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员的回忆

来源: 2020-07-24 16:42:55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播音员的回忆

 

作者:吕大渝

 

15.jpg

吕大渝

 

16.jpg

赵忠祥

 

吕大渝,女,祖籍苏州,1943年出生于重庆,原中央电视台播音员。吕大渝少年时便因其独特气质、姣美容颜而获得向毛泽东、周恩来以及外国元首敬献鲜花的殊荣;十岁那年拍摄了电视《祖国的花朵》,其中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至今仍被传唱;1960年,十六岁的她在众多候选人中独占鳌头,叩开了中央电视台大门,与沈力、赵忠祥一起成为我国第一代电视播音员,他们在开创中国的电视事业中共同度过了美好的青春时光。

 

 

只听得赵忠祥吕大渝,站起来!一声大吼,吓得我迷迷瞪瞪站起来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接着,他就递给我一张纸,命令我:念!纸上不是我的笔迹,我认得出那是美工组一位常写电视节目字幕的张姓同事的字体。内容虽是我曾经写过的那个条子,但并非我死不招供,而是事情已经过去了半年,我一时发懵,确实什么也想不起来了。我的态度被说成不老实

 

英国的《天下华人》从编辑到印刷都堪称一份很有水准的海外华人刊物。一九九六年三四月号的《天下华人》新春特刊。在文革三十年专栏目录上的题目是《老舍之死及其他》,文中的题目则为《被青草掩没的坟冢》,副标题是文革忏悔录。文中谈到了刘少奇、王光美。老舍、赵丹、韩美林、马连良等人在文革中被揪斗以后,他们的部分亲人大义灭亲划清界限的表现。

 

文章中还有一段写着:中央电视台的两位播音员和著名节目主持人,都是文革中有名的造反派,当时的同事很少有人逃脱他俩的揭发。

 

《天下华人》刊登的那段文字使我深感意外:移居美国十多年来,我(吕大渝)从没向任何人讲述过文革中发生在我生活里的故事,但是,三十年前的那段往事竟然已经流传到了海外。我预感到,那段历史早晚会公诸于世。

 

吴真谛对我说,原来,文章中点出了赵忠祥的名字,出版时又删掉了。她说,她是去北京采访的时候,听别人谈起那段往事的。她希望我以当事人的身份写出被赵忠祥打成现行反革命的经历。我谢绝了。后来,吴真谛又从英国打来国际长途电话向我约稿。我没有给她回电话,一直沉默着。

 

其实,吴真谛并不是第一个要我写出那段往事的人。去国五年,从一九九二年开始,我曾四度回国,每次,都有一个电视台老同事的叙旧聚会,每次,都有曾一起走过文革岁月的老朋友要我写出赵忠祥在文革中的所作所为。

 

文革是中华民族近几十年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这些年来,中国人虽然没有把文革挂在嘴边,但却把文革记在了心里。中国人并不健忘。我对往事也依然清晰。

 

一九九六年初夏,我又一次回国。有一天,在中央电视台电梯门口,我巧遇和倪萍在一起的赵忠祥。我们只是一般地打个招呼就擦肩而过了。

 

我的心情很复杂。当我十六岁刚刚摘下红领巾,走进电视台的时候,就和同样年轻的才十八岁的赵忠祥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苦练基本功,度过了人生中青春鼎盛、充满理想的年华。如今,中央电视台已经走进第四十个年头,赵忠祥和我也已年过半百。本来,我们可以是很好的朋友,至少也是人们常爱说的老战友,我难得回国的时候,也应该像渴望去拜访沈力等老朋友一样去看望一下赵忠祥,但是,我没有,从来没有。

 

文化大革命扭曲了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友情。这样的结果也不会是赵忠祥所希望的。我之所以没有很爽快地答应《天下华人》杂志的约稿,就是因为发生在我与赵忠祥之间的往事,不是造反派赵忠祥把吕大渝打成了反革命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概括得了的。赵忠祥的本性是善良的,但在那个年代,事情似乎无可避免。这一切该归罪于谁呢?

