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区生活95

来源: 2020-03-20 17:48:31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风中葫芦:武汉疫情日记(3月20日)
 

    
    今天是2020年3月20日 星期五 第三十五篇
    


    天气晴朗,最高温度达到27摄氏度。我看见有人竟然穿起短袖T恤。今年冬季也属于暖冬,几乎没怎么下雪。老辈人常说,冬天不好好地下一场雪,年景就好不起来,就会有很多人生病,地里的庄稼也长不好。的确如此。在我小时候每年冬天都会有的雪花漫天飞舞的景致,这么多年都很少见到,还真是很怀念那时候一大群孩子在大街上滑冰打雪仗的时光。
    
    回汉复工的人员越来越多,社区还专门安排两个人负责这项工作。政府也发布了好多个相关文件和通知。在我看来尽快复工当然是好事,但也并非容易,并不是取消封闭禁令企业就能恢复正常经营。经过两个多月来的停产停业,各企业尤其私营单位面临的各种困难在短时间内恐也难以化解,政府理应在税收、借贷等方面给予实质性的扶持,各项鼓励性政策也应及时到位。这是政府的责任之所在。

一个具有无限权力的政府自然也有无限的责任。那种行使权力时就强调特色,该担负责任时就以国际惯例、市场经济来推诿的想法和做法,只能失信于民。多年来,一些自诩为奥派经济学家的教授学者们,在政府部门及大型国企为寻求自身利益强力干预市场和企业经营时默不作声,而一旦民众要求政府担负责任时却拿出一套套诸如自由经济、市场规律的奥派理论来为政府和国企辩护,顺利地完成了由经济学家向政府管家角色的转变,令人哭笑不得,把经济学的名声败坏得一塌糊涂。
    
    确诊人数等各项重要指标再次归零,使人们对解除封闭的愿望愈加强烈。实在是人们在心理上、生理上以及经济上的承受力都已经达到极限。相比网络上依然强烈的对责任人进行追责的关注,一般市民更加关心的是什么时候能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要工作,要就医,要上学是民众最现实也是刻不容缓的诉求。
    
    应该说,国内包括武汉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恐慌情绪逐渐平复,人们对国际尤其欧美正处于爆发期的国家的疫情也投以了较多的目光。网上有消息说,美国仇华情绪正在上升,纽约华人开始组织展开自我防御。实际情况我们不得而知,倒是中美间的互怼显得特别醒目。

新浪网有则消息说,武汉人民愤怒了,并对美国打响了第一枪。老实说,作为武汉人的一员,还真是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为什么就愤怒了,美国离我们那么远,我们每天在封闭的环境中自顾不暇,真没什么精力去愤怒什么。按照网上的说法,目前关于冠状性病毒的来源的说法好像有两种,一个是钟南山的观点“病毒起源不一定在武汉或中国”,还有就是张文宏医生的观点“不认为病毒会起源于国外”,二者的着眼点不一样,但我觉得后者更加客观理智,也是一种非常坦率负责任的说法,更容易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各社区开始给居民发放爱心鱼,争取每户都能分到一条。成千上万条鱼游向社区,然后分流到千家万户。每天如此,咋整。

 

 

 

 


























 

 

 

 

 

 

方方武汉日记3月20日
    
    你看我怕不怕你们!
    
    继续大晴,气温到中午已高达26度。家里的暖气还没关,发现里外温度都差不多了。开窗透气时,意外发现院子里飞来几只喜鹊。它们在门前的香樟树和玉兰树上跳来跳去,有一只还进到我家门口,喝石臼里的水。看得人很是欢喜,心想,是不是有什么喜事呢?
    
    疫情好像没什么更多的话要说。依然归零。我们希望这零一直延续,直到十四天后,这样我们就可以出门了。只是,网上有一些其他信息,很扰人心,并且传得很广。一个是:同济医院确诊二十多例病人,不敢上报。我将这信息直接发给两位医生朋友。一个医生朋友说,这是误解。现在出院的病人多了,就把剩下的病人归入几家定点医院。那不是新增的,而是转院的。另一位医生说得更干脆:“严酷的制度,要么说真话,要么下课。”
    
    另有一个帖子也是传得沸沸扬扬。说的是一位病人出院转阳,却很难住进医院。这事又引起不少人恐慌。就此,我又一次询问了两位医生朋友。一位医生朋友说,是有复阳的,但非常少。另一位医生朋友的第一段话,与上位医生差不多,但他对具体情况更为了解。说是,因为定点治疗新冠肺炎的医院已经调整,帖子中的那位病人跑错了地方,去的是非定点医院。后来找到熟识的领导,那家医院还是给予了接收。医生朋友强调了两点,转阳的病人是有的,非常少,有一种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并不传染;此外,所有病人医院都有追踪,只要身体出不妥,一定要去定点医院,不存在不接收的问题。我没有去核实医生和病人的说法是否有差异,只是如实照录。
    
    不过,对于武汉人来说,无论感染过或是没有感染过,此刻的心理都比较脆弱,神经也容易紧张。定点医院调整的信息,建议以最醒目的方式告知大家。有任何调整,及时更新;而对于病人,如果觉得身体不适,也一定先查清楚哪些医院收治新冠肺炎,哪家不收治,千万不要跑错医院,白白受罪。无论如何,深更半夜在外面奔波求医几个小时,想想都是件痛苦的事。
    
