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和欺骗一直是孪生兄弟

来源: 2018-12-25 20:55:05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郑智城

 

科学和欺骗一直是孪生兄弟:小儿麻痹症在历史上消失的真相

 

说起小儿麻痹症,大家心目中都是一副恐怖的景象,比如说罗斯福总统的残缺肢体,又比如说前一段时间那个电商旗袍大王崔万志。
 
然后大家都会对西医感恩戴德,无限感激现代医学在历史上立下功劳,彻底消灭了小儿麻痹症。
 
但是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根据美国著名的默克药厂的医生手册,98%的小儿麻痹症会在10~14天内自愈,然后获得终生免疫。
 
然后剩下的2%的感染者又可以细分为三部分,50%仍然会自愈,其余的50%就有点复杂,有一部分人会愈合的比较慢,另外一部分人最终无法自愈,会变瘫痪,有些甚至会死亡。
 
所以总计来说,只有0.04%的感染者会最终演变成媒体描绘中的可怕的典型的小儿麻痹症。也就是10000感染者有四个人会不幸瘫痪或者死亡。
 
历史上,小儿麻痹症疫苗在1954年4月12日开始大规模推广实施,从那时候开始,全美各地的小儿麻痹症发病率大幅激增,佛蒙特州增长266%,罗德岛增长454%,麻省增长643%,疫情如此激烈,以致于犹他州和爱达荷州都禁止在本州推广疫苗,因为这两个州在疫苗接种之前是根本没有小儿麻痹症案例的,而自从推广疫苗接种后,州民反而感染上小儿麻痹症。
 
然后在1955年6月,一个灾难性事件发生了,在又一轮大规模疫苗接种开始后,药厂由于某种原因出错,导致采用了完全活性的小儿麻痹症病毒来接种,结果导致40000人感染,164人瘫痪,10个人死亡。
 
所以这个就引起美国人的公愤了,于是美国当局在焦头烂额之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大幅修改小儿麻痹症的诊断标准。就是相当于现在各个地方政府或银行坏债太多,所以要用创造性的办法来重新做账一样。
 
在1954年以前,小儿麻痹症的疫情被定义为每10万人里有6个人出现症状就是一个疫情,1955年后这个标准被修改为每10万人出现35人才算是一个疫情。
 
在1954年以前,如果某人四肢出现萎软无力持续3天以上就可以被诊断为小儿麻痹症,1955年后,这个标准被修改为四肢萎软无力持续60天才算。
 
但是等一等,根据默克药厂的医生手册,98%的感染者都在10~14天内都自愈了好不好?这样一修改,3天观察期改为60天,没有导致98%的大幅下降那就怪了。
 
所以,在1961年著名的萨宾疫苗出来的时候,美国的小儿麻痹症就早已经几乎消失了。
 
现状是,从1979年开始,美国已经完全没有再出现过小儿麻痹症案例,有的也只是疫苗本身导致的小儿麻痹症,就是类似啥啥恶魔选中的孩子,属于疫苗的副作用。自然状态下感染的小儿麻痹症从1979年开始已经完全绝迹。世界卫生组织在1994年就正式宣布西半球已经根除小儿麻痹症。
 
这就是小儿麻痹症绝迹的历史事实,大家可以自己评判一下,到底是病毒本身自然消亡的结果,还是人为干预和疫苗的结果。
 
文章来源:http://www.alabasterliving.com/blog/what-about-polio
 
 
 
出国陷阱:为什么女生出国后身体都会变差
 

我有一个病人,年轻印度女子,说话很温柔,由她妈妈介绍来。自诉最近头身肌肉拘谨作痛,而且手脚麻痹。自己感觉是可能感染某种病毒。

 

后来做了诸多检查,被诊断为多发性硬化症(MS)。所以就以这个病名来找我中药治疗。

 

治了一段时间,效果不太好,没有太大进展。后来就冷下来。

 

后来某天,我突然醒悟一件事,于是我就问她,发病前有没有注射过疫苗?

