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逸事
神机妙算李淳风
1.预言日蚀
李淳风老爷子,确实不得了。
据说,他在校对新岁历书时,发现朔日(初一)将出现日蚀,这是不吉祥的预兆。他就禀报给唐太宗了。太宗皇帝很不高兴,说:“日蚀如不出现,那时看你如何处置自己?”
李淳风说:“如果没有日蚀,我甘愿受死。”
到了那天,皇帝便来到庭院等候看结果,左等右等,就是没有出现日蚀。太宗皇帝就对李淳风说:“我暂且放你回家一趟,好与老婆孩子告别。”
李淳风说:“现在还不到时候。”
他就在墙上划了一条标记,笑对太宗皇帝说:“等到日光照到这里时,日蚀就会出现。”
最为奇妙的是,当日光到达划线地方的时候,日蚀果然出现了,跟他说的时间丝毫不差。
2.风觉神占
李淳风与张率都在皇帝身边服侍,有一次,一阵暴风从南面刮来。风从南方来,为《风火家人》,巽主号哭为血光。巽为五,离为“里”(谐音)。
李淳风认为:“在南面五里远的地方一定有人在哭。”
张率则认为那里一定有音乐声,离为喜悦,必然是喜悦之事。太宗皇帝的随从,骑马前往,一探究竟。
结果,南行五里,果然遇到一支哭着送葬队伍,队伍里面又有吹鼓手奏着哀乐。
3.神鬼莫逃
有一次,李淳风奏禀太宗皇帝说:“明日北斗七星将变化为人,前往西市喝酒,可以派人守候,将他们请来。”
太宗皇帝信了他的话,便派人前去守候。
见有七个婆罗门僧人从金光门进城,到了西市酒楼,上了楼,向店主人要了一石酒,端起碗来就喝,时间不长便把一石酒喝光了,于是又添了一石。——酒量之大,让旁观者瞠目结舌。
使者便上楼搭话,并宣读了太宗皇帝的诏书,说:“现在请各位大师到皇宫去一趟。”
僧人互相看了看,然后笑道:“泄密者,必然是李淳风。”
于是便对使者说:“等把酒喝完了,我们跟你一块儿走。”
僧人们喝酒完毕,随使者下楼。到闹市,使者回头,发现僧人们踪迹皆无。
使者回去将以上情形如实奏禀皇上,太宗听后甚为惊异。
当初僧人喝酒时,并未交酒钱,但当店主收拾器具时,在僧人的座位下面竟发现有钱两千。
测字大师马守愚
马守愚,明中后期人。他专攻谢石的测字法,集前人所长,成为当时名闻遐迩的测字大家。他的测字方法特别灵活,只要对测字有用,什么都可以拿来应用。
一次,有一位退休在家的官吏,请马守愚来府中测字,他信手写了一个“休”字,请马守愚测这个字,看他的前景如何。马守愚拿了这个字看了又看,又把这个字拿到太阳下面,从反面对着阳光看,看了好一会,自言自语地说“奇怪啊!怎么从反面看过来,一个“休”字变成了“兵”字。莫非兵部长官正空缺在那里。要你去上任不是。”这位官吏听后哈哈大笑,说:“不可能,不可能,我已年迈退休,朝廷那会再用我呢!”那里想到,因边境发生战火,他有治边的才能,朝廷请他重新出山,给马守愚言中。
一次,有一姓沈的人用一个“金”字请马守愚测一下他的将来。马守愚对他说:“君其五行中安身立命乎?恨与小人作缘。三十年后,以此败,亦以此获。”沈以后妻故,有雀毁之讼,乃其妇颇健,持门户,卒藉温!饱。此事正好发生在测字后的三十一年。
还有一次,有一个人想替别人牵线搭桥,做一次“红娘”,但不知“红娘”能不能做好。他听说马守愚测字是很灵的。于是,他写了“吉帖”两字去给马守愚测字。原以为“吉帖”两字有吉祥的意思。但马守愚见后,并不马上给测字,想了想后说:“你要求测的婚事已经十分美满了,你看,如把“帖”字的巾旁横放到“吉”字下面像喜字,有喜庆的意思。但以后有不吉利的事要发生,因为如把“吉”字下面的日字移到巾字上面,便成了一个‘吊’字,有吊丧之意,不很吉利。”在这里,马守愚把“吉帖”两字上调、下移,或断为吉、或断为凶,这样灵活测字在别的测字大家中是不多见的。
