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沧海事下卷 (19)

来源: 2021-05-13 16:37:20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是谁在大清背后捅了一刀,让俄国人夺走了中国4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罗马主义 灼识新维度 2021-02-23
 
13

新疆沦陷(二)

晚清沧海事 下卷 13

 作者 | 罗马主义

 

 

不久之前……

 

索焕章听完了妥得璘带来的教主的最新指示后,沉默了半响。

 

他和其他的伊斯兰教徒们不同,他可是政府的高级干部,而且是军功世家出身,世受皇恩。

 

其父是甘肃提督索文,在西北绿营里,那可是鼎鼎大名的。

 

靠着父亲的荫蔽,他的仕途,自然也是一路顺风顺水,没有任何军功,却年纪轻轻的,就当上了乌鲁木齐绿营参将,说起来,他也是体制内的受益者,大清可没有任何地方,对不起他的。

 

但是作为一个穆斯林,特别是新教的狂热信徒,他的理想,却不是为大清建功立业,而是要建立伊斯兰国。

 

所以,他和妥得璘这样的流浪传教士,二不挂五的社会闲杂人员不一样,他既不为名,也不为利,纯粹是为了狂热的信仰,要推翻大清王朝。

 

妥得璘看见他双眉紧皱,沉默不语,不由得担心,他是不是放不下荣华富贵,临阵退缩了,可是又不好直接指出,于是就婉转的说道:

 

“索兄弟,陕西的兄弟们已经动手了,教主也马上就要行动了。

 

现在箭已在弦上,如果你还不举事的话,到时候清妖调北疆的军队入关,那咱们的大事就难成了,为了千千万万的兄弟们,你可千万不能耽误呀!你必须马上派人去,和俄国人接头呀!”

 

但是索焕章听完了以后,并不言语,只是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开始在客厅里来回踱步,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看着索焕章不说话,妥得璘不由的有点急,又想再次催促他,但还是忍住了,只是默默的看着索焕章一个人,来回踱步,心中暗自焦急。

 

又过了一会,索焕章忽然停住了脚步,抬起头来,哼的冷笑了一声,然后面带得意的坐回了椅子上,喝起了茶。

 

看见索焕章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妥得璘不知道,他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于是就觉得,不如干脆摊牌算了:“索兄弟,这样,你最后给个说法,到底是干还是不干!”

 

索焕章微微的笑了一笑,说道:“干!当然要干!但不是现在!”

 

妥得璘一听,不由的火了,猛的站了起来,正想指责他,但是索焕章却朝他摆摆手,示意他话还没说完。

 

看见妥得璘气呼呼的又坐了下来,索焕章微微一笑,不慌不忙的拿起了茶碗,呷了一口,又放回了桌子上,然后才慢悠悠的说道:

 

“现在如果我们跳出去,除了被别人绑上法场,白白丢了性命不说,什么事也办不到,所以不能急!”

 

“为了安拉而死,那是我们每一个信众的荣耀,我们不怕!最后我们一定会上天堂的!”一听完索焕章的话,妥得璘忽然变得激动了起来。

 

看着脸红筋胀的妥得璘,索焕章只是微微的笑了一笑,然后沉下了面孔,严肃的说道:“没人怕死,但是耽误了真主的事业,那就是最大的罪孽。”

 

看见妥得璘还想反驳,索焕章又笑着摆了摆手,再次制止了他,然后接着说道:“我说不急,不是什么事都不做,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把北疆的兵,全部调到边境上去,然后咱们才有机会。”

 

“那你就快点把兵调过去啊!”妥得璘急忙插口说道。

 

索焕章忽然哈哈哈的笑了起来,说道:“你高看了我,这兵我可调不动,不要说我了,就是我的上司,乌鲁木齐都统叶布冲额,他也调不动!这调兵的大事,要伊犁将军常清说了才作数,还轮不到我说话。”

 

“额……”妥得璘听到索焕章这个说法,有点意外,他原以为,索焕章是一个大的不得了的官,可以在官场上一手遮天,没想到他居然还有很多上司。

 

看见妥得璘惊讶的样子,索焕章并不觉得意外,虽然在教里的地位,妥得璘要比索焕章高的多,可是他对清朝的官场制度,却一点儿也不了解。

 

“不过你也不用急,如果俄国人攻过来,常清自然会把兵调到边境上去。”索焕章不慌不忙的又举起了茶碗,用盖子刨开上面的叶秣,再呷了一口茶。

 

“那你就快派人去接应俄国人啊,不然他们怎么敢攻过来呢?!”妥得璘赶紧的催促道。

 

“没有军令,我若是敢派一个人,离开了我的防区,不出三天,立刻就会被绑送伊犁将军府,我这项上的人头,只怕就要搬家了。”索焕章敲了敲自己的脑门,自嘲的笑了笑。

 

“这……”妥得璘不由的一时语塞,愣了片刻,然后他一发狠,跺脚说道:“那不行的话,我就带滿拉和这里的兄弟们去,这样总成吧!”

