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区生活50

来源: 2020-02-18 17:03:17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博讯专稿)风中葫芦:武汉疫情日记(2月18日)
(博讯北京时间2020年2月19日 首发 -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     武汉疫情日记之四
    
    今天是2020年2月18日星期二
    
    天气依然晴朗,气温还在回升。
    
    终于听到了消失多日的鸟鸣。也看见一些麻雀在树木间翻飞,虽然数目不多。
    
    (博讯专稿)风中葫芦:武汉疫情日记(2月18日)
    
    面对只有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病毒,我们如此脆弱,不堪一击,但也要承认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作为生命世界的优胜者仍然强大无比,至少在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人就开始打太空的主意并在遥远得令我们难以想象的其他星球上留下了痕迹。确实,病毒及其他生物从未战胜过人类,否则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我们。
    
    但人的意义不在于他的整体性,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和宇宙,人和蜂群有本质的区别。
    
    对一个逝者来说,在他离去的那一刻,所有的一切包括人类的历史都散作灰尘。但依然有人在寻找证明价值和意义,他们相信灵魂,相信神,相信今生是一座通向彼岸的桥梁,死,是那最耀眼的跳跃。
    
    清早起来,看见满目的阳光,我确信自己活着,并在生活。
    
    在上班的路上,我又看见迎面而至的消毒车,散发着浓烈气味的消毒水喷了我个满头满脸。对于生活,他们比我有信心有魄力。在出入口有人叫我老师傅,也有人叫我喂,也有人省去了那个喂.......
    
    从理论的角度看,语言真是囊括了我们的一切。我们可以从中看见我们自己。今天的一则消息说,某个小区有一位六十岁的老太擅自翻越隔离栏而被摔死。我不明白擅自翻越是什么意思,难道还有被批准翻越与不被批准翻越的说法和规则?人连山都可以翻越,为什么不能翻隔离栏,如果老太太突然想到家里煤气没关或者留在家中的小孙子可能面临危险,那她为什么不能翻?

 

网络上都在为电影制片人常凯先生的病逝而叹息,而我觉得如果其他同常凯先生一样被病毒夺去生命的人的名字可以被抹去,那么常凯先生的名字也可以不提。媒体报道,武汉有十多位领导被追责,也有十几位领导被提拔,这些十几位领导我从未听说过,周围的人也不认识他们。真是圈子太小,孤陋寡闻。

 

在记者招待会上,钟南山先生预测疫情拐点,但他说的拐点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拐点,在他的预测中我们所期待的拐点要在四月底才会出现。我觉得三月底就够了。照现在这个样子,超过三月底这个期限将会出更大的乱子。
    
    在小区里看见有人遛狗,给同事说起来才知道原来养狗的人家几乎都这样,遛狗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母亲的药还是没有买到。经与中心医院联系确认,非发热的重症患者目前只能到汉口黄石路重症大药房去购买。赶早不赶晚,明天必须去排队买药。不知道社区的司机是否愿意辛苦一下帮忙捎我一程,但这是必须要办好的事。
    
    我在社区里做义工,喷洒84消毒水,给几家孤寡失独老人送了些蔬菜等等。当然社区不止做这些,比如还有登记上报各种表格,接听居民电话,解答居民提出的问题,回复政府部门转来的各种投诉等等事情,但这些都是比较重要也是很精细的工作,还轮不到我来做,打个杂,打个下手什么的我还比较拿手。我们的社区是一种组织,不是一些老外所认为的那种社区,也不是村委会。性质完全不一样。
    
    又花二十多元钱买了一根白萝卜,一棵大白菜,一把白菜苔。准备趁送药的机会一并给父母送过去。政府部门也在抑止物价,囤聚居奇,谋取暴利的奸商一向为国人所不齿,但国人也一向不清楚什么才是奸商,如何才叫暴利........
    
    目前还不清楚生活拮据又失去收入的市民们该如何维持眼下的生活,能否得到救济......
    
    有人在路上看见一个流浪者。下班时,我看见一个老头坐着轮椅在人行道上呆着,不知道怎么回事。
    
    我们其实是一些想法很古老的人,当然古老的后面还有加上文明这两个字......

