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倒的地主资本家,后代为什么能很快发达?

来源: 2020-12-22 08:35:03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转帖]被打倒的地主资本家,后代为什么能很快发达?

 

 “地富反坏右”,是解放后:地主、富农、私人企业家、持不同政见者、大知识分子的标签。“地富反坏右”当年被搞得很惨、打倒在地,大量的处死、或者关进监狱、或赶进农村、穷乡僻壤的地方劳动改造。也有大量“地富反坏右”逃到国外去。

 

    现在社会有一个神奇的现象:社会精英阶层,也就是学者、企业家、官员、大多数是“地富反坏右”的子女或孙子女辈,也就是这些人的后代又翻盘了,除掉死绝的,大多数翻盘了,按过去的政治术语来说:这些人又“复辟”了。

    在名牌大学这种现象也是十分明显,这些学生中大部分是“地富反坏右”的后代,在二本三本中,“地富反坏右”的后代数量也不少。鞠老师教过许多老板,这些白手起家的人,感觉60%-70%的先辈是“地富反坏右”。在基层官员中,“地富反坏右”的后代也很多。

    所以现在社会上形成一个风气,总想把自己祖家攀上“地富反坏右”的关系,仿佛是十分光荣的,实在找不到的就给祖宗找一个皇上厨子的身份也是光荣的。

    也就是说现在社会精英的构成大多数还是过去精英的后代,虽然没有精确统计是经验感觉,占精英阶层的60%-70%,但过去的“地富反坏右”可没有占比60%-70%,就连6%也没有,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智商的遗传是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我当了多年的老师,深刻意识到人智商差异是很大的,这是无法否认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镇反”“反右倾”“文化大革命”搞死了很多人,和历朝历代死人不一样,古代是笨人更容易死,而近代是聪明人更容易死,中华民族的基因被大大的劣化配置。另外一个因素是大家所忽视的,家庭文化的传承。

    “地富反坏右”的家庭文化和许多人想象的相反:他们比较正面、积极、比较感恩。比如感恩的家庭文化教育,可使子女调动周边社会力量,帮助他成功,大家会觉得为这样的人帮忙有价值感,于是事业容易成功。

    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中国地主

    迄今为止,我们仍然能在教科书上看到,类似这样的描述:地主依靠出租土地剥削农民为生,是封建社会的典型代表,是罪恶的剥削阶级;他们品德败坏,横行乡里,欺男霸女,无恶不作……其典型代表有黄世仁、周扒皮、南霸天和刘文彩……

    假如所有地主皆合上述所言,果真罪大恶极,天理不容。但问题是,中国地主真的是那样吗?有多少人,对这个已经被消灭的特殊阶层,有足够的了解?

    何谓地主?

    要认识中国的地主,首先要明白以下三点:

    第一、中国的所谓地主的形成,从地主的土地和财富的来源来看,有学者指出,大体有以下三种:一是祖上传下来的家业。二是在外地做官、经商发了财,回乡兴家置业,购买大量土地。三是勤劳俭朴,聪明好学,善于经营,一辈子省吃俭用,有点积蓄便买田,慢慢上升爲地主。当然,也有靠欺行霸市、高利盘剥而上升爲地主的,但这种人只是极少数。

    第二、法律问题。地主的土地、山林、房屋等不动産,在交易、过户的过程中,都是签署了契约,按章缴纳了税负,并由当时的政府主管部门颁发了权证,既是公认的,又是合理合法的。

    第三、历史的合理性。地主这一阶层当年在农村占有的土地和财富较多,是多种社会力量长期碰撞取得的均势与平衡,是两千多年来皇权专制社会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一种符合当时社会需求、合理合法的重要的政治经济结构要素。

    中国地主,其存在有几千年历史,就其土地来源而言,“地主”资产的原始积累也有一个过程,也有不同的类型,有些“地主”的资财是靠勤奋劳作积累出来的,有的是在外地经商赚了钱,回家买了地,也有的是来自祖辈的遗产,不能说全是不义之财,不能说“地主”的资财都是抢劫来的、都是罪恶的产物。

    如此一来,中国地主的存在,完全是一种合法的自然现象。

    中国地主有何作用?

    1、地主代表农村先进生产力

    两千多年前,孟子说:有恒产者,始有恒心。这话的意思是:只有财产较多的人,做事才有责任心。因为他要对自己的财产负责,对自己的家庭负责,对自己的声誉负责……绝对不会乱来。当年,地主阶层以其财富、道德、学识和声望,责无旁贷地担负了政府职能缺失部分的职责,在农村中起着稳定社会的中流砥柱作用。

    农村中有一批勤劳俭朴、善于经营“田秀才”——用农民的话来说,就是种田的“好把式”,他们上升为富农、地主后,代表着当时农村的先进生产力。他们农具比较齐全,资金比较充足,生产具有一定规模;他们经验丰富,接受新生事物较快,有能力选择和改良作物的品种;他们的农、副业产量总是达到当地最高水平;他们先进的耕作方法给贫苦农民起了示范、带头作用……如果让他们继续富下去,其子女留学美国归来后办农场,中国的农业或许会改变面貌,跟上世界前进的步伐。

    2、地主进行土地经营能解决贫农就业问题

    就经济而言,当年地主将土地出租,解决了贫苦农民的就业问题,与资本家办工厂给城市贫民提供就业机会,与当今外资进入中国解决城乡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一码事。地主收租是土地投资的回报,工商企业利润提成是资本的回报,同样是一码事。 地主中有为非作歹之人,贫农中何尝没有为非作歹之人?