 

索焕章看着妥得璘,不由的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说道:“你知道卡伦在哪里吗?离这里上千里地之外!先别说你们要走多久了,单说你带着一群种地人,携带凶器,成群结队的跑到草原上去,你觉得被戍边的官兵们看见了,他们会怎么对付你们?”

 

“那……”妥得璘再次涨红了脸,急的一头都是汗,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看着妥得璘的一脸窘态,索焕章微微觉得有点满意,但考虑到他是马化龙的代表,他决定不再折磨妥得璘了,于是就对他说:

 

“办法我是有的,但是急不得,只需……”

 

昏暗的烛火下,两个人开始了窃窃私语……

 

——

 

一个国家的战略目标,到底是不是让自己受益?好多当局者,其实也未必搞得清楚,自己给自己挖坑,是很多国家,经常都在干的事情。

 

俄国就是一个例子,由于价值观的原因,它在法国大革命以后,立刻加入了反法同盟,成了反法急先锋,变成了拿破仑最头痛的一个对手,最后自己,也成了拿破仑的重点打击对象。

 

这个时候的俄国,工业刚刚有了萌芽,但是却因为刚起步,生产出来的产品,难免质次价高,而英国人在这个时候,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蒸汽机被大量的推广使用,生产的产品,价廉物美,在欧洲市场上,横扫所有的对手。

 

在这样强悍的对手面前,俄国的工厂主们,还是小规模的手工业生产,哪里是早已使用了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英国人的对手?

 

所以俄国的企业,只能为生存苦苦挣扎,根本谈不上什么发展了,因此一直在低水平徘徊。

 

但是拿破仑上台以后,为了打击英国,保护本国的工业,开始在欧洲大陆,实行大陆封锁政策,不让英国的产品,进入欧洲。

 

虽然这个政策,在拿破仑下台以后,就被废止了,可是却给了俄国人机会。

 

就是在这短短的,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俄国的企业,一下子没了对手,终于有了咸鱼翻身的机会,迅速的发展壮大起来,国家也终于开始了现代化进程。

 

可是好景不长,没有多久,拿破仑终于被打败,欧洲的大陆再次开放,英国的产品,又像潮水一样涌了进来,俄国的企业,再次陷入了艰难的境地,直接被英国人,从欧洲市场挤了出去。

 

而造成这个局面,导致拿破仑下台的最大功臣,恰恰就是俄国人自己,可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南辕北辙的故事。

 

那么,既然在西欧和中欧都站不住脚,俄国人也总得找出路吧,于是他们就把目光,投向土耳其和它控制下的巴尔干和中东地区,俄国的工业,于是再次得到了发展。

 

可是由于俄国是专制社会,皇权和新兴资本家之间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一个要的是土地,一个要的是市场,没有过多久,沙皇的手又痒痒了,开始不断的暴揍土耳其人。

 

土耳其人倒是被俄国人揍得遍体鳞伤,俄国人也得到了大片的土地,但是市场也跟着就丢失了。

 

因为俄国人没有想到,被他们打残了的土耳其,在别人的眼里,自然也是一个懦夫,大家都想来捏下软柿子,所以无意之中,俄国人又给别人,做了嫁衣裳。

 

英法趁土耳其,被俄国人打得灰头土脸之际,强迫土耳其开放市场,结果导致俄国的产品,又被从这些地方挤了出来。

 

由于连续的干蠢事,导致工业革命后,欧洲最黄金的这段发展时间里,俄国却一再错失发展良机,它的发展速度,始终比不上西欧,慢慢的就被对方拉开了距离。

 

不过俄国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地方大,西方不亮东方亮,俄国的工业产品,虽然在中东和欧洲没有了市场,可是却在中亚打开了销路,到了张格尔发动叛乱的时候,俄国工业制成品的2/3,都销往了中亚市场。

 

可是接下来,俄国人又干了蠢事,开始对中亚三个汗国虎视眈眈,就是希瓦,布哈拉和浩罕,大致就是今天中亚五国这块地方,结果,导致这三国全去找英国做靠山。

 

英国人很简单,找我做靠山可以,但是必须向我开放市场,于是质优价廉的英国产品,又迅速涌向了中亚,抢占了俄国人的大量份额,让俄国的工业界,再次叫苦连天。

 

