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往事(160)

来源: 2021-06-01 15:59:48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公园相亲角,老年人的爱与欲

蔡晓仪 真实故事计划 2021-06-01

 

 

"

武汉中山公园的相亲角,接管了一些老年人的晚年,老年人尚存的情欲和孤独,在这里生长成别样的东西。

 

01

在石凳上哭泣的女人 
警车挤出人群,慢慢驶离了武汉中山公园相亲角。报完案,54岁的武汉女人江茂英坐到公园的石椅上,继续哭诉。
江茂英手中紧捏着她昨天刚贴到告示墙上的寻缘启事,不过现在,纸张在她的愤怒下被捏得残缺不全。昨天,她还特地在启示最后手写了一行字:寻真心对我好的老伴。
“韩明咧个老头冇得良心,把人颠完就跑喽。”她啜泣着,扯下搭在脖子上的白毛巾擦眼泪,身边稀松围上来一群人,大家三两下大致猜到了江茂英的遭遇。
“你知道伐,现在这地方对象不好找,撮白党(骗子)倒是好找。”人群中,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说。
这是位于武汉市中山公园西北门的一处相亲角,形成于2006年。相亲角一隅的姻缘亭里,粗粝的长石椅上坐满了观湖闲聊的老人。石椅的尽头就是同心桥,将姻缘角从偌大的公园主体切分出去。武汉市第十二初级中学与之接壤对望,学校里的读书声不时飘到相亲角中。
在中山公园西北门的相亲角,韩明小有名气。据常年混迹于此的老人回忆,韩明六十岁出头,来相亲角最少也有六年。前一天,江茂英第一次到相亲角寻伴,就撞上了韩明。他跟江茂英说,自己是相亲角的一个“相亲介绍人”,平日给人介绍对象收取介绍费。
但现在看来,这个说法很可疑。人群中一个爹爹走出来安慰江茂英:“(韩明)在这天天撮白,在他那登记过的人,十有八九都冇结果的。隔一阵子就有人来找他扯皮,你都是这个月的第三个了。以后自己小心提防点,知道伐。”
旁人越劝江茂英越委屈。 
从老伴走的那年起,江茂英就把自己交付给了孙辈。她早上七点半要带孙子到楼下早餐店过早,骑电动车送孙子上学,赶完早市再回家做午饭。下午的一两个小时空档,她要忙着整理家务,再接送孙子放学。一天早晨在浴室照镜子,她瞥见几根白发在鬓边耷拉着——它们存在很久了,只是白发的主人在那个清晨偶发了兴致端详了它们,并生出了一番阐释——老之将至。 
那天她去接孙子放学,她如常经过公园西北门,在护栏外,也能轻易见到姻缘角里热闹的场景:老头老太太们在一块眉飞色舞地攀谈,五花八门的告示猎猎地晃在风中,许许多多中老年人的姻缘汇聚在这里。
联想起那些白发和每天围绕孙儿转的生活,她很快在自己的生活里给这个地方找到了含义。她想把自己也张贴到寻缘的告示墙上去,在这里寻一个真心相待的伴儿,给几近凝固的生活注入新的动力。如果能拥有爱情最好,不行的话,寻个伴、逗逗闷也可以。

 