[博讯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

 

 

网传一线医生的话:现在都是安慰治疗

2020年02月19日 5:54 PDF版 分享转发

近日,微博流传一段来自武汉新冠一线救治的口述,其中揭示的感染者的临床表现让人毛骨悚然。

近日,微博流传一段来自武汉新冠肺炎一线救治医生的口述,其中揭示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表现让人毛骨悚然。

一线的医生的话:1、去世前的感受:一直困难,直到最后几分钟,病人全程清醒。

病人会呼救,会哭着喊着说医生你救救我……伴随着剧烈地挣扎,直到呼出最后一口气。

死因,本质上和淹死一个道理。

大量的水,进到了肺里面之后,氧进不去。

肺,被病毒导致的果冻状的分泌物给占满了,换气功能完全丧失,再浓的氧也进不去血里面。而吸痰,靠镜到达不了那个终末端的地方。没有特效药。

2、开始,把纯氧输送给病人,不经口

维持大概三五天之后,如果他的血氧饱和度能上升到正常范围,他也就挺过了呼吸衰竭这一关。

3、挺不过,就要上无创呼吸机,或者切开气管,插管接有创呼吸机。

无创呼吸机,最后病人易产生呼吸肌疲劳。

4、分为四个步骤:1)高流氧治疗,

2)不行的话就上无创呼吸机,

3)如果上无创呼吸机两个小时无效,就要气管插管。

4)到最后,如果有条件,就上ECMO(人工心肺机)。

5、为什么不给危重病人气管插管?

每一步都是有前置条件和相应标准的。

从硬件配套看,进行气管插管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层流病房,插管之后医护比要达到1:2—3。

我们的现状是,没有层流病房,也不可能按规范配置人力。

我们1000多张病床的三甲医院,也就只有一张床能够满足新冠病人气管插管的治疗。

6、如果没有这些装置硬上呢?

我们所有的医生、护士都会中枪。

吸痰过程中病人受到刺激,一咳嗽气溶胶就直接喷出来了。

插管之后,就是24小时不间断地喷新冠病毒气溶胶,整个房间的空气会被污染。

所以,这种高风险、高暴露操作,在一般的病房是绝不允许的,这也是之前的非典留给我们血的教训。

7、效果

重症之后再住院抢救,医院的治疗呼吸机已经没有大的帮助。

无论是上无创和上有创呼吸机(插管),对这种病最后的逆转都没有太大的帮助。

能救活的,只有10%。

只要上了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就不乐观了。

因为气管插管一方面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增加机体的刺激,还导致合并呼吸细菌感染。

几家专门收重症的定点医院,抢救成功率很低。

目前,能高流氧就高流氧,能不插管就不插管。

8、ECMO是人工心肺机

就是病人的肺坏了,我就搞一个人工肺来代替。

肺已经完蛋了,通过ECMO,只是一天一天的撑下去。

9、肺白了

肺白了,之后就容易纤维化。

纤维化不能逆转,除非肺移植。

10、新冠肺炎的厉害

一是高传染性,二是容易成为重症。

11、预防事项

1)不要去超市挤长队,不要去楼下抢白菜。

2)能吃多吃,营养支持很重要,提升免疫力。

3)大量饮水,补充电解质,喝汤。

4)注意:C和维生素E的治疗剂量和保健剂量不同。

治疗剂量:维生素C最多用到3000毫克每日,维生素E最多用到1000国际单位。

国家派了几万医护人员去武汉,说明这个病不好治。

现在所有的治疗,就是安慰性治疗。

 

来源:微博

 

 

 

民在疫中泣,相煎何太急

文/方方

今天仍然是大好晴天。让人感觉处处生机。天上的云,很有特色。我在郊区村里的邻居都在讨论,这是什么天象,是鱼鳞云吗?被否。去年,我一直住在那里写作,直到春节前才回到武昌的文联大院。村里邻居告诉我,他们那一带是零感染。唉,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村。我门前和院里的花,大概都死得差不多了吧。不过,我真不是一个擅长养花的人,几乎所有的花落到我手上,命运均不太好。要么长着长着死了,要么就从此不开。

封城已近一月,当初看到封城通知时,完全没有想过会这么久。显然,近些天强有力的隔离措施,已让武汉已经走出它最阴暗的日子。时至今日,大家好像也开始适应关门闭户的生活。连活力四射的孩子们也都承担了下来。生命的耐受力真是了不起。

网上呼喊救命的声音,已经完全没有了。倒是如何买菜和如何采购食品的信息,十分活跃。人们一旦全力关注生活,日子便如这天气,哪儿都呈现生机。各大超市,推出购物套餐的同时,还细致地把每个区的地点以及每一个联系人的名字、手机号码,全都标明。这给买菜群的群主们提供了莫大便利。听说我们文联大院的买菜群大受欢迎,邻近小区有不少人加入。但是各小区之间严禁进出,已无法往来,不知道他们相互之间怎么交接。正在想着此事,突然发现我的同事们手机约定交菜地点,然后从墙的这边,用绳子把菜设法吊到墙的那边。她们真的太厉害了,估计如此这般做的人也不少。

同学老耿(他夫人是群主,他便为之打工)给我送来预定的面包,还外加了一些青菜。其实一个人吃饭,做菜是很没劲的。所以,我经常下面条或是煮豆丝,草草打发一天。我的菜目前相当充裕。潘向黎今天微信慰问我,我说以后到上海,你请我吃好的就是。她说,狠狠吃个三顿!真好,这事就这么决定。其他人慰问,也一概提此要求。讨论哪家餐馆的菜好吃,是武汉人一向热爱的事,现在更是。

