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往事(82)

来源: 2021-04-07 17:48:20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天价学区公园里,海淀娃的人生正提前开挂|谷雨影像

孙一冰 黄嘉慧 谷雨影像-腾讯新闻 2021-04-02
 
 

 

 

 

摄影|孙一冰

撰文|黄嘉慧

编辑|美里 周安

出品|腾讯新闻谷雨工作室

 

 

在中国的公园里,大爷大妈通常是绝对的主角,从合唱、压腿到体操、舞剑,十八般武艺轮番上演。被爷爷奶奶领着的小孩子们则三五一堆、肆意玩耍。但在北京海淀的一个社区公园里,却是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

 

 

如果在任何一个工作日的傍晚走进这个狭长的公园,你会仿佛置身一个热闹的露天少年宫。这里的娃们有三宝:跳绳,上课,还得跑。对见多识广的海淀父母和娃来说,没人会怀疑,玩儿,不仅仅为了锻炼身体,更夹杂着对知识的拓展、技能的培养,也承载着长辈的殷切期盼。

 
 
 

被严格计时的“快乐童年”

长春健身园,一个坐落于有着“北京学区房天花板”之称的海淀万柳学区的社区公园。这里紧挨中关村三小、万泉小学,河对岸是人大附小,被北京市最知名的几所小学环绕着。

 

进公园门没多远,就有一个月牙形的小场地,这里是家长亲自下场陪娃的地方。万泉小学二年级的瀚宝是个8岁的小男孩。每天放学3点到5点,他们都要来公园里做体能训练。今天先进行的是羽毛球项目,65岁的瀚宝奶奶身手矫健,亲自上场与孙子对打。

 

“滴滴,滴滴”,没过一会儿,一阵计时器声打断了二人的动作。瀚宝立刻放下羽毛球拍,从运动包里拿出跳绳,跳了起来。奶奶解释说,计时器是用来帮助约定时间,瀚宝每天要完成羽毛球、跳绳、踢足球、打篮球四大项目,每一项都有固定的练习时间。

 

拿着秒表计时的不止瀚宝一家。长春健身园跑道旁的空场上,溪溪妈妈正盯着手机上的倒计时为女儿计数跳绳。溪溪在中关村三小刚上一年级,就已经戴上了眼镜。今天溪溪妈妈陪女儿跑了1500米之后,开始了日常的跳绳训练。

跳绳成绩会影响孩子的体测成绩,进而与评优评三好学生有关,必须高度重视,这是家长们的共识。而溪溪妈还有更深的理解。在她看来,学习就像长跑,想要超过别人,升入理想的学校,拥有好的体能和吃苦的品质至关重要。

 

 

 

想要玩得“正确”,也要报班学习

在长春健身园,除了家长,更多孩子是在专业教练的带领下进行训练。下沉广场上邱教练的体能训练营是其中最热闹的了。二十多个孩子在邱教练的指导下练习跳绳,跳一会儿还要做做俯卧撑,或是沿着跑道跑几圈。

 

 

邱教练远看似乎是一个活力四射的青壮年,实际已经是一位68岁的老人了。“这些孩子在班里学习好,但也得练体能,要不然也扛不住他们的学业。” 邱教练9年前来北京,自己研究出一套教学内容:跳绳、花样跳绳、50米折返跑、仰卧起坐、体前屈、肺活量,还有“三滑”(轮滑、滑冰、滑雪)。这些项目大多是学校的必考项目。

 

邱教练带的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他虽然有点凶,但确实能带出好成绩,所以深得家长追捧。一名家长带着她的女儿在远处观摩。小女孩今年6岁,“年龄不够,人家只收一年级的,我们这小了一岁。”妈妈颇为惋惜,临走加上了邱教练的微信。

一个小时的课临近结束,孩子们在台阶前站成两排,家长们也自觉排成两排,站在孩子身后的台阶上听邱教练对今天的课程进行总结,比孩子听得更认真。下课前,孩子们鞠躬拍手向老师道谢,家长们也跟着点头致意。

 

 

下课后,孩子们四散而去,只有第一次来上课的茉莉还在一旁重复着刚刚的单摇练习。她的妈妈站在对面,提醒茉莉赶紧温习,记住动作要领。邱教练正欲离开,看到茉莉的动作,连忙严厉制止:“你快别让她跳了,她这样,跳一百遍也是错的。”他走过来指导茉莉放下绳子,做简单的挥臂动作,并在一旁叮嘱茉莉妈妈,“就这个动作,50次一组,每天最少400次。”茉莉妈妈连忙点头,脸上一副担心的神情。

 

 

 

小学生的中考体育课

离下沉广场不远处,一个个子高挑的女老师正带着七八个明显大一些的孩子练排球。这群孩子中有一个穿着人大附中校服的学生颇为显眼,是这群孩子里唯一的初中生,其余的都是五六年级的小学生。

