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淹中原

来源: 2021-07-23 07:35:13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孤岛”营救!郑州华中阜外医院紧急“大撤退”

王飞 拍者 2021-07-22

 

7月22日,郑州郑东新区,被洪水包围的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7月21日中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的求助信息开始增多,“5000余人被困医院,交通、通讯中断,断水、断网,物资严重短缺……”消息迅速登上热搜,牵动着每一位网友的心。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成立于2017年,当地人习惯称为“华中阜外医院”,位于郑东新区贾鲁河边,地势低洼。7月20日的特大暴雨,让这里成为郑州受灾最严重的医院之一。

 

 

7月22日,郑州郑东新区,华中阜外医院附近水深约两米,车辆无法靠近。此前医院断电断网,交通、通讯中断,宛如一座“孤岛”。

 

 

7月22日,华中阜外医院一层大厅被淹,救援人员用皮划艇转运被困群众。上午,医院通过发电机恢复供电,但要维持呼吸机、除颤仪等设备运转以及维护血液、急救药品等储备物资,电力依旧紧张。

 

 

7月22日,华中阜外医院内,排队等待救援的人。

 

接到求援信息,武警、解放军、消防以及民间抢险救援队等各力量迅速集结,火速进行救援。

 

7月22日,华中阜外医院副院长高传玉告诉新京报记者,前来帮助他们转移的冲锋舟大概有百余个,截至今天15时,医院已经顺利转移患者及家属共计1700余人。

 

 

华中阜外医院停机坪,工作人员合力将危重病人送上救援直升机,转运至河南省人民医院。本次空地联合转运共出动两架直升飞机,持续转运危重病人。

 

 

消防指战员小心翼翼帮助一位年老病人登上冲锋舟。

 

 

消防指战员站在水中辅助冲锋舟在水中行进。

 

 

被困人员紧紧抓住冲锋舟扶手,在救援人员的护送下驶出大门。

 

多名救援人员连拉带推,救援船顺利通过医院出口。

 

 

多路救援队伍在医院转运被困人员。

 

 

华中阜外医院门诊楼前,湖北消防指战员转运医护人员。高传玉介绍,现在几乎是医生和护士原班人马跟着病人去省医,保证对病人的照顾。

 

“昨天救援物资下午3点多才到。”7月22日,华中阜外一位护士长介绍,专门的机构来和医院对接,皮划艇每趟将人从医院中拉出去,再拉着物资进入院。物资供应足够,基本可以满足医院的需求。

 

 

华中阜外医院停水停电,工作人员在扶梯上接力运送物资。每次救援船将人从医院送出后,会再拉着物资进入医院。

 

 

华中阜外医院外洪水浑浊,救援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多路救援队伍转运病人及家属。外面等候的急救车将直接把病人拉到河南省人民医院。

 

 

华中阜外医院外,救援船和冲锋舟穿梭不停。

 

 

救援船和冲锋舟朝安全地点驶去。

 

 

-The End-

摄影:新京报记者王飞

文字:新京报记者程亚龙 郭懿萌 薄其雨 慕宏举

实习生 吴静涵

编辑:李凯祥

校对:李立军

 

=====================================================================

 

郑州暴雨中的孕妇与新生儿

周婧 王珩瑾 真故研究室 2021-07-22
 
早晨起床的时候,窗外的雨就没停过。怀孕31周的李瑶考虑到丈夫雨天送完她再去公司很可能迟到,这天没有让丈夫送她上班。雨势不大,她早餐后坐上102路公交车,九站后,在8点20分左右抵达公司。
李瑶的同事刘静是一名新手妈妈。早上6点,她起床时发现下起了雨,不久后就起床喂刚6个月大的宝宝。随后洗漱,7点10分左右出门,乘地铁一号线过两站到达公司时,还不到8点。
她们都是二七区建筑设计院工作的设计师。李瑶不是办公室唯一的孕妇,同事里还有一名怀孕5个月的准妈妈。
图 | 临产的孕妇李瑞