由于俄国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有了9000多家企业,40多万产业工人了,税收贡献,在国家财政中的比例,急剧上升,所以沙皇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一点都不考虑他们的利益了。

 

这一次,沙皇和俄国资本家们,终于达成了一致,眼看最后这块海外市场,也要守不住了,干脆买卖不成拳头在,下决心把这几块地方都拿下来,变成自家院子,不带英国人玩了。

 

所以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俄国人就开始对中亚三国动手,之所以是这个时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俄国人的铁路,现在也修到了中亚附近,终于解决了后勤问题,让他们有能力,打这些国家的主意了,首当其冲的,就是浩罕。

 

 

不过刚开始的时候,俄国人的进展并不顺利,因为浩罕在和俄国交界的锡尔河流域上,修建了一系列的军事堡垒,虽然俄国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用了几年的时间,一个一个都把他们攻了下来,但是一直到了1861年,俄国人才勉强控制了整个锡尔河流域。

 

如果按照这个进展速度,要想拿下中亚三国,真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的了。

 

而且俄国人在这里的统治还非常不稳,浩罕不断用圣战的名义,号召哈萨克斯坦草原上,信奉伊斯兰教的游牧民族起义,这些人不停的袭扰俄国人的据点,更是让俄国人头痛不已。

 

更让俄国人心烦的是,他们很难消灭这些游牧民族,将他们斩草除根,因为一旦他们遇到威胁,就会退到大清控制的哈萨克草原里来,因为大清允许他们在这里游牧,只要每次进出,上交1%的牲畜就可以。

 

所以拿下整个哈萨克草原,断绝游牧民族的退路,同时也能从侧翼进攻浩罕,开辟新的战线,就成了这场战争,能不能快速取得胜利的关键。

 

于是,俄国人就决定暂时放一放浩罕,先向大清动手。

 

当然,这个想法,俄国人并不是今天才有的,他们早就有这个打算了,不过和大清在哈萨克斯坦打一仗,那也不是闹着玩的事,大清可比浩罕强多了,俄国人真是一点把握也没有。

 

所以俄国人虽然心怀鬼胎,但是一直也没有敢实施,还是在锡尔河流域,继续和浩罕人苦战,直到新教教主马化龙找上门来,终于让他们看到了机会,于是他们决定转攻大清了。

 

现在俄国人兵分4路,攻入了大清所属的哈萨克斯坦草原。听起来声势浩大,但实际上只有二千来人,每路只有几百人。

 

单纯从军事上来说,仅靠这点人,要想彻底打败驻防新疆的清军,纯属是天方夜谭!除非有人暗中相助。

 

所以,等在齐钦卡伦外的俄军指挥官,看着夜色中的城堡,心里也是忐忑不安,他知道,能不能兵不血刃的拿下这个军事要塞,是这次冒险的关键,但是,这个城门真的会自己打开吗?

 

……

 

 

几个月前……

 

伊犁将军爱新觉罗.常清,皇上的亲戚,这段时间也焦头烂额。由于陕甘发生了穆斯林叛乱,新疆和内地之间的通道被切断,所以内地的协饷,已经很久都没有送来了。

 

府库里的银子,现在是花一个少一个,如果协饷再不送来,他就要唱空城计了,这一但没钱了,发不出工资来,到时候肯定会出乱子,他该怎么办呢?!常清越想越心烦。

 

这还不说,更让他头痛的事,俄国派来勘界的公使,提出了种种无理要求,逼着他把伊犁河外的,几乎所有的哈萨克草原,都割让给俄罗斯,这他就是有几个脑袋,也不敢答应啊!

 

让他又气又恼的还有,俄国公使动不动就拿出兵做威胁,他也拿不准,对方只是在讹他,还是真的就要蛮干。

 

不仅仅如此,俄国人还在边境上生事,边境上的守将,已经几次来信报告,说是俄国人打骂清军巡边的士兵,不断的挑衅生事。

 

边境上的守将,不断的要求他增兵,可是向边境增兵,又涉及到花钱,而他现在最缺的就是钱。

 

这天,他刚刚和俄国人谈完,又被俄国人恐吓了一番,正感到憋屈的不得了,所以一个人坐在府邸里,暗自生闷气,忽然师爷来报,说是乌鲁木齐绿营参将索焕章求见。

 

“他来干嘛?不见不见,有啥事给你说就行了。”常清这时正心情郁闷,不耐烦的挥了挥手,叫师爷打发他走。

 

可是师爷却没有动身,反而陪着笑说道:“大人,他好像给您老人家带了不少礼物来,要不您还是见一见吧。”

 

常清听到这么一说,不由得来了一点兴趣,瞟了一眼师爷,忽然想起了,最近好像有一个官职空缺,于是就差不多猜到了索焕章的来意。

 

常清的嘴里忍不住哼了一声,然后轻描淡写的说道:“这小子还能有什么事呢?未立寸功,能做到今天这个位置,还不是全靠他老子的照应!难道他还想往上爬?”

