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析国运 一一 中国

来源: 2021-07-29 16:28:42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清闲客:读历史析国运 一一 中国

 

这些年老听人说“复兴”,于是就琢磨琢磨,复兴咋回事?

顾名思义,复兴就是恢复以往的兴旺。通俗点说,就是我们过去很牛,让我们荡起双桨,划回美好过去。

因此,要想了解复兴,就应翻翻中国历史,看看过去的牛状。

 

中国自形成国家以来,经历了三个时期:

1、部落联盟时期;
2、封建时期;
3、帝国时期。

 

部落联盟与封建时期离今天太远,复兴大概复不到那儿。

帝国时期不仅离今天近,而且以中央集权为特征,与今天体制相似。

因此,复兴应参考帝国时期的兴旺。

 

帝国时期从秦朝开始。两千多年来,虽然出现过数十个大大小小的王朝,但公认的兴旺王朝也就5个,

即汉(两汉)、唐、宋(两宋)、明、清。

这几个朝代有以下几个共同特征:

 

1、有一个短命王朝为其打前站。
2、开国皇帝身后必发生皇位异动。老皇帝意中接班人必死于非命。皇位最终落入老皇帝最不中意的皇嗣手中。
3、皇位异动后有一段稳定上升期,到第六或第七任皇帝任内达到鼎盛。

 

现分别谈谈这几个特征。

一、短命王朝打前站

汉 – 汉之前有一个短命王朝秦。

唐 – 唐之前有一个短命王朝隋。

宋 – 宋之前有个短命王朝后周,由郭威创立。郭威传位于其养子柴荣。

       柴荣死后,赵氏兄弟发动兵变夺了皇位,建立了宋朝。

明 – 要说清这个问题,须消除明灭元的误解。

首先,元朝发源的那个蒙古国并没有被明灭掉,而是长期与明共存,最后并入清国。

其次,明太祖朱元璋在反元斗争中的作用非常有限。

反元起义爆发一年后,朱还在皇觉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到反元斗争的第五年,朱元璋才成为起义军中一路二级诸侯。

自成体系后的朱元璋把主要精力放在与其他义军抢地盘,并与元势力勾勾搭搭。

在建朝之前,朱元璋做了四件大事:灭陈友谅、灭张士诚、灭方国珍、杀小明王,没有一件与抗元有关。

倒是被灭的这几人,在反元斗争中所起的作用,都远大于朱元璋。

因此,应当把元末农民起义看作一个朝代。

这个朝代始于1351年,止于1368年,长达17年,比秦(15年),新(王莽创立,15年),

周(武则天创立,15年)都长。在这个朝代中义军已经完成了反元目标,即将元势力赶出原宋朝版图。

而明朝则是在灭亡这个义军王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清 – 也需要消除一个清灭明的误解。

崇祯皇帝上吊标志着明朝的灭亡。但那时清军还被吴三桂挡在山海关外。

明朝是被李自成的大顺朝灭掉的。虽然大顺朝命很短,却也起到了一个短命王朝的媒介作用:

为旧王朝敲响了丧钟,为新王朝铺平了道路。

 

 

 

二、开国皇帝身后的权力异动

 

汉 –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想选其三子,刘如意,做接班人,但受到大臣们的反对而作罢。

后其嫡长子刘盈接班。刘邦身后刘如意被毒死,刘盈被吓死,双双落难。最后四子刘恒成为赢家。

在刘邦的八个儿子中,刘恒恐怕最不受刘邦待见,因为刘邦和刘恒的母亲关系冷淡。

 

唐 –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意中接班人是其长子李建成。

       但其次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了李建成和李渊的三子李元吉,迫使李渊不得不传位给李世民。

       玄武门政变时,李渊只有这三个儿子已成年,可以作为接班人。而在三人中,李世民最不受李渊待见。

 


宋 –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没等安排好自己的接班人就一命呜呼。

       其弟赵光义继承了皇位。史上怀疑是赵光义谋杀了赵匡胤。不知道赵匡胤意中的接班人是谁。

      但可以推测,赵匡胤更愿意自己的儿子,而不是弟弟接班。

     而赵匡胤的两个儿子都在赵光义执政期间死于非命。

 

 

明 –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原想传位于长子朱标。

       不料朱标早死。朱元璋又选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做接班人。

      朱元璋死后,其四子朱棣发动叛乱,打入京城,夺了皇位。

      朱允炆则不知所终。在朱元璋的25个儿子中,朱棣恐怕是朱元璋的最后一个接班人考虑对象,

       因为朱棣的母亲是蒙古人。

 

 

清 – 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意中的接班人是其十四子多尔衮。

       但在努尔哈赤死时,清国的皇位继承制尚未成熟,且多尔衮年幼。

      皇位被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夺得。多尔衮的母亲是努尔哈赤的大妃,相当于皇后。

      因此多尔衮比皇太极更有资格继承皇位。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曾指责皇太极非法夺位。

      但此时多尔衮已无力改变现实。以后的清帝,都是皇太极的后代。多尔衮之死亦疑窦重重。

      顺治六年,多尔衮的同母弟,手握重兵的多铎暴毙。顺治七年,多尔衮亦暴毙,年仅38岁。

      随后,多尔衮家族中最后一名手握重兵的王爷,多尔衮同母兄阿济格被捕下狱,

     又有多尔衮亲信出面揭发多尔衮阴谋篡位,阿济格被赐死,多尔衮被掘墓抄家。

     谋逆篡位是永世不得翻身的大罪。但百年后,顺治的重孙,乾隆皇帝却为多尔衮平了反。

     可见这谋逆罪是假的。而两年之内,同一家族三王爷纷纷暴毙,不能不让人怀疑,

     多尔衮、多铎兄弟之死,恐另有文章。

 

