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来,那些被中国人鸡过的娃
四十年来,那些被中国人鸡过的娃


直到现在,我们280斤的主编只要听到这句咒语,都会顿时胸闷气短,一屁股倒在沙发上老半天儿都缓不过来。


让史玉柱铤而走险的原因只有一个:利润超过300%,一时糊涂。


我国12岁男孩的平均身高142.9cm;12岁女孩平均身高是145cm。
而同时期的日本小孩比中国小孩高了不止一点儿。
据日本文部省的《体力·运动能力调查报告书》记录:
1985年,12岁男孩平均身高为150cm;12岁女孩平均身高是150.9cm。
波澜壮阔的中国鸡娃史,马上要迎来一个新的高潮。



嗯,就是目前的A股教育第一股,中公教育的老板。
时间跨入21世纪初,四个现代化并没有到来,孩子们的被鸡之路还远未结束。
看了那么多年英语辅导报,嗅觉上已经完全适应的你,总得用上啊对不对?
这时候,一个叫刘亦婷的女孩闯进了公众视野,让无数中国家长们在鸡娃之路上大步跃进。
这个女孩申请了9所美国名校,先后被7所大学录取,最后她选了哈佛。
就在她上哈佛的第二年也就是2000年,刘母趁热推出了一本书,名字非常简明扼要:
《哈佛女孩刘亦婷》。
这是一本纯纯的鸡娃手册。
比如,为了训练女儿的意志力,刘母用了不少今天看来需要报警的训练方法:
3岁教她洗碗、扫地,7岁开始教她做饭;
手握冰块15分钟不许松手,踮脚尖半个小时不许落地……
拿其中一项来说,刘亦婷自己在日记里写过感觉:
第一分钟,感觉还可以,第二分钟,就觉得刺骨的疼痛,我急忙拿起一个药瓶看上面的说明,转移我的注意力。
到了第三分钟,骨头疼得钻心,像有千万根冰针在上面跳舞似的,我就用大声读说明的方法来克服。
……当爸爸跟我说“时间到了”的时候,我高兴得跳着欢呼起着:“万岁,万岁,我赢了,我赢了!”
可我的手,却变成了紫红色,摸什么都是觉得很烫。
虽然很快就有人写了本书,说这本书是在炒作,刘亦婷没那么优秀,她是利用了美国高校在中国招生的规则漏洞云云。但他无法否定一个事实:
刘亦婷火了。
这本书,卖出了200万册。这还只是正版的数据。盗版估计数倍于此,加起来估计要有上千万。
虽然这一千万家长的孩子,最后绝大多数都没法出国留学。
但可以肯定,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在自己孩子的身上试验过这一套。
一直到多年后,还有人在网上回忆自己的青春:
当晚我就把家里冰箱里的冰凿下来握手里,非常轻松地突破了30分钟。以为也能考上哈佛……
我妈读了其中的一段话,“孩子的文具不应该过于五颜六色,容易分散注意力 ”。于是把还在小学的我心爱的玩具全扔了……
如果说,当时的出国热是一个烧热的大铁锅,这本书就是在浇油,刺激着家长们咔咔往里下料。
事实上,每一种风潮出现的背后,绝不是没有原因的。
2001年9月11日,本拉登劫持的飞机撞上了世贸大厦,举世哗然。
两个月后的11月10日,我国就结束了与世贸组织长达15年的谈判,正式加入WTO。
中国的留学生迅速井喷。2000年中国出国留学3.9万人,2002年就达到12.5万人。
现实总是骨感的。能出国的总归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注定是被裹挟着一起鸡的炮灰,但不妨碍他们先当一把韭菜。
出国留学的重大利好,李永新的学长兼同行俞敏洪肯定感受到了。1993年就起步的新东方终于迎来了春天。
就在刘亦婷卖爆全国的同时,他也忙着四处演说,宣传他的理念加广告。
在互联网方兴未艾的当时,普通人很难验证和质疑名人的话。就像下面这样的话:
日本长期以来,一直和中国人过不去。二战以后,日本虽然战败,但是它的进攻性仍然非常明显,生产大量可以销售到别的国家去的产品;
另外日本民族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非常团结,所以叫做‘大和民族’,他们的产品不是在日本内部互相竞争,而是一致对外销到全世界……
一听就是在扯犊子。要是放现在,俞老师不被喷成筛子才怪。