图|中山公园姻缘角寻缘告示

 
回到家,她郑重其事地给自己写了一份寻缘告示。先简单写了自己的情况,“女,67年,身高1.65,苗条,有气质,相貌中,丧偶多年,女儿已嫁。”她还是憧憬爱情,写到对另一半的要求时,她的笔停在空中顿了好久,最后只是简单写了年龄和身高——“寻:大8岁之内,身高1.72及以上的单身男士为伴,不求经济条件何等优越,但愿两人真情相爱,才是幸福。”
穿过同心桥往相亲角走的时候,江茂英徘徊了一阵。她有些害怕,需要一个理由克服不断涌出来的难为情和对已经过世老伴的愧疚。身边人来人往,没有人注意她的赧然。“就当来认识一下新朋友,随便了解一下。” 她捏着前一天晚上写的启示走入了人流。
相亲角如同一个交易装置艺术,来来往往的老人看到了这一片海,于是慌不择路地抛出自己的鱼竿,更有甚者全副武装把鱼饵挂满。至于是否会捞上合适的猎物,全凭老天垂怜。
也不乏一些投石问路后就不管不顾之人,他们在这里抛下一个锚之后,又迅速回归自己的生活,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直到在某一天接到一通陌生的电话,他才又想起这个地方来。
江茂英把寻缘启示贴好,收回手,属于她的纸片就淹没在一众的纸片里了。出发前,江茂英曾下决心要把告示贴在相亲角最显眼的地方。但很显然,相亲角不存在什么显眼的地方,像这样的纸片很多很多。一堆白底黑字打印的寻缘告示中,那些用粗笔手写的稍微显眼一些。擎笔的大都是老年人,大家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信息和对另一半的期待,将对婚姻的希望全都付诸于这张薄薄的白纸上,等待有缘人把它揭走。

 

02

骗子们
对生活的热望,催动许多中老年人在这里闲晃。对婚恋的渴望和时不我待的恐慌,留给了韩明们趁虚而入的空间。
江茂英端详着墙上翻飞的纸张,人群中,韩明发现了江茂英。他殷勤迎了上去, “想找什么样的?”韩明摊开手中的黑色笔记本,一边翻阅写满征婚信息的册子,一边跟她保证,一定为她找到一个合适的老伴。看着他密密麻麻写满征婚信息的册子,江茂英自觉自己来对了地方,亢奋和期待涌了上来。她听他的话,和他回了家。
该做的事情没少做,但韩明隔天就翻脸不认人。
江茂英还坐在石椅上哭诉。她发现在这个地方能找到的只有性,爱这个字大家却只字不提。韩明几天都不敢出现,大家也都见怪不怪。
据一位常年在相亲角活动的老人说,像韩明这样的介绍人在相亲角有四五个。他们往往对新来的人下手,习惯利用征婚人的迫切心理收取一定的介绍费,更有甚者,跟韩明一样骗色骗财。不敢声张的老人便忍气吞声,即便有如江茂英一样敢于对质的,报警成了江茂英们唯一的自卫手段,但取证难,所涉金额小,常常不了了之 。
今年起,公园的管理方在姻缘角的窗口前新立了一块告示:请市民注意征婚信息真伪,谨防上当受骗。这个提示绝非无关紧要。骗子一直在暗中窥伺。
许多逐利者在这里嗅到了巨大的商机,争相来分一杯羹。
2006年以前,市民相亲主要聚集于同心桥的另一侧,后来公园重新修缮,新建了姻缘亭,中山公园相亲角的名声愈发响亮,以姻缘亭为中心的相亲角也逐渐成型。
如今,只有交了50元登记费的人,才有资格到姻缘亭里,浏览那些同样交了登记费的灵魂贴上的告示——一种属于相亲角的“门当户对”。每逢周末,姻缘亭的单日注册量可高达上百人。女性用红纸,男性用蓝纸,起风时,悬挂在铁架上的一排排告示纸便哗啦啦作响,无数期待在空中翻飞。

 

图|中山公园姻缘角

 
新冠疫情过后,相亲角出现了一群摆摊人。他们大多数是外地人,团队作业,支起桌子,在相亲角最明显的角落揽客。他们的盈利手段更加高明,首次登记,他们会管老人要100元介绍费,承诺牵手成功后再交300块的后续费用。他们精心设计着骗局,找来许多条件好的帅哥和美女当托儿,托儿在与委托人牵手几天后,再以各种借口提分手。
在相亲角随处可见的小广告,它们的主人宣称是“武汉十大公益红娘”。有的老人打过去,发现这实际上是一种隐蔽的招嫖广告,所谓的红娘实际上是会所的姑娘,在ktv声色犬马才是她的日常。性格严肃的老人,把这也归入姻缘角骗局的一种。
爱情和婚姻催生了巨大的市场,欺骗、谎言也在其中层出不穷。相亲角被搅混了,真心找对象的人在这里连连碰壁。 
一种暗暗涌动的活力盘旋在这里。自2006年起,每天有人败兴而归,新的一天又有如江茂英一样的中老年人带着憧憬而来。
这里每天都有新的告示被贴上。就在江茂英坐着的石椅背后,一位71年的军复央企老职工正仔细打量着自己刚贴上的征婚启示,或许觉得自身优势展示得不够完整,他又从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左口袋里摸出一只黑笔,颤颤巍巍地在末尾添上一句,“本人亦为新三板上市公司原始股东。” 旧的故事还没有画上句号,新的故事已经悄悄开始。 

