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怪事集锦(13)

来源: 2018-10-23 18:56:36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爱心人士"批医院发狗咬伤男童照片:造成人犬对立(4图)
2018-10-22
 

  10月20日,“酒泉市人民医院订阅号”发文表示,成功救治一名被多条恶犬围攻咬伤的病危患儿,并发布了多张对患儿伤势、创口及手术过程等情况的无码清晰图片。

  澎湃新闻注意到,该图文在微博、网站被大量转发,引发热议。最初有部分网友指出,医院直接发布鲜血淋漓的图片不妥,“易造成心理不适”。

  10月22日,酒泉市人民医院方面回应澎湃新闻表示,全力救治患儿是医院责任,发布这一信息的初衷也是呼吁社会和家庭看顾好未成年儿童,并未想到会引发后续争议。

  而真正将该话题引爆的,是所谓“爱心人士和动保组织不满医院做法,认为会引发人犬对立……”的说法。

  澎湃新闻注意到,首发这一博文的博主被另一名博主指出上述言论不实,系“伪动保”,意在恶意将动保界推向社会对立面。

 

  截至22日15时许,新浪微博显示话题#男童头皮遭狗狗撕裂#阅读量达1.4亿,讨论达2.8万。围绕此事的争议仍未平息。

  院方发布图文被指“太血腥”

  10月21日,澎湃新闻在微信公号“酒泉市人民医院订阅号”上看到了这一题为《酒泉市人民医院成功救治一名被多条恶犬围攻咬伤病危患儿》的图文。该公众号并无认证,但澎湃新闻通过酒泉市人民医院官网信息,确认该号的确是医院微信平台之一。

 

  酒泉市人民医院在推文中介绍,“2018年10月14日中午,我院神经外科接到玉门市医院紧急求援电话,一名6岁男性患儿,被七八只流浪恶犬围攻咬伤,伤情严重。伤情主要集中在头面部,其中头部有一约8x10cm的头皮缺损,双耳、头部、后颈部、胸部、四肢等多处毁损伤,并存在失血性休克”。

  医院详细讲述了对该急危重患儿的抢救治疗过程,并表示,目前患儿再植头皮无明显缺血表现,头面部其余伤口干燥无渗出,无发热等感染迹象,病情稳定。

  该推文中包含十一张清晰记录了患儿伤势、手术过程和术后情况的图片,并无打码,医院通过文字提醒“图片可能引发不适,请谨慎观看”。

  澎湃新闻注意到,大量网友在看过鲜血淋漓的图片后表示出痛心,以及对流浪狗伤人的愤慨,部分网友认为医院发布该图文不妥,“过于血腥,引起不适”。

  10月22日,酒泉市人民医院宣传科一名朱姓工作人员对澎湃新闻表示,医院发布这一信息的初衷只是对救治患儿、如何救治进行了报道说明,同时呼吁社会和家庭看顾好未成年儿童,“并没有网友考虑的那么多因素,也并没有要刻意宣传医院的意思”。

  针对网友指出图片过于“血腥”的情况,该朱姓工作人员坦承,医院“从医学角度出发”并未想到图文会引发后续争议,她表示,院方在察觉到网民反馈信息后第一时间对推文中图片重新编辑,做了马赛克处理。10月22日,澎湃新闻注意到,该条图文显示“已被发布者删除”。

  “担心引发人犬对立”言论再引热议

  围绕图片“过于血腥”的讨论未平,新的争议再掀热议。

 

  澎湃新闻发现,10月20日上午11时许,博主“亚洲动保之声”发文表示,“当地医院救助过程中不顾影响,擅自将血腥图片公布于众,医院的不理智行为立即引发全国各地爱心人士和小动保组织不满,认为医院行为将会引发人犬对立,不利于全国流浪狗保护工作顺利开展……”截至21日晚9时许,该条微博一直处于置顶状态,后于当晚取消。

  21日上午,新浪新闻中心“头条新闻”等大V、媒体,对上述微博内容进行编辑,删除了原文中对医院做法的评价性语言后转发,引发广泛关注。

  澎湃新闻在亚洲动保之声原微博下看到,有网友称其“高级黑”,另有网友表示,“这些三观不正的伪动保就该查封,否则把真心做事的真动保都连带搞臭了”。

  澎湃新闻注意到,大量网友讨论的焦点在于,指出“动保组织不满,担心引起人犬对立”的说法是“神逻辑”,“动物该保护,但如果把保护顺位上升到人的前面就是矫情”,更有网友呼吁加强对流浪狗和不文明养狗的规范管理。