 

然后他故作轻蔑的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说道:“看在他老子的面子上,就让他进来请个安吧。”

 

于是索焕章就被招了进来,自然他立刻就来了一番阿谀奉承,然后又献上了礼物,有上好的俄国貂皮,西洋来的自鸣钟,当然,也少不了大把的银子了。

 

看着上好的礼物,听着顺耳的言语,常清的心情顿时好了很多,于是就让索焕章坐下慢聊。

 

东拉西扯以后,很快就到了问题的关键,索焕章终于提到了那个空缺的职务,常清一听,微微一笑,果然不出他所料,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看在这厚重的礼物份上,常清心想,这个职务无关紧要,给他也无妨,但是话不能说得那么容易,于是常清就说:

 

“哎呀,索大人,虽然你这个人很实诚,可是生不逢时,没机会立功,到现在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让我很难服众呀。”

 

索焕章一听,立刻一脸谄笑的说道:“大人所说甚是,小的也一心想要报效朝廷,可是苦无机会呀。”

 

然后他话锋一转,接着又说道:“不过大人,这次俄夷犯境,小的也想略尽薄力,为朝廷分点忧,解点难,不知道大人能不能给在下一个机会。”

 

常清一听,立刻来了兴趣,于是就说道:“那你就说来听听。”

 

于是索焕章立刻离座,站在常清面前一拱手,行了一个礼,说道:“谢谢大人。”

 

常清挥了挥手,示意他不必客气,然后他赶紧回到座上,屁股微微挨在椅子上,弓着上身,接着说道:

 

“大人,小的听说,这次划界谈判中,俄夷非常的猖狂,动不动就威胁兵戎相见,此等跳梁小丑,就是尽发他们全国的大军,也不是将军您的对手,只会碰得头破血流而已。”

 

常清听到这里,虽然心里知道,这不过是奉承之语,但还是满心欢喜,他撸了撸胡须,面带笑意的点了点头。

 

于是索焕章接着又说道:“但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小的担心,俄夷蹑于大将军的威名,很可能会搞一些阴谋诡计,特别是暗中偷袭,咱们边境上的卡伦。”

 

“现在边境上的卡伦,人手不足,可是如果派兵增援的话,今年陕甘生乱,协饷又没有及时送来,不发赏银,小得担心,士兵会不愿前往,甚至趁机闹事。”

 

常清一听到这里,完全说到他心里去了,于是就对索焕章说:“那你有什么妙计吗?”

 

索焕章立刻媚笑道:“小的能有什么妙计,一切都听大将军决断。不过小的空食国家俸禄多年,寸功未立,所以一直诚惶诚恐。

 

这次听说国家有难,小的到是有一群乡党,愿意自筹路费,前往边境哨所,帮助守边,以壮声威,让那俄夷不敢轻举妄动,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常清一听,顿时喜出望外,这可是帮了他大忙了,可是转念一想,这小子会不会拿着鸡毛当令箭,趁机搜刮,强行摊派,闹出些事端来呢?

 

看见常清有点犹豫,索焕章又急忙补充道:“大人请放心,这群乡党,全是在下的族人家丁,全部系自愿,绝不会强人所难,所有的费用,小人愿意资助,不以朝廷的名义调动派遣,绝不会惊动四方的百姓,如有半点不实,请大人治小人的罪。”

 

就在这个时候,师爷忽然慌慌张张的进来,拿了一份文书给常清,常清一看,原来又是边境上的一份求援的文书,说是俄国人越境扣留了清军13个巡边的士兵。

 

 

后来经过边境将领的交涉,虽然把人放了回来,却把马和武器全都抢走了,所以边境守将,再次请求增援。

 

常清看完,不由得叹了一口气,然后盯着索焕章,看了良久以后说道:

 

“你一心报国,这是一个好事,但是绝对不可以借机敛财,强行摊派,必须是自愿前往!若是做得好,我就会向朝廷保荐你,担任这个职务,若是闹出了乱子,那我可就唯你是问。”

 

索焕章赶紧发誓赌咒,保证把这件事办好,于是常清就批准了他的建议……

 

——

 

齐钦卡伦里,守将邵光仔细检查完了所有的防务,他要确保万无一失,因为他这个哨所里,本来只有100多个常驻士兵,面对俄军骚扰,他多次请求增援,却一直没有结果。

 