03

情欲
这天,姻缘墙上新贴的一则以“生孩送房”为标题的启示引起了几位婆婆的驻足和争论。粉红色的字体写道:“男,66岁,短婚未育,特觅愿生育之女以继承名下三房产。事成所有财产均归女方。若条件够好,不生孩也行。”
婆婆们用谈论菜价的语气谈论着其中可能夹杂的感情、欲望和谎言,“这老爹爹不就是要找个人陪睡觉吗?”禁忌的一切在这里都畅所欲言。
人活到了一定岁数,就变成了一个“失去”的符号。因着这层关系,老人们很难解释一些身上的情绪不是突然生发,而是一把火,从青年时期一直烧到老年。
譬如情和欲。
刘航直言不讳地说,自己有过固定的性伴侣。他今年66岁,年轻时在乡下插队十年,终身未婚。60岁那年下岗后,他经常背着一个双肩包来相亲角混时间。说是混时间,实际上是找对象的意思,相亲角的老年人都知道这层暗语。
刘航上一位伴侣,是一位1978年生的超市售货员,他们经常在公园见面,有时候去女人家,一个月至少一次,多的话两三次。其余的日子他们就各自融入街道的人流中。除了肉体,刘航对女人有更柏拉图的想法,他幻想过和对方相伴看去的种种情节,怕是自己一厢情愿,还问过对方为什么选择他,女人只说,喜欢和他聊天,觉得他不骗人。
刘航说,但女人显然和他有不同想法。有一次,刘航直接去女人上班的超市找她,女人正和同事讲话,她假装不认识刘航,暗自摆摆手,刘航就识趣地走了。
刘航醒了。之后再没和那个女人约会过。
早几年,刘航陷入热恋,和1968年出生的女友手拉手轧马路、在长江边拥吻。人来人往,刘航和女友不在乎。“年轻人行,我们老人怎么不行?”感觉到生命往归路上走,刘航临时间如大敌,无论想追逐情爱还是什么,所剩时间都不多。所以,就如刘航所说,“爱得要发疯”,爱得如孩童般不管不顾。
爱得疯狂,无碍最后无疾而终。热恋褪去后,女人觉得刘航“没有前途”,提了分手。在刘航讲述的故事里,他那天走得干脆。“转身就走了,当时心里还是不愿意走的,但再不走就要哭出声来了。”老年人的爱情并无特别,一样会心跳加速,一样会在雨中落泪。 
找不到合适的老伴,短暂同居就成为一种选择。目前相亲角维持这样性伴侣关系的老年人不下十对。
他们不需要婚姻法的保护,选择将明码标价的条条框框都暂时抛在脑后,只在有限的日子里恣意追求情感和欲望的慰藉。他们互相满足情感需求和生理需求,但并不干扰对方继续寻爱。他们选择自己破局。
一旦中途找到更合适的,可以选择直接终止这段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二人都可以迅速脱身,不用解决财产问题,更不用背负任何形式的责任。
以这种形式互相搀扶到人生终点的伴侣不是个例。
“三天前我看到两个女伢子在摊子前交了费,我心想坏了,肯定又要有人被骗了。我就在出口等她们,让那两个女伢子去退费。”或许是孤独放大了他的倾诉欲,他开始滔滔不绝说起他刚刚一个人从医院买回的药,还有起夜时四顾无人的寂寥。
他顺势指了指额头上的淤青,那是他三天前才挂下的彩。
这位爹爹看不惯相亲角的欺骗和越发狡诈的伎俩,经常守在摊子旁劝交了费的人退费。“蛮可笑,我老来打的架比我年轻打的还要多。不打不行噻,不打在这里要被掐着脖子的。”
对于鱼龙混杂的相亲角,他觉得现在的状况“烂透了”,“(这里的人)都是骗子,只是看谁比谁的骗术更高明。这两年有一位年轻的婆婆,专门挑身体不好或者年龄大的结婚,现在都已经继承了六七套房子了。”