我参加的微信群很少,其中参与最大的一个群,便是我的大学同学群。近一个月来,大家基本都在关注疫情。在我的同学中,除了湖北本地人外,最多的是湖南人。平时,大家基本上爱称湖南人为“弗兰人”。一早就有同学在为“弗兰人”点赞,说弗兰人定点支援的黄冈新增确诊病人今天归零。我没有细查资料,但我知道“弗兰”援军初一就到了黄冈。黄冈的在湖北是最高的,而“弗兰”本省的治愈率在全国也是最高的。我女儿虽然出生在武汉,但她的籍贯,还得填“弗兰”。两湖关系,从来亲密。我忍不住将同学群的内容,转在这里。其实公平地说,各地驰援,都相当给力。援军让紧张的湖北大松一口气,目前局势的快速好转,援军有大功劳。

医生朋友今天给我打了一个漫长的电话,大概也是憋了一肚子的话想说。提到疫情早期医护人员的艰辛。且说抢救一个病人,是要消耗很大体力的。抢救后的防护服上病毒最多,必须马上换掉。早期人力不足,设备不足,真是眼睁睁看见病人痛苦而死,却没有办法。学医的见死人见得多了。但明知可救,却因自己身心疲惫、无力营救;更兼防护设备几乎没有,无法施救。他说,那种难受感你们完全体会不到。又说,医生平时相当老实本分,大多都埋头搞自己的专业,这一次,他们真是豁出去了。对他的观点,我深表同意。因为这次,我们看到,一些医护人员为了救人一命,甚至不管不顾,到网上呐喊。正是这些呐喊声,才让很多问题得以暴露,也才让所有的援助物品得以直接进入医院。很多人的生命,大概就是受益于这样的呐喊,才有机会存活。医生朋友还说,方舱医院建得非常好。如果早点建,以最快的速度隔离,轻症转为重症的人会减少很多,也就不会死这么多的人。我想,的判断,应该自有道理。正是这些天的果断隔离政策,致疫情疯狂发展的态势急速扭转。现在的武汉人,心态已经比较从容。购物买菜,努力生活,耐心等待真正拐点的到来。

前两天写护士“柳凡”一家去世的事(非常抱歉,她的名字是叫“柳帆”。当时就有两个名字,不知哪个正确。我选择了医生朋友提供的。),又被人认定“造谣”。唉,经常,那些貌似辟谣的人,才是真正的造谣者。湖北电影制片厂的常凯,就是柳帆的弟弟。好像哪家媒体也写到了。常凯的绝命书,极尽克制。但读过的人,无不有锥心之痛。医生朋友告诉我,他们姐弟一个随母姓,一个随父姓。父母都在医界工作。他们各自的家属也疑似感染,但目前身体情况还算好。这个悲惨的家庭,武汉人永远不会忘记。不知道我讲了这么多,那些叫骂我的人是不是还认定我是造谣。其实,这些天叫骂我的人,也是当年恶批我小说的人。不知那些曾经找高官出面帮忙的他们,这次是否还会再找。不过,这里我先知会一声,无论你们找哪位高官帮忙,我会像当年怼回去。更加毫不留情地怼。让他们的名字像前几位一样,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今天,特别想说一句放在心里很久的话:中国的那些极左分子,基本上是祸国殃民式的存在。他们太想回到文革,太仇视改革开放。一切与他们观点不同的人,都是他们的敌人。他们成派结帮,对不与他们合作的人进行各种攻击,一轮又一轮。用那种“洒向人间都是恨”的粗暴语言,甚至还有更为卑劣手段,低级到不可思议。只是我特别不明白的是:任他们怎么在网上,颠倒黑白,却从来没有人会删掉他们的帖子,也没有人阻止他们的行为。难道他们中有人跟网管官员是亲戚?

这几天,好累,。有个网友在我昨天的微信下留言,说能从文中看到我的疲惫。TA的直觉真的很厉害。我现在必须尽量压缩写作时间,让自己休息。今天不想多写了。

只是,最后,顺便跟同在疫区的黄冈XYM先生留个言:封城闭户急,民在疫中泣。本是同难人,相煎何太急。

方方武汉日记由方方授权“二湘的七维空间”微信独家首发,因发现个别公号利用方方武汉日记接受打赏,方方自2月14日起授权此公号发表时标注原创。

以防失联,关注“二湘的六维空间”,回复9,12, 15,16, 17,18,19,20,21,22,23,24收看方方其它日记。

【作者简介】方方:原名汪芳,祖籍江西彭泽,生于江苏南京,现居武汉,中国当代女作家,代表作《万箭穿心》《风景》,最新长篇《是无等等》,个人微信公号“方方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