 

文革一开始,我就跟不上形势,当了保守派。原因很简单:红卫兵砸同升和鞋铺招牌那天,我正好乘四路无轨电车路过王府井,看了一个清楚。到了西单的时候,只见满街的红卫兵追着行人剪长辫子和细裤腿,吓得我逃回宿舍,躺在床上半天惊魂不定。当天晚上,红卫兵又在我住的广播局新三零二宿舍的院子里挑灯夜战,批斗一堆据说是地主地主婆的老头和老太太,把他们打得鬼哭狼嚎,凄惨无比。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平日风度翩翩的女台长孟启予面色阴沉,她被人剃了阴阳头,只好戴了一顶蓝布帽子来上班。以后,在批斗走资派的大会上,那些低头、弯腰、挂牌子和喷气式也使我胆战心惊。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当时不可能了解文化大革命中所谓的路线斗争实质上是毛泽东排斥刘少奇等领导人的上层政治斗争、权力斗争。我当保守派之初,原因之一是出于看不惯那些武斗和羞辱人格的做法。

 

后来,中央广播事业局的八大部口分成了两派。造反派毛泽东思想战斗团,简称战斗团保守派兵团,被称为老保。文艺播出部的保守派给自己取名为兵团过大江战斗队,我参加了过大江

 

文革开始不久,广播局的大权就被战斗团夺了去。赵忠祥是造反派,夺权后担任了文艺播出部的勤务员,相当于文艺播出部主任。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是政治斗争中各派系的必争之地,四人帮也不例外。当时,四人帮明确表示支持战斗团,三天两头有指示,还来参加他们的大会。

 

17.jpg

吕大渝

 

造反派老保之间派性相当严重,我也不例外。如果我的年纪再大一些,参加过反右,知道祸从口出的厉害,也不至于在文革中招来太大的麻烦。但我那时刚刚二十出头,胸无城府,又没有人生经验,有些犯忌的话我虽然不会笨到在造反派面前乱讲,可在过大江当中便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了。过大江收拾出了电视台地下室的一间屋子做大本营。在那里,我公开议论的矛头是到处煽风点火一呼百诺的江青、陈伯达、张春桥、姚文元。我过于相信了哥们儿义气,不知道还会有对我反戈一击的一天。

 

大约在一九六七年底,有一天,江青、陈伯达、张春桥。姚文元又来到广播局参加战斗团在广播剧场举行的大会。兵团成员一律不得入内。

 

我一气之下,抄起一只笔就点着江青的名字写了个条子,大意是:你是毛主席的夫人,应该注意影响,要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调查研究,不要下车伊始就哇啦哇啦乱发议论。那段话写在了广播局的红条稿纸上。我想,既然不许我进入会场,我写个条子给江青提点意见还不行吗?

 

算我命大,战斗团的守门人连条子也不许我递进去,否则,那张条子果真到了小肚鸡肠,报复心极强的江青手里,我如此不知天高地厚地跟她叫阵,或许会因此惹来杀身大祸。

 

条子既然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一挥而就的,又没能送进会场,我顺手扔了以后很快也就忘得干干净净了。

 

半年之后,转眼到了一九六八年初夏。有一天,赵忠祥在电视台前厅召开文艺播出部全体大会。我又像往常一样,带着毛线去开会了。那时,只要开会,女士们几乎人手一件毛活儿。过冬的毛衣、毛裤、毛背心。毛袜子、毛手套,新毛线、旧毛线以及五颜六色得靠加上一根棉线维系的烂毛线,拆了织,织了拆。大家在抓革命的同时,也忙着促生产,会场很像个手工编织作坊。

 

18.jpg

赵忠祥

 