  此外,“亚洲动保之声”在前述博文中称,“据悉,动保组织已经将该事件上报中国小动物保护立法委员会@动保立法委网巡组,分析人士指出,立法委极有可能会同医院进行交涉”。

  澎湃新闻注意到,被@的博主“动保立法委网巡组”并非官方机构,也无身份认证。该博主在21日上午11时发文,直指“亚洲动保之声”造谣,他称,“对此次狗咬人导致的严重悲剧,本博之前并不知情,也从未在网上发过任何相关信息”。

  21日晚,博主“动保立法委网巡组”对澎湃新闻重申了上述情况,并表示自己并非政府机构,也并无动保立法委这一机构,“我也有自己的家庭,也需要工作,动保只在业余时间”。他认为“亚洲动保之声”所说的“动保组织不满、担心人犬对立”、“上报立法委、与医院交涉”等说法均属造谣,目的在于“误导公众……恶意将我动保界推向社会对立面”。

 

热帖:悲哀!比坏人变老更怕的是,他们还出国了(14图)
2018-10-22
 
1

  坏人变老了,还出国了……

  ------

  这几天,关于“坏人变老”的消息猛然间多了起来。

  先是北京地铁传出老人性骚扰(专题)女孩,被女孩制止后,竟然扇了女孩几个耳光。

 

  然后是洛阳的“广场舞与篮球之战”。

  因为争夺球场,跳广场舞的老人与打篮球的小伙子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最终发展成围攻。

 

  岁月轮回,光阴流转,当初被欺负的小孩子,依然是今天被围攻的小伙子。

 

  还有一位老人,因为不满高铁保洁员劝阻他嗑瓜子,激动地把一把瓜子洒满车厢,还用脚踢得到处都是。

 

  以上这些老人的行为,我们只是感到气愤,但下面这位老人的做法,却足以让我们感到羞耻。

  因为他打人打到国外去了。

  近日在美国南卡州,一位叫做杨吉光餐厅的华人(专题)老板因为看不惯女雇员做焦了鸡翅,竟然冲到厨房,一把拽住她的头发将其摔倒在地。

 

 

  这件事被当地媒体报道后,迅速在美国引起来广泛关注,当然,打人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那位杨吉光被指控为三级人身攻击并且面临被遣返的命运。

  这个例子是比较极端的,更多的是下面这样,没诚信,钻空子,占小便宜的。

  旧金山(专题)KRON4电视台曾经报道过这样“坏人变老”的一幕:一批华人大妈拿着几个空袋子,去在教堂门口领取免费的食物,教堂发放食物很慷慨,占便宜的大妈们也“不客气”,每次去领取的食物总能把袋子装的满满。拿到救济后,他们紧接着就在教堂附近的垃圾桶旁边开始旁若无人的“筛选”食物,把不太好卖的罐头直接扔进垃圾桶,心安理得的剩下的好换钱的食品带回家。

 

  教堂门口是用来救济穷人的,有的人明明衣食无忧,却想方设法去领取“免费的午餐”,自己吃也就罢了,把福利当作商品倒卖,或者浪费掉,真正吃不饱饭的人依旧饿着肚子……

 

  哎,真是丢人丢到国外去了!

  2

  没有纯粹的坏人,他们只是习惯了“粗鲁”

  ------

  今天我要讲的,绝对不是“坏人变老”这么简单。

  我们在面对这些“变坏”的老人时,难免会感到气愤——“都说尊老爱幼,可是这样为老不尊的老人如何尊敬?”

  但我们冷静下来想一想,这些“粗鲁”的老人,不就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常见的隔壁张大爷、李大妈吗?他们爱跳广场舞,说话大声,喜欢插队,不讲道理只凭情绪和性子,看起来好像并没有什么大错。

  我就亲身经历过这样的老人,大家都是附近小区的,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有一次为了广场舞音量的大小,和一些年轻人吵了起来。

  其实也就是调小音量的事情,但老人们不肯,认为广场是公共场所,他们有权利在这里跳舞,也有权利开音响。最后闹到大家都不愉快。

  这个时候你就会看到,别看年轻人身强体壮的,论吵架根本吵不过一群老人。

  “你们能不能把音量关小一点?我家小孩在复习”。

  “这么多人都没说音量大,你怎么就说音量大呢?”

