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财大牛猫|我觉得集体放假不该再延长了

来源: 2020-02-01 11:13:54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招财大牛猫|我觉得集体放假不该再延长了

 

我下午一直在想一个事,根据目前疫情的发展情况,政府是否应该继续集体放假?

之前曾光教授回应过这个问题,他认为静态防御是不现实的,公共卫生是社会性的,

接下来我们要接受动态防御

 

所谓的动态防御,通俗解释就是恢复社会正常运转,大家各自注意疫情防御。

网上有很多人支持继续放假,有些更是建议放假一个月,可以很有效的控制疫情。

但大家应该注意到,在网上发声的主体,大都是城市上班族,他们是延长假期的受益方,

如果延长部分的假期停薪,恐怕很多人就会改变主意。

 

有人可能会说,停薪就停薪,我无所谓,是,你无所谓,但也有人快扛不下去了。

我举几个例子吧,我家边上就是临海当地一个中型饭店,我们这里春节的风俗就是各种聚餐吃饭,

所有饭店爆满,春节饭局都是要提前10-20天预定,而饭店为了供餐也会提前屯备大量食材,

不夸张的说,春节档赚的钱比平时几个月的利润还多。

 

结果今年颗粒无收,提前采买的食材也都砸在手里,里外里损失几十万

快消行业也是遭遇重创,万达前几天发公告,对旗下商业地产免收一个月租金,累计减免30-40亿,

你可以计算一下,这些商家单单店租就是30多亿硬成本,那相关的营业收入损失肯定就奔着100亿去了

 

还有就是我今天在微信上看到,畜牧业也遭遇重创,养鸡的本来初五要往外出货,结果陆运断绝,鸡卖不出去,但鸡每天都要吃东西,每拖一天都在亏钱。果农也是苦不堪言,陆运出不去,空运成本太贵,算了下帐,最划算的解决办法就是往地里埋。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下个月的房贷要供,信用卡要还,不是每个人都存了很多钱,现代社会经济活动都是紧密相连,休克一个月的代价大到普通人根本想不到。

每个人都习惯根据自己周围的状态去判断全局,然后草率的替他人做决定,我觉得这样真的很不好。

我在微博上发了这个话题后,有网友说那你也没啥主意呗?

不,我想这事想了有四五天了,最后的结论是:

不要再一刀切、继续集体强制放假,而是充分发挥市场的能动性,让老百姓们自己调节。

首先我承认人命关天,人命极其宝贵,但再宝贵它也有限度。我说个数字,中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都在10万左右,但我们并不会为了挽救这10万个宝贵的生命,放弃现代交通系统。

真实的世界就是每个人每天都在权衡利弊,做出不完美,但更有价值的选择。

所以即便现在疫情依然严重,但政府只要放开了,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出对他来说最有利的选择。

比如小王是个码农,他就会和公司协商,在家里写代码,公司权衡后大概率会同意,没准小王最后会在家里呆到2月底。

比如小李和小张是快递员,他们觉得风险大,不愿复工,但快递公司开出双倍薪水鼓励复工,最终小李选择继续请假,但小张缺钱,他选择去上班。

比如小刘以前都是坐地铁上班,但现在他不敢了,于是每天早上早起一小时,骑自行车上班。

……

诸如此类,社会中的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但一样的是他们都会趋利避害。损失大的会咬咬牙先复工,损失小的会再等等,然后整个经济生产、社会生活就会以最小的代价逐渐恢复元气,我认为这就是最合适的选择。

中国过去30年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市场的比计划的更高效。

也许会因此多一些人得病、去世,但选择总有代价,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弊做选择。

以上全文皆为个人观点,你可以参考,也可以把它当个屁给放了。

 

 

为你写一个故事 | 如果西贝都撑不住了,其他中小企业怎么办?

01

你们听过西贝莜面村吗?