 

张老师说,虽然她教的是中考体育,但这些小学生的家长早早把孩子送来培训,为将来中考体育的40分做准备。
和低年级的小学生相比,这些大孩子通常没有家长跟着,家长只负责接送。但这些课,却是家长自己攒起来的。

 

北京体育大学在读研究生蔡老师和毕业生张老师就是两位被攒出来的体能老师。蔡老师形容他们的课是“人传人”现象,他这么描述自己与5个学生的相遇,“其中一个家长找到我,然后又找了4个学生,凑了5个人开班上课。” 他带了5个来自中关村三小的高年级男生,每周一上90分钟的体能训练课。至于这些年轻的老师是如何被家长找到的,戴着鸭舌帽的张老师狡黠一笑:“你听说过北体大兼职群吗?”

 
3岁半的Jason还没上幼儿园,住在中关村三小学区里的他最喜欢在长春健身园里“视察”。小小的他还不太会说话,拉着奶奶往大孩子上课的地方走去。几年后,他也会成为这些孩子中的一员吗?

 

======================================================

 

 

真实民警故事:你以为惊险到要开枪,其实更像社会大保姆|谷雨影像

中青冰点报 谷雨影像-腾讯新闻 2021-03-31

 

纪录短片《大邱庄警事》片段

出品|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腾讯新闻谷雨影像

 

 

 

撰文|魏晞

编辑|沐梓 周安

 

 

 

想看到一个地方最真实的色彩,就到它的派出所去吧。

比如,大邱庄派出所民警甘长展能通过鼻子感受到疫情带来的变化——因为停工停产,这个吃“钢铁饭”的镇的空气里少了股异味。而值班室的民警感受到的是,近期,由于防控卡口检查严格,以流窜作案为主的入室盗窃和偷电动车的案件变少了。

像全国5.4万个基层派出所一样,这里总有一些细节,连通着社会微末处的神经。

 

01

 

位于天津市静海区的大邱庄,是中国最早的“亿元村”,极盛之时,外来打工者的人数是本地村民的4倍。很长一段时间,这里的大部分警情和外来人口有关。派出所的30名民警管理着这里的社会治安。

即使在一个户籍人口只有4万多人的镇子上,维持治安也是一项繁琐的工作。

1986年出生的甘长展,在大邱庄派出所工作8年,带领着一个8人小组。

他已经连续5年除夕在派出所值班。今年除夕,正好是甘长展的阳历生日。他特意点了外卖,买上海鲜,但小组有一半值班民警没吃上一口。他们忙着巡逻卡口,参与防控疫情的工作。

 

在没有进入大邱庄派出所之前,甘长展从没踏足过这里。

他对大邱庄的历史了解甚少,只知道这个距离他家25公里的乡镇经济发达,人们头脑活跃。所以刚来大邱庄工作那会儿,他提醒自己要谨言慎行。

这种情况普遍存在在派出所的民警中。这30个民警中,有14名民警30岁以下,29名大学本科毕业。

对于大部分90后的年轻民警,他们面临的各类警情,与他们此前的生活相距很远。

 

1995年出生的只茂帅,本科读的公安情报学专业。他学习过反恐情报的各种理论,却没有学习如何处理家庭矛盾。

有一次,只茂帅出警遇到两口子吵架,当着他的面两人都承认自己出轨,都要求他把另一半拘留。他只好假装自己已经结婚,坐到炕上和夫妻俩开始聊。

派出所每周会接到一两起家庭矛盾引起的警情。曾有丈夫报警称,脸被妻子的指甲挠花。1990年出生的杨丙帅劝说他,自己在家也被妻子挠过很多次,大老爷们儿不能为这点事过不去。实际上,他还没觅得另一半。

 

出警次数多了,很多警察都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只茂帅说,如果夫妻关注孩子的未来,那两人还没有分开的意思,他会劝和;如果两人天天吵架,已经开始计算离婚后的财产支配,他会劝分。

而甘长展总结,调解纠纷时,要让对方感觉到亲近。比如,面对一些社会闲散人士,他先骂几句脏话,对方会觉得这个民警不装,再说理时,对方会觉得民警在为他好。

 

他处理过的家暴均是轻微伤,属于可以调解的范围。他会先把妻子拉一边,扮演一个温柔的倾听者,听妻子诉说心里话,再把丈夫叫来,当着妻子的面严厉地批评丈夫的不是。要是话说狠了,丈夫不乐意,他还要适当圆回来,“你也挺辛苦的,工作不容易”。

这一套并不适用于自家的家庭矛盾。当父母抱怨他工作忙碌,顾不到家时,他笑嘻嘻地连忙认错,小心哄着,自认理亏。

 

02

 

