐步改变大多数阿富汗人的内在思维,加入世界政治经济体系,让国家现代化。
 
就像那些后发的国家一样。
 
这条路,有的国家走了上百年。而阿富汗要走多久,能不能走,还都是未知数。
 
对那些阿富汗学者、导演、作家来说,也许在他们有生之年,阿富汗都无法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
 
这一两天,网上流传着许多视频:喀布尔的机场里,挤满了想要离开的人,人们不顾一切地想冲上飞机

 

在一架飞机的机舱里,密密麻麻挤满了成百上千人。

 

有人抱着美军运输机的起落架一同起飞,结果从空中坠落身亡。
……
 
阿富汗的现状令人感到无奈,但也是残酷的现实。

 

人类的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有先有后,有快有慢,还不时倒退两下。
 
正义战胜邪恶,开明战胜愚昧,并不是必然的。
 
我们唯一能做的,可能就是为阿富汗人祈祷。
 
祈祷他们能够早日醒悟,面对现实,找到拯救自己的办法。

 

就像我的一个朋友今天感叹的:
 
无论离开还是留下的,被卷入时代洪流的平民,能活下来就是幸运。
 

要活下来,在这片历经苦难的土地上,也许总有一线渺茫的希望,值得人们去期待。

 

 

============================================================

 

女性恶梦…传塔利班拟定12至45岁"性奴隶清单"
 


文章来源: ETtoday
于 2021-08-16 23:37:00
 

 
利班组织(神学士,Taliban)仅耗费数小时就成功攻陷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如今阿富汗政府宣告倒台、总统流亡他国,恐怕让当地女性不堪回首的恶梦再度上演!最新消息指出,塔利班正在拟定”性奴隶清单”,名单内包含12至45岁的寡妇,这些寡妇恐怕会被强制与塔利班战士们进行婚配。

根据法国媒体《FRANCE 24》,塔利班组织在掌控阿富汗全境后,
正在调查国内12至45岁的寡妇名单,他们将这些寡妇列入清单内,
计划将这些寡妇们许配给战功彪炳的塔利班战士们,以兹奖励
 


报导指出,过去在阿富汗政府20年来的执政下,当地女权取得巨大进步,年仅27岁的贾法莉(Zarifa Ghafari)甚至当选迈丹沙赫尔(Maidan Shar)市长,成为该国选出的首位女市长,不过在塔利班组织重新取得政权后,依照当地伊斯兰律法规定,女性不能单独外出、不能接受教育、不能工作,且外出时还得穿覆盖全身的罩袍,无法依照自己的意志选择衣服,妇女与女童的人权受到极大威胁。

据悉,塔利班1996年在阿富汗掌权后,当地妇女须义务穿着罩袍,若身体任何一处裸露在外,会被拖行至公共场所鞭打,而在过去甚至屡屡传出妇女只因涂上指甲油,便被强迫截去手指或脚趾的事件,妇女惨遭强暴或强制结婚,女性人权遭到蹂躏。

其实塔利班发言人夏亨(Suhail Shaheen)就曾于15日致电给BBC女主播哈基姆(Yalda Hakim),他在电话中做出承诺,强调会确保喀布尔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尊重女性权力、允许女性接受教育,并将塔利班成员定调为国家与人民的公仆,不过当地民却处于极度恐慌中,担忧20年前的恐惧再度重演。

 

 

 

====================================

 

阿富汗女性:“请成为我们在阿富汗以外的声音”
 


文章来源: 与此同时
于 2021-08-16 23:08:02

编者按:该文已在微信上遭到删除

作者:吕杨鹏
 




喀布尔街头正在刷掉带有女性形象的广告 图片:twitter@lnajafizada


 

8月15日,塔利班攻占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喀布尔街头已经开始用油漆刷掉女性露出面部的广告,至此,塔利班全面接管阿富汗。


自7月8日美国政府宣布阿富汗撤军后,塔利班快速掌握阿富汗全境,并制造多起耸人听闻的谋杀与枪决,大批阿富汗民众开始逃亡。而在8月13日,阿富汗女性电影人萨赫拉·卡里米(Sahraa Karimi)曾在twitter上向全球电影界和影迷发出紧急求救信,呼吁世界不要被弃阿富汗,呼吁电影人和影迷关注阿富汗处境,成为阿富汗人的声音,在塔利班占据喀布尔之前改变。
 



