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性的青睐治愈身心,同性的善意才是世间至宝
异性的青睐治愈身心,同性的善意才是世间至宝
今天给大家拆解的,是《警世通言》里的名篇目《唐解元一笑姻缘》。
这篇有个最著名的电影改编,就是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这部电影有很多名场面,比如下面这首歌:

“快出对子对死他!”
对王之王也是B站鬼畜区的常客
“白发人送黑发人啊小强!”
一己之力给蟑螂多加了一个小名,也只有星爷能做到
还有小李飞刀、夺命书生、含笑半步癫之类的武侠恶搞场面。
今天讲的这个唐伯虎故事,就是明朝时候的,原汁原味,唐寅就是一个恃才放旷的才子,而秋香,就是一个记忆力很好、看人很准的姑娘。
这个原版有爱情故事,但是更打动人的是华学士和唐伯虎之间,那种惺惺相惜的情谊。
解元
苏州有一个才子,姓唐名寅,字伯虎,不过朋友们一般称他的小字“子畏”。
这个人:“聪明盖地、学问包天。”
今天苏州“吴趋坊”,就是他家的旧地。
唐伯虎少年成名,当时就有一个称呼,叫做“江南四大才子”。
最右边的是吴镇宇
历史上的唐伯虎12岁认识祝枝山,祝枝山21岁,成年人愿意和一个小孩子结交,还一起玩,就说明这孩子不简单,有过人之处。
文徵明和唐伯虎同岁,14岁的时候,两个人成了朋友。
文徵明82岁时候写的《归去来辞》,他的小楷,“明朝第一”
第四个才子叫徐祯卿,比这唐伯虎小9岁,主要成就是诗和文艺批评,不像这哥仨的造诣在书法和绘画上,名声不显,好多电视剧里面提到四大才子,都把第四个人写成“周文宾”,其实历史上没有周这个人。
苏州才子圈里特别认唐伯虎,尤其是知府大人曹凤,凤辖百鸟,虎震百兽,曹大人推崇唐寅,一力要周全他成名。
这是我的橘猫熊不行,长得虎就是这么惹人爱怜
唐寅这个人,诗画文章都特别好,偏偏有病,那就是喜欢青楼妓院,我们看看他诗歌里的诸多篇名,大概就知道风格了:
《花酒》、《寄妓》、《哭妓徐素》、《代妓者和人见寄》、《玉芝为王丽人作》……
唐寅要参加乡试,但是被人告了一状,就说他行事荒唐放荡,差点就丢了考试机会,曹大人拼命保他,把他赢塞进了乡试名单当中,结果——
他中了解元。
解释一下解元的含金量,明朝的乡试,是各省出题,苏州、南京,都归“南直隶”这个省,大家都在南京考试,算“应天府”举子。
之前我们讲玉堂春和王景隆的故事,王景隆应天府乡试第四名,《红楼梦》里,贾宝玉也是应天府乡试第七名。
唐伯虎是应天府乡试的第一名,第一名难得在什么地方,你考《尚书》的要和考《论语》的卷子拿到一起来比,从各科第一名(魁元)里再选出一个第一名。
应天府的第一名,比云贵黔的第一名那肯定要更受尊重,这就是殿试前三名的当然人选,唐伯虎从此就被大家尊为“唐解元”,那一年,他28岁,第二年会试大比,如果29岁中了进士,一部好前程就在向他招手了。
才子
遗憾的是,唐伯虎一到北京就牵扯进了科场舞弊案。
公卿贵胄都爱唐伯虎的才华,跟他结交,他风流倜傥,也不是那种到了地方就去找地儿温习书的笨练儿,就去跟人交际了。
这期间,有个程詹事当考官。
“颇开私径卖题,恐人议论,欲访一才名素著者为榜首,压服众心。”
老程私底下卖考题,但是又怕人闹起来,于是就要找一个大才子当第一名,就盯上了唐伯虎,跟他说:“我肯定选你做会元。”
唐伯虎这人是直人,跟朋友喝酒就说:“今年我一定能做会元了。”
结果有人憎恨程詹事,有人嫉妒唐伯虎,把这俩人就都告下来了,程大人和唐伯虎都进了诏狱,按照今天的话说,专案组,锦衣卫负责办这个案子。
最后程大人丢了官儿,唐伯虎没了功名,而且不能再考了,是被打入另册之人。
这里我们要解释一下,历史上的程大人叫程敏政,被人弹劾举报是真的,但是卖考题这种事,他可能真的没有做。
无论如何,唐伯虎卷入科场舞弊案,是一个无妄之灾。
他被朝廷安排了一个工作,到浙江去当吏。
吏在当地可能还有些权势,寻常人还是愿意干的,不过是贱籍,未来子孙科举都会受影响。
唐寅这样的大丈夫,怎么可能会挂着一大串库房钥匙、在一堆数据、账簿里了此一生!
