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点打援
【404文库】毛有话说 | 中芯国际,恐怕是“围点打援”
CDT编者按:本文发表于2020年9月9日
【编者按】芯片,今年股价热得烫手,估值高得吓人,其实代工不是一个好行业,从投资回报角度看,商业模式奇差。中芯国际,且不看AH股之间的两倍溢价,定性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重资产行业,苦逼的代工业,做的是低端芯片,与台积电和三星存在几代代差。问题是它辛辛苦苦赚的那点代工费,对股东来说没啥盈余,需要巨额的资本支出,才能维持竞争力;
不断烧钱,才能跟上行业的脚步。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不断的圈钱-烧钱-升级换代-继续圈钱-继续烧钱……它不是为股东而存在的,它的存在完全是国家战略,通过追随同行,打破垄断壁垒,不断做一根行业的搅屎棒,我烧钱只为做你们的备胎,不让中国电子工业被“卡脖子”。
然而依靠中芯国际摆脱“卡脖子”的命运,又是根本不现实的,初始逻辑就是错误的。
且不说代差,台积电目前已经量产5nm,攻关3nm,中芯国际今年正冲刺14nm。
等你还没赶上对手,就被大BOSS美帝秒杀了,前期几千亿的投入都是沉没成本,打水漂,烧钱也白烧。
前车之鉴就是福建晋华、武汉弘芯,巨额投资和财政补贴现在变成了两块工业荒地。
甚至我怀疑,美帝学的就是当初国共内战时我军最拿手的战法——围点打援。
利用对方举国体制,将计就计,请君入瓮,华为就是围的那个“点”,围而不歼,猫鼠游戏,让你煽情,让你嚣张,
然后戏弄你,打爆你;中芯以及其他友军就是打的那个“援”,不断来救,不断投入,不断冒尖,冒尖就打,聚而歼之,
援军不断被吃掉,沉没成本越来越大,大到无法止损,耗尽你的国力和财力。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美帝之心,何其毒也?!
当年旧冷战时,里根就是用这一手“星球大战”挖坑拖垮前苏联。前苏联也是举国体制。
归根结底,不是钱的问题,也不是人海战术能解决的,因为芯片这条赛道你做不到独立自主,具备了代工能力,依然受制于人:
核心设备是靠欧洲的荷兰阿斯麦(技术主要来自美帝);高端材料来自日本(去年日韩互怼,日本断供材料韩国电子工业立马停摆,三星帝国全产业链也得趴窝);技术和软件牢牢掌控在美国手里……
芯片这棵科技树,老根儿是在美国,半导体源头就是硅谷仙童八子,全球协作体系是枝繁叶茂。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大树的一个枝叶。08年日欧高铁“市场换技术”的一幕,已经被西方社会引以为戒,双赢就是中国赢两次,“市场换技术”,结果就是市场和技术都变成中国人的。一个戏法很难变两次,在别人搭的这个框架之内玩,你怎么也跳不出美帝的专利壁垒和技术罗网。
你想取而代之,你想弯道超车,小粉红喊杀声惊天动地,生怕别人不知道,人家当然不会等你坐大,养虎遗患,肯定把你踢出这棵科技树,让你关起门来“内循环”,华为,中芯,乃至整个芯片行业团灭,如果发生,都不奇怪。
9.15大限日至,以前是嘴炮,现在最极限的压力测试开始了,铁壁合围。
华为的2021年手机预计出货量锐减74%,高端芯片的库存还是此前抢货囤积的,
以后只有“低端芯片+云手机”的备胎方案可用。对苹果、三星、小米、VIVO、OPPO当然是天上掉馅饼,
同时更是深入骨髓的敬畏,美帝对他们也是杀鸡儆猴,我有实力有意志分分钟把“捣蛋者”踢出科技树,
让你自生自灭,这是新世纪的科技“放逐”。
为什么华为被锤得遍体鳞伤也要含泪苦笑着保持开放?