萨赫拉·卡里米 Sahraa Karimi 致全球电影界和所有热爱电影的人


我叫萨赫拉·卡里米,是一位电影导演和阿富汗电影公司的现任总经理,这是阿富汗唯一一家国有电影公司,成立于 1968 年。

我怀着一颗破碎的心和深切的希望写信给你们,希望你能和我一起保护我美丽的人民免受塔利班的伤害,尤其是电影制作人。过去几周,塔利班已经控制了如此多的省份。他们屠杀我们的人民,他们绑架许多儿童,他们将女孩作为童养媳卖给了他们的男人,他们因为一个女人的打扮谋杀她,他们活活挖掉一个女人的眼睛,他们折磨并谋杀我们最受爱戴的喜剧演员之一 ,他们谋杀了我们的历史诗人,他们谋杀政府的文化和媒体负责人,他们一直在暗杀与政府有关联的人,他们公开吊死我们中的一些人,他们使数十万家庭流离失所。逃出这些省份后的家庭住在喀布尔的难民营,处在不卫生的环境。营地里有抢劫,婴儿则因为没有牛奶而死亡。这是一场人道主义危机,但世界却一片寂静。

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沉默,但我们知道这是不公平的。我们知道放弃阿富汗人民的这个决定是错误的,这种仓促撤军是对阿富汗人民的背叛,也是对阿富汗人为西方赢得冷战所做的一切的背叛。自那以后,我们的人民就被遗忘了,这导致了塔利班的黑暗统治。而现在,在我们国家尤其是我们的年轻一代从过去二十年获益巨大之后,一切都可能因这种遗弃而再次失去。

我们需要你的声音。媒体、政府和世界人道主义组织选择了方便的沉默,就好像与塔利班的和平协议从来都是合法的。它从来都不是合法的。承认塔利班政权将给他们重掌权力的信心。

整个谈判过程中,塔利班一直在残酷地虐待我们的人民。我作为一名电影制片人在我的国家辛勤工作建立的一切都有倒塌的风险。如果塔利班接管阿富汗,他们将禁止所有艺术。我和其他电影制片人可能是打击名单上的下一个。他们将剥夺妇女的权利,我们将被推回家的阴影,我们的表达与声音将再次被压制到销声。

塔利班执政时,没有一个女孩在学校。塔利班倒台后,超过900万阿富汗女孩进入学校。这是不可思议的。刚刚落入塔利班手中的阿富汗第三大城市赫拉特,大学里的女性人数接近 50%。这个世界几乎不知道这些不可思议的收获。而就在这几周,塔利班摧毁了许多学校,200 万女孩再次被迫辍学。

我无法理解这个世界。我无法理解这种沉默。我会留在阿富汗,为我的国家而战,但我不能独自完成这件事。我需要像你们这样的盟友。请帮助我们,让这个世界关心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请帮助我们,请向贵国最重要的媒体通报阿富汗的情况,成为我们在阿富汗以外的声音。如果塔利班接管喀布尔,我们可能无法再访问互联网或任何通信工具。请让你的电影制作人、艺术家们支持我们,成为我们的声音。

这不是一场内战,而是一场代理人战争,这是一场强加的战争,是美国与塔利班打交道的结果。请尽可能多地与您的媒体分享这一事实,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上书写我们的遭遇。

世界不应背弃我们。我们需要你们的支持和声音来代表阿富汗妇女、儿童、艺术家和电影制作人。这种支持将是我们现在需要的最大帮助。

请帮助我们,让这个世界不要放弃阿富汗。请在塔利班占领喀布尔之前帮助我们。我们的时间很少,也许几天。太感谢了。我深深感激你纯洁的真心。

2021年8月4日,塔利班因为一位年轻女性穿着紧身衣物且没有男性亲戚陪同处决了她。被枪杀时她穿着burqa(一种遮住面部和身体的面纱)。

2020年11月,33岁的阿富汗女警khatera因为工作激怒了她的父亲,经他告密,塔利班用刀剜掉了她的双眼。

指的是2021年7月遭杀害的Nazar Mohammad。

2001年,塔利班政权因阿富汗战争倒台,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多个国家组成驻阿富汗国际维和部队,为当地政府提供军事援助。

翻译: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