 

 

 

三、鼎盛时期-兴衰拐点

 

没有永盛的王朝。到达鼎盛,也就到了兴衰拐点。

 

汉 – 汉朝的兴衰拐点出现于汉武帝刘彻时期。刘彻是汉朝第六或第七位皇帝。

       按史记的说法,其前任为高祖刘邦,惠帝刘盈,高后吕雉,文帝刘恒和景帝刘启。

       但吕雉并没有帝号。在所谓的高后时期,名义上的皇帝是前少帝刘恭和后少帝刘弘。

 

唐 – 唐朝的兴衰拐点出现在唐玄宗李隆基时期。李隆基是唐朝的第六或第七位皇帝。

       按正史的说法,其前任为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

      但实际上,李显死后,其太子李重茂当过几天名义上的皇帝,也应当算是李隆基的前任。

 

 

宋 – 大家都知道,宋有一个靖康之耻。但靖康耻不是宋衰退的开始,而是衰退的结果。

      南宋人认为,靖康耻的祸根始于神宗时代的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实质其实就是一句话:变着法儿弄钱,供朝廷花。朝廷也就是皇上。

      所以,神宗及以后的两位皇帝都喜欢新法,而百姓则痛恨新法派官员(小老百姓不敢恨皇帝)。

      水浒传中提到的六贼就是徽宗时代新法派官员的代表。

 

 

不过,神宗时代宋朝尚未衰退。有几个标志:

1、神宗时代新法的弊端尚不明显。倒是靠新法敛财,打了几个不痛不痒的胜战。
2、神宗去世时,不少人才尚在,如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辙等。大量人才在朝,

     是王朝尚处上升期的一个表现。
3、神宗去世前后,尚有革除新法弊端的希望。神宗自己就废了部分新法,并撤了王安石的职。

 

神宗去世后,新法两度被废。废法的都是太后。太后为什么废新法?

因为太后是女人。女人心软,不忍见百姓受苦。太后去世后,新法又被复立。

复立新法的是哲宗、徽宗两位皇帝。皇帝是男儿,有雄心壮志。实现雄心壮志就要花钱,就顾不上百姓死活了。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徽宗是个昏君。其实徽宗也是有雄心壮志的。

而且,徽宗的许多昏招,都是从雄心壮志开始的。这种反复折腾。

令国家大伤元气。到徽宗时代,奸臣当道,民怨沸腾,外族入侵,已是败像毕露。

因此,宋朝的兴衰拐点,应在哲宗朝。哲宗赵煦是宋朝的第七位皇帝。

其前任为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真宗赵恒,仁宗赵祯,英宗赵曙和神宗赵顼。

 

 

明 – 明朝的兴衰拐点出现于英宗时期。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的第六或第七位皇帝。

      其前任有太祖朱元璋,惠帝朱允炆,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和宣宗朱瞻基。

     但还有一个人,朱标,似乎也应列入这份明朝早期帝王表。朱标是明朝开国太子。

     生前长期监国,死于公伤(巡视国土期间染病),身后两次被追封为皇帝,其子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任皇帝。

    自洪武十年起,朱元璋已将政务交给朱标处理,直至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去世。

    也就是说,在朱元璋当皇帝的30年中,有一半时间是朱标在实际执政。

 

 

清 – 清朝的兴衰拐点出现于乾隆年间。

乾隆帝弘历是清朝的第六或第七位皇帝。

其前任有: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顺治帝福临,康熙帝玄烨和雍正帝胤禛。

然而还有一人,多尔衮,似乎也应列入这份清朝早期帝王表。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意中的接班人。

只是努尔哈赤死时,清国接班人制度尚未成型。而且多尔衮尚年幼。皇位被皇太极夺取。

皇太极死后,清国贵族分为两派,一派支持多尔衮继位,另一派支持皇太极的长子继位。

最后达成妥协:由皇太极的幼子继位,多尔衮摄政。

多尔衮身前被顺治尊称为皇父,死后被追封为皇帝(两月后又被夺去封号)。

在顺治朝的前期,政令完全出自多尔衮,并在多尔衮主持下完成了清国入主中原的大业。

因此顺治朝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多尔衮时期。后期才是真正的顺治时期。

 

这些王朝后来都哪儿去了呢?

无一例外,都被“自己人”给灭了。西汉被国舅王莽给篡了。

东汉被权臣董卓给篡了。唐先被玄宗的干儿子安禄山摆了一道,最后被权臣朱温给篡了。

北宋被盟友金给灭了。南宋被盟友蒙古给灭了。明被前公务员李自成灭了,成全了另一位前公务员努尔哈赤。

清则是被以孙文为首的“臣民”和以袁世凯为首的公务员内外夹攻给灭掉的。

 

对比本朝:

建政前有一个短命的民国,符合兴旺王朝特点一。
1970年代后期领导层发生权力异动,符合兴旺王朝特点二。
领导层异动后有一段稳定上升期,符合兴旺王朝特点三。

综上所述,“复兴”咋回事,不难理解了吧?

 

作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