如果这样说没印象,至少应该看过他们家的招牌:

中间那个字念(you),这是一家我非常喜欢的餐厅,1988年在内蒙古成立,专做西北菜,经过30多年的打拼,终于成长成了一家在五十多个城市拥有四百多家门店,一共有两万多名员工的大型连锁餐厅。

说他们是中国连锁餐饮的龙头企业之一也不过分。

然而就这样有三十年积累的大型餐饮连锁企业,今天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直言:

我们有两万名员工的工资要发,每个月光人员成本就在1.5亿以上,其他还有房屋租金、浪费的原材料,加起来更多。

虽然我们公司现金流不错,但像现在这样下去,就算贷款也只能撑3个月。

贾国龙说,以往最近这个月,会是收入最好的一个月,在现在骤降的情况下,光这个月的营收损失就超过7亿元。

刚过年底,货款结清了,员工奖金发了,干部十四薪发了,企业账上根本就没什么钱,如果继续这样,三个月现金流就扛不住了。

我们知道现金流是一家大型企业的命门,现金流不能断,一旦断了不堪设想。

当然,西贝家大业大,有这么多年的积累,最后不可能因为三个月不营业就撑不下去,实在不行,创始人自己出钱,也会把企业撑下去。

但让人细思恐极的是,如果连西贝这样的大型企业,都觉得压力甚大,就要撑不住了,那更多的中小企业怎么办?

02

根据恒大研究院1月31日发布的《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2019年春节七天假期里,全国零售餐饮业销售额约1万亿元。恒大研究院进行了粗略估算,受此次疫情影响,全国餐饮零售业,仅在这7天就会面临5000亿元的损失。

更惨的是旅游市场,春节本来是我国旅游业收入最高的一段时间,但现在几乎完全冻结,所以预计损失也在5000亿元左右。

来自恒大研究院

这加起来近1万亿元的损失,可能因为数字实在太大,看了也没什么概念,但具体到一个个案例中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一个做跨境旅行团的创业者朋友发朋友圈说“完蛋了”。

问他,他表示本来这个春节出行的团是排得最满的,疫情发生的时候,他各种境外供应商的钱都已经付出去了,但现在不但出不去,还要给游客一个个退款。

“本来想趁春节赚钱,没想到把过去两年的利润全都赔进去了。”

不过还好他本身家底就丰厚,还撑得住。

一个在家乡承包庙会娱乐的人上知乎诉苦:

“19年12月买的设备。”

“用了我许多积蓄,还借了13.5万。”

“本来为了赶这次庙会,连在家过年都没过,想攒一笔钱,结果现在一分钱都没赚到,大年初二一边哭一边往家赶,怕不给回去了。”

“压力太大了。”

一个做农业养殖的农户,发了公开信,称

“最近许多养殖户,已经弹尽粮绝。”

而在相关公众号下的几乎所有热门评论,也确实在传递这一声音。

一家开网吧的老板欲哭无泪。

还有一个家里开工厂的朋友,工厂里有二十多个湖北的工人,现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很多,这次疫情,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事外。

对餐饮业、酒店业是重创,对养殖、旅游业是灭顶之灾。

每一个故事都在告诉我们,这一万亿以上的损失,并不都是大公司大企业在承担,还有许多是由这些小人物,小老板组成的。

疫情下企业无法开工,也就很难有进账。

但员工的工资要发,公司的房租要付,之前无法完成的订单也不排除有人揪着不放要违约金,这一切都是成本。

难啊。

03

那么如何解决?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说:“在疫情发生,大部分员工不开工时间,国家要求我们照发工资,这是没问题的,这是我应该为社会承担的责任。”

“但如果疫情防御期间,还要发两倍工资,就会把我们这些企业压垮。”

乐凯撒的老板说:“他们现在订单下滑一半以上,每天都入不敷出,希望国家能给予适当的税费减免,税费延缓征收。”

“现在根本用不到这么多员工,对于不裁员的企业,国家是不是可以适当补贴?”

还有希望网友们,也能稍微理解一下诉苦的老板。

并不是所有的资本都强势,并不是所有资本都黑心,中小企业主有自己的苦楚。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老板撑不下去了,公司倒闭了,所有人的利益都会受损。

中国经济网的文章说,中国有超过4000万家中小企业,它们贡献了约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80%的就业:

如果中小企业在这次疫情中撑不下去,纷纷倒闭,那势必造成大量失业,会对社会造成更加深远的负面影响。

灰犀牛事件,指的是大概率存在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而这件事,就是从远方径直向我们冲过来的灰犀牛。

如果我们忽视它,一定会造成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