    中心医院再传不幸的消息,医院伦理委员会成员刘励女士因感染新冠肺炎,于今日上午不幸逝世。这是中心医院去世的第五个人,不知道医院的主政领导怎么还能坐得住。
    
    昨天有很多人给某“高中生”回信。回信的事似乎延续到今天。而今天还有一封名为《几名高中生给另一位高中生的信》,我起先没有在意,以为是一些公众号写着玩的。没料到,一个朋友说,这是真正的高中生的回复。这才让我惊讶了起来,找来认真读了一遍。始知:高中生与“高中生”居然有这么不同。不同的不仅是文字,还有境界。文中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意思,忍不住要在此引用:“我们倒是想说,很多时候问题并非在于过度关注黑暗,而恰恰在于我们过度热爱光明了——乃至让这种强光损害了我们的视力。”我想说,原来孩子们真的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弱呀。他们其实是很有独立思考能力,并且也很有观察力的。在许多问题上,甚至比大人想得更深更远。
    
    昨天本来在写当年文学话题的论争,写了一部分,看到“察网”上的文章。于是,转了话题,并当即请律师进行了取证。今天中午,好多信息传来,说那个察网上那个齐建华把文章删了。哦,知道自己违法,删除也算认错,我会考虑是否原谅。下午有人说,上海某个极左不服,哭着闹着说,她不敢告哇她不敢告。这话说得有意思:那你别删呀!
    
    本想今天延着昨天的文学话题,继续谈当年和现在。突然,又收到朋友转来的文章,只好再次中断。好在文学是个冷话题,早谈晚谈都无所谓。
    
    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亲自出山了。大牌哦。是围攻我的那帮家伙们的撑腰人物?或是带头大哥?我不能不重视。听说张教授是在微博发的文章,我也没有顾得上去原址看。就把朋友转来的文章,摘录一段在此,权当记录。
    
    张教授说:“有个专门写疫情日记的作家,现在到处批评质疑这些写作的人,说他们如何阴暗,暗示他们受人指使,有个什么匿名的高中生如何愚昧等等。坦诚地说,为什么人们对她的这些写作不信任,就是由于在疫情严重的时期在日记中用描写的手法,用纪实的文字抛出的那个殡仪馆一地手机的照片,这据说是被医生朋友发给她的照片。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传播,也是日记最引人瞩目的事情。
    
    大家在质疑这件事,在问是否有这张照片,就一直根本不敢面对,推三推四,到处说有人想迫害她。但其实最关键是作家应该有最起码的求真之心,不能丧失做人的底线,不能用编造来欺骗天真相信她的读者,而且在这么关键的时刻,这么关键的事情上面的编造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是没有良知的,是一个作家一生永远的羞耻。”
    
    看张教授的文字,我是知道他是没有看过日记的,莫非看的是有人专门提供的摘要?而且是按他的口味提供的摘要?像这句“有个什么匿名的高中生如何愚昧”,这话显然我是没有说过。还有,张教授说:“为什么人们对她的这些写作不信任”。张教授所说的这些“人们”是多少人?就是围绕着张教授身边的那些吗?张教授就没有看到信任我的人是多少?如果按张教授的方式作论断,那我差不多没有看到一个信任张教授的人哦,无论文坛,或是学界。而且,还有“用编造来欺骗天真相信她的读者”这样断然的语言,张教授是不是也编造得太生猛了一点?不过,张教授编造一向很猛。夸赞周小平是中国的如何好青年时,张教授用的也是非常生猛并且还相当热烈的言词,夸得好像周小平比张教授更适合在北大任教。其实张教授喜好按自己的萎琐之心揣测他人,亏也是吃过的。当年张教授揣测一位著名作家的小说是“模仿”,不也输得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吗?
    
    而照片的事,我已经在另外一天的记录里,说得很清楚了。可惜,张教授没有看我写了什么。其实张教授大可到武汉了解一下当时的真实情况:了解当时的每日死亡人数有多少,了解尸体由医院到火葬场的流程,了解死者的遗物去向,了解医院和火葬场当时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了解锂电池不能烧但也来不及消毒时的处理方式,甚至还可以了解全国有多少家火葬场前来支援武汉,诸如此类。

这些话,我只能说到这里。张教授以及各位愿意理解就理解,不愿意理解,你们随便。照片我相信有一天大家会看到,但不是我拿出来,是照片的主人拿出来。我是真的建议张教授亲自到武汉来实地调查,当然,顺便说一句,这些事都是发生在早期阶段,并非后期,也非现在。张教授了解到真实情况后,再来斩钉截铁地作出结论恐怕符合北大的水平一点。那样,教起学生来,家长们多少也会放心。
    
    今天就到这里。我还要重复一句:极左就是中国祸国殃民式的存在。改革开放如果毁在了这些人手里,是我们这代人的耻辱。来吧,是把你们所有的招数都拿出来,把你们背后的大牌都喊出来。你看我怕不怕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