不去!
仕途无望,但回家之后,大家对他充满了同情,都希望和他做朋友。
算啦,哪有那么多朋友。
他们都爱唐寅的诗文字画,他这个人是性情中人,你请他喝酒,把他哄好了,他就给你写,一小幅字,就能卖很多很多的钱。
大明朝廷少了一个无趣的进士,中华民族多了许多珍趣的瑰宝,对唐伯虎本人,是沉重打击,对我们的眼福,那是无比的好运。
他落拓市井,我们就能看到《秋风纨扇图》,他要是真中了个榜眼探花,留下的恐怕就是诸子百家画像了……
秋风纨扇图
唐伯虎写了一首《言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作业钱。
过去的书画家,要么像钟繇(太傅)、王羲之(琅琊王家出身、右军将军)、阎立本(宰相)、贺知章(秘书监)、颜真卿(尚书)这样本来就是大官,要么像吴道子这样,就是做皇家供奉,再不然就是像赵佶那样,直接本人就是皇帝。
职业书法家、画家,非得明朝中期之后,有了富庶的市井之后才能出现。
同样,我们看见的“三言二拍”这类书籍话本的繁荣,也是建立在这个时代的繁荣之上的。
唐伯虎写得“不使人间作业钱”,虽然豪迈,但是他有没有落寞的时候?当然有。
苏州当年最繁华的地方,就是阊门,苏州的西门。唐伯虎曾经写过一首《阊门即事》:
世间乐土是吴中,
中有阊门更擅雄。
翠袖三千楼上下,
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卖何曾绝,
四远方言总不同。
若使画师描作画,
画师应道画难工。
你看,翠袖三千,黄金百万,半夜还有夜市,听得到各地方言,是个热闹所在。
但是你读这首诗,就会觉得这个写诗的人像个摄像头,他记录了这一切,却始终没有快活起来。
对了,顺便说一句,科举案之后,他夫妻(续弦)失和,离了婚。
一个事业和家庭都谈不上成功,有很多人爱,却仍然寂寞的落魄男人。
一笑
唐解元在阊门游船上,来了许多“斯文中人”。
慕名来拜,出扇求其字画。
现场画画、现场作诗。
天底下有两种创作者,一种就是苦吟派,嘎嘎嘎写,从早到晚,巴尔扎克那样,比送牛奶的起得还早;还有一种就是风流派,他举重若轻,可以直播写字画画,唐伯虎就是后一种。
“解元画了几幅水墨、写了几首绝句。那闻风而至者,其来愈多。”
有人喜欢是好事儿。
按照我们今天的话说,唐伯虎是顶级流量,但是你也要明白一点,这慕名而来的人们,能懂他妙处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解元不耐烦,命童子且把大杯斟酒来。”
带几分酒,外部的感官会迟钝一点,就没有那么痛苦了。
太聪明了不好找到同类,喝点酒,看面目可憎的蠢老板、傻官儿,也觉得可爱了几分。
解元倚窗独酌,忽见画舫从旁摇过,舫中珠翠夺目,内有一青衣小鬟,眉目秀艳,体态绰约,舒头船外,注视解元,掩口而笑。
所以这个造型是不对的
片中都被迫解说——美女要有衬托
《唐伯虎点秋香》本来就是恶搞喜剧。
最接近原著里秋香的,是1964年的《三笑》里的陈思思。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你要去何方?眉眼盈盈处
一个身处人生低潮期的好男子,看着阊门之外的繁华,喝着酒想要自己暖和一点,结果越喝越寒。
这时候一艘满是珠翠的大船驶过,上面一个衣着素净的青衣小丫鬟对着自己笑。
这个画面,妙呀。
你我都是浮华之中的一点点静,火焰之中炼不透的一点顽石呢!