可是不久之前,后面却突然派了300多个自愿戍边的乡勇,前来增援。

 

这些人不仅仅带来了补给,而且对他毕恭毕敬,唯命是从,很快就被他训练得有模有样,让他喜出望外。

 

所以,邵光虽然被几百名俄军包围,心里却一点儿也不慌张。

 

这天,吃过晚饭以后,天渐渐的黑了下来,邵光决定再去城头上巡视一圈,特别是要去,新来的那些人,防守的地方,仔细检查一下,再叮嘱他们一些注意事项。

 

邵光沿着城墙,走到了这些人聚集的地方,正要对他们训话,可是他忽然觉得有点奇怪,怎么有几个人,竟然站到了他的背后去了呢?

 

就在他诧异之际,后背突然传来了一阵钻心的疼痛,一把刀已经插进了他的身体……

 

——

 

天已经黑了下来,俄军的指挥官瓦西里·谢罗夫,正躲在远处,观察着清军的城堡,一轮圆月挂在了半空中,草原上寂静的不得了。

 

突然,他听到城上传来了凄厉的惨叫声,接着又看到有人被从城上推了下来,然后就传出了一阵阵的喊杀声,兵器的撞击声,还有火枪的射击声,小城突然像炸开了锅一样,喧闹异常……

 

但是厮杀声并没有持续很久,很快,小城又陷入了平静,接着,城门在吱吱嘎嘎声中被打开了,有人在向他晃动火把……

 

=====================================================

 

为什么大清持续不断的内乱,加速了新疆的沦陷?

罗马主义 灼识新维度 2021-03-01
 
13

新疆沦陷(四)

晚清沧海事 下卷 13

 作者 | 罗马主义

 

乌里雅苏台将军明谊,是大清俄罗斯问题的专家,这到不是说他对俄罗斯有多了解,而是因为他和俄罗斯人打交道最多。

 

明谊出生在蒙古八旗的一个官宦世家里,也算是当地的一个显贵,不过他走入仕途,却不是靠托关系走后门,而是凭着自己的本事,这在蒙古人贵族中,也是不多见的。

 

他是堂堂正正的科举出身,作为一个蒙古人,居然考了一个二甲进士,还真是有点不简单,而且他当官的地点也很有意思,分别在中国的最西和最南。

 

作为一个北方人,他第一次担任重要职位,居然是在海南省,当然,那个时候,海南还只是一个市级单位,所以他的官职,叫做琼州知府。

 

 

 

不知道一个生在冰天雪地里的蒙古人,突然来到了酷热难耐的海南岛,是一个什么样的感受?

 

不过,他这个北方人,在海南干的还挺好,最大的贡献就是,修订了海南的地方志,说起来,也算是一个重大的文化成果。

 

明谊这个人,做官的名声不错,算是一个清官,而且也是一个能吏。在历次平定南疆的叛乱中,他主要负责后勤补给,工作干得井井有条,所以深得朝廷的赏识。

 

他第一次和俄国人打交道,是在1858年,当年,新疆发生了一件大事。

 

在中俄边境上淘金的中国淘金者,和俄国人发生了严重冲突。

 

事情最初发生在1855年,当时中国的淘金者,在边境上发现了一个金矿,引起了俄国人的眼红,就想据为己有。

 

当时双方虽然有边境,但是并不明确,而且受技术手段的限制,地图和实际差别很大。

 

当时的情况是,大的地方双方有共识,可是具体到了一个小地点,特别是人烟罕至的地点,大家就各说各话了。

 

而这个金矿,恰恰就在这样一个地点,因此俄国人就借机发难。

 

他们说,中国淘金者是越界淘金,所以必须离开。但是中国淘金者认为,自己是在中国境内淘金,不肯离去。

 

最后俄国人派兵驱赶,双方发生了冲突,有数名中国淘金者被对方枪杀。

 

吃了亏的中国淘金者,立刻聚集了五六百人,前往塔尔巴哈台,请求政府保护,帮助他们夺回淘金地。

 

当时的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英秀,听到了这个消息,立刻头大如斗。按理说,他应该出兵去帮助中国淘金者,可是实际上,当时他根本就做不到。

 

为什么他做不到呢?因为在一年前,太平军攻入了河北,京师告急,清军在外蒙和新疆的精锐,全部被僧格林沁调去,阻挡北伐的太平军。

 

这个时候,能打的部队,都在河北境内,南方都快丢完了,京师也不知道能不能守得住,谁还有心思关心,千里之外发生的一个金矿之争?!