雨一直下到中午,把大家困在了楼房里。到负一楼食堂打午饭时,李瑶明显觉得排队打饭的人比平时多了一倍。她顶着大肚子站到了队伍中,前面的人把她让到队伍前面,李瑶接受了对方的好意,快速打了三菜一汤回到了工位上。

下午一点多,雷电吵醒了在办公室午睡的众人。外头的雨下得愈发大了,像泼水一样从天上往下浇。在郑州,下这么大、这么久的雨很罕见。大家围在窗户前看雨:“好多年没见过这么大的雨了。”
失联
就在大家兴奋讨论的时候,李瑶感到不太舒服,胸口憋闷,开始冒虚汗,一旁的同事见状把小风扇拿给她,左右两台对着她吹,十分钟后她才稍微缓和了些。
或许是因为体内孕育着新生命,李瑶的身体对突变的天气反应强烈。一小时后,她再次感到异样,胎动变得频繁,胎儿不停地踢她的肚子,翻滚着。她不得不站起来走动,调整自己的呼吸,但没什么用。她不安地给老公打电话,电话那头老公安慰她,嘱咐她多吃水果。
李瑶的丈夫不是只会嘘寒问暖的人。3点半,他打来电话,让李瑶准备一下,他开车来接身体不舒服的李瑶回家。对于丈夫的反应,李瑶有些意外,但也没多想就答应了,打点好一切准备下班。
李瑶发现她和丈夫失联了。她本想叮嘱丈夫路上注意安全,微信发过去没回,打电话占线。此时接近下午5点,公司的电灯开始忽闪忽闪,作为设计师的本能,设计师们纷纷喊“赶紧保存图纸。”办公室躁动起来。没几分钟,公司就彻底停电了。
李瑶不停地刷微博,微博上流传着一条条室内道路被淹的视频。想到丈夫的单位在市区四环外,距离她工作的地方30公里远,李瑶觉得丈夫的车该很难开过来了。出于担心丈夫安全的缘故,她还是不时地拨丈夫电话,可一直打不通。
第一批同事开始尝试离开公司、回家。单位院里地势高,水最深的地方没过半个车轮,这给了第一批勇士蹚水回家的希望。半小时后,三个离开的同事又回到了公司。一个身高一米九的同事和李瑶他们说,在公司附近的中原路几天前刚维修,新铺的沥青还没干透,暴雨下沥青一块块被掀起来顺着水流飘走。在中原路,他走过的水位最高处,水没过了他的膝盖。站在水中,他能感觉水流很快,因为有预感无法在湍急的水流中立稳,他没再敢往前走,只能折返。
图 | 21号,隔了一天拍摄的公司马路
听到同事描述,李瑶一下流了眼泪。她继续给丈夫留言:“千万不要过来。”此时她只求丈夫能平安到家。对于险情的察觉,就是自那时候开始的。
快6点时,李瑶的丈夫终于回了信。车半路上熄火了,同路同事送他回了家,他才得以回妻子的信息。她们家住在二楼,丈夫说,回到家时,灌进屋子里的水淹没了他的脚踝。“太危险了,不要回来,去和同事找旅馆住。”丈夫对她说,带着命令的口吻,还不了解她和同事被困在公司寸步难行的状况。
受困
怀孕5个月的孕妇同事突然起身说要回家。骑电瓶车上班,设想骑车也许能过去。刘静立马制止她,严肃地提醒她如此涉险对不起自己,也对肚子里的孩子不负责任。已经晋升新手妈妈的刘静也心烦意乱,丈夫出差在外,为了家里的宝宝,她告诉自己不能轻举妄动。“雨会小的。”她默念,努力稳住情绪。
从下午两点,刘静就在看天气。她起先觉得暴雨不会持续太久,天气预报说,可能还会持续一个多小时。3点多,雨还是很大。原本,刘静每天中午要赶回家喂宝宝,但这几天她没有这样做。今天是因为下雨,而雨来的前几天则是因为太热了,她光是打着伞从公司走到地铁站都一度感觉要中暑。这天中午她躲在办公室的厕所里,用吸奶器吸完奶,又将奶放在了公司的冰箱里。时间走到4点,刘静给家里打去视频,婆婆告诉她宝宝睡着了。
听说负一楼的食堂有饭,开始有人抢包子、馒头、花卷。电梯停运,公司在六楼,想要取饭只能爬楼。公司的男同事们自告奋勇地给两位孕妇带饭,那顿饭李瑶是含泪咽下去的。
快八点,郑州的天还亮得跟白天一样。雨还在下,大家开始刷新闻和社交平台软件,想知道外面的状况。手机里的消息说,郑州的公交地铁全线瘫痪,地铁5号线有一趟车卡在两站之间,水灌进车里,被困的群众在等待救援。看到5号线车厢里,人们泡在水中等待救援的视频,刘静心都碎了,她偷偷抹了把泪,马上给家人打电话,说自己今晚不回去了。
不能回去,也不敢回。公司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一点。不久后天就黑了。大家在工具箱找出十几个手电筒,倒插在杯子里,光照着天花板,同事一群开始打扑克。
夜里,李瑶的心情没这么轻松,她和另一位孕妇聊,对方怕黑,说那会她脑里想的就是怎么回家。两位孕妇彼此安慰。
晚上11点,办公室渐渐安静下来。到了该休息的时间,男同事们把行军床让给了女同事们。李瑶一晚上没有睡着。凌晨一点,她再次感到胎动频繁,她拿上手电筒在走廊上慢慢走,等待胎动平息。刘静起来又在卫生间吸了一次奶,放在已经没有电的冰箱里,一想到这是她第一次夜晚没有陪在女儿身边,她焦虑得睡不着,也到走廊上散步。公司另一位孕妇也没有睡着。 “没事的,明天就好了。”她们给彼此打气,公司走廊上,她们一人拿一盏手电筒聊着天。
临产
21日清晨7点,刚刚结束一次救援返回救援车时,邯郸市曙光救援队队长张昆撞见了一个中年男人。他远远跑过来,一边跑一边跟他招手:“我老婆要生了,能不能帮帮忙把我们送到医院。”男子说,快要哭出来。张昆马上让男子上了车。
15分钟后,车开到了男人家楼下,女同事跟随男人上楼,把孕妇搀扶了下来。她羊水破了,情绪激动,一直在哭,走路一瘸一拐。张昆在车里远远见了,早早下车为她拉开车门。十分钟后,张昆把连连道谢的这对夫妻送到了郑州第一医院。第二位孕妇也是主动上前求助的,她看见他们穿着救援的衣服,几乎哀求着说能不能送她回家,她的家在5公里外,暴雨中这个距离对她来说遥不可及。
图 | 张昆送孕妇去医院
 