逐梦
唐解元跟舟子打听这船是谁家的,舟子看了看,这是无锡华学士府眷属。
华学士,后来的很多戏曲影视里也叫他“华太师”,真名叫华察,是嘉靖年间的进士,他比唐伯虎小27岁,因为教皇子读书,所以民间都尊称他“华太师”。
这种年纪,自然不会有什么点秋香之类的故事,只是华家是当年的无锡第一望族,民间写故事,就要往这上面写。
寻常的人,必然是找到华学士,问他家能不能买下秋香。
但是这是买卖婢女,你把人买过来,问人家爱你不爱,要收房,那婢女一定会说,爱。
你是老板,你说了算。
唐伯虎的惊世骇俗之处,就在于他伪造一个身份,进入到华府去,用一个仆童的身份去追求秋香,谈一场身份对等的恋爱。
我不是偶像了,不是才子了,如果你还爱我,那才是真的爱。
唐伯虎这时候遇见一个朋友去茅山进香,他也借口要进香,搭上了人家的船,途中经过无锡,他劝人家去取惠山泉水,顺便进城逛逛,在街上再次看见了秋香,确认了华学士的住处。
回来途中,唐伯虎假装拜神不虔诚,被神责怪心口疼,声称自己要去山上修行(好假好假),别了朋友上岸。
办下旧衣破帽,将衣中换讫,如穷汉之状,走至华府典铺内,以典钱为由,与主管相见。
卑词下气,问主管道:“小子姓康,名宣,吴县人氏,颇善书,处一个小馆为生。近因拙妻亡故,又失了馆,孤身无活,欲投一大家充书办之役,未知府上用得否?倘收用时,不敢忘恩!”
找工作不是这样的,要直接跟老板谈
因于袖中取出细楷数行,与主管观看。
字儿写成这样,做什么都能原谅他
唐寅书法,故宫有,辽宁博物馆也有(上面这幅《吴门避暑》就是),这里推荐一下辽博,那里的不少字画都是国宝,沈阳交通方便,酒店也便宜,天热时候去走走,舒服极了。
给大家介绍一个撒谎的窍门儿:尽量说真话。
比如唐解元,他直接说自己字写得好,要找工作。
他介绍自己的背景,说自己工作丢了、孤苦无活、妻子死了(第一任妻子确实死了),都是真的。
他就是没说自己是唐伯虎而已。
像这种遭遇,就装不像的
主管看那字,写得甚是端楷可爱,答道:“待我晚间进府禀过老爷,明*****来讨回话。”
华府的当铺主管不是普通人,见了唐伯虎都起了爱才之心。
是晚,主管果然将字样禀知学士。学士看了,夸道:“写得好,不似俗人之笔,明日可唤来见我。”
华学士也是行家,那一句“不似俗人之笔”,有疑惑,也有爱护。
华学士把唐解元叫进来问话。
“曾考过几遍童生,不得进学,经书都还记得的。”
唐伯虎不是什么世家子弟,他爸也不是唐家枪的传人,他爸爸是个开小酒馆的,这就是明朝的苏州有魅力的地方,商人的儿子也可以受教育,中解元。
他这句话,其实就是在讲述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自己了,大多数这样的商人家孩子,最终都走上了这样的路,记账、刻版、抄书……
华学士问唐解元学的哪一经,秀才们为了能够发挥优势,就是只选一科猛攻,唐寅考的是《尚书》,但是他各经都通(之前我们讲过一个老门生的故事,就是换科目考试的奇迹),知道华学士学《易经》出身,就说自己学《易经》,学士大喜,送他去公子那里做了伴读。
开工之前,学士问他“身价多少”。
唐伯虎是这么说的:
“身价不敢领,只要求些衣服穿,等到未来老爷中意时,赏一房好媳妇足矣。”
人家把要什么说得明明白白。
华安
唐解元被改名华安(不是9527),去教公子写字。
古代的读书人,都是先学小楷,为科举。
写大字,其实是领导用的,你身份高了,才有人请你写匾额、对联、一幅中堂字画加上一副对联,那就是一套“挑山”。
华安小楷写得好,那就能到少爷那里,就有机会见到秋香。
“文字中有字句不妥的,华安私加改窜。”
少爷跟着他写字,发现他通文理,喜出望外。
“你原来通文理,几时放下书本的?”