刚入行时,甘长展也曾有过不敢开口的阶段。学生时代,他是在旁边听着别人说话,跟着哈哈笑的那一个。

相比于人,他更爱和电脑和机械打交道。他毕业于山东大学自动化专业,曾有机会去日本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但他是独生子,父母都在农村生活,因此决定回天津工作。

他认为警察是个帅气的职业。这个认知源于小时候他和同伴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总要争着当警察。

而对于女警刘莲莲来说,选择警察的理由很实际,警察岗位招人多,考上的几率比较大,是个稳定的工作。

作为社区民警,她负责大邱庄镇上的两条街。巡逻时,她要去街上的KTV、足疗店、洗浴场所检查。父母为她出入娱乐场所感到担心,总会叮嘱她不要得罪人。

刘莲莲也会遇到让自己感到满足的时刻。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大爷,想请派出所证明自己户口本上的身份证号码是错误的,因为和存折上的号码对不上,取不出钱。为了开证明,老大爷骑自行车在派出所和银行两边折腾了3次。

刘莲莲最后开车带他去银行协调这件事,银行答应帮助老人取钱,并修改存折上的证件号码。坐在副驾驶座上,老大爷反复向她敬礼致谢。“我那会儿就感受到穿这身警服的骄傲。”

 

而甘长展在入行两年后,迎来了对这份工作的自我认同。2014年,他负责侦办一起涉嫌寻衅滋事的案件,嫌疑人失踪,仅留下一段视频。他想要网上追逃,必须先核实清楚嫌疑人的确切身份。他去向静海分局的刑警取经,学习最新的视频辨认技术,再挨个儿找目击者确定嫌疑人。

干完这个案子,他信心倍增,开始把派出所的工作当成一道道数学题、物理题,“一定要把题做出来”。

从警8年,他从没在执勤时开过枪,也没有遇到过需要开枪的环境。他曾羡慕特警,能穿着作训服,握着冲锋枪,但慢慢发现,派出所解决矛盾纠纷的工作,是大多数警察最重要的事。

 

杨丙帅同样认可这一点。大学毕业后,他在北京做过房地产中介、开过桌游馆。27岁时,高昂的房价让他选择离开北京,回到家乡天津,想考个公务员。

备考期间,他去派出所做辅警。有一次,他辅助民警寻找一个从传销窝点逃离的姑娘。姑娘看到民警怯怯的,不敢上前来,他说,“我们是警察,来带你回家”,姑娘马上蹲坐在地上,哭诉自己的经历。

在那一瞬间,他觉得自己必须干警察,有意义。

 

 

03

 

几乎每个民警都观察到,近几年,许多微小的变化出现在派出所的日常事务中。

大邱庄治安案件的严重程度下降,以前的案件多以打架为主,现在程度轻微的口角纠纷占了更大比例。

侦破案件时,民警有了更多技术手段获取证据。过去,厚厚的一本案卷里,大多以笔录为主。现在依赖图像侦查技术,有时即使嫌疑人零口供,也能靠物证指认嫌疑人。

民警维权的意识在慢慢提高。甘长展曾被一个醉汉过肩摔,后脑勺着地,但那时民警普遍不维权,他没有意识要状告对方。过了两年,他协调纠纷时被酒瓶子砸中脸部,构成轻微伤,他采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感觉心理平衡一些”。

 

除此之外,派出所的很多角落也在发生变化。

值班室里有一个监视屏幕,直播距离10米外的办案区里的动态。办案区包括候问室、询问室和讯问室。候问室的边边角角用海绵垫包了一圈,栏杆也用黑胶布缠绕好,防止有人自残或醉酒摔伤。

饮酒的人,需要等待完全清醒,才能开始做笔录。候问室还有一个皮质软包的醒酒椅,躺上去,头部和四肢可以自由伸展开,椅子上有伸缩带限制四肢和胸部。

04

在值班室,民警的座位是一排铁椅子和硬质沙发床。春节前的某一夜,主班民警只茂帅趴在沙发床上,脸朝着电脑的方向。监视屏里,一个醉汉四仰八叉地躺在醒酒椅上,昏昏睡去。屏幕的白光反射到只茂帅的脸上,他盯着电脑里随时可能弹出的警情信息。

只茂帅形容,派出所的民警是社会大保姆,要管各种各样该管不该管的事儿。

 

脱下警服的甘长展去大邱庄的餐厅吃饭,常常有人语气亲热地跟他打招呼。有时候,甘长展也想不起对方是谁。

去年父亲节,幼儿园为每个小朋友录制视频,请全班的爸爸现场观看。当6岁的女儿出现在屏幕那端,向大家介绍,“我的爸爸是警察,他会抓小偷,他经常去加班,很少能陪我”。

“我的爸爸很厉害,他能在家帮我做冰淇淋,帮我做饮料,帮我装饰公主房。”女儿继续补充。坐在那里,甘长展感受到一种有底气的职业自豪感,尽管女儿的话带来的欣慰,无法完全消弭陪伴孩子较少的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