04

孤独,孤独
中老年人有多孤独,就有多想寻一处避风港。72岁的王卫凯在相亲角做了十来年介绍工作,是最早一批正统的相亲介绍人。他是这些孤独和渴望最直接的见证者。
他老旧布袋中的黑皮子信息登记本,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写满了等待配对的中老年人。姓名,联系方式,年龄,工作,离异情况,收入房产几何,每一条都明码标价,一清二楚。像这样的登记本,他家中还有十几本。
王卫凯的登记本已经很久没有更新过了。这几个月几乎没人找他登记贴告示。

 

图|王卫凯的黑色登记本

 
72岁的王卫凯和现在姻缘角的一个女登记员谈过一阵子恋爱,对方有一段事变的婚姻,“十几年前她在姻缘角抱回一个弃婴,她老公不同意,非要和她离婚,啧啧。”
王卫凯不好意思地继续说下去:“当年说想要和我在一起,我这可不是乘人之危噻,是她追的我。”
他们短暂同居过一年,准备扯证的时候,王卫凯还是选择了分开。 
人到老年,爱情也由不得王卫凯自己做主。女儿不同意两位老人扯证,怕对方只是为了骗财,只同意二老同居。女性的诉求往往只是一纸证书的婚姻保障,而他却给不起。王卫凯最大的感慨就是老年人找对象比十七八、二十七八的年龄要难一万倍,子女的顾虑、年龄的适配、条件的契合、感情的真诚……家事加上感情事,能走到结婚最后一步的总是寥寥。
王卫凯盯着不远处的姻缘角,说自己的两个女儿“不好对付”:“又要我合眼,又要她们合眼。现在人家早就找到更合适的啦。”
王卫凯中年失伴,为了专心拉扯两个女儿长大,年轻的时候拒绝了许多合适的对象。但满堂儿女不过半路夫妻,后来两个女儿都远嫁深圳,他终于有了心情和时间考虑自己的余生。风雨无阻定时提着超市的购物袋到相亲角打卡,成了他老来平凡日常中唯一的确定。
他白天不愿意回家,每天就在相亲角的榕树下坐到夕阳西下,再回家看看卧床的老母亲。夜晚的公园倦鸟归巢,人皆散尽,此时的他会翻开登记本,一一琢磨如何为纸上的男男女女牵线搭桥。对王卫凯而言,对生活的掌控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情。
王卫凯做这份工作实属偶然。还没从厂里退休的时候,他就热络地帮人口头介绍,人一多起来,只得记录在本子上。一个个孤独的灵魂在他黑色的笔记本上得到了暂时的安放,成了的就在后面打上一个勾,宣示着一个承诺的完结,但更多的是未完待续。
数十年如一日,他已经屯了厚厚十几本笔记本。为表真诚,他每天早上四点多就要将信息誊写到宣纸上,得空还会将人物经历梳理成小故事,再妥帖地配上他亲自改编的诗词。
他最爱《卜算子》,“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他只改一字,化成“定不负相亲意”。乐婉的“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也常常出现在他帮人誊写的告示中,来传达他们的真心。
无论走到哪里,浪漫和真诚一直是婚恋市场里稀缺的存在,特别是在如今的相亲角。
十几年来,他看到许多寻爱的脸庞,有的人还捧着一颗热烈滚烫的真心,有的人受了伤抹了泪继续往前走,有的人已经折在了半路。 
刘航跟王卫凯是旧相识,两人在相亲角因缘际会,彼此都十分默契地知道,要是有一天其中一个人没有来,不是他战胜了孤独,就是他被孤独战胜。 
周日傍晚的六点半,在相亲角,老人们三三两两围聚在一起用谈论菜价的语气谈论死亡和性。最后一波相亲的人散场,他们顺着小路,颤颤巍巍地走上同心桥,再穿过南边熙熙攘攘的亲子游乐园,迎面是艳得正热烈的夕阳红。
出口解放大道街灯通明,他们佝偻着,把一部分的自己藏了起来,然后体面地隐入潮水般喧嚣激荡的人流中。或许他们又要回到空无一人的家中,或者在街边的小店点上一碗糊汤粉和莲藕汤,自己可能吃不完,不过没关系,可以打包带回家当第二天的早餐。