孕妇李瑞没有等来救援。她在自家车里睡了一晚。她的胎儿已过了预产期两天,随时有可能生产。那天,她本打算到离家3公里的万安医院待产。雨下不停,她只能一再推迟出门时间,一直熬到中午家里停水停电。
车停在小区负一楼的停车场里,她的家在16楼,电梯因为停电已经关闭。李瑞由老公扶着一步步挪着下到一楼,他们商量今天一定要去医院。
停车场没有积水,但车根本无法开出小区,小区出口的道路积水已经没过大腿。再次爬上16层,对临产的孕妇太过危险,又无法出去,他们困在车里进退两难。
求助电话挨个打了个遍,110,119的同志都让他们在原地等待,暂时无法过去。她的丈夫试图联系网上的救援电话,对方一直处在忙线状态。他们无事可做,只能在车里待着。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依然没有任何救援,李瑞焦急如焚,丈夫爬上16楼把家里能吃的零食都带下来,他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夫妻两在车内熬过了一晚,21日中午一点,被困超过20个小时后,他们终于等来了医院的救援。
27岁的孕妇沐沐怀孕八个月,她丈夫出差,独自一人在家。没有停电,也没停水。这本是好事,但从上周末开始,她有点发烧,一开始以为感冒了,觉得没什么事在家好好待着,结果额头特别热,一量才发现有点烧,到天黑就多量了几次,发现一次比一次温度高。最后一次量是37.6度,怕影响孩子,她什么药都不敢吃。
傍晚五六点雨势很大,草草吃完饭,她进入昏睡状态。两个小时后醒来,发现老公打了好多个电话,她拨过去将发烧的事告诉了丈夫,电话那头她能感到对方的焦急。
对于这场雨沐沐是后知后觉,上午还没太当回事,因为之前一下雨航海路就有好多水,还调侃郑州能开船了,结果到晚上业主群通知要挪车,才发现雨已经这么大了。
如果高铁能正常发车,她老公明天上午就能回来,但谁也无法保证火车站是什么样的情况。她头昏沉沉,只想睡去,21日晚10点,郑州的雨再次大了起来。
回家
 