马守愚一个同乡的儿子在外地做生意,好长时间没有回家。同乡就去找马守愚问音讯,刚好屋外有卖米的,同乡就把拐杖靠在米箱上,拱手向马问候。马守愚忙问老人问什么事情,老人就把情况原原本本地说给他听。听完后马守愚说:“您的儿子已经到家了,您可以马上回去。因为“米”横穿一木就‘来’。老人回家时,果然看见儿子正在家门口等着。
古代测字大师张乘槎
张乘槎,元明之交时人。他善用字画求测,不为钩画所困,常常用字形的相似来推测。
一次,刘命熙的祖父生病在家,要他的孙子请张乘槎测一下他的病能否好转。
刘命熙写了一个“丰”字请张乘槎测。张乘槎见之,连连说:“死矣!死矣!”当晚讣音果至。
第二天,刘命熙去问张乘槎其中的原故。张乘槎说:“丰”字的上半部形似山,墓所在的地方,山中的两个“丰”是墓上的树木。
“丰”字的下半部是一个“豆”字,“豆”是一种祭器。这样的征兆还会不死吗?”
张乘槎还善于指字求测。公加有求测人不说出自己要求测的事,并喜欢随意指一个字求测,考考测字者的水平。
对于这种求测人是比较难以应付的。
有一次张乘槎就遇到这么一个人,此人叫刘常心,想请张乘槎测一个字,但又不说要测的字。
张乘槎见到这种情况就对他说:“写一个字才能测啊!”这时有一个小学生正在旁边写《千字文》,
写到“德建名立”这四个字,刘常心就指了其中一个“德”字请张乘槎测。
张乘槎问他:“你是否测将要来的人?刘常心回答说:“是啊!那么什么时候来呢?”
张乘槎回答说:“自今起十四天内必来。”刘常心不相信说:“恐怕事未做完,不肯来吧!”
张乘楼对他说:“一心要来。”后来果然如此。刘常心十分不解,为什么张乘槎会测的那么准,就去问张乘槎。
张乘楼告诉他说:“德”字双立人,乃行人耳,故知占行人。
旁有十四字头,故云十四日。下又一心字形,所以云心要来也。”
古代测字大师张九万
张九万,南宋人,与谢石、朱安国、汪龙并称宋朝四大测士,但人品不及谢石、汪龙。谢石、汪龙人性耿直,不喜欢巴结权贵。当时,张九万虽然名声很大,却是媚世媚俗之徒。据说,他给南宋大奸臣秦桧测过字。当时,秦桧虽权力达到顶峰,但名声极臭,恶迹斑斑,人人恨之。而张九万给秦桧测字时,依然是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
南宋绍兴年间,有一次秦桧坐在书房里,想请人给他测个字,把张九万召进府来,他用扇柄在地上划了个一字。张九万马上奉承地说:“相公要加官进爵了。”秦桧听后有点好笑,说:“我已位居丞相,爵为国公,还有什么官好加,什么爵好进呢?”张九万立刻回答说:“土”上加一画为王。当享真王之贵。”张九万的话说到了秦桧的心里。
汪龙除了自己相字以外,还招收徒弟,他的徒弟有个河南人善相字,颇得汪龙真传。汪龙丰富了测字的方法,频繁采用八卦,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学说,将测字术与古代其他算命术接上轨。汪龙为双警之人,不须观风使舵居然“多奇中”,这为测字术平添了许多玄奥的气息。
古代测字大师汪龙
汪龙,新安(今安徽)人,与朱安国同乡,也是宋代四大测字家之一。他早年就双目失明,人称“瞎龙”。在他的测字方法中融人中国古代传统的阴阳五行的观念,大量采用八卦、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学说,丰富了测字方法。
一次,四、五个举子进京赶考,途中来找汪龙测字,问一问此行的运气如何。他们一起说了“贵”字,汪龙回答说:“好,必中!”举子中间的一个人是独眼,临走时,汪龙叫他留下来私下对他说:“你们进京赴考,只中你一人,其余的都不行。”独眼人请问原因,汪龙说:“你不见“贵”字是中一目人”吗?”