- END -

撰文 | 蔡晓仪

编辑 | 温丽虹

 

 

=================================================================

 

穆里尼奥,一种宗教

张峰 真实故事计划 2021-05-31

 

 

"

在足球世界里,闪耀的人通常是球星,而教练站在幕后。能让球迷狂热的教练可能只有穆里尼奥一个人。他构筑了一个强大的精神王国,国王不断地激怒别人,寻找敌对。

 

5月30日凌晨3点,随着欧冠决赛清脆哨响,穆里尼奥构筑的强大世界隐约出现一条迄今最危险的裂缝。

这是信众的恐惧时刻,尽管比赛与教主毫不相关。荣耀的主角是切尔西和曼城。90分钟激战过后,胜利归于切尔西。当曼城主帅瓜迪奥拉黯然凝视天空,这个悲情画面映照的绝不仅仅是胜者的疯狂。穆里尼奥的一生之敌,终究没有在天平上加上(几乎是)最后一块砝码,双双迟暮之际,胜利者还是穆里尼奥。

在一个强大世界里,担负着它的英雄可以被时间打败,就像传奇故事可以容许一个悲壮结尾。但关键在于,决不能被对手打败。后者是无法用任何教条解释的事情,极大程度上,它意味着这个世界的溃散,上帝和真主实在不应该同场竞技。

此刻,东半球的太阳才刚升起。终于松一口气,熬夜看球的球迷可以睡了。这是周日,一场激动疲倦的通宵过后,很多人宁肯一梦到底,等他们醒过来的时候,黄昏也注定来临。

01

 

纵然失败接二连三,属于他的句号也从未掷地有声。这个男人绝对不给自己的故事画任何句号。

4月19日,穆里尼奥从热刺下课。决定落下之前,信号早已确凿。不久前结束的欧联杯八分之一决赛,热刺被淘汰的跟梦游一样,手握1:0首回合优势,被一个三线球队干净利落三球逆转。那球队叫萨格勒布迪纳摩(这名字需要查一下才能想起来)。有趣的是,主教练恰好在比赛前入狱,拥有25座冠军的传奇教练就这样输给了一排座椅。

谁也无法解释这样的失败,球队也不会原谅这样的失败。这一次,穆里尼奥在热刺甚至没过上一个完整赛季。两年前,他被曼联炒掉,占据舆论多数的是同情,指向曼联复杂的政治环境困住了教练。这一次枪口集体调转,也是第一次,穆里尼奥用胜利缔造的坚固世界,向外界释放出一种不再安全的讯号。

无数记者涌到热刺总部大楼,镜头激烈闪烁,这个明显苍老的男人不流露任何表情,迅速侧身上车,绝尘而去。后备箱里躺着的是当年带领皇马百分夺冠的海报,他被高高抛起。海报里他的头发颜色还是黑的,这个细节或许让人们意识到,那种辉煌已经离他很远了。

报纸不会放过任何细小之处,第二天,嘲讽铺天盖地。当怀疑变成一种明确征兆,支持这个世界的规则也摇摇欲坠。穆里尼奥的规则是胜利,为了达到目标,他不断展示的攻击性和和桀骜是通向世界的一个指示灯,一种气味。如果你不懂足球,你至少懂得英雄,尤其是孤军奋战那种类型。只是这一刻,那个先说出“I am special one”,又叫嚣“God,after god,me”的国王,不得不走下王座。

