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中医几度秋凉》(29)

来源: 2019-12-28 21:29:19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五十七)

 

虽然我是中国人,可我对中国人的研究兴趣还是很浓厚。别人眼里国人的愚昧往往是我眼中的活化石。

好多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并为此很发愁。

可我觉得这对全世界来说是件好事,中国人真要是信个真主或天主,弄得万众一心,

为个什么真理动不动搞个“圣战”的话,那就不是纳粹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么简单了。

毛泽东时代就是中国人睡梦中翻个身。

这个世界安排得很有意思。美国高科技,可是人少,这个世界他有点占不过来。

中国人多,但一盘散沙,也毁不了世界。多亏中国人没有信仰,现在世界才好好的。

中国人之所以没有信仰是因为现存的这些信仰不适合中国人来信仰。

碗里的水可以信仰碗,河里的水可以信仰河床 ,大海里的水哪,它信仰什么?

真主,天主对中国人来说是碗,是河床 ,用来喝水,洗澡可以,,想借以下西洋就不行了。

外国人承认个体的中国人聪明,却认为群体的中国人毁于内耗。

正如他们研究具体善长,研究整合无力一样,他们无法看到,多亏有这种内耗,使中国人不执着于碗和池。

喝过水后放下了碗,洗过澡后离开了池。碗和池这类东西不中我们的意,我们意在更大的东西。

研究中国人的个体并不能达到把握中国整体的目的。

所以,我对那些评论中国的言论不怎么在意,能评论中国的人还没有生出来哪。

个体的中国人是一滴水,连二十一岁的雷锋都自觉到了这一点,

他为什么要孜孜以求把自己溶入到人民群众之中?雷锋精神的实质是什么?

研究2HO是研究水性,但这是研究水性的全部?一碗水中会有风浪吗?一池水中会有潜流旋窝吗?

江水能有台风海啸吗?

也许有人会说,台风海啸不能算做是水性。可他们心里也知道,离开了水,众多的水,谈何台风海啸?

不了解洋流海浪如何造船航海?

 

中国不是一碗水,对一碗水所作的研究无助推论中国的事。

中国也不是一池水,一池水载不了舟,也覆不了舟。

众多雷锋式一滴水的意向,使中国人追求成群,成势,达到“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的状态。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求大,求积,求容,“不择细流,以成一江一 河,不择一江一 河,以成湖海”的原因。

这不是小算术,而是大数学。

埃及人用金字塔,方尖碑来追求永恒。中国文化是用另一种方式来铸金字塔和方尖碑。

建筑材料是人,建筑结构是人的社会关系。

中国人对水性的研究不仅通过鱼,舟来感知和体现,还用龙来超越性地表达。

所以,中国人不信仰碗,不信仰河床 ,他们要信就信仰龙。

龙的属性使中国人愿意相信却难迷信。试问,有哪个中国人不相信科学?没有,可又有几个人迷信科学呢?

这就造成中国人既上西医院检查,又找中医诊脉的局面。这种看似有病乱投医的盲目现象有其内在的合理性。

百姓的这一兼收并蓄,实际上是把对2HO的研究和对风浪研究一网打尽。

所以,又信西医又信中医在老百姓身上是一点不矛盾,和愚昧一点不挨边,所以,以为生活富裕了,

解决了看病贵的问题,中医就没有市场了,以为通过对老百姓进行科学教育,

在他们觉悟提高后而扬弃中医的想法最终会落空。

好多科学和合理的想法总是在一路落空。

 

对2HO的研究无论怎样深入,也不能替代对洪水,海啸的研究。

在社会学上,对个体的研究不能替代对群体的研究。

在医学上,对局部的研究不能代替对整体的研究,对静态的研究不能代替对动一态 的研究。

 

中国人对个体与整体关系的深刻体会有助于他们理解中西医关系。

人,为什么要结成整体,组成社会?中国人为什么独处一室也要心怀天下?

中国人扎堆所求的正是个体所不具有的“势”。

这个“势”是个体存在时所不具有的东西,研究个体永远不能抵达到“势”。

中医对人的整体研究把握的是“气”,这个“气”也是不可能通过局部研究获得的。

“气”和“势”等是中国数理境界中的东西和常用术语。

 

爱因斯坦最终追求大统一场,而中国文化是时时追求大统一场。天,道等就代表这大统一场。

对具体事物的研究必须与大统一场时时校对,验证。

中医理论就是在这种无时不在的校对、验证、修正中建立起来的,这难道不科学?

系统的观察,提出假说以解释现象,再以假说预测和改变未来,这些科学的要素中医少了那一样?

如果中医构建的阴阳五行模式能够经得起长时间的考验,在预测和治疗疾病上使我们从混沌中超拔出来,

你能否认它的科学性?

从研究2HO入手和从研究海洋入手,虽然两者看上去几乎没有共同之处,

但从研究水性这一点看,哪一个更贴近实质的水性呢?

 

 

(五十八)

 

女儿走过一片园林,见其中有一位打太极拳的,看了一会,女儿过去与他攀谈,果然,此人的太极拳是家传。

女儿与他切磋,打了一套太极拳给他看,他说,你这是太极操,不是太极拳。

女儿不服,此人说,你如此这般打太极拳,定会做下病来,四肢厥冷……

女儿跟我叙述到这一节时,我惊了,近两年女儿的确四肢发凉,回家总是先上床 ,把手脚插在我怀里,

我俩探讨几次,我怀她时并没有寒,她小时四肢常温,这寒是怎么来的呢?