 

果然不出所料,这女子几年前和家人一起回印度旅行,根据印度政府的规定,她们注射了几种疫苗,其中一种就是小儿麻痹症,而她母亲注射了流感疫苗。

 

这小儿麻痹症,特征就是一组或多组肌肉出现运动障碍,症状上就和这女子出现的基本一致。而她母亲,之前从来不感冒,结果那年连续患两次流感。卧床许久。

 

注射什么疫苗,结果就患上什么病毒,这是医学界屡见不鲜的现象了。只不过一直没有人往这边想。只是以为自己不走运。自叹倒霉。

 

后来又有一个中国年轻女子,也是以类似症状来求医,自己感觉患上某种病毒。我也是过了许久后才醒悟可能是疫苗反应,后来一问,果然是发病前才注射过鼎鼎有名的宫颈癌HPV疫苗。

 

有个朋友,出国前注射了一针流感疫苗,结果出国前就呕吐了一两次,我们当时只是以为她舟车劳顿,身体弱。结果出国后没多长时间,患了甲亢。

 

有个病人,年轻女子,出国前打了MMR疫苗(麻疹),出国不多久后就患了甲亢。

 

又有个朋友,太太长期患慢性肾炎,长期疲劳无法做家务,尿蛋白。我问他,她出国前也是这样的吗?他说,不是啊,出国前好好的,出国的时候打了一次乙肝疫苗后就变成这样了。

 

又有个网友,女儿出国前打疫苗针,随后发烧发冷发热,来美国后两星期后某天突然心跳停止,急送医院,结果被发现患急性白血病。就此开始住院化疗。

 

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其余的出国后月经不正常,几个月不来,或者连续来月经流血不停的,都很常见。

 

所以,出国对女孩子来说,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

出国前按规定打疫苗针时,如果月经来了,或者当时身体劳累不适,就不要注射疫苗。

等身体状态好一点再进行。或者先吃点中药把身体补一补才打针。

否则真的会遗憾终身。

 

 

 

 

很多父母不明白的是,为什么疫苗会带有重金属?

 

1796年,历史上天花肆虐欧洲的时候,英国医生詹那观察到奶牛场女工似乎对天花病毒有免疫力,于是詹那医生推测感染过牛痘的人也会对天花病毒发展出免疫力。因此,詹那医生就从某个感染了牛痘的女工身上提取了一些牛痘的脓液,注射到一个叫詹姆斯的8岁男孩子身上。过后不久,詹那医生又在这个詹姆斯男孩身上注射了天花病毒,奇迹出现了,这个叫詹姆斯的男孩竟然没有感染天花病。于是詹那医生就公开发表了这个发现。这就是医学历史上疫苗注射的整个理论和实践基础。

但是人们并不知道的是,这个叫詹姆斯的男孩,总共接受了20次的重复注射后,在20岁的时候就死于结核病。而詹那医生自己的儿子,接受了不止一次的重复注射后,在21岁的时候也死于结核病,而众所周知的是,结核病和天花疫苗有很大关系。

所以,历史上对詹那医生这个疫苗理论有着很大的争论和疑问,甚至认为是学术欺骗。因为历史统计显示,天花疫苗大规模应用的时候,历史上的天花疫情根本就已经接近尾声了。这就好像2003年中国出现SARS非典疫情,而2015年才研发出疫苗大规模应用,然后宣称该疫苗成功控制了SARS疫情一样。

疫苗理论听起来是很正确的,但是魔鬼总是存在于细节中。一般人,只要循自然途径感染了某病毒后,痊愈后都会对这同样的病毒产生永久的抵抗力,也就是免疫。但是,这关键是要经过鼻粘膜,支气管,呼吸道等黏膜,由外到内,经历过逐步产生的病理过程才会有天然的免疫力,也就是抗体。

但是现在的做法却是比较急功近利,以为只要有抗体这个结果就行,如何产生这个抗体的过程并不重要。于是药厂的家伙们就直接注射弱化的病毒甚至是活性的病毒进入人体肌肉血液中。

这样做法有啥问题呢?一个人没有经过自然的有外到内从鼻呼吸道到内脏器官的修炼过程,直接就病毒冲击,先天不足或者当时恰好身体虚弱的人会承受不了这种直捣黄龙似的冲击,直接就生病,比如说注射了流感疫苗后,正常人就真的患了流感。

第二,这样做法往往会造成人体产生远远超过所需数量的抗体,比如说,自然产生的免疫力只会产生10个单位的抗体,而疫苗直接注射入身体往往会产生一千甚至两千单位的抗体,这么大量的无所事事是的抗体被证明是大量的自身免疫病的原因。

第三,药厂为了高效率低成本地为每一个国民注射疫苗,就会用了很多的添加剂。比如说,防腐剂,免疫反应促进剂等等,其中水银就是用于防止大规模生产中疫苗试剂被污染而使用,铝就是为了促进人体的免疫反应,花最小的钱办最大的事情。