那天,我刚刚坐定,只听得赵忠祥吕大渝,站起来!一声大吼,吓得我迷迷瞪瞪站起来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接着,他就递给我一张纸,命令我:念!纸上不是我的笔迹,我认得出那是美工组一位常写电视节目字幕的张姓同事的字体。内容虽是我曾经写过的那个条子,但并非我死不招供,而是事情已经过去了半年,我一时发懵,确实什么也想不起来了。我的态度被说成不老实

 

揭发我的人是我的室友,她当时是电视台的放映员。我宿舍门后的墙上挂着一个藤编的小花篮。那是母亲在王府井南口北京工艺美术用品公司给我买的。我写完给江青提意见的那张条子以后,顺手把剩下的稿纸塞进了小花篮。有一天,同宿舍的那位姑娘要写大字报,就擅自从我的小花篮里拿出了那本稿纸。那是极薄的片页纸。虽然我给江青写的条子早已扔掉,但给我惹祸的字迹却清清楚楚地印在了下面的稿纸上。于是,她就把那张只有印子的白纸交给了赵忠祥。

 

揭发我的那位姑娘在会上受到了表扬。她原来也是过大江与我一派的,但因为揭发了我,赵忠祥说她能反戈一击,仍然是战斗团依靠力量。后来,她还入了党。

 

在文艺播出部那个大会上,我被赵忠祥宣布为现行反革命。之后,有的过大江成员迫于压力,也揭发了我炮打中央文革反动言论。由于江青、陈伯达、张春桥。姚文元四人帮正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呼风唤雨、不可一世,我被列入了最具危险性的内定一类反革命。这是我后来得知的。

 

刹时间,广播局西小院的大字报冲我铺天盖地而来。不久,又在广播剧场召开了专场批斗大会。批判发言慷慨激昂,谁炮打中央文革谁就是反革命打倒吕大渝的口号叫得很响。以后,每当批斗广播局和电视台走资派的时候,在一大排陪斗的牛鬼蛇神最后站着的总是我。进驻广播局的军宣队小战士小崔后来对我说,任何一个单位批斗的走资派都是老家伙,但他来到广播局,看见一大串老走资派后面竟是个那么年轻的小姑娘,感到十分奇怪。

 

本来,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是用台标配以标志音乐以及播音员报告当日节目开始的,但自文革开始以后,中国便没有了真正的电视播音员。那时,台标和标志音乐过后改成了毛主席的半身画像并配以乐曲《东方红》,如此一来,电视播音员何以有资格紧接着伟大领袖毛泽东的画像露脸向观众播报节目呢?于是,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便不再出图像,只播画外音,如同电台播音员一样了。

 

自我当上了反革命以后,连电台播音员也做不成了。我被勒令停职,进了电视台的牛棚。每天早上,我的任务是洗厕所、扫院子。然后和电视台的走资派以及地。富、反、坏、右为伍,写材料,交待自己的反动思想

 

三秋时节,虽然让我和大家一起下乡,去怀柔农村秋收,但因为我是监督劳动之列,则分配我和男壮劳力干一样的农活。不要说精神上的压力,仅劳动强度就完全是我力所不能及的。

 

雨后,撂在地里的大捆秫秸又湿又重,连二十多岁的大个子复员兵都扛得呲牙咧嘴,而我得和他们扛得一样多。

 

一天十来个钟头弯腰刨出高粱茬子是很苦的农活,别人可以与上树摘梨的工种轮换,而硬让我刨了整个三秋的高粱茬子,干得腰都直不起来的时候,只好趴在地上接着刨。我从此落下了腰肌劳损的病根,连扫地、切菜和站着打电话都不能持久。

 

此人年龄虽小,能量极大。虽然,西小院给我贴的一张大字报是以这句话开头的,但我明白,我充其量只是年轻气盛,容易冲动,坏在了一张嘴上而已。我又能有什么能量呢?

