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语的反 :狼猾为奸

来源: 2021-07-26 19:23:40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狼猾为奸|造成语的反

余少镭 现代聊斋余少镭 2019-12-05
Image
Image

原号失踪,求点蓝字再加关注

 

 

 

文字游戏 切莫当真

若有雷同 纯属巧合

 

 

 

Image

 

释义

 

狼和猾是两种野兽,经常联合起来残害众生。比喻为了达到邪恶目的,互相勾结干坏事。

 

出处

 

或言狼猾是两物,猾无骨,水陆两栖,狼常负之而行,委猾于饿虎之蹊,虎不能噬,咽之,猾入虎腹,自内啮之,虎死,狼啮虎,腹破猾出,狼猾分而食之。狼为恶,猾为奸,故世言结党作恶者曰狼猾为奸也。

 

——酒阳杂俎

 

闲篇

Image

【狼猾为奸】 45×31 纸本水墨 2019|河夫作品

 

都有“狼狈为奸”了,为什么还会有“狼猾为奸”?

 

您可能不知道,“狼猾为奸”比“狼狈为奸”更奸。

 

“狼狈为奸”小学生都懂,但在它的本体故事中,只说狈的前腿特别短,走路时要趴在狼身上,没有狼,它就寸步难行。

 

就这样?

 

就这样。

 

这样狈不就成了狼的负累吗?

 

所以嘛,狼狈为奸,到底奸在哪儿,鬼才知道。

 

猾就不同了。

 

猾,是有专才的野兽。

 

它有两种,一种山猾,一种海猾。

 

山猾见《山海经·南山经》,这是真的:

 

又东三百四十里,曰尧光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金。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鬣(zhì liè),穴居而冬蛰,其名曰猾褢(huái),其音如斫木,见则县有大繇(yáo)

 

说在尧光山上,有一种野兽叫猾褢,长得像人,但身上有又长又硬的猪毛(人模猪样),穴居,冬伏夏出,发出的声音像砍木头,凡是它出现的地方,百姓就会有劳役之苦。

 

为什么猾出现的地方百姓就会很苦?《山海经》没说,我在另一部《荒诞经》中找到一个可能的答案:

 

猾为祸也烈,因其音如斫木,常入果林,人以为果木遭盗砍,举家入林缉盗,猾则入其屋,啮猪羊而去。

 

就是说,猾会使“调人离屋”计——利用自己发声像砍木头这个特点,潜入人家果园里,一出声,果林主人就以为有人来盗砍果树,全家出动进入果林“抓贼”,而这个时候,猾就趁乱进入人家里,把猪啊羊啊咬死吃掉。

 

所以猾字还有一义,即扰乱、侵犯。《康熙字典》中明确解释:“猾,乱也。”《尚书·舜典》中有:“帝曰:皋陶(gāo yáo),蛮夷猾夏,寇贼奸宄(guǐ)。”舜帝对司法大臣皋陶说,现在有蛮夷祸乱华夏,奸贼内外勾结。

 

由此引申出几个词,猾乱——扰乱、作乱;猾为——乱来,胡作非为。

 

 

 

接下来说海猾。明崇祯年间的《正字通》载:猾,海兽名,无骨,入虎口,虎不能噬,处虎腹中,自内啮(niè)

 

这种猾就更狡猾了,本身无骨,滑溜溜的,老虎逮到它,咬也不能咬,只能生吞,然后它就跟孙悟空一样,在虎腹中慢慢咬吃虎的内脏,直到老虎死去。

 

但有时候,猾把虎腹都掏空了,却咬不破坚韧的虎皮,也会闷死在虎腹之中。狼正是看中这一点,才跟猾结成战略合作伙伴的。因为狼虽然凶恶,也怕虎,但有了猾当卧底,里应外合,很容易就把虎整死了,猾也能保证每次都安全破腹而出。

 

最重要的是,狼和猾都能分吃到虎肉。

 

可见,不管山猾还是海猾,其所作所为,都非常狡诈,所以就衍生出油猾、猾头、奸猾、老奸巨猾等词语。而“滑”是“猾”的异体字,后来以讹传讹,才成了油滑、滑头、奸滑、老奸巨滑。

 

当然,虎也不傻,在吃了无数亏之后,终于领悟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就胁迫那些被它吃掉的人变成的鬼,给它当帮凶,既防范狼猾的陷阱,也能在暗中为它寻找猎物。

 

这种鬼,就叫作伥。“为虎作伥”这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没有狼猾为奸,就没有为虎作伥。

 

所以,丛林社会中,仅有虎性狼性是不够的,还得有伥和猾为帮凶,才能大肆收割。

 

造句

 

美加总是狼猾为奸,若不悬崖勒马,终有一天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画家

 

河夫

 

1974年生于广东饶平 现居广州 自由职业画家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