华安道:“从来不曾旷学,但为贫所迫耳。”
公子大喜,将自己日课教他改削。华安笔不停挥,真有点铁成金手段。
有时题义疑难,华安就与公子讲解。若公子做不出时,华安就通篇代笔。
这已经不是家教的问题了。
这是好编辑。
好编辑很贵的!
华学士也是行家,一看就知道自己儿子写不出这样的东西。
“此非孺子所及,若非抄写,必是倩人。”
这里不是说有个美人儿,而是请了人的意思。
公子说:“曾经华安改窜。”
这下学士大惊,把华安叫过来出题面试。
不是对对子,考的就是八股文,我出几个字,看你破题的角度。
唐伯虎当场都做出来了,华学士看见他的左手上有枝指。
就是六指。
这个是误记了,有枝指的人是祝允明,他自号枝山,就是因为有六指。
电影里的祝枝山是个喜感角色,代表作是小鸡吃米图
华学士大喜,于是把华安留作内书房掌书记,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大秘了。
往来书信,都是华安来代笔。
华安经常请书童们喝酒吃饭,一来二去,大家都很喜欢他,他就此打听出来了穿青衣的小丫鬟是夫人的贴身服侍,名叫秋香。
想不出太多的好主意,他就写了一首《黄莺调》在自己房间的墙壁上:
风雨送春归,杜鹃愁,花乱飞,青苔满院朱门闭。孤灯半垂,孤囊半倚,萧萧孤影汪汪泪。忆归期,相思未了,春梦绕天涯。
这应该是话本作者或者冯梦龙的冒作,因为《黄莺儿》以柳永那篇为正格,九十六字,《黄鹂调》也不是这个格式,有研究词曲,懂这个的行家,烦请您留言指点我一下,这个曲牌我没见过,先谢谢。
有天学士看见了,想起来华安的话了。
“华安中年鳏夫,想来也可怜。”
正好当铺的主管病死了,华学士就命令华安代管当铺,用了一个月,发现这人账目清楚、做事没有私心,就想要委任他做主管。
你看,书童、掌书记、当铺主管。
短短几个月,就实现了职场的三级跳。
这就是明代霸道总裁爽文,大才子唐伯虎到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吊打对手,碾压一切的存在。
秋香
当铺主管,用一个单身汉就不对了,最好是有家室,这样能坠着他,防止卷款逃跑。
华学士和夫人商议,就找了一个媒婆来给华安说媳妇。
媒婆来见了华安,华安拿出三两银子。
“别给我从外面找,进了大户人家还要学规矩,府里要是有比较好的侍女,给我说一个吧。”
你看,人家说话讲道理,还送媒婆钱。
对华家其实也好,因为华安管钱,如果他的媳妇安排一个自己人,钱上也会更安全。
夫人跟学士一商议,学士觉得很好。
“如此诚为两便。但华安初来时,不领身价,原指望一房好媳妇。今日又做了府中得力之人,倘然所配未中其意,难保其无他志也。不若唤他到中堂,将许多丫鬟听其自择。”
华学士是真的欣赏华安,所以他给华安选择权。
有大胸怀的人,不在小处为难有本事的人,要给人介绍对象,就要介绍一个满意的。
当晚夫人坐于中堂,灯烛辉煌,将丫鬟二十余人各盛饰装扮,排列两边,恰似一班仙女,簇拥着王母娘娘在瑶池之上。
夫人道:“老爷说你小心得用,欲赏你一房妻小,这几个粗婢中,任你自择。”叫老姆姆携烛下去照他一照。
照过了,好看的有,但没有秋香。
这会儿可别跟人客气。
站在一边,默然无语。
问他哪个满意,他不答应。
业务好的人,是可以讨价还价的。
夫人心中不乐,叫:“华安,你好大眼孔,难道我这些丫头就没个中你意的?”
