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本书我死后只想立刻火化,不给虫子留任何机会
看了这本书我死后只想立刻火化,不给虫子留任何机会
这是一本打开一页就想合上的书。
它登陆上海书展时,翻看最多的除了专业人才就是中小学生。
?本文部分图片已打重码,但也许仍会引起不适
《尸体变化图鉴》是陈禄仕教授与团队关于“腐烂尸体”的研究成果,记录了尸体变成白骨的过程。每页的图都比字多,而且高清无码,全部由研究人员实地拍摄。
第一章从人死后的第一天开始,一具尸体躺在中国某地的森林里开始尸变。
“本次观察是在海拔 1115.2~1120.8 m 之间的自然环境中的夏季进行的, 平均气温 23.82 ℃”
“尸体进入观察场地的第 1 天就会有尸食类蝇类出现,同时在口角、眼、鼻孔、发根、会阴部产卵,第 2 天出现1龄蝇幼”,腐烂过程没有人为干预,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最长的一具尸体被观测了四年半
这些尸体或由公安部门提供,或是捐赠遗体的志愿者,其中一例打吊瓶的胶布还没从手上摘下来,身上还插着导尿管和尿袋。观察尸体自然腐烂这种研究方法在美国、澳大利亚也有先例,一般称作“尸体农场”。图片来源:微博@R-noriaki
随着时间推移,尸体会变得肿大,死者的眼窝里长出虫子,皮肤上出现尸斑和尸僵,最后变成一具白骨。
在第二章里,《尸体变化图鉴》援引了十例命案,分析他们死后发生的变化。
这其中有人被绑上杠铃扔进河里,有人在棋牌室的厕所遇害,被发现已经是五天后了。
《尸体变化图鉴》的成书象征着腐尸研究向前迈了一大步。在这之前,法医会经常遇到无法判断死亡时间的难题。
例如1994年贵州某案上,这是时任法医对三具女尸的评估死亡时间和实际情况的对比。
姓名 |
评估死亡时间 |
实际死亡时间 |
1号粽子 |
1个月左右 |
1年 |
2号粽子 |
6个月左右 |
1年25天 |
3号粽子 |
10个月左右 |
11个月28天 |
这三具尸体有的被藏进床下,有的被肢解到桶里。而他们的最大误差在六个月以上,
人永远也猜不到自己会怎么死
但读过这本书的法医仍然觉着它用处不大,他们已经不能从视觉上产生情绪变化了。
尸臭是件很恐怖的事情,即使戴着防毒面具也有可能控制不住吐在口罩里,幸好书里闻不到。图片来源:豆瓣@水果烟
然而在外行人心里,看着《尸体变化图鉴》赤裸的白骨,头脑里的想法都变得非常直白。
有人读了两页就打算“死后只想立刻火化,不给蛆留机会”。也有人花了半天时间翻书,中午就想转手“上午刚收到,半天已看完,非常棒!9.9成新,低价转,要的联系。”
读完书的人则会有一些思考。“一直特别敬佩法医。看完书想多谢这些捐献尸体的人,4具尸体,从死去的第一天开始,在尸体农场被用作科学观察,时间精确到分钟,一直到累累白骨,”
有人挑了毛病,“仔细看了半天,以摄影角度讲出现了技术性失误。这张照片对焦点不在脚上,在后面蝇蛆团上”——微博@EORROR404裴志远
“了解尸体,就是了解我们自己。”
一旦克服了尸体带来的视觉冲击,看完整本书就是一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修行。腐烂的快慢和温度、环境等等因素都有关,却只和生前事无关,“不管生前皮相如何,死后都是一堆白骨”。
印度人有在恒河烧尸体的仪式,体验生死的轮回。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尸体生虫就是互相转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