有一个人在外面得了病,他的家人就写了一个“彤”字去占吉凶。汪龙说:“这是远方的人病了。”家人很惊奇,忙问缘由。汪龙接着说:“形字音为“同”,形状像“肜”,“肜”是指祭祀的第二天。如果是在家里,哪里有既已祭祀了才来问测的呢?
一次有个人想求测妻子怀孕的情况他写了一个“竹”字给汪龙测,汪龙就对他说:“竹”字是由两个“人’字组成的,一定怀了双胞胎,并且在二月生。“个”字有三笔,两个“个”字都是奇数,两个都是男孩,但恐怕都活不长久,就会死去。”此人不解其原因,问汪龙:“为什么会活不长久呢?”汪龙回答说:“此竹无根,是活不长久的,所以你妻所生的两男孩是活不长久的。”结果,果然是如此。
有一个人的父亲生了病,找汪龙测字,用一个“哭”字来测,汪龙就“哭”字说:“他是你的什么人?”来人说:“是家父。”汪龙又问“家父只生你一个”?来人回答说:“是的。”“那不要紧。”汪龙回答说。来人瞠目相视,汪龙对他说:“哭”字上面两口双全,下面一人,所以不妨。病好当在戊日,因哭为水,以土挡水,土在天干地支中是戊土,故戊日便好。不但如此,还应得一子,因犬字旁有一点。在汪龙的测例中,利用天干地支的记时功能来推测发生的时间是常有的事。
有一次,一个来为其朋友的病情测字的人,写了一个“尼”字请汪龙测,汪龙听就说“你朋友的病情不佳,尼字加一夕,字就是一个死字,明日必死无疑。”来人大惊失色,马上说:“再测一字。”心想:“尼”字与死连在一起不吉利,如写个生”字就与死无缘了,那就不是大吉了吗!于是他写了一个“生”字请汪龙测汪龙听了微微一笑说“生”字上可拆为“牛,下可拆为“土,牛为丑,丑、土就是说丑日人土,明日为丑日,必死无疑。”来人听后惊慌而去。
一次,有人用“陀”字来问汪龙打官司的吉凶。汪龙听后说:““陀”字以形观之,虎头蛇尾,以意而论,其庇在他,又音与拖同,故此案恐不能完结。
一天,有个犯人与押送他的差役一起来到汪龙的测字店,想请汪龙给他测字。这犯人听说有御史磨墨之说,他也仿照御史拿来砚台磨墨,由于他的手脚太重,泼翻了砚台中的墨汁。汪龙听到泼翻墨汁的声音后便说:“不用磨了,你是鸟台(御史台)的重犯人。”犯人间汪龙:“有生的希望吗?”他说:“虽不会死,但一生重罪,铁案难翻。”犯人哭着说“什么时候可转运。”汪龙说:“据此,当在七年以后,逢戌遇姓吕的官申冤,可改军罪,丑年可以回家。罪状哭字双口为吕,下有犬字为戌,运字为军,用字为川,罪字为四川,生者有丑字形。”
汪龙还首开了以物测字的先河。这也是汪龙测字最绝的地方。他常以围棋子、瓜子、汗巾、麻雀等来测字。
有一权贵无子,听说汪龙测字很有名,就找一个姓袁的门生寄去一只白色的围棋子,托他去汪龙那里求测一下有无后嗣。姓袁的门生是一个后补南工部员外,那天他微服出门,到汪龙住处,拿出一枚白色围棋子交给汪龙,要汪龙测之。汪龙拿了这枚围棋子便问他:“你是否姓袁?”那人说:“不错,那我是什么人呢?”汪龙用手摸围棋子的四周说:“你是位员外,对吗!”袁某又问:“我来求测什么事。”汪龙答道:“这是白色东西,应来自北方,必是北京当局的贵人,其第一要求测的有无后嗣。此物非木非石经水火锻炼而成,全无生气,怎么会有子呢!”后此权贵死于任上,终无子。这样看来,汪龙测字真是身手不凡。