  “我家里都一震一震的了,还不算音量大吗?”

  “我们在音响旁边都没有一震一震的,你说的太夸张了,难道你们的身体还不如我们老人?”

  ……

 

  有人说,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的对待他人,说明他也很少被他人好好对待过。

  这个世界极少有纯粹的坏人,包括那些“变坏”的老人,其实在生活中都有和蔼可亲,热心助人的一面,只不过他们在早年也经常被粗鲁地对待,所以现在他们认为这样对待别人也是理所应当的。

  一代人的记忆里,充满了物质匮乏、社会运动、一夜暴富的元素,你叫他如何能够平心静气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一个人的思维里,到处都是争抢、耍小聪明、占小便宜,你叫他如何能够自觉自制的遵守规则?

 

  老人排队领取“保健品”

  一个人的生活里,每天都像一群“乌合之众”那样被群体效应削弱了智商,靠着情绪做事,你叫他如何能够保持独立清醒的思维?

 

  这里说得不仅仅是一部分老人群体,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不管什么年龄,都难免会被这种风气感染而不自知。

  没有纯粹的“坏人”,也没有那么多“坏人变老”,有的只是被粗鲁对待的人群,习惯了再去粗鲁对待他人。

  3

  下一代人会更好吗?

  ------

  历史的原因,时代的烙印,让一部分人群“不那么文明”。

  我们不禁要问,90后、00后,这一代人普遍接受了更好的教育,也被更加文明的对待,他们的整体素质会更高吗?

  本来我是很有信心的,但经历了几次“小粉红”事件,我也对其中少数一部分人产生了怀疑。

  我很认同少数一部分“小粉红”们对于祖国的热爱,爱国在目前来说还是一种很好的品质,但他们在表达自己这种品质的方式上,依稀让我看到某些老一辈人的影子。

  他们的言语、行为、思想,让我觉得很不舒服。

 

  我也爱国,我热爱这片土地,敬仰每一位为了民族利益去奋斗牺牲的人,每一位为了人民幸福奔走呼号的人,每一位为了国家进步而辛勤工作的人。

  但我不会为了表达“爱国”,而去砸自己同胞的车,去高喊不惜代价杀光某国人……

  希望“小粉红”们只是年少轻狂,等他们成熟了,老了,做事想问题不再这样简单粗暴。我不奢望现在他们就能够理解这些话,因为此时像我这样的人,在他们心中就是个“傻*"。

 

  最后声明,上面说的“坏人变老”和“小粉红”都只是极少数极少数的人,但这些极少数极少数的人,带来的影响却是很恶劣的。我只是针对极个别的现象进行针对性的评论。如果有让大家不舒服的地方,欢迎尽情地骂我,我虚心接受。

 

环卫工大爷"炫富摔"被辞退?真相是这样(图)
2018-10-22
 
最近网上流行“炫富摔”,说白了就是一个人趴在地上假装摔倒,而周围摆满东西造成散落的效果,就像这样:

 

本来,这种“炫富摔”是年轻人们爱玩的事情,然而,最近西安的一名环卫工人却被牵扯其中。

网络曝出,一名景区的环卫工人因为配合网红拍摄“炫富摔”被景区辞退!

 

 

看了这样的传言,许多网友纷纷为这名环卫工鸣不平:为啥要开除环卫工人?就因为一句话吗?开除的理由是啥?

网友可真是操碎了心呀,咱们先来看看这个“炫富摔”的视频。

视频显示,景区里一名女子正在拍摄炫富摔,一名环卫工突然入镜,很耿直的说了声:“姑娘你这东西要不要了,不要的话我就收了”。

 

 

截至今天(22日)下午,这条视频已经得到了30多万的点赞。经过多方联系,今天记者也见到了拍摄这段视频的朱女士。

 

 

朱女士:老大爷人很好,配合我,当时最后老大爷还笑场了。

朱女士回忆说,当时是她请求老大爷来配合拍摄这个搞笑段子的,老大爷也热心的出演了,没想到竟会给大爷造成影响。

朱女士:当时听到消息我们也很震惊的,因为大爷也就配合我们拍了一个段子而已。

 

 