没想到竟是为参加比赛练太极拳做下的病。

 

我不解道,打的就算不是太极拳,是太极操,也不至于不健身反做下病来,我们作广播体操会做下病吗?

女儿说她也是这么问的。

此人道,太极拳是以意带形,形意一致,二者统一,如果只取其形而不得其意,那么有害无益。

我听了反驳道,形是形式,为空,取个空壳何至于有害?

已经解惑的女儿说,为什么太极拳偏偏是这个形而不是体操那个形?形,难道是空吗?

何况还有程式、程序,敢说程序本身没内容?

 

把太极拳的形式一比划起来,这经络就要做相应的反应,这不受控制的反应不给身体造成伤害?

女儿想把身体调整过来,向这人请教拳法。

这人说他宁可教一点不会的人打太极拳,也不愿教我女儿这样走反路的人。

女儿说试一段时间看看,后来,这人对其它学员感慨道:“你们有一个算一个,没有这女孩悟性高,学得快。”

 

由此,我想,别说中医,就是一个太极拳,看上去很简单的体操一样的东西,怎么在中国人这就这么玄呢?

自从女儿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以竞技方式练太极拳后, 用她的话说对体育就有点伤了,

这使她意识到运动猝死是否也是一种“伤”的后果?

现在搞体育的人的伤如此普遍, 包括写《慢跑大全》的美国作者自己也死于运动猝死,

这不有违体育健身的初衷?

西式的太极拳会对人造成伤害,推而广之,用西医的方式运行中医,是不是中医体衰的一个原因?

 

女儿用功,用心学习 太极拳。我说,不用下那么大功夫吧?

女儿说,功夫,,功夫,要的就是功夫。她说在做太极拳中体会中国文化,很多东西都能对上,不仅是医学,

还有军事,比如可以细细体会三十六计……我说一个健身的东西跟三十六计有什么关系呢?

女儿说,这是拳啊,拳是武,武不是军事?

太极拳讲的是绵软,绵,要绵里藏针,软,要软中有硬,太极拳是可以直接交手打仗的。这是有心法,无定法的。

 

女儿说,她由太极拳体会到用药,比如说,甘草,九十三个精方中,方方有甘草,这甘草起什么作用?

现在的书上说是调合药性。其实,它在每个方中起的作用都不同,它的药性随与不同的药配伍而不同。

我问:“这么说,这甘草有点象我?在不同的群体中所起作用不同?”

女儿说:“嗯,有点象。所以,中医的工作不枯燥,总有新体会,总有自己独到的体会。

这是用自已的心体会来的,要想教给别人,别人的心和自己的不一样,就不易传给别人,

因为这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总是用诱导,启发,总要因人施教……”

 

张功耀读了33年中医书,曾用中草药治好过他爷爷的病,他妻子就是一名中医,但他却疯狂反对中医。

看到他的情况让我想起了我父亲,我就是在父亲对中医声中长大的,

所以现在人们对中医的攻击在我听来都是我父亲的老生常谈。

 

小时,我是站在父亲一边,因为科学这东西太对年轻人的胃口了,攻击别人太简单,太痛快了,

我想,要是没有年轻人和西式思维,这文革能不能搞起来?

父亲视我母亲的不反抗,不反驳为中医无理,所以常给我母亲“上课”,想要用真理改造她,母亲微笑地听着,

多年之后,父亲向我承认他的改造工程失败,因为我母亲纹丝没动,但他总结出的失败原因是女人不可理喻,

认为女人不能接受真理。

 

现在我想,父亲对中医的不认同,对女人的简单否定,说到底是他的眼光向外而不是向内。

男人需要让自己感觉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感觉自己正义在胸,刀枪不入;武器在手,锐不可挡。

象对自己的儿子一样,母亲维护父亲的这一感觉,这对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一个国家来说是必要的,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深不可测的宇宙,只有让男人锐不可挡,才能为人类辟开一条生死路。

所以,当我后来又站在母亲一边时,我象母亲一样维护父亲的男人自尊,

我想,张功耀的妻子不驳斥他很可能出于与我母亲同样的心理。

 

当读了33年中医书而不得要领进而恼羞成怒反攻中医,这情感我能理解,也很同情,这不是张功耀个人的错,

正象我走的弯路一样,是历史代价。

女儿说“我姥姥没让你学中医是对的,你如果不是用心去学,而是用脑去学,这样对中医和对你都没有好处。”

估计我当年要是学中医,肯定也是从科学角度入手,那么很可能转不过弯来,不比张功耀好多少。

 

张功耀这样的事只能出在中国,看着他,我只感到亲切,这是中国式的错误。

一个中医开玩笑地对张功耀说:

“你说人参没有药效,就是个干萝卜条,还不如萝卜条有营养,那我请你吃人参,你敢不敢吃?”

我想,张功耀要是西方人,这个赌他肯定就打了,可别看他这么疯狂地反对中医,

可这人参他是绝对不敢吃的,这真是中国式的幽默。

当中国人就是活在相声里,太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