暴雨围困了郑州及周边地区,围绕其蔓延开的铁路上也因此滞留了大批旅客。挺着七个月的大肚子,西安人张涵被困途径河南从千岛湖返回西安的列车上。
她和丈夫此前到杭州度假,20日回程。临近中午一点,他们抵达黄山,在当地换乘高铁。车行驶两个多小时后,下午四点车停在了合肥站,计划停站4分钟,但车久久不开。
张涵有些烦躁,她向丈夫抱怨腿有点麻。列车足足停了一个多小时,广播声响起,因前方水害,列车停运,将返回始发站平潭,如不愿返程可立即下车。车内一片哗然,陆续有人下车离开。
张涵愕然,坐了数不清多少次的火车,从没有遇上这种情况。她不打算在合肥停留,觉得时间尚早,能再赶赶路。那时,他们对郑州的雨情知之甚少,购买了去郑州东的车票,在网上订好酒店,打算休息一晚,第二天转车回家。
车开到一半,丈夫刷微博看到郑州交通瘫痪的新闻,手机差点从手中滑落,严肃地对妻子说郑州不能去。万一害怀孕的妻子被困在车站,上了新闻可要被父母骂死了。
车上的乘客对前方暴雨都有所耳闻,大家忧心地讨论应该怎么办。张涵开始发慌,她从座位上站起来,她的小腿因为肚子的压迫开始疼痛。丈夫当机立断,就在下一站周口站下车,不能再走了。
周口下着小雨,他们在一家旅店安顿下来,吃了饭就开始规划明天的行程。他们相信雨不会一直下,交通也会快速恢复,定下第二天下午5点郑州到西安的票。张涵躺下休息的时候,她的丈夫还在刷新闻,显得忧心忡忡,不放心他打开12306,突然发现没有刷到购买的车票。坏了,难道车被取消了?他开始打电话一直占线,过了半小时,手机收到短信,果然取消了,此时已经是晚上10点。
张涵完全没了睡意,她也跟着焦虑起来,丈夫说别慌一定能回家,他开始刷别的路线,看到从郑州到洛阳再到西安的中转车可以定,立刻订下。后半夜,张涵翻来覆去,她把丈夫叫醒,让他看看车票还在不在。
郑州东站的火车已经全部停运了,买的票又一次作废。“租车也要走。”张涵对丈夫说,一半赌气一半觉得不安,觉得多在路上呆一天就多一份风险,想回家的心变得更加急迫。
图 | 列车停运
 