华安道:“复夫人,华安蒙夫人赐配,又许华安自择,这是旷古隆恩,粉身难报。只是夫人随身侍婢还来不齐,既蒙恩典,愿得尽观。”
夫人笑道:“你敢是疑我有吝啬之意?也罢!房中那四个一发唤出来与他看看,满他的心愿。”
原来那四个是有执事的,叫做:春媚,夏清,秋香,冬瑞。春媚,掌首饰脂粉。夏清,掌香炉茶灶。秋香,掌四时衣服。冬瑞,掌酒果食品。
领导还是有话术的。
华夫人觉得这四个丫头难以取代,所以舍不得拿出来给华安挑,被华安叫破,还怪华安怀疑她。
管家老姆姆传夫人之命,将四个唤出来。那四个不及更衣,随身妆束,秋香依旧青衣。老姆姆引出中堂,站立夫人背后。室中蜡炬,光明如昼。华安早已看见了,昔日丰姿,宛然在目。
四个丫鬟里有宣萱
你看,这么久了,就为的是这一刻。
还不曾开口,那老姆姆知趣,先来问道:“可看中了谁?”
感觉老姆姆就是石榴姐的原型
男人爱一个女人,其实瞒不得许多别的女人,老姆姆能看出来,那华夫人基本上也能看出来。
华安心中明晓得是秋香,不敢说破,只将手指道:“若得穿青这一位小娘子,足遂生平。”
其实他完全可以过去直接拉住秋香的,但是贼人胆虚,蓄谋已久假装意外挑中,只敢说人家的衣衫——唐伯虎啊你个偷心的贼。
夫人回顾秋香,微微而笑。叫华安且出去。
华安回典铺中,一喜一惧,喜者机会甚好,惧者未曾上手,惟恐不成。
提心吊胆,患得患失,这样来得,才知道珍惜。
夜奔
华夫人没有为难这对璧人,俩人洞房花烛,一切都好好的。
夜半,秋香向华安道:“与君颇面善,何处曾相会来?”
华安道:“小娘子自去思想。”
秋香只是觉得华安面熟,并不认识唐伯虎
又过了几日,秋香忽问华安道:“向日阊门游船中看见的可就是你?”华安笑道:“是也。”秋香道:“若然,君非下贱之辈,何故屈身于此?”
她不知道这人是唐解元,但知道他肯定是个身份尊贵之人。
华安道:“吾为小娘子傍舟一笑,不能忘情,所以从权相就。”
秋香道:“妾昔见诸少年拥君,出素扇纷求书画,君一概不理,倚窗酌酒,旁若无人。妾知君非凡品,故一笑耳。”
我不是勾引你,我是欣赏你,我看懂了你,你比那些人都高明。
这种见识,在今天也是高明的,何况那是500多年前!
华安道:“女子家能于流俗中识名士,诚红拂、绿绮之流也!”
