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一,三,五,七,九...”

来源: 2021-04-06 08:53:01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其实道家和禅宗有点类似,也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文字是有限的,像道元禅师遇到的老典座说的,办道,是“遍法界不曾藏”,而文字是“一,二,三,四,五...”。

文字这些东西,都是名法,“言者不知”。但对我们悟道,依然是可以有帮助的。我们知道,佛家里,分了不少“一,二,三,四,五”,这里我也来给大家几个道家的,“一,三,五,七,九...”。

只是一个启发。

 

一是,“抱一”

什么是“抱一”,你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倒推回去,就只有一,即大道。

“抱一”,就是不二。什么是二?你走两个极端,落两边,就是“二”了。事物分上下、美丑、善恶,但在我们悟道者心中,应该是不分这些的,因为是虚的,无差别的。

身心也是抱一的。心里想的,和做的,应该是一致的。

在用上,也抱一。也可以叫抱朴。什么是“朴”呢?就是砍下来还没做各种器具的木头叫朴。“朴散为器”,在没“散”之前,就是一根十分朴素的原木。但它一散,那么用途就千千万,做家具,做房子,做车船,无穷尽。不限定在某一用上,那么就回到“朴”的状态,惟其如此,你才可以妙用无穷。

 

三是“三宝”:

老聃送的,“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个我已经简单提过了,在视频里,我会分别细讲。

三宝,就是三个含德至厚的行为特征。我们秉持,就对了。这些都是符合大道的行为,含有同情心的行动;懂得节制,约束自己不放纵,规避风险积蓄力量;处下、不争、谦让。

 

五是“五象”:

一、三是老子提的,这个五,是老子的弟子、陶朱公的师父文子提的。所谓五象,就是大道的五个形象。

虽然大道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符合大道的“真人”,还是会表现出这么五个特征的:

虚无、平易、清静、柔弱、纯朴。

其中虚无、柔弱我都已经在视频里讲过了,接下去我会讲清静。在佛家,是清净,在道家,是清静。

 

七是“七善”:

“七善”,是老子在《道德经》里,从“上善若水”里,化出的具体的七个“善”,即我们怎么去效法水的七个厉害之处。

分别是: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这个“善”,包含“这样做最好”,和“擅长这样做”的意思。“擅长这样做”,指的是水,“这样子最好”,是指我们去学习。对的,去向水学习。千万不要认为人是万物之灵,其它都是傻瓜啊,在老子看来,水是在世间,最符合道的事物,咱不是。

 

九是“九守”:

“九守”,是文子提出的。文子是老子的弟子,经常听老子教诲,在他的《文子》一书中,大量类似《论语》的“子曰”,在他那里叫“老子曰”,不可小觑。老子的《道德经》,是出函谷关之前,留给关令尹喜的,在之前已经有一些弟子,说过一些话,这些话,不一定在《道德经》里。

所谓“守”,就是懂得那些道理后,你要秉持,以及如何去秉持。九守是守虚,守无,守平,守易,守清,守真,守静,守法,守弱,守朴。

你可以看出,道家的学说,也是自成一个体系。它没有佛家那么弯弯绕,大道至简,但正因至简,又很容易被人忽视,以致于“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大道至简的同时,又十分玄妙,所以又“莫能知”,如果不一点点虚心学习,又难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上面“九守”,其中的“守法”,不是现在遵纪守法的意思,这个法,依然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个法,意思是耳提面命,不要忘了时时去“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思想,强调“守法”,而不是“守戒”。

--------------

当然,“三,五,七,九....”这些,都是个皮毛,只是道学精神的一部分,而且只是名法,有限的文字。最终融会贯通,抱一,才是根本。和佛家一样,最后连抱一都没有,回到无,乃至无无,无无亦无,湛然长寂,寂无所寂......

和佛家是殊途同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