他们再次研究地图。没有高铁能出郑州,北面的城市都在下雨,开车高速也可能不通。他们只能将出发地改到南面的南阳,曲线救国。第二天一早,他们抢到了两张从南阳到西安的普通火车票,迅速租车奔赴南阳。
21日下午3点,快到南阳时,暴雨倾盘,能见度不足10米,好在高速车不多,车子以20公里的时速把他们送到了南阳。南阳火车站到处都是滞留的人群,一个女孩在车站崩溃大哭,说自己就是想回家。工作人员说列车很可能会取消。人群还在骚动,张涵感到自己的体力已经到极限了。
传播响起,一趟从南方开往西安的k446列车晚点11小时后进站了。人群一拥而上,列车员一边维持秩序,一边拿着喇叭大喊:只要目的地一致,可以先上车再补票。
小火星又燃起来,张涵由丈夫搀扶着艰难进了车厢。由于情况特殊,候补上了一张卧铺票,至此她重新出发,22日凌晨一点她抵达了居住的城市。
*文中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 END -
撰文 | 周婧 王珩瑾

编辑 | 林森菜

 

 

================================================================

 

河南特大暴雨24小时后

在人间 在人间living 2021-07-22

 

 

 

7月20日08时至21日08时,郑州市内24小时降雨量达到624.1毫米,超过2019年全年的509.5毫米降水量。而据中国气象局官方微博信息,郑州此次极端强降雨最大小时降雨量为201.9毫米,已超过“758特大暴雨” (198.5毫米)。创造纪录的那一小时,相当于有150个西湖的水倒在了郑州的土地上。

 

据河南防汛新闻发布会通报,据不完全统计,强降雨已造成河南全省超过120万人受灾,郑州市25人死亡,7人失联,巩义4人死亡。

 

7位摄影师为我们记录了河南特大暴雨后的第一天。

 

 

 

 

摄影/刘栋杰

 

 

7月20日,上午10时,郑州市龙子湖南路。下了一夜的大雨,积水已经将路上的车辆引擎盖埋住。消防队员示意远处车辆不要再驶入积水。

 

 

7月21日,上午10时,郑州市东明路与城北路交叉口。一处地势较高的加油站里,地上满是泥泞,停满了躲避积水的车辆。

 

 

7月21日,下午5时,郑州市未来路。隧道里严重积水。

 

 

7月21日,下午5时,郑州市顺河路,满地泥泞。攀着栏杆前行的市民。

 

 

7月21日,下午4点,郑州市顺河路。暴雨过后,市民提水洗地。远处下水道中的水与地面齐平。

 

 

7月21日,下午五时,郑州市顺河路。暴雨过后,被淹的药房,货架一扫而空,地面一片狼藉。

 

 

7月21日,下午4点,郑州市顺河路。暴雨过后,被淹的小店一片狼藉,店主的孩子躺在路边休息。

 

我是一名摄影师,7月20日工作结束后,我的车抛锚在路中。在路边被困近5个小时后,我像很多当晚的郑州人一样,硬着头皮、淌水在“千年一遇”的暴雨中。在快到家的那个路口,我一脚从人行道踏空到马路上,水突然就到了胸口,我赶紧一把相机包举过头顶,另一只手把无人机包扛在肩上,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雨夜,摸索着到了家。

 

第二天,很多人在家上班,我的职业更需要我走出家门。从早上到傍晚,我走在路上,记录下了郑州的这一天。

 

到现在在我脑中都清晰可见的一个场景是:当我趟过齐腰的水,站在路边的写字楼雨棚下,回头一看,自己车在路中,随着过往的大车的波浪,一起一伏,像是一条在汪洋里的船。

 
 
 

 

 
摄影/绍鹏和大威
 
7月21日下午,金水区,一个男孩随父亲在被淹的通道前为行人指路。
 
7月21日下午,金水区一下穿通道水还没有退。
 
2021年7月21日,金水区5号线沙口路站外。据郑州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通报,20日18时许,积水冲垮出入场线挡水墙进入正线区间,造成郑州地铁5号线列车在海滩寺街站和沙口路站隧道停运。18时10分,郑州地铁下达全线网停运指令,组织力量,疏散群众,共疏散群众500余人,其中1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5人受伤。
 