红拂就是唐初名将李靖的爱人,是相府的歌伎,跟李药师私奔的,她拿红色拂尘,所以用这个花名。
绿绮是卓文君的琴,司马相如弹奏过之后,卓文君知道他是才子,就和他私奔了。
华安的话里,就是指望着秋香和她一起私奔。
秋香道:“此后于南门街上,似又会一次。”
华安笑道:“好厉害眼睛!果然果然。”
秋香道:“你既非下流,实是甚么样人?可将真姓名告我。”
这现在成了两口子,你得告诉我,你是谁吧。
华安道:“我乃苏州唐解元也,与你三生有缘,得谐所愿,今夜既然说破,不可久留。欲与你图谐老之策,你肯随我去否?”
奇怪,为什么要跑呢?
唐解元也是考虑安全。
化名来别人家里,华学士又是一个退休官员,倘若他醋意大发,或者胸怀不够,各种为难,事情就要麻烦。
“说实话就能要来的婢女,干嘛骗我?”
身居高位、年纪高大的人,为一点小事,跟别人杠上了的情况很多。之前我们讲过一个秀秀养娘被韩王爷活活打死,死了还要把鬼拿来凯取一刀的故事,就是这种官员感觉被欺骗的愤怒。
老派人能不能理解他这种爱恋的心思,唐解元拿不准。
索性一跑了之,等到未来有机会了再解释。
秋香道:“解元为贱妾之故,不借辱千金之躯,妾岂敢不惟命是从!”
秋香知道私逃有风险,但是唐解元也是一个有身份的人,她相信对方能够保护自己周全。
唐解元把典当行的账目列成一册,把房中的衣服首饰家具列成一账,把各人馈赠也开了一账,锁在一个夹袋里,把钥匙挂在锁头上。
留了八句诗:
拟向华阳洞里游,行踪端为可人留。
愿随红拂同高蹈,敢向朱家惜下流。
好事已成谁索笑?屈身今去尚含羞。
主人若问真名姓,只在康宣两字头。
这八句当然不是唐伯虎做的,十有八九出自冯梦龙之手。冯老师是个好的故事讲述者,写诗嘛……臭手。
华阳洞在安徽的褒禅山,中学课本上有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不过一般民间说华阳真人,都说是吕洞宾的前世,这段就是说唐伯虎茅山进香的事。
红拂我们刚才说过了,朱家是汉初不怕刘邦通缉,接纳季布卖身为奴的侠客,这是唐解元捧华学士,那意思是您也是侠客,收纳了我这个落难之人。
就是我本来准备出世,遇到心爱之人,就动了凡心。想要她像红拂女一样和我离开,反而像季布一样投入朱家的庇护之下。
现在好事得谐,我也就不在这里让人嘲笑了,这一趟为奴,想起来还含羞带愧呢。主人如果非要问我的真姓名,康宣两个字,有我名字的偏旁部首。
学士没猜出来。
华学士倒是不介意丢了秋香,他只是觉得这件事的前后没搞明白,心里好奇。
华学士派人通缉了康宣和秋香,一点消息都没有,直到一年多之后,他去苏州拜客,家童在书坊(书店)里看到了一个书生,手上有六指,好像就是华安。
一问书店老板,咳,谁不知道唐解元!吴趋坊里找他!
重见
第二天华学士写了名帖,来唐解元家拜访,一看,果然长得很像华安,再看手指,果然是个六指。
“你们县有个康宣,读书不遇,甚通文理,您认识吗?”
“这个人之前在我家当书童,改名叫华安……后来配了秋香,俩人都潜逃了,先生可略知风声吗?”