 

19.jpg

吕大渝做客《流金岁月》

 

文革,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场浩劫,给多少人带来了无妄之灾。遇罗克、张志新等许多有思想、有头脑,关心中华民族命运和前途的人们甚至遭到杀害。与他们相比,我的遭遇实在不值一提。

 

与许多中国人的苦难相比,虽然我在文革中的遭遇实在不值一提,但作为个人来讲,我当时深感人生黯然、前途渺茫。

 

当我还是个少年人时,我以为未来的生活道路上撒满了鲜花和阳光,但是,十年文革,我的心中充满了苦涩。眼前的生活与我少年时代的憧憬相去甚远,我仿佛永远在寻找着什么而又始终不得。

 

我十岁那年拍摄了《祖国的花朵》,电影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浆》流传了几十年至今仍未止息,但还有一首非常好的《主题歌》和一首《种花歌》鲜为人知。

 

那首《主题歌》的歌词是:哎!伙伴们,唱吧!谁有我们这样高兴,我们有一对明亮的眼睛。明亮的眼睛,看见了远大的前程。远大的前程,美丽的星星……”

 

小时候,我一直等待自己长大,等待长大后去实现从事电影事业的美好理想。长大了,我刚刚爱上了电视事业,却碰上了文革,又坠入了等待之中,等待着对我炮打中央文革的最后处置。

 

我明白,当时中国政坛上叱咤风云的那四个大人物被我炮打遍了,在他们的阴影下,我此生将没有前途可言。自己的命运已然无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我不知等待在面前的将是何种发落,整日生活在惶惶然之中。

 

茫茫人世存在着美丽的星星吗?我对生活感到深深的失望和伤感。

 

20.jpg

吕大渝

 

文革的年代中,中国人只能与中央文革保持一致。炮打中央文革的人,绝对被视为洪水猛兽,人们惟恐划清界限不及而给自己惹上麻烦。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我那时住在小西天,赵忠祥主持揭发我炮打中央文革大会的第二天,回家上楼的时候,一个平日跟我很亲近的才七、八岁的邻居小男孩见到我,就像看到魔鬼似地逃回了家。不知他家大人把我形容成了何种凶神恶煞?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孩子见到我时惊恐的眼神。

 

广播大楼是个像克林姆林宫似的十层俄罗斯式建筑。七层以上是塔尖部分。一般人员通常抵达的最高楼层就是六楼图书馆了。文革中,时有忍受不了凌辱的男女从那里跳楼自杀。我一位电视台同事的丈夫,姓储,一个极为出色的工程师,也跳楼自杀了。

 

是啊,从六楼跳下去便什么痛苦都没有了。我也曾有过轻生的念头。但理智告诉我不能走上绝路,否则,我的家人将受到牵连。

 

我算是幸运的。当反革命的时候还不算孤单,否则日子更加难熬。年纪比我稍大一些的小师和我成了难友。在电视台洗厕所和扫院子的时候,我们两人一直在一起。同病相怜,想不开的时候,彼此可以安慰一下。对于将来会如何处置我们,是我俩议论得最多的话题。我猜想会把我们发配到北大荒去劳改。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节衣缩食,每天只以大饼和咸菜充饥,为的是在去北大荒前存下几个钱,免得将来身无分文。有一次,小师似乎已经忍受不住那种煎熬了,想以去公安局自首的办法,来试探一下我们这类现行犯最终会得到何种发配。我死说活劝才使他冷静了下来,没有再一次去自投罗网。

 

文革虽然处于严酷的年代,但支撑我度过那些无助岁月的,还是埋藏在人们心底的永不泯灭的人性。

 

广播局掌权的战斗团在广播剧场批斗炮打中央文革罪行的对象是我和小师。那次大会不久,有一天,在我骑车回家的路上,行至新街口外,被一个戴眼镜的男士拦下。他高高瘦瘦的,戴着一副眼镜,书卷气十足。在我的印象中,他是广播局对外部的编播人员,可能是上海人,似乎也是造反派战斗团的,与赵忠祥认识。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他的模样。他是刻意在那里等着我的。他告诉我,不要看人们在大会上都呼喊打倒我的口号,可大家心里是有数的。他叫我耐心等待,事情总会过去。他还嘱咐我千万不要想不开,他说,那样就永远说不清楚了。

 

文革后,我一直在广播局的芸芸众生中找寻他的踪迹而始终不得。我直感他一定是出国了,不然为什么我再也没有见到过他呢?