2021年7月21日,金水区,被淹没在水中的农业路路牌,道路红绿灯也已瘫痪。
 
2021年7月21日,金水区,塌陷的路面。
 
2021年7月21日,金水区,环卫工正在清洁路面上被暴雨冲了满地的垃圾。
 
2021年7月21日,那个男孩认真的背影。
 

7月20日,我和绍鹏在甲方公司拍摄,拍完路上就被水淹了,陆续有车子抛锚的信息发来。我们见状就留宿在甲方公司了,吃了些泡面,在办公桌上凑合了一晚。第二天上午还在下雨,不过比前一天小了一些,到中午就不怎么下了,我们就开车往回走,路上交通信号灯基本都不亮了,交通有点混乱。

 

到家后,超市里泡面速食食品基本都被抢购完了,饭店没有水电也都关门了。还好,快到晚上饭点的时候,路口有摆摊卖菜卖水果的,商店饭店也开门了,由于很多小区都停水停电,下来吃饭的人很多,饭店基本都坐满了。

 

现在水电是个大问题,我们这要停好几天,我都准备收拾回老家了。

 
 
  

摄影/薛莉
 
7月21日的金水河水位降了许多,两岸河堤有坍塌。
 
在这前一天傍晚,金水河面几乎与桥面平齐,自西而东的水流滚滚,仿佛黄河。路政用车子拦在桥头,要求车辆禁行,行人不可逗留。
 
7月21日,顺河路和顺河北街路口塌陷的井口。
 
过了金水河往前走大概五十米就是顺河路。这里昨晚的水位最高得有1米深,我昨天晚上经过的时候是淋着雨、推着车、淌半米多高的水回来的。当时,井盖已被冲开,积水过深,无法设置路障。路政人员拿着棍子,在路边提醒来往路人。
 
我在郑州一家艺术馆工作,昨晚得知馆里滞留了差不多10位同事,原本以为自己能在路上买点吃喝带过去。最终却是挣扎着回了家,脱下浑身上下湿漉漉往下流水的脏衣服和鞋子,洗澡。手机充电口进了水,吹风机吹了好久。
 
7月21日,政一街,刚刚下雨的时候拍的。

21日,地铁公交都没有恢复,路面上能跑的是没有被水泡的私家车。路上不时就有泡过水的汽车,拖着刹车片刺耳的尖叫,强行开走。
 
很多行人在找共享单车,我的车子停下来站在旁边拍了几张照片的功夫,就有三个人来扫。其中一个人说已经走了一个多小时了。
 
7月21日,顺河北街和金水路口的一家店面,这里全部都是地下室,然而没有进水,这是昨晚严防死守的成果,门口的几个人很开心。
 
7月21日,在金水区家附近偶遇了一只小刺猬。
 
 

政一路金水路一带,社区商店前,人人都拎着方便面和矿泉水。由于信号时断时有,手机支付不好用,大家带现金出门。路人告诉我从7月20日晚开始,这一片区停水停电,只有煤气。

 
我家门口有工作人员在做防汛工程。
 
我家住在金水河附近小区的一楼,所幸一直没有停水停电。但20日晚我也做足了防备,比如,和衣而睡,包里装了水和衣服,时刻准备着夜里爬楼
 
21日早上看到楼上的住户在门口小卖部买水,我吃了一惊,以为水源出了问题。院儿里的人告诉我,这边整条街上,只有一楼有水,压力到不了二楼以上。
 
早上,菜市场里只有茄子之类的耐放型蔬菜。没有豆腐,没有馒头。看了半天才买了几个很丑很贵的黄瓜。倒是没怎么涨价,主要也是因为,根本就没什么菜啊。我在门口走了一圈才买到十几盒盒装方便面搬去馆里。小卖部老板说断货,只能论盒卖,没有整箱。
 