老大爷真的因为配合拍摄视频就被辞退了?带着疑问,记者来到了西安曲江遗址公园,联系到了景区负责保洁工作的一位杨经理。

杨经理介绍,老大爷现在确实不在景区了,但是这是老大爷自己提出的辞职,绝不是网上所说的开除。

 

 

景区工作人员杨经理:现在保洁人员都很短缺,我们不会轻易去辞退保洁人员,他是因为网友干扰太多,想清静几天。

记者了解到,杜师傅从事景区保洁工作已经有半年多了,表现一直很好,最近因为网上流传的视频,杜师傅成了红人,很多游客找他拍照合影或者拍视频,杜师傅不希望正常生活被打扰,所以他选择了离职。

到底是否真如景区工作人员所说呢,今天记者也见到了杜师傅的妻子。

 

 

杜师傅妻子:视频火了之后,很多人找他合影什么的,他嫌烦,然后就辞职了。不是领导不要他,他很好。

杜师傅的妻子说他家就在西安近郊农村,杜师傅也考虑过等这件事情热度过去,就重新回到景区工作。而景区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杜师傅愿意回来,景区随时欢迎他。

 

 

一场婚礼迟到39年 他们在婚礼上用手语说“我爱你”(11图)
2018-10-22
 

10月20日,重庆77岁的李炳云送给妻子周吉玉一个迟到了39年的浪漫婚礼梦想。在红酒小镇一酒店内,两人搀扶着,在众多亲友的见证中,补办了一场无声的婚礼。曾经因为李炳云比周吉玉大14岁,这场婚姻曾遭受过周家父母的反对,结婚也是悄悄进行,所以,当时,没有摆过酒席,周吉玉也没有穿过红裙。


婚礼在美心红酒小镇西拉庆典酒店的欧式大厅举行。在得知老人的梦想后,红酒小镇上的工作人员还特意请来了婚庆公司,请来了主持人、现场布置,准备了浪漫的灯光还有鲜花气球,要给老两口一场一生难忘的西式婚礼。得知老人情况后,婚庆公司也决定免费策划婚礼、化妆师全程免费提供化妆;还有摄影师为老两口提供免费婚纱摄影……一场无声的婚礼在众多热心市民的帮助下举办了起来。


两人都是聋哑人,在婚礼仪式上,无法说出动人的海誓山盟。其实,也根本不用什么海誓山盟,彼此恩爱、同甘共苦几十年,就是最美的盟誓。


39年过去,他仍心心念念地想着还要为爱人办一场婚礼,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李炳云介绍,他退休之前是沙坪坝区高压开关厂的工人,和妻子周吉玉认识,那已经是41年前的事了。当时周吉玉被单位派去李炳云的厂里学习,于是两人就这样认识了。因为两人都是聋哑人,有了天然的接近性,“我就追了她!”因为聊得来,周吉玉就把李炳云带回家里见父母了。可周爸周妈得知李炳云比自己女儿大14岁,就立即反对这门婚事。但周吉玉瞒着父母悄悄和李炳云登了记结了婚。


因为周吉玉家里反对,甚至说要断绝关系,所以没办酒席,也没请客,更没有喜糖。“那时流行穿红衣服,但新娘子穿的红裙也没有……”哪个女娃儿不想穿上嫁衣,毕竟一辈子就这么一次,这也成了周吉玉一辈子的遗憾。


今年,两人已结婚39年,他们的女儿勤勤37岁,结了婚也有了她自己的小家。结婚后李炳云的工资就全部“上交”。周吉玉在江北上班,离家远,李炳云就负责买菜做饭,早早把饭做好,温在灶上,老伴只要一回家,就有热菜热饭。


李炳云家里有四张地图和一本全国地图册。婚后,他每年都会带着周吉玉出门旅行。“北京、上海、浙江、云南……他们每年都会去一个地方远行。”好友王庆充满羡慕地翻译着。


但李炳云心里也总藏着这个遗憾,直到最近,他终于通过媒体,说出了自己藏在心中多年的心愿,一定要了妻子一个愿。


为啥现在才想到来办这些事呢?李炳云比划着解释,年轻时忙工作又要带孩子;后来,年纪大了又怕被人笑;女儿要上班要照顾孩子,也怕她不同意……而这一两年,李炳云明显感觉自己身体没有以前硬朗……这件事不能再等了!