唐解元就是胡答应,一点信息量都没有。
解元起身进了屋,学士就看他桌上的书籍,寻找一点线索。
看见了一模一样的八句诗,华学士拿着诗来问唐解元。
唐伯虎赶紧请老先生吃饭喝酒。
喝到醉醺醺的了,还没有给个准话,华学士就算家里有门路身份,也不能随便去报官说唐伯虎讹他家的丫鬟不是。
眼看着华学士要走,唐解元请他去后堂,说“您看了就明白了”。
进去一看,一个小娘子,戴了一头的璎珞,遮挡住了面容。
就是这样的场景
老头子吓了一跳,一把年纪,看人家的女眷,成何体统。
唐解元说:“这是我的妾,您是通家长者,应该拜见的,您不要避嫌。”
老头心想,我头一次来你家,你要干啥!
唐解元抱住老头,不许他还礼,女子就拜了老头四拜。
唐伯虎拉着女子过来,对华学士说:“老先生,您说我像华安,那您看看这位女子,像不像秋香呢?”
学士熟视大笑,慌忙作揖,连称“得罪”。
“哪里哪里,还是我得罪。”
唐伯虎其实就是去安排这场戏了,所以前面一直没细说。
喝喝酒、拜一拜,给老头逗乐了,这就好办了。
这里要好好夸夸华学士了,这是一个高人、长者、风雅人。
唐伯虎赶紧重新邀请华学士坐下喝酒,就把今天我们说的这个故事前后说了一遍。
华学士说:“这下没法拿你当秘书了,你说这个亲戚,咱们怎么论呢?得拿你当女婿了吧。”
唐伯虎这人嬉皮笑脸的:“要是当女婿,岳父大人您得破费一笔嫁妆呢!”
跟唐伯虎喝酒啊,怎会无聊呢,二人“尽欢而别”。
华学士重新看看那八句诗。
啊,原来康宣,就是唐寅的错别字啊……难怪没猜出来。
这个人虽然藏头露尾,还为了一个姑娘卖身为奴,但是在钱上明明白白。
华学士觉得这人不正确,但是真可爱。
回了无锡家里,跟夫人说了这件事。老两口一商量,就决定认下这个女婿,一千两左右的妆奁,让老姆姆给送到唐家去,两家从此成了亲戚,来往不断。
多局气!
以后直接让儿子找姐夫辅导功课就好了呀。
故事是假的,群众的期望是真的。
因为唐寅是酒店小老板的儿子,是一个市井中人,跟我们听故事的人差不多。
这个男人在庙堂上受到了挫折,被朝廷大铁锤暴力锤头,拾掇得欲哭无泪,但他的才华是真的,他回到了市井中,继续享受乡里的爱戴。
我们爱他的才华,就希望他能够作弄大官儿一下,最终抱得美人归。
为此,我们把最机灵的那些智谋加在他身上,甚至周星驰还让他有绝世武功。
大明超级英雄
但是最后我们才发现,一个绝顶聪明的人还是远远不够的。
光靠聪明不能解决问题。
秋香的懂和理解,能够治愈唐伯虎的挫败感;而华太师和夫人的器量,才是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善。
异性的青睐和同性的善意,都宝贵无比,尤其是后者,遇到了,就好好珍惜。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如果哪天,看完这个故事的各位遇到什么难处,记得这八个字,记得倒霉蛋唐伯虎。
千万别随随便便就灰心了,因为你不知道下一个街角,会不会就遇到所爱之人;你也不知道会不会有欣赏你的人,双手奉上对你的善意。
唐寅科场蹭蹬,是他30岁那年的事。
后来,他又至情至性地活了20多年。
他不长寿,但是应该真实地活过了他的每一天。
p.s
这里唐解元《焚香默坐歌》,这真是他写的:
焚香嘿坐自省己,
口里喃喃想心里。
心中有甚害人谋?
口中有甚欺心语?
为人能把口应心,
孝弟忠信从此始。
其余小德或出入,
焉能磨涅吾行止。
头插花枝手把杯,
听罢歌童看舞女。
食色性也古人言,
个人乃以为之耻,
及至心中与口中,
多少欺人没天理。
阴为不善阳掩之,
则何益矣徒劳耳。
请坐且听吾语汝,
凡人有生必有死。
死见阎君面不惭,
才是堂堂好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