 

所以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英秀,自然心知肚明,朝廷不可能准许他,在这个帝国风雨飘摇的时候,派兵去和俄国人叫板。

 

可是不派兵,这事就没法解决,所以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英秀,干脆就做了缩头乌龟,说这事不归朝廷管,让老百姓自己去和俄国人谈。

 

老百姓一听,什么?你不管?!让我们自己解决?!那简单,一把火就把俄国人在塔尔巴哈台的商站给烧了,然后又把东西抢了一个精光。

 

不让我们淘金,我们也不让你们做生意。

 

这一下事情就闹大了,现在不光是淘金的人闹事,俄国人也找上门来了。

 

由于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英秀处置不当,结果让清政府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烧了俄国人的房子,抢了俄国人的钱,俄国人当然不干了,因此威胁要派兵报复,所以英秀一听,害怕了,赶紧给朝廷上奏,要求派兵支援,防范俄罗斯人可能的入侵。

 

可是咸丰皇帝一听,立刻就火了。

 

虽然这个时候,僧格林沁刚刚在河北打败了北伐的太平军,可是江南的清军却连吃败仗,英法又在广州闹事,军舰都开到了天津来了。

 

这火都烧到眉毛上来了,你居然还叫嚷着要从内地增兵,准备和俄国人开战,你是嫌皇上死的不够快吗?

 

所以,英秀立刻就被撤职,咸丰皇帝另外找能人,去把这事抹平。

 

而且这个代替英秀的人,只能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尽快的和谈,越快越好,免得事件升级。

 

当然,最后的结果,也不能太吃亏,否则,皇上也是不接受的。

 

明谊就是在这个情况下出场的,说实话,这个差事真不好干,横竖都是罪人。

 

首先,中国的淘金者把俄国人的商站给烧了,你总得赔吧?可是赔多少合适呢?俄国人狮子大开口,要中国赔25万两,这明显是敲竹杠。

 

而另一方面,中国的淘金者也不是好惹的,俄军一走,他们又把俄国的淘金者给赶跑了,自己又把那块地方占了,现在俄国人要中国政府,立刻把他们全都叫回去,否则将再次派兵驱赶。

 

这两件事,无论明谊做了那一件,都将变成千夫所指,遗臭万年的卖国贼,一辈子的清名,也就付之东流了。

 

可是,如果他只是爱惜自己的羽毛,不愿为国受辱的话,那就会严重的损害大清的利益,让新疆的民众陷入危机。

 

所以,明谊只能不顾骂名,厚着脸皮和俄国公使慢慢磨,最后好说歹说,只赔了13万多两白银,5000多箱茶叶,算是把这个事搞定了。

 

至于中国边民越境的事情,明谊只有和稀泥,因为当时不光是有淘金者,在两国争议地区淘金,还有普通的中国贫民,也在这些地方开垦。

 

这些地方,都在中国的哨所之外,但是理论上属于中国土地,所以明谊的处理方式只能是,俄国人提到了,就把这些人叫回来,俄国人没提到的,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吧。

 

不过实事求是的说,大清在这件事情上,是吃了亏的,可是又能怎么办呢?弱国无外交,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在明谊的处理下,总算亏得不凶,所以咸丰皇帝觉得,他还挺有办事能力,于是就把他提升为乌里雅苏台将军,专门负责处理西北这边的烂摊子。

 

1861年,为了落实《中俄北京条约》,所以中俄双方,在新疆塔尔巴哈台再次开展勘界谈判,明谊作为清朝政府的全权代表,负责主谈,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明绪,伊犁将军常清负责协助。

 

明谊这个人,办事还是非常认真的,他发现《中俄北京条约》,居然只写了三个地名,含含糊糊的说了一些山川河流的走向,就要进行勘界,这不是纯粹胡扯蛋吗?

 

 

 

于是,他立刻就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把各个时代的,各种文字的地图全都找了出来,以此作为依据,和俄国人进行谈判。

 

果然,俄国人一上来就胡搅蛮缠,在地名上纠缠不清,因为当时所有的地名,都是译名,所以俄国人故意指东为西,企图借此侵吞中国的大片领土。

 

明谊则不慌不忙,一一予以驳斥,把一张张的地图和史料拿出来,再把各种文字的版本摆上桌子,同俄国人说的地方相对比,证明俄国人所说的地名是错误的,正确的地名应该是哪里,弄的俄国人经常哑口无言。

 

所以俄国人很快发现,在谈判桌子上占不到任何便宜,越谈事情越清楚,事情越清楚,俄国人的地方就会越小。

 

而且俄国人在证据准备方面,显然没有大清的官员充足,所以要么只能装傻,要么只能耍无赖,最后实在装不下去了,俄国人发现,只有用军事手段,才能解决问题了!