不是任总没骨气,而是他深知没有第二条路,“内循环”离不开西方文明这棵科技大树,
令所有小粉红、键盘侠惊愕的是,能纯自给自足的只有外壳:
据拆解测评:华为的手机一共380个零部件,除了外壳完全自产,其它核心部件和技术全是海外进口——
CPU,电路板,前后镜头,屏幕,芯片,操作系统,连公司的流程管理和运行模式也是全盘借鉴自国外。
华为的供应商共154家,核心供应商是92家。其中:
美国33家、日本11家、台湾地区10家、德国4家,瑞士、韩国、香港各2家,荷兰、法国、新加坡各1家。
这就是中国半导体行业现状,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开个会吹牛都小心翼翼,林黛玉进贾府,
生怕被挑出毛病就一顿毒打,然并卵,业内再*****也没用,小粉红早替他们“暴露”了:
为啥搞得像地下工作一样?本质上早已不是正常的产业竞争,而是你死我活的意识形态之战,地缘政治一步步滑落到如此险恶地步,还抱有幻想?新冷战,我怎么可能允许你拿我的技术来消灭我呢?中芯国际不光供货给大厂,据说还给北斗代工。北斗能说是纯民用吗?美帝信吗?未来是太空战,北斗系统最大的用途是给导弹精准制导。
美国答应,日本也不答应,日本网民用中国小战狼的话表述就是,“日企现在卖给中国每一块钱的货,未来都会变成导弹射向钓鱼岛旁的自卫队舰船,都会变成杀害日本同胞的催命符。”日本是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最积极的,毕竟TPP现在是日本牵头,后安倍时代,这个菅义伟算最温柔的了,还有一个候选人石破茂更是鹰派,当防务大臣时就想在钓鱼岛干一架。
台湾地区就更不用说了,前两年还放话东风快递能精准送达到省长府的办公桌上。
中芯国际本来就是台湾人到大陆“捞金”创办的,早期与台积电的专利纠纷,中芯60多项技术被判侵权,交了一大笔罚款,
创始人张汝京禁业退出,才了结。
今年台积电据说一百多个工程师被大陆挖角,台积电“叛将”,没准儿菜省长正准备把他们的台湾眷属都内控起来,
当“肉票”,以“资敌”处置,你都图穷匕现了,谁会坐以待毙?
一切皆有可能。不要忘了当初福建晋华案,也是与台湾人合作,“借鉴”的是美国镁光的技术,案犯就在台湾被逮捕,
FBI抓了个现形,马上转污点证人,反戈一击,全盘交待,导致大陆几百亿打水漂,外加国际上名誉扫地,赔了夫人又折兵。
当然不是,中兴,毕竟活了;这个,死了,“大炼芯片”的结局令人唏嘘。
记住,不是美帝一家在战斗,他只是带头大哥。
老大只要打出第一记重拳,其他小弟都会顺水推舟,落井下石,破鼓万人擂,墙倒众人推。
这个态势今年已经非常明显,不光是印度阿三气焰熏天,连八竿子打不着的捷克这种撮尔小国,都要来踢一脚表明姿态。
《天龙八部》上的雁门关外,萧远山一人再猛,也架不住自命“正道”的中原武林人士群殴啊!
中国不对“普世价值”采取和解和接纳态度,“普世价值”国家联盟就一天不会放心合作。
无论国家,还是个人,事实证明,只有价值观一致,才能长期做朋友。
价值观一致的社会才会互信互通,深度开放,不断公平竞争,不断迭代演化,
而对中国这个以前韬光养晦现在四面出击的“异类”,每一个环节掌握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恐怕都会留一手给你“卡脖子”。
这就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大时代如此,任何企业都是历史洪流中的浮萍,都可能成为意识形态“圣战”的祭品。
除非你拉黑所有西方文明成果,回到刀耕火种时代,那样最自主,最安全,最“内循环”。
否则,连掌握核心技术的华为分分钟都可能被祭旗,何况区区一个中芯?
所以,不考虑政治风险,港股的定价是相对理性的;至于A股,新股+科创板+研报黑嘴+散户无脑=市梦率。一个技术无法自主、命门随时被捏爆、做苦逼代工的中芯国际,不是属于股东的,它服务于国家战略,它是股市的活雷锋,股民是雷锋背后的雷锋。
毛有话说|404救不了中芯,也造不出芯片
该来的总会来,啥也不说了,也没啥可说的。
关于中芯国际,该说的,本号在9.9日发文早就说透了,《中芯国际,恐怕是“围点打援”》。
没有悬念的是,该文马上被删,可事实的发展因为你听不到坏消息而改变吗?丝毫不会,事实就是事实。
天道无亲,不以尧存,不以纣亡。
美帝的战略、打法、逻辑、动机、理由,可以说与我预料的分毫不差,“围点打援,冒尖就打”。
不要说中芯,如果川普连任的话,中国半导体行业团灭也未必不可能发生。一切皆有可能。
很简单,半导体是一个全球化合作几十年迭代形成的科技生态系统,如果产生了颠覆性因子,
这个系统自然会产生排异反应,生成免疫机制来消除颠覆者,自动维持原生态的存续。
据外媒报道,中国将投入近十万亿补贴,要发挥“两弹一星”精神实现半导体“内循环”,这相当于重启“中国制造2025”,以举国之力催熟高科技,打破原来的分工体系,弯道超车。从外国竞争者角度看,即便以反补贴的名义,也必将重燃战火。
既然双方都亮剑了,都抛弃市场经济规则了,那意味着已经上升为存亡之战。钱能解决的都是小问题,生存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
嘴炮过瘾有啥用?你嘴硬,他拳硬,不离婚(脱钩),就家暴(制裁),现在是拳头说话……这就是新冷战。客观说,老川这些还不算超限战,依然都是在合法的游戏规则内出牌,大招还没出,如果小战狼现在就喊疼,未免太Naive,对新冷战的血腥惨酷尚没做好心理准备。科技断供尚不可怕,没有高端芯片毕竟还有低端芯片可用,只是封杀你的科技树,更严重的还有金融断供,踢出
全球美元系统,毁灭我们独一无二的离岸金融中心。现在连张局座都不敢再“战忽”了,老胡、陈平、金灿荣之流还在“谈笑间强撸灰飞烟灭”?