一次,徽州郡守看见汪龙的生意非常好,门庭如市。郡守恐怕汪龙蛊惑民众,想处罚他。一天,他召汪龙来到他那里,问汪龙他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如讲对了,他就放了汪龙,如讲错了,就将汪龙当场打死。汪龙提出需指一物示之,方可求测。这时堂下正好有一妇女要打官司,徽州郡守就指这位妇女。这是一位身着孝服的年轻漂亮的少妇。汪龙听后便说:一只麻雀。徽州郡守听后大吃一惊,再问汪龙:“是死,是活?”汪龙说:“生死在你老爷的手掌之中。”郡守问汪龙:“你怎么知道是麻雀呢?”汪龙侃侃而说:“这位妇女年少漂亮,是位佳人。“少字加上佳”字便成雀字。她身穿孝衣,孝衣由麻织出,从而得出麻雀。”
还有一次,有人拿了一块汗巾来求测功名,汪龙摸后便说:“你不但能考中,还能成为生员,一定会穿学子所穿的青衿。因汗巾是布做的,布字为有字形,汗为泮字形,因学宫前有泮,考中府、州、县学的生员也叫人泮。巾者衣巾,布色新泽,就有更新的意思。”据说,后来此人果然考中。
古代测字大师朱安国
朱安国,新安(今安徽)人,是宋朝四大测字家之谢石的高足,他的测字风格与老师一脉相承。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六月,朱安国来到江西的鄱阳。那年正值科举开考,在临考前许多学子都想占断下自己的功名前程,在当时,测字占功名、求科第是十分流行的。朱安国是当时有名的测字高手,许多人纷纷前来请他测字。有一个叫段毅夫的学子,写了一个“飞”字请朱安国测。朱安国看了一看说:“二九而升。‘飞’之为字,从二从九从升。但据笔画言之,不能知其义,未可便决祸福。”这年秋试,段毅夫中了第十九名,他的朋友都纷纷向他祝贺,并说:“十九者,第二九也,君必正遇。”但是,在其后的省试中,他却名落孙山。过了三年,到了乾道元年(一一六五),科举开考,段毅夫再次参加考试,又中了第十九名,在这次的科举开考中,他终于登第,榜上有名。应了朱安国的“二九而升”的话,即要两次中十九名方能登第。
在乾道元年的科举考试后,鄱阳书生赵彦通因以《周易》应试失败,想改习赋,就去找朱安国测字。他写了一个“易”字让朱安国测。朱安国看了一看说:“得非有更易之义乎?此字从‘且’从‘勿”,当且勿易,终必得遂。”经朱安国这么一番拆字,赵彦通打消了改习赋的念头。
一天,朱安国去拜访洪迈。洪迈是当时洪文名满天下的三兄弟之一,其大哥洪适,二哥洪遵都是当朝大官。这天,朱安国来访,洪迈想请他测字,问朱安国:“可不可用书信中的字来测?”朱安国回答说:“可以。”洪迈即指封书信中的一个“去”字给朱安国看,朱安国看其字体带草,就对洪迈说:“此尊官是位贵人,今所占何事?”洪迈说:“写此字的是一位现任参政知事,他想辞去官职。”朱安国对洪迈说:“你看这个‘去’字正像钻头出天上,将位冠百僚,无庸询休逸之请。”两个月后,那人果然拜相,应验了朱安国说的话。同同一朱安国的测字跟他的师父一样,十分玄妙。
一次,有一个叫王明的人来求测,他是一读书人家的仆人,小时候也读过一点书,后因家境贫困,放弃学业,才做了人家的仆人。这次他写了一个“庆”字来求测,朱安国看后说:“此虽小人,中心作文而不遂。又恨其必字势偏左,主左脚跛蹙之疾,旦夕却招婚姻之喜。”当时在坐的人听了之后,都说极是,王明三十岁时得风湿,故左脚不好。但有一点不明白,王明已是七十岁的人了,并有妻室,怎么还有婚嫁之喜呢?一周以后,他为人家作媒嫁女,收到了许多谢礼。朱安国的最后一句话,也得到了应验。
古代测字大师谢石
谢石,字润夫,生于四川成都,两宋之交时人,是专业测字的开山人物,有“测字圣手”之称。传说,他曾得神人相助,并授予《心易秘占》一书,不过后人谁也没有见过此书。一生以测字为业的谢石,早年在成都测字就很有名气,曾有人以“乃”字求测。“乃”字实在太简单,简直无法拆解。此人想看看谢石测字的功力。谢石果然身手不凡,他答道:“乃’字为‘及’字不成,你将终身不会及第。”