没想到的是,本以为不被祝福的婚礼,却得到了更多的祝福,让李炳云和周吉玉很感动,“39年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小伙"感冒"不见好频繁脱穿衣裤 被送医院直接进ICU(2图)
2018-10-23
 
这一周,西藏小伙索朗旺堆一直牵动着医护人员的心。因为病毒性脑炎,他已经在ICU里躺了6天了。所幸,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索朗旺堆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近几天就可以转入到普通病房。可怕的是,严重的病毒性脑炎前期症状像极了普通感冒,这让索朗旺堆的家人和同事感到非常后怕。

头痛发烧又加精神行为异常

索朗旺堆今年26岁,在杭州交投集团工作。平日里,索朗旺堆身体素质不错,喜欢打篮球,除了偶尔胃痛没有其他的疾病。

一周前,索朗旺堆开始出现头痛。考虑是工作劳累,索朗旺堆并没有太在意,并在药店买了些止痛药。然而,止痛药并没有缓解他头痛的症状,他还出现了发热的症状。在服用了口服消炎药后,症状依然没有缓解,并且逐渐加重。

6天前的晚上,索朗旺堆在宿舍里出现了精神行为异常。“他的表现很奇怪,频繁的脱穿衣裤,加上之前他高烧不退,我们很担心,就连夜把他送到医院了。”索朗旺堆的同事说。

昏迷不醒被诊断为病毒性脑炎

“病人来的时候处于昏迷的状态并伴有发热,当时高烧到了39度,全身抽搐。”接诊的医生立马把索朗旺堆转入ICU 。“我们首先进行对症治疗,进行退热并做控制抽搐等处理。当时,根据检查我们考虑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的是病毒性脑炎。”

 

索朗旺堆在ICU

险象并没有结束。进入ICU的第3天,索朗旺堆出现呼吸急促,呼吸性栓中毒,有呼吸衰竭的征兆。当下,医护人员立马对他进行气管插管。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索朗旺堆呼吸逐渐平稳,在第二天拔掉了气管插管。

今天是进入ICU的第6天,索朗旺堆的生命体征已经平稳,没有发热和抽搐,化验指标比较之前明显下降。目前脱离生命危险。

感冒发烧不见好要警惕病毒性脑炎

夏金明告诉记者,索朗旺铺很可能是因为患了上呼吸道感染,加上运动劳累、没休息好抵抗力下降,引发了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指的是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和脑膜而引起的脑炎,与感冒有相似之处,但却伴有比感冒重得多的头痛、呕吐及抽搐,还有精神差,严重者会出现昏迷等症状。

 

索朗旺堆家人为夏金明献上哈达


“病毒性脑炎和感冒的症状很像,都有头痛、发热的症状。但不同的是,一般感冒在休息和服用感冒药物后会有好转,而如果通过休息和一般处理效果不好,2-3天仍然无好转,则应该警惕病毒性脑炎、心肌炎,尽早到医院就诊。”夏金明说。

 

 

工地上农民工一天24小时的真实生活,看了让人心酸(19图)
2018-10-22
 
2018年7月起,腾讯图片联合视觉中国500px摄影社区共同发起了图片故事大赛征集,旨在发掘纪实摄影领域擅长运用视觉语言讲故事的摄影师,并对优秀图片故事的作者予以扶持和奖励。


走进工地的农民工。(图:精彩在路上)

拉砖头的男子。(图:精彩在路上)

钢架工人在安装钢管。(图:精彩在路上)

妇女也顶半边天。(图:精彩在路上)

冒着酷暑施工。(图:精彩在路上)

他们满脸的汗水,热情的笑容,谁能不感动。(图:精彩在路上)

高温下,每过一个小时就要淋一次水。(图:精彩在路上)

把塔吊上来的水泥放出来。(图:精彩在路上)

他们一丝不苟,工作勤勤恳恳,丝毫不因高温而怠慢。(图:精彩在路上)

天气太热,坐下来休息一下。(图:精彩在路上)

中饭就在工地简单的食堂里吃。(图:精彩在路上)

吃完中饭在工地上找个木板休息下。(图:精彩在路上)

紧张有序施工中。(图:精彩在路上)

高空行走。(图:精彩在路上)

也可以做体操动作。(图:精彩在路上)

黝黑的皮肤、湿透的衣衫……他们辛勤劳动,为这座城市的建设发展默默奉献着。

砌墙师傅满身是汗水,还在认真工作。

钢筋工在烈日下工作。

喝口凉茶解解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