万亿投入,人海战术,东南西北大会战,千军万马炼芯片,能解决半导体焦虑吗?我持谨慎态度。
“两弹一星”的成功,不是靠烧钱,也不是靠人海,而是有赖钱学森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人才。问题是,钱学森是谁培养的?不得不承认,正是美帝教育出的科技人才和科学知识,海归领军,楚才晋用,才让中国有机会弯道超车。
所以这回美帝吸取了教训,不仅仅是高科技产品的封锁,源头的留学生教育也日渐脱钩,科研的国际交流合作现在变成了FBI“抓间谍”游戏。
何况,现在的芯片自主,原来国人擅长的逆向工程的打法已经过时,光伏、电动车的模式很难在半导体领域复制,因为现实已经不允许我们仿制西方现成的科技树,有专利和技术壁垒,绕不过去美帝照样能禁掉你的“山寨创新”。中芯国际就是例子,跟踪升级是在追赶制程,但你采用的依然是别人的技术,核心部件和材料都依赖全球供应链,一句话照样趴窝。
芯片,我们需要的不是果实,而是种子和土壤,从科技树的根儿上就得自主研发。
这真正需要的是基础研究和原研性创新。没有原创的知识和人才,万亿投入未免变味,资金成了“唐僧肉”,大炼芯片成了“骗补”游戏。2020年还没过完就新增了一万家芯片公司,国际芯片巨头一共才几家啊,遍地开花和低水平重复,除了“财富再分配”有何意义?
据我所知,先期得手的已经开始撤退了,同一团队,换个地方,换个马甲,继续忽悠。投资几百亿的弘芯半导体项目,9月22日,据知情人称:弘芯团队正从武汉撤退,前往广州再大干一场。中国人的钱,就是好赚,这群台湾同胞算是赶上大风口了……
解决芯片焦虑,走“内循环”之路,中国必须自己培养出创新性人才,必须底层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这最需要的不是钱,而是自由开放的社会环境,自由讨论,自由思想,自由怀疑,科学大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出来的。
教育部门也在大干快上:
熟悉的味道,谁还记得当年的“乔布斯人才计划”:
中国教育和科研,最缺乏的恰恰是独立思考和自由讨论。
有个段子:某国际学校的老师出了一道开放性问题:你对其他国家的食物短缺有什么自己的看法?非洲学生问:什么叫食物?欧洲学生问:什么叫短缺?美国学生问: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问:什么叫自己的看法?
这不奇怪,因为中国学生从小就是刷这种题长大的:
一个动辄删帖的环境,救不了中芯,也造不出芯片。半导体的国家战略,需要的不是弯道超车,而是曾国藩的打法:扎硬寨,打呆仗。我说四句:
深根固本,循序渐进,放开言路,广开民智。
这十六个字,前两句是路线图,后两句是方法论。持之以恒,移风易俗,用1~2代人的时间,二十年后或有所小成。中华自己栽培的科技树枝繁叶茂之日,吾将洒酒为之祝也!
财经评论员游资周教授发表文章,讲述他跟多位中国芯片业人士交谈过,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
1、假设最坏的情况出现,即芯片完全搞内循环,所有的设备和原材料都中国自己研发和生产,目前中国只能生产90nm芯片,这相当于国际上04年台式机CPU水平。至于智能手机就生产不了,只能用台式电脑玩玩星际争霸之类的原始电子游戏。
2、稍乐观的情景,找一些制裁的漏洞,进口部分原材料和器材,大概就能生产45nm芯片,这相当于国际上2011年左右的水平,iphone4s用的A5芯片就是45nm的。所以依然在内循环前提下,事实上最乐观可以用到相当于iphone4s的手机。
3、目前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中芯国际能稳定生产28nm芯片。但完全自主可控的28nm多少年能搞出来不确定,行内人猜个3-5年。28nm芯片是2014-15年的主流技术,当时手机已经挺不错了,该有的APP大部分也都有了。所以28nm技术基本够用,也是国产替代的现实目标。
4、14nm技术中芯国际已经攻克,但还无法做到稳定量产,乐观点猜6-10年能搞出自主可控版本。
台积电现在可以制造至3nm芯片,密度比次一级的5nm提高了15%,性能提高了10-15%,能源效率也提高了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