 

1862年,双方没有谈出一个结果,由于冬季新疆一带大雪封山,交通不便,所以就约定1863年再谈。

 

1863年7月,在穆斯林内奸的协助下,俄军对新疆发动了进攻,不久之后,消息也传到了北京,让清廷万分忧虑。

 

这个时候,甘肃青海的穆斯林已经全面叛乱,疯狂的屠杀了数百万非穆斯林民众,整个西北,现在万分危急。

 

多隆阿虽然率领湘军,已经进军陕西,但是和穆斯林叛军之间的战事,正处于胶着状态,所以朝廷无力再在新疆和俄国人开战,只能寄希望于,能够尽快的签订条约,息事宁人,集中精力对付穆斯林叛军。

 

因此,朝廷指示明谊,尽快和俄国人重开谈判,争取能在少丢点土地的基础上,早日同俄国人达成协议,安定边疆。

 

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明谊再次来到了新疆的塔尔巴哈台,准备尽快结束和俄国人之间的冲突。

 

可是他一到了新疆,就发现伊犁将军常清失踪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

 

夜色之下,额科托卡伦外,俄军指挥官瓦西里.谢罗夫,终于等到了期盼已久的信号,穆斯林内奸已经得手了,他看见城门被打开了一条缝,有人在那里,正向俄军摇火把。

 

看来,今天的这场战斗,将是齐钦卡伦的翻版,他们将在穆斯林叛军的帮助下,再次不费吹灰之力,拿下清军严密防守的要塞。

 

瓦西里.谢罗夫心想,到底是外交部的哪个家伙,这么有能耐,在大清国内,发展出了这样一帮叛徒!将来有机会,一定对他说声谢谢。

 

于是他面露轻松的微笑,对突击队的指挥官,做出了一个向前的手势,于是数百名俄军,迅速的涌向了城门。

 

当他们排着密集的队形,冲到离城门只有10来米的时候,城门被彻底打开了,冲在最前面的人,依稀的看到城门里,似乎有几点火星,然后他们的脸上,立刻显露出了极度的惊恐!

 

他们看见了什么?原来是几个黑洞洞的炮口,在他们还来不及发出惊呼的时候,只见火光一闪,大炮射出了密集的霰弹,一下子就打倒了最前面的十几个人。

 

几声炮响之后,几十名俄军倒地,但他们才发出的惨叫声,又立刻被雷鸣般的枪声掩盖。

 

城头上突然出现了很多人,对着下面的俄国人,开始了密集的射击,枪弹和箭雨,劈头盖脸的飞向了俄国人。

 

俄国人完全被打蒙了,好多人稀里糊涂的到死,也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

 

紧接着,不等俄国人回过神来,城门里又冲出了一支上百人的骑兵队伍,挥舞着马刀,冲向那些还傻站着的俄国人。

 

一瞬间,马刀在月色下划出了一道道银光,人头在天空中飞舞,血雾溅满了士兵的脸庞,惊呼声和哀嚎声在为他们伴奏。

 

然后,俄军的士兵,这才突然反应过来,他们开始四下里乱窜,拼命的逃跑,躲避清军骑兵的追杀。

 

由于这一切发生的太突然了,正在后方观战的瓦西里.谢罗夫,面对眼前的情景,脑子里也是一片空白,当他看到骑兵冲出来的时候,才突然反应过来,上当了。

 

于是,他急忙调上后备队,同时命令哥萨克骑兵去迎击敌人,解救被敌人骑兵冲击的步兵。

 

可是当他做完这些部署以后,清军早已退回了城内,城外只剩下了一堆死尸,还有一群躺在地上,痛苦的哀嚎着,垂死的伤兵。

 

这一夜,俄军被打得大败,损失惨重。

 

第二天一早,瓦西里.谢罗夫看见,城墙上挂出了十几个穆斯林叛党的头颅,正是那些和俄国人勾结的穆斯林内奸,结果全被杨继给识破了。

 

因为杨继一直觉得这些人很面熟,最后他终于想起来,这些人就是那些志愿去戍守边疆的穆斯林,然后困扰了他心中几个月的谜团,一下就被解开了。

 

于是杨继借吃晚饭之际,把他们全部拿下,一番审讯之后,果然证明,他猜的丝毫不错,这些人就是内奸。

 

于是他将计就计,把俄国人骗到城门下,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让对方留下了一地的尸体。

 

俄国人没有办法,只能开始硬攻,这时候俄国人的援军也到了,四千多人开始围攻这座小城,爬云梯,挖地道,炸城墙,什么办法都想遍了,除了留下一堆尸体,毫无进展。

 