北宋宣和年间,谢石来到京城汴梁,在市中心开设家测字馆,馆外挂一幅写有“测字”两字的布条做招牌馆内放张桌椅,墙上挂一张大纸,纸上写有千余字,不识字的求测者只要往纸上一指,就可测字了。后来的测字者纷纷仿效,“千字牌”成了测字者的标志之在京城中,谢石的名声越来越大了,并很快传人了宫中。
一天,宋徽宗想试他一试,在一纸上写了一个“朝”字,叫太监拿去给谢石看。谢石看后就说:“此字非你所写。”来人暗暗吃惊,但面不露色,对谢石说:“就字而言如何”?谢石告诉他说:“朝字拆开为‘十月十日几个字。此字非此月此日所生之天人写,还有谁写呢?”果然被说中。来人赶紧回宫去复命。第二天,宋徽宗召谢石进宫,在宫中的御花园,宋徽宗命宫女嫉妃写字让谢石测字,谢石都一一作答,并且都很在理。宋徽宗又令中官去东宫,要太子写一字来,太子写了一个“太”字,谢石一见就说:“此天子也。”宋徽宗问:“为何?”谢石说:“太字点微横,此必太子,他日移置到上面去,不就成了天子的‘天’字了吗!因此,写此字的是位天子必定无疑。”
宋徽宗听了十分高兴,厚赏了谢石,还封他为承信郎。从此,谢石的名声就更大了,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求测,门庭如市。
一天,宋高宗赵构便服微行,在路上看到正在测字的谢石,宋高宗夹在人群中,用手杖在地上划了一道,让谢石测,谢石见后一惊,再要宋高宗写一字,宋高宗又举手杖在地上写“问”字,因填土所梗,两旁的竖笔都向外飘飞,这次谢石更为吃惊,马上说:“前字土上安一是“王”字也。后字“问”两旁,左右皆‘君’,必是主上。”谢石说完,马上下拜。宋高宗见后,立刻说:“不用多说,明日进宫来。”
第二天,谢石应召进宫。在宫中的便殿,宋高宗拿出预先写好的一个“春”字让他测字。这个春字写得上大下小。
谢石见后就对高宗说:“秦头太重,压日无光。”高宗听后默默无语,给了他一点赏钱,就叫他出宫去了。
当时正值秦桧专权,谢石测“春”字的事传到了秦桧的耳朵里,秦桧勃然大怒,认为谢石影射他,便找了一个借口,
在高宗面前奏了一本,将他发配到岭南。
谢石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一生给人测凶吉,却无法测知自己的凶吉,落得这个下场在去岭南的途中,谢石遇见一个依山而立的人,
手中举一个测字招牌,谢石心想此人也是相人,莫不写个字让他测一下。谢石写了个自已的姓“谢”字让他测,
此人说:看来你也是一个相人。”谢石问:“何以见得?”他说:谢字拆开,不就成了‘寸言中立身”吗!不是相人还会是什么人!”
谢石又以自己的名字请测。此人说:“石逢卒则碎,与你同行的人是个卒,不是好兆头。”他又问了一下卒的姓名,
卒回答说:“姓皮。”此人惨然地对谢石说:“石逢皮则破,你这次去怕回不来了。”
谢石听罢就说“这是命里注定的,逃也逃不了。我们不谈这个了。请你也给我写一个字,让我也来测一下。”
此人说:“我在此,即是字,不用写。”谢石一看,此人正好站在山旁,就说:“人立山傍成仙字,你是仙人不是?
此人笑而不答,转眼之间就不见人影。后来,谢石果然如此人所言,未能被赦免,死于岭南。
谢石对测字术的发展影响是非常大的,
不仅在他之后出现了许多测字大家,像朱安国、汪龙、张九万等,而且他的许多测字方法成为后代测字术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