    3、地主是中国传统乡绅社会的传承者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因为有地主这一阶级存在,中国传统的乡绅社会才能在农村真正建立,从而也避免了中国乡村的空洞化。这些人读的是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新一代或者上新式大学,或者到外国留学,有的儒家思想深入骨髓,有的民主自由思想铸造人格,成为新的绅士,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具有怜贫恤老、救济鳏寡孤独、助教兴学、救灾赈灾、修桥补路、兴修水利、调解纠纷、倡导文化活动(舞龙灯、赛龙舟、唱大戏等)的善举,举凡农村中一切需要钱、物的公益事业、慈善事业,他们带头发起、热情赞助并充当捐资、献物、出力的主角。经过较好教育进入官场、文坛、教育界、商场、工厂等上层社会的,大多数是地主家的子弟。

    4、地主是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

    一般而言,它由正直诚信、发家致富、知书识礼的人所组成。这一群体没有国家俸禄和职称,只是凭借个人素质而形成的潜在势力,掌握着乡村的话语权。他们不妨一领青衫躬耕草野,但往往却一言九鼎,安抚平息着乡村的裂纹和创伤。不管政治是如何周期性动荡,皇朝是如何兴衰更替,是他们在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在很多意义上说,都是他们在代行政府职责,在充当太平盛世的守护神。

    历朝历代的入登大宝者,多数很在意对士绅阶层的培育和保护,即使满人入关,也不敢完全消除江南的缙绅门第。

    地主厄运降临

    上世纪50年代,土地制度改革斗争在新解放区开展得轰轰烈烈,新政权要求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一夜之间,全国数百万地主变成被消灭的对象。

    地主和资本家的子女考上大学的比例为什么那么大呢?大概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他们有文化基础,几千年来的封建文化都是属于地主文化,他们的祖祖辈辈都有一定的封建文化教育基础。

    第二:他们家族中对教育文化的重视。地主豪门本来有文化,知道文化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所以他们注重对儿女的文化教育。

    第三: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在政治上不可能有出头之日,唯一的希望就是掌握知识,在自然科学领域里有所发展。

    所以,就造成在77年恢复高考后,地主豪门子女考上大学居多的情况。这些人也因此改变了自己乃至整个家族的命运。

 

--------------------------------------------------------------------------------------------------------------

 

38名中国军方作家罕见集体退出作协 涉及多位高级将领

 





北京时间12月16日,中国作家协会(简称作协)发出公告,指根据军队有关文件要求,38名军队作家提交了退会申请,作协书记处确认终止这38人的会籍。这是中国作协成立71年来首次有大批作家集体退会,引发关注。

中国作家协会网站发出“38位军队作家向我会提交了退会申请”的公告,并列出38人名单,当中不乏退休将领,包括解放军总装备部前副政委朱增泉中将、海军航空兵曾副政委马国超、原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陆文虎、原浙江省军区司令员王贺文等,还有新疆作协副主席周涛、“80后”军队女作家董夏青青。有关公告已被删去。

据港媒《星岛日报》12月21日消息,外界有猜测认为是中国军方抗议作协没有处理“方方事件”,但作协高层否认二者存在联系。

该消息人士称,这是由于军队正加强清理军人参加社团问题。

据悉,湖北作协前主席方方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以日记形式记录她的见闻与感想、批评,并且在欧美出版,引发“抹黑国家”的争议,中国作协副主席张抗抗则力挺方方。

外界一度猜测中国军队作家集体退会是抗议作协“包庇”方方。

对于此事,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表示,这是“军队在军改过程中的要求,没有特殊的含义。”

据悉,近年来中国军方一直在进行清理军人参加社团的问题,今年上半年以来中共中央军委对落实规定更加严格,职务较高的军官必须清退出各类社团,最多只能保留一个与职业相关的社团。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新修订的《规定》,进一步加大对军人参加社团的限制,包括明确超过70岁的要退出所在社团等。

内地著名作家陆天明在微博引述消息称,中国军方不仅要求自己的作家退出作协,还要求参加文联各协会的军方人士都退出这些协会,目的是安心备战。他说,70年来发生此种集体退会尚属首例,官方不做任何解释,难免引起各种猜测。

据悉,在中美关系以及台海局势紧张之际,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多次召开会议,将目光聚焦军队建设上,并强调全面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

令人关注的是,中共高层在不足一个月内,三度提及“备战打仗”。

10月底,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2027年完成建军百年目标,同时再提至2035年基本实现军队现代化。

紧随其后11月13日,中共中央军委下发试行版的军队联合作战纲要,为三军联合作战训练指明方向。

11月25日,习近平出席中共中央军委军事训练会议,为全面铺开联合作战纲要增添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