■ 路上不少抱着行李箱的人,我的同事张亚军摄于回家途中。
 
后来,我还听说了两位同事的经历。
 
一位20日晚住在单位,21日上午10时,从郑州金水区的升达艺术馆出发骑车加涉水步行到白沙的东润城,25公里的直线距离,他花了9个小时才抵达,他说实际走的距离可能50公里不止。
 

另一位,20日下午7点,在东大街和城东路交叉口,淌着近1米深的水回家的时候,突然看到10来米开外的一位老大爷走着走着突然只剩下一把黑伞,当时还有救援人员在附近解救被困司机,他大喊有人掉进去了,然后跑去和救援队将大爷捞起来的。“他掉进去挣扎了十几秒,当时井口压力大往外喷,要是往里吸就没救了”。
 

 


摄影/延婧
 
■ 7月21日,郑州高新区,先前没有移走的道路边的车辆,经过一夜暴雨及大水的冲刷被淤泥深深包裹着,仿佛泥塑一般。
 
驱车在高新区周围行驶,雨虽然暂时停下来,但路面随处可以看到积满的淤泥,倾倒的电动车,横在路中间无人认领的汽车。有些管道和汽车、电动车纠缠在一起,路面也充斥着被暴风雨毁坏的物品碎片,要恢复正常秩序还需要时间。
 
■ 7月21日,西四环的高架桥由于地势较高,一时间成了车辆“庇护所”,道路两边停满了小型车辆,行驶的车辆只能从中间通行。
 
■ 7月21日,郑州高新区盛和苑小区居民在物业指导下,在自备井取水点有序取水。
 
由于水厂供水设施被破坏,很多小区停水停电,我所住小区也没有幸免。物业电话被打爆,其中一个广泛关注的问题就是生活用水如何解决。21日下午4点,物业在群里告知大家可以到指定的自备井用水(非饮用水)取水点取水。
 
■ 7月21日,枫杨办事处党群服务中心与盛和苑小区物业协调爱心企业为辖区居民免费发放公益物资。现场一位年近九旬的老者,领到物资后双手合十连连向工作人员鞠躬表示感谢。
 
回想7月20日傍晚,家门口大水肆虐,路面交通完全瘫痪,去幼儿园接孩子,往日10分钟的步行路程足足走了30分钟。面对接近大腿的水深及湍急的水流,有一丝恐惧,以前只在电视中看到的画面,现在居然就在自己眼前。回家的路上,在水流最急的地方,我遇见两个素不相识的路人,一个为我引路避开被水遮蔽的路障,一个搀扶我过马路,他们的帮忙确保了我与孩子的平安。
 
 

摄影/田卫涛
 
2021年7月21日上午11点30分左右,北京到郑州的G501高铁即将到达郑州东站,一位行人正试图穿过积水。
 
2021年7月21日,河南省巩义市米河镇高庙村,洪水后的路边,两辆轿车堆叠在一起。
 
2021年7月21日,河南省巩义市米河镇高庙村,桥梁给洪水摧毁,村民冒险从桥上走过。
 
除了郑州,巩义是河南省这次暴雨中,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根据央视报道,巩义市山体、道路、桥梁出现多处塌方,路段受阻。截至发稿,已统计到至少4人死亡,14座水库溢洪道出水,2个镇区大范围被淹,超过2万群众被转移。
 
2021年7月21日,河南省巩义市米河镇高庙村,挡风玻璃被毁的大巴车。
 
2021年7月20日,看到郑州灾情,我连夜乘坐沈阳到北京的G940高铁,晚上11点到达北京。21日有多趟北京到郑州的高铁停运,万幸的是我上了一趟能将我送达郑州的G507次高铁。到了郑州,我找到壹基金救援队,跟随救援队来到米河镇时天色已晚,在巩义米河镇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我现在住在巩义市里,网也不太好,但是已经足够我发上述照片。22号早晨8点,我将继续跟拍救援队解救被困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