穆里尼奥构筑了一个强大的精神王国,在这个王国里,国王不断地激怒别人,寻找敌对,再从这种敌对中汲取动力,不断地推动向前,他需要听话的士兵攻城拔寨,并告诉他们,只有如此才能获得荣耀。

遗憾的是,年轻的“士兵”就像看透了职场pua的白领们,开始出工不出力,没人猜的透队伍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国王甚至踢不到联赛杯决赛结束,就被赶下了台。

 

 

 

02

 

穆里尼奥曾是奇迹的代名词。而他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是对球队的绝对掌控。
历史上大权在握的主帅并不少见,就在穆里尼奥曾经缔造三冠王传奇的国际米兰,上世纪60年代埃雷拉执教国米时,开出条件:我的年薪,必须比球队中最高年薪的球员,多一个里拉。
巫师埃雷拉曾经开启了球队属于教练的时代,穆里尼奥发扬光大,但是今非昔比。当顶级教练薪水只有一两千万,而顶级球队球星动辄上亿英镑的金元时代,更衣室出现不和谐的声音,搞不掂,滚蛋的只有教练。
更衣室的裂缝从各种小道消息流散开来:因为教练,热刺的球员在训练时都不敢笑,球员觉得训练无聊且没有挑战性,过多的关注如何阻止对方进球,但疏于研究如何进球、某位重要球员私下表示希望教练下课……
内部人士描述了更衣室的分裂,“四五个人恨死他(穆里尼奥)了,四五个人喜欢他,还有四五个人已经无所谓了。”
更直接的来自于新闻发布会上穆里尼奥对于自家球员的批评。
“为什么我之前执教的球队很少丢球?因为教练一样,球员不行。”
“有些失误我无法称之为失误,这是球员水平问题。”
但凡天才,人们总会因其不朽的功绩而忽略那些性格里的乖张,甚至合理化这些行为。追随者辩解说,这曾经是穆里尼奥屡试不爽的小花招。他信奉教练除了技战术之外,必须是一个心理学家,这种公开批评表现差的球员,或者把其晾在一边,来试探球员的反应,也不止一次。
更多的人开始怀疑这种把球员推向对立面的行为是否合乎时宜,是否是教练失态后的口不择言。
让球员承担责任,这不是教练的失职,而是一种考验,他希望球员知耻而后勇,不断地反抗,不断地超越极限,从而形成那种电影般的经典桥段:强势的严父挽救了逆反的孩子。
穆里尼奥很早就曾经吃过甜头。2000年短暂执教本菲卡时,他对当时尚未成名的葡萄牙国脚马尼切(里贝罗)委以中场重任,结果第一场比赛,后者就·以一张红牌作为“回报”,穆里尼奥生气的做出了把马尼切下放至预备队的决定。
结果预备队比赛里,马尼切又吃到了红牌,穆里尼奥拦住了正径直走向更衣室的球员,让其沿着场边跑步,“刺头”岂是浪得虚名,马尼切8分钟怒跑2圈,公开挑战教练权威。
第二天,穆里尼奥教训马尼切:“8分钟跑800米,只有2种可能:要么你的训练态度有问题,这需要解决;要么你的体能有问题,这同样需要解决。从今天你跟着B队训练,直到没这问题的时候再来找我。”
等到了第四天,马尼切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找到了穆里尼奥诚恳道歉。没过多久,马尼切成为了本菲卡的队长,在球场上为穆里尼奥死战,之后还辗转追随教练至波尔图、切尔西。
类似的还有埃托奥、兰帕德、埃辛……谁人不为穆里尼奥和马特拉齐相拥而泣的画面动容呢?
“是的,我哭的很伤心,我只会在战士面前哭泣。”
但不是所有人都是战士,不是人人都吃挫折教育这一套,埃托奥会说“穆里尼奥是最会激励球员的教练”,博格巴也会在教练下课时在社交媒体发出“笑容”的表情。
在一个球员年少成名,获得更多的金钱,能在更多场合表达自己的年代,军训式的沟通方式不灵了,球员不需要“现在你恨我,以后你会感激我”,而是更适应年轻人的沟通方式。
这是拉莫斯说的“教练应该懂得互相尊重,而且充分信任球员和球队”的时代。
“兰帕德23岁是男人,新生代球员23岁还是男孩。”穆里尼奥早就意识到了,这群孩子很容易失去尊严。
在上任热刺前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他曾说,在下课的时间里,认真反思了在曼联、皇马所犯的错误,不会再犯。曼联时期,球员菲尔琼斯在罚丢点球后,他用冷冰冰的语气说:“当琼斯被迫罚点球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们将会陷入麻烦。”
但是,人,很难改变,尤其是曾经这些经验获得过巨大的成功,即使这样的“成功”已经相隔十年之久。