如果仅仅是一两个人注射疫苗,所有这些添加剂都不是问题,可以不加。这就相当于你自己在家里烹调一道菜,如果是现煮现吃的,事情就很简单,只是纯粹的烹饪的问题,可以做到原汁原味。但是如果你要以此来牟利,大规模生产,长期保存,那就超出了烹饪的范畴了,那就是商业行为了。开餐馆的人都知道,为了让这饭菜好吃吸引人,你得加化学香料吧?至少要加味精吧?要把这饭菜运送到美国市场,防腐剂是一定要用的吧。

这也就是疫苗中的水银,铝,福尔马林水,味精,鲨角希(squalene)等工业毒药的由来。

所以,大家在看见美国儿童每6个就有一个神经发展障碍,每88个就有一个自闭证的时候,还会惊讶吗??

 

 

 

剩女必看必转!这文章能够解答剩女们心中所有的疑问和委屈

 

不知从几何时,社会上突然间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剩女。日本人称之为“败犬”。这剩女问题十分的严重,据说一个万人相亲大会,进场的人有九千个剩女,男的只有一千人。这问题最近更登峰造极到传出消息,一个母亲拿着12本房产证公开为自己25岁的女儿找女婿。

 

这不由得令人纳闷,不是说中国人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多女少吗?为什么到了婚姻年龄,女的反而比男的多出这么多呢?适婚男人都跑哪里去了?

 

答案就是适婚男子根本就没准备好结婚,都宅在家里看电脑呢。

 

问题又来了,为啥这些适婚男子都没准备好呢?他们年纪不也差不多了吗?传统以来一直都是男大当婚的啊,为啥到了现在男人长大了却不愿结婚了?

 

要解释这种现象就要从全球性的医疗进步开始说起。是日益完善的医疗照顾导致了这些男孩子长大了也没有意愿结婚。

 

大家要知道,现在的社会,一个孩子一生下来就开始要注射60~90种疫苗。疫苗能不能够防治病毒这个且不说,但是可以肯定的却是疫苗里含有的重金属导致了孩子们的脑细胞严重受损,轻则智力倒退,注意力下降,重则导致自闭症。

 

更要命的是,男孩子和女孩子对重金属损害的抵抗程度是不同步的,简单的说,男孩子比女孩子更容易遭受重金属或者其它的环境污染的毒害,更加难以恢复。

 

每4个自闭证男子,才有一个自闭证女子;每8个亚斯伯格证(也就是轻度的自闭症,或者说是社交障碍证,兴趣狭隘,孤独证等为特征)男孩才有一个亚斯伯格证女孩子。所以你可以看到男孩子更容易成为疫苗或者其它环境污染的受害者。

 

自闭症或者亚斯伯格证的实质就是脑细胞受损,当脑细胞受损后,人就会出现智力下降,情商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的毛病,这对于现在高度强调脑力劳动和团队合作的社会形态来说是致命的缺陷。现在的社会,注重的高程度的脑力开发和团队配合,单打独斗的仅仅依靠体力的方式已经完全被淘汰,而这前者偏偏就是女孩子的强项,后者是男孩子的强项。

 

所以,从小学开始,男孩子和女孩子的智力差别就开始显现出来了,女孩子往往比男孩子出类拔萃,男孩子往往迟迟都不开窍。傻傻的。

 

很多人以为男孩子到了大学阶段就会飞速追赶上来,而严酷的现实却是男孩子却持续的落后,现在的大学,无论中国还是美国,都是女大学生多于男大学生。如果不是社会传统上对男孩子赋予更高的期望有意倾斜的话,估计男孩子的整体差距会更大。

 

所以,现在的男孩子的毛病就是由于脑细胞受损,长期智力发展滞后,永远都显得长不大,智力上情商上和同龄的女子落后好几岁,甚至是一个辈分。大家都是25岁30岁,女孩子已经非常成熟,男孩子仍然停留在10几岁的楞头小子的心智。试想一下,有哪个女孩子有兴趣找一个长不大的小弟弟作男朋友或老公?

 

所以,当适婚女孩子纷纷想找合适男孩子成家生孩子的时候,而同年龄的男孩子的心智发展仍然停留在10多岁的青少年,整天呆在家里打游戏上网看AV,难怪相亲大会上男人稀罕得像熊猫一样。也很难怪女孩子纷纷找年纪大很多的已婚男人作二奶,因为只有那种年纪的男人才有和这些女孩相匹配的心智,才能理解这些女子。

 

要怪就怪社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