最后瓦西里.谢罗夫发现,手头的小炮无法对付这座城堡,其他的办法,除了让阵亡的名单越来越长以外,毫无作用。

 

于是他就要求,后方派攻城重炮前来支援,10多天以后,重炮终于被运了上来。

 

可是杨继看见,敌人开始布置攻城重炮以后,他才没那么傻,留在城里等死。

 

于是当晚,他就趁着夜色,带领主力,悄悄的溜出了城外,藏入了附近的山里,只留下了一些志愿者和走不动的伤兵守城。

 

俄军狂轰滥炸了三天以后,终于把城墙轰倒,然后全军一拥而入,结果发现居然是一座空城,而且残留的清军伤兵,又点燃了火药库,炸死了很多冲进城里的俄军。

 

逃出城的杨继,利用熟悉地形的特点,又开始不断的骚扰俄军,在夜里几次攻击了俄国人的小部队,让俄军成了惊弓之鸟,不得安宁。

 

整整快一个月了,4000多俄军,还在额科托卡伦附近滞留,四处拉网搜索清军,因为如果不消灭杨继,他们就不敢贸然继续往前,于是中路的俄军,就被拖住了。

 

通过这个战例,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如果没有穆斯林做内应,俄军要是硬碰硬的去攻打一座一座的卡伦,会是多么的困难,可能后面很多事情,就不会发生,中国也不会丢掉那么多国土!

 

但是,伊斯兰教和儒家文明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冲突,它不在关键时候,在中华文明的背后捅刀子,那反而倒成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了!

 

另外,我还要纠正一些固有看法,实际上,俄罗斯人在清代,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强,它和其他的西方列强,还是有差距的。

 

在彼得大帝以后,他们配得上战斗民族这个称号,只在两段时间里,第一次是从拿破仑入侵俄国,一直到克里米亚战争之前,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欧洲宪兵,专门镇压各类革命。

 

第二段时间,就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入侵苏联开始,一只到苏联解体,他们是大名鼎鼎的红色苏联,专门支持各类革命。

 

只有在这两段时间里,俄罗斯人可以被称作战斗民族,他们是当之无愧的陆战之王!

 

在这两段时间里,他们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让所有的对手,对他们都充满了恐惧。

 

但是,除了这两段光辉岁月,他们也当过欧洲病夫,成为过别人的笑柄。

 

实际上,俄军在1840年以后,受限于国内的政治体制和军事技术水平低下,就已经开始落后于英法了,只是因为没有发生战争,所以大家没有觉察到。

 

到了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以后,俄军的弱点,一下子暴露无遗,所以被英法击败,从此开始走下坡路。

 

 

 

俄国在当时,有两大弱点,第一个是在1861年以前,它一直是农奴制,虽然俄国军队,他的军官都是贵族精英,外加拥有一部分,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作为军队骨干。

 

但是大部分士兵,却是临时抓来的农奴,没有丝毫荣誉感,随时都想逃跑,要想让他们好好打仗,只能靠皮鞭,酒精外加抢劫带来的诱惑。

 

所以它在组织制度上,和清军半斤八两,不像西欧其他先进国家,已经进入了民族国家时期,士兵作战,是为了自己民族的荣誉,或者是某种理想,自愿而战的。

 

反观俄国人和大清,士兵都是为了皇上作战,和自己无关,因此战斗意志相差甚远。

 

还有一点,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就是俄国人武器落后,俄国人到了这个时候,在工业上已经被英法拉开了距离。

 

因此从克里米亚战争以后,俄国人开始一路走下坡路,后来又被黄皮肤的日本人击败,更成了整个欧洲的笑柄。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人打俄国人,纯属砍瓜切菜,不但以少打多,而且动不动一场战役下来,一抓就是几十万俘虏。

 

那个时候,可没有人称俄国人是战斗民族,所有的欧洲人,都觉得俄国是一个落后反动,不可救药的国家。

 

后来当了德国总统的兴登堡,还有和希特勒一起搞政变的鲁登道夫,都是靠打俄国人打出名的。

 

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彻底没落了,直到10月革命爆发,布尔什维克上台以后,他们才再次改头换面。

 

不过,话也说回来,在这段时间里,俄军虽然不强,但是毕竟紧靠着欧洲,属于西方文明范畴,所以比当时的大清,还是要强一点,但也仅仅只是一点而已。

 

实际上在整个清代,俄国人从来没有像英法那样,直接把大清打服,所以左宗棠后来敢和俄军叫板,那也是有原因的,当然,这些我们会在以后的故事里,向大家慢慢讲述。

 

好了,闲话少说,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讲,那就是伊犁将军常清,为什么突然失踪了?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