 

 

 

03

 

穆里尼奥必须维持一个强大的状态,这个世界显然不允许有裂缝。但当他在曼联热刺相继下课的时候,正如他自己所说,大篷车经过,一群狗在狂吠;你看看那些狗,它们只会狂吼,而大篷车继续前行。但当大篷车停下来呢?
如何与球员相处,似乎是穆里尼奥天生的缺陷。
早在2001年还是助教的他即将成为一家小俱乐部莱里亚的主帅,但是自己的助手不愿意降薪从本菲卡离开,妻子塔米问他:“你究竟要什么?你想要一个懂训练的人,还是一个能够提供保护和友谊,善于和球员保持关系的人?”
穆里尼奥回答:“我不需要一个训练教练,这方面我很强。我需要一个知道如何和球员交流的人,一个在更衣室会有权威的人,一个大个子。”
他没有瓜迪奥拉、齐达内甚至更早的克鲁伊夫那样辉煌无比的球员生涯,“运动员穆里尼奥”是一个天赋平平,靠父亲光环踢球,混到丙级联赛没人要的小角色。他的权威只能来自于战绩,铁血的防守需要有高强度的执行力,于是,大棒加大棒的高压才能“锻造”战士。
这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不容置喙,漂亮足球?胜利才是稳固王座的唯一,即使被诟病保守、难看,这都不能成为前进的绊脚石。有意思的是,年轻时穆里尼奥曾在巴塞罗那俱乐部担任助教四年,师从罗布森、范加尔,却从风格上走向了全攻全守华丽足球的对立。
当年从体育大学毕业后,穆里尼奥的第一份工作是教授患有唐氏综合症和重度智力残疾的孩子。他日后承认,”那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技术帮助这些孩子们。自己所获得的成功只是基于一点:与他们建立情感连结。
穆里尼奥还记得有孩子从来不愿意自己走楼梯,有孩子从来不愿意做任何简单的运动,他们有林林总总不同的问题,穆里尼奥的许多治疗方案获得了成功,仅仅因为“设身处地为孩子们着想,给予他们同情和怜悯。”
 或许简单的孩子们更容易交流,直来直去的穆里尼奥越来越拿不准这届球员的脉搏。
 在亚马逊拍摄的长达450分钟的纪录片《孤注一掷-热刺》里,穆里尼奥发现球队都是一群“好孩子”,一半球员在球队呆了五年以上,大家缺乏竞争力,缺乏好胜心。他开玩笑说训练时的阿里“ 真xx懒到家了”,后者报以腼腆的笑容。
穆里尼奥和大家拉近距离的方式是,起绰号和自嘲。“请我叫若泽,何塞是阿根廷人的名字。”
或许是因为摄制组的原因,纪录片里的那个穆里尼奥有着恰如其分的微笑,有礼貌的球员谈话,时不时的偷瞄镜头,似乎在做出改变,不再脾气暴躁,变得符合人们对新帅的预期。
 有些情况露出了端倪,比如在和球员单独对谈的时候,更多是教练在单方面输出,球员点头,沉思,离开,比如更衣室里最常听到的句式是“we have to,we have to,we have to……”、“don't,don't,don't……“
新赛历来临后,穆里尼奥接受采访时长舒一口气“亚马逊的摄像机终于离开我的更衣室了。”
离开的不止是亚马逊的摄像机。

 

 

 

04

 