 

自小,我的同代人都受到了做人要诚实的教导。当上了反革命,自然要求我交待反动思想。年轻的时候,我的记忆力太好,于是,我交待了从破四旧开始跟不上形势,到对毛主席在文革中一个劲发表最新指示和对中央文革的反感,特别是对所谓的明察秋毫一句顶一万句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等不科学的口号在私下逞一时口舌之快的一大堆怪话。诸如:秋毫,是鸟兽在秋天新生的细毛。毛主席住在中南海的深宅大院里,他何以明察得到荒郊野外深山老林中小动物身上秋天新长出来的细毛?我诚诚实实地给自己写了洋洋洒洒的一大叠。但造反派并不认为这是我老实的表现,在广播剧场斗争我的大会上,他们批判我在交待反动思想的时候还继续放毒

 

有一天,同事老魏悄悄地让我晚上到他家去一趟。他说,找我有事。那时,我已经成了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是属于踏上一只脚,还得永世不得翻身的一类,所以,就像孙中山先生教导民众要联合平等待我之民族一样,我对那些平等待我的人们也深感难能可贵。

 

当晚,我去了老魏在东大桥的寓所。他交给了我一份材料,那是专案组整理的我的全部罪行。老魏特别叮嘱我,自己的交待材料不要超过这个范围。

 

造反派夺权后,自然得团结大多数才符合政策。老魏其实不是造反派,只因为是复员军人、共产党员,被团结进了专案组。他交给我的那份材料上,有揭发我的大约二十来条反动言论

 

在那个非常时期,老魏还告诉我要特别防备过去被我视为哥们儿的个别人。

 

平时不言不语的老魏,在重大问题上竟有如此的胆识和人情,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一片黑暗的人世间竟潜藏着不为人知的美丽的星星,人生着实还有着令人留恋的美好之处!

 

从老魏家出来,我静心记住了对我的揭发内容以后,便立即烧毁了那份材料。我不能因为丝毫疏忽而做出任何对不起老魏的事情。

 

21.jpg

吕大渝

 

四人帮垮台已经二十年有余,老魏当年闪光的作为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和政局的变迁而减色丝毫。

 

移居海外多年,生活在来自台湾、香港、大陆及本地华人的圈子里,面对着中国社会数十年来政治上的恩恩怨怨,每当港台人士对中国的共产党员有所微辞的时候,虽然我不是中共党员,但我也总会告诉他们:不必如此偏激,共产党里,有像四人帮一类中国人里最坏的人,也有中国人里最好的人。在我的心目中,老魏永远是个好人,是共产党员中有正义感和人情味的一个。

 

我是结婚才一个星期就被打成反革命的。虽然我被打成了反革命,可我并不觉得自己是坏人,相反,我觉得如果全中国的人都像我一样,这个国家还会不好么?但我的真心话,对我当时的丈夫都不敢讲。这是后话。

 

度过那段日子的精神支柱是我自幼的朋友郭言和孙文冬。

 

那时,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往孙文冬家跑一趟。孙文冬是我中学时的学生会主席。

 

从她的丈夫李观承那里,我可以听到很多对四人帮不利的小道消息。那些消息似乎成了强心剂,

 

让我对未来的日子抱有一线希望,因为,只要四人帮得势,我就永无出头之日。

 

李观承告诫我:不要在两个以上的人面前讲话。我吃过一堑,总该长出一智。

 

文革的教训,使我不敢再似以往那样口无遮拦。

 

 

转自《iFashionF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