当然,俞老师也不只是灌鸡汤,他还是会给大家画大饼的。
用现在的话说,叫前瞻性:
——XX留在了美国那所大学当教授。我到美国去看他的时候,发现他汽车房子都有了;
——XX听说我到美国来了,他们几个很高兴,说要请我吃龙虾。最后我请他们吃了龙虾;
——XX原来在美国是个穷学生,现在变成了美国大学的教授,每年拿着几万美元的年薪,假期回国旅游看看朋友,然后回美国继续当教授。
……
累了,我来总结一下。俞老师画的大饼,一共就六个字:
到美国当教授。
那个时候,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单薄得很。对个人来说,也没有太多的出路可走、可仰望和期盼。在美国当教授吃龙虾,确实是许多人心中能够想象到的最好愿景了。
出国,是迅速实现阶层跃升的最好办法。
2001年,美国人均GDP是37133美元;而中国才刚刚过千,1053美元。
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曾就中美差距算过一次年代差,结果显示:
这一年的中国人均GDP如果以1990年美元汇率计算,水平仅相当于1892年的美国。也就是大清光绪十八年。
看到这,你才会明白为什么姜文老早就在《北京人在纽约》里嚷嚷:请给我一个被剥削的机会。
人呐,是一种主观能动性很强的生物,用脚投票就是最典型的证明。
鸡娃之路背后,是中国普通人想要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
06
2019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在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了一篇统计论文。
里边统计了全球成年男性、女性平均身高从1985年到2019年的变化。
研究表明:这些年来,中国是身高增幅最大的国家之一。
其中,2000年出生的中国男性平均身高175.7cm。1985年到2019年,中国男性身高平均增长了8厘米。
而2000年出生的中国女性平均身高则是163.5,提升到了世界第54名。
这表明,经过改开四十年,中国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营养普遍能跟上了。
而且,不仅是孩子们长了个儿,大人们也长了心,比如俞老师。
时过境迁,他也明白了一个道理:
瞎说是要去全国妇联道歉的。
四十年来,中国人鸡娃的历史,其实是一个从谋求生存到自我实现的过程。
从吃上肉,到学会电脑英语,再到去美国当教授,一个个目标实现了或者被部分实现的时候,就该换新的目标了。
小霸王学习机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它的同门师弟正在热销。
就是传说中的小天才电话手表。创始人正是段永平的徒弟。
当年那些收智商税的营养保健品,早已成为笑柄。你还别说,有不少还在卖着。
尽管一个个目标都实现了,但东亚大陆内卷的命运,我们这一代依然逃不过去。
新一代的中国家长,又开始变着法往各种奇奇怪怪的方向去卷。
就在我们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鸡娃方式仍在不断地更新迭代,一路向北。
用孩子的名义发核心期刊、去东非看大峡谷、3千英语单词量在美国够海淀不够那套,已经过时了。
前不久,微博上有人说,某科考人员在北极一处小镇上看到了一群中国小孩。
上前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北京朝阳区某小学的毕业科考旅行。
依我看,照这么发展下去,中国人的鸡娃进程很快又会迎来一次历史跃进。
这不,几天前我们的探测器天问一号刚刚着陆火星。
看到这条新闻,我的第一反应是:
假如有天马斯克的梦想实现,中国的家长们,估计会送娃去火星过暑假的。
到那一天,估计走在街上,会看到这样的广告宣传单:
您来,我们送您孩子去火星过暑假;
您不来,我们送您孩子的竞争对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