在足球世界里,不够强大的世界会被推平,失败者会被毫不容情地忘记,缔造过辉煌胜利的失败者,则会在忘记之前被狠狠嘲讽,穆里尼奥可能在经历这样的时刻。

但穆里尼奥注定是个挑战者,“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持枪挥舞的时候,背后是一整个各司其职的教练团队,但是老伙计们越来越少了。

博阿斯,被称为狂人二世,2009年离开穆里尼奥之后,带着波尔图成就小三冠王,先后执教切尔西、热刺,贝尔在他的手下踢出了上亿的身价,当他33岁时执教豪门时,这个年纪的穆里尼奥还在巴萨做翻译。之后又在俄罗斯带领泽尼特加冕联赛冠军。

穆里尼奥2004年加盟切尔西时邀请名不见经传的罗杰斯加入教练团队,多年后之后罗杰斯单飞,执教沃特福德、雷丁、斯旺西后,成为了利物浦的主教练。如今在莱斯特城,带领狐狸城曾高居第四,身后是利物浦、阿森纳、热刺一众豪强。

还有鲁伊·法里亚,作为助教追随穆里尼奥17年之久。穆里尼奥执教热刺,罕见的出现下半城后防体力下降,频频失球被逆转的情况,除了战术层面的原因,球员的体能出现了问题。而法利里正是体能教练出身。他还情商极高,办事稳妥,每当穆里尼奥与球员对立的时候,能很好的充当润滑剂的作用。ESPN曾披露,穆里尼奥经常告知密友自己是多么想念法里亚。

一个唱红脸的人走了,顶上的是30岁的萨克拉门托,《The Athletic》曾报道,年轻的助手并不受更衣室球员欢迎。

强者崩于内,这位曾被同事称为“行走的作战区”的教练,和对手主教练斗,和俱乐部主席斗,和自己球员斗,孤身留下了自己,喋喋不休的在新闻发布会上发炮。

诚然,忽略那些外在因素是不够客观的,或许曼联复杂的环境影响了国王的布局,或许伤兵满营毁了热刺一手纸面不错的阵容,无数或许的背后,是越来越远的成功,和接二连三的下课。

从热刺下课的15天后,穆里尼奥没有忘记自己“不会离开”的承诺,接受了永恒之城罗马的主帅一职,在队魂托蒂带领球队2000—2001赛季捧杯意甲之后,这只常年位居联赛中游的球队希望穆里尼奥重现当年波尔图的奇迹。

消息一出,罗马俱乐部股价大涨26%,上一次意甲因为签约出现大幅股价波动,还是2018年尤文图斯花一亿欧元签下C罗。

毕竟即使没有足球,穆里尼奥本身就是一场值得欣赏的体育表演。和裁判顶牛,呛声记者,泼水摄像机镜头,在几万人的客场把手放在耳边,享受球迷的嘘声,被禁赛无法进入球队更衣室,公然挑战欧足联,躲在洗衣篮偷偷潜入,执教比赛。

“那次我差点死掉!”后来接受采访时,这位规则的破坏者多少有点得意。

 

 

穆里尼奥仍践行着100多年前葡萄牙诗人佩索阿(也是你的偶像)在《惶然录》中对自己一生的写照:“我从来不求被他人理解,被理解类似于自我嫖娼。我宁可被人们严重误解成非我的面目,宁可作为一个人被其他人正派而自然地漠视。”

BBC足球主笔麦克纳尔蒂曾说,你爱他或是恨他,他就是特殊的一个。在斯坦福桥、梅阿查,总会响起"穆里尼奥之歌",但穆里尼奥的对手们,却对他恨之入骨。

在纪录片里,穆里尼奥戴着黑框眼镜,穿着紫色紧身衣弓着身子在办公室战术板上写写画画,满头的白发显得有点苍老,镜头突然拉近,他在侧耳听着,电视里放着足球评论员对于穆里尼奥的评价:

穆里尼奥的巅峰期已经过去。

这位足球史上最伟大的主教练之一撕掉战术板上的一页,起身关了电视,来了句“fuck off”。 

- END -

撰文 | 张峰
编辑 | 林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