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扎了父亲结果无效,那就说明孩子是隔壁老王的。
为了避免被忽悠,我们有必要再一次认真地聊一聊什么是量子纠缠。
作为物理学的前沿领域,量子纠缠很难用一两句话解释清楚。张文卓表示,越简单通俗的解释越容易被拿来以讹传讹,这次就是个例子。
想要明白量子纠缠,要先弄懂量子叠加态。微观世界的粒子可以处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状态的叠加状态,称为“量子叠加态”。而量子纠缠是一种特殊的两体(或者多体)的量子叠加态。
两个粒子可以通过相互作用形成这种“量子纠缠”,对其中一个粒子进行测量可以瞬间影响到另一个粒子,无论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爱因斯坦称其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

关于量子纠缠,科技日报以前的报道中,做过形象的解释:
想象有一个现在有一个大粒子衰变成了两个小粒子,它们俩关系不和,朝着相反的方向飞开去。假设这种粒子有两种可能的自旋——“左旋”和“右旋”。根据守恒定律,如果粒子A为左旋,那么B一定为右旋;反之亦然。
可是,在我们没有对A和B进行观测之前,它们的状态都是不确定的,每个粒子都处于一种左/右可能性的量子叠加态。
接下来,出现的就是连爱因斯坦都无法理解的一幕了——一旦我们观测粒子A,它的波函数瞬间塌缩,并随机选择了一种状态——比如说“左旋”;此时,尽管已经和A相距遥远,粒子B的状态也就瞬间确定了——它是“右旋”。
这种不可思议的量子纠缠正是量子力学预言的一个典型现象,代表了量子力学的非定域性,几十年来量子纠缠已经多次被各类物理实验证实,并且成为了量子信息技术的基础。
评论亮了,还是网友懂得多
论文被曝光后,吃瓜网友们纷纷跟进,精彩的言论看得小编佩服不已。

还有网友表示,既然能用针灸进行亲属互治,那么如“量子纠缠电击治疗网瘾”、“量子纠缠拍打拉筋治病”。不是说都为孩子好嘛,想必家长也会积极配合吧?

科技日报试图联系论文作者,致电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相关科室,接电话的人士表示,该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意在对针灸理论实践进行探索,但目前媒体的关注已经对论文作者造成困扰,可能还会影响之后的出诊。


各类量子产品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