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贩子,并不遥远。
那些被拐.卖的女生下场有多惨?
- 豆瓣评分2.1分,超过98%的用户打出一星评分。网友主要批评该片传播错误的价值观和歪曲事实。
- 主演王力可称接拍这电影是因为被女主公的遭遇所感动和震撼,并见过戏中主人公的原型郜艳敏并跟郜艳敏聊天,称郜艳敏是非常赞同拍摄这部片子,并且希望能通过这部影片,让世人了解到她的遭遇。王力可不希望诋毁这部电影[5]。2015年7月30日中午,王力可向大众道歉,表示以后会拒拍类似的电影。[6]
- 《盲山》导演李杨转发了网友指责《嫁给大山的女人》美化拐卖妇女案的微博,并回复“无语”,随后李杨又发文提到了自己早年的作品《盲山》,对网友们表示了感谢。
- 环球时报称像《嫁给大山的女人》和《阿霞》这样的电影电视剧,在观众心中已经是起反作用的负能量包袱,才应该被拦下播出。[7]
2015年7月,关于嫁给大山的女人的讨论波及中国中央电视台寻人节目《等着我》和电视剧《阿霞》:
- 电视剧《阿霞》由真实故事改编,讲述四川姑娘阿霞被骗到山西贫困山区后,不忍强奸羞辱打算自杀,被村民们救了,然后她发现强奸她的买主竟然在卖血给她补身体,于是她就感动了,甚至主动找到那个要强奸自己的男人嫁给了他,并帮助村民们共同致富。
- 《等着我》中有一期一名孩子的生母因为自己被拐生下孩子而出走,后孩子自己去寻找母亲,这一期节目的宣传稿里不提拐卖,只说十三岁男孩寻亲被生母拒见。还有一期中一名女子因为丈夫家暴而离家出走,但是节目组帮助丈夫在找人,并且刊登了这个女性的照片。因为这几期节目《等着我》在网络上遭受批评。[8]。
- 2009年4月22日早上八点于中国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9]
- 2009年8月31日,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中國共青团河北省委、河北省妇联等5家单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全省认真组织观看该片,全省各级电台、电视台、网站、报刊要积极配合影片推介,及时跟踪报道电影在各地放映过程中的社会效果。[10]
如何评价《嫁给大山的女人》这部电影?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555101/answer/5701771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我没弄错的话,《嫁给大山的女人》这部影片是受河北省官方机构的委托完成,该省已陆续将多位获封「感动河北」的人物事迹拍成了电影,其中一些鼓吹的价值观相当匪夷所思,比如有一部电影叫《大孝儿媳》,歌颂一个儿媳妇捐出自己的肝挽救患癌症的公爹,是不是有点「二十四孝」的感觉?还有两个人互相打赌,要照顾去世朋友的父母多少年之久。有些人和事可能是真的善举,但在官方包装之下,味道已经完全变了。
这里只说根据郜艳敏事迹改编的《嫁给大山的女人》。这部片相比真实的人物经历,其实做出了巨大的改动。在现实中郜艳敏曾被人贩子多次转卖,最后落入她后来的「公婆」手中,她遭受了强奸、毒打,曾多次尝试逃跑、自杀,所有这些经历到电影中消失了。电影是怎么处理的呢?
买来山菊(郜艳敏在片中的角色名字)的钟老汉,是为了从之前买她的人手中解救她,钟老汉一家懂法、守法,尽管儿子很想找个媳妇,钟老太也一直苦口婆心劝山菊嫁给自己儿子,但她不同意也就未被强迫就范。试图强奸的戏有一场,但影片交代了,那是钟家儿子因为误会造成的,当误会解除后,他立刻变得很同情山菊。在电影中,山菊没有被逼嫁给任何人,她是完全被失学孩子打动,也被全村人的朴实打动,才在和前来接她(并非营救)的男友离开后,再次返回了山村。
我想说这是一部泯灭人性的虚伪电影。它充当了虚美隐恶的帮凶,将郜艳敏的苦难一笔抹去,那些加害于她的人全部变成了淳朴的天使(尽管思想上有点封闭和落后,但那被当作无伤大雅的小节),最后「郜艳敏」是因为对村民和孩子们的爱与同情,主动选择了留下。没有压迫,没有伤害,没有苦难,没有挣扎,没有反抗,贩卖人口就这样被偷换为支教,因为爱的名义,罪恶变成了荣耀。
这部电影的每一分钟都极其虚假,而且它还践踏了真正的爱情和女性的自主性。现实中的郜艳敏因为「生米被煮成熟饭」,不得不认命接受了这桩买卖婚姻,才忍辱留了下来,绝不是自愿的选择。电影中的山菊明明有一个深爱自己的男朋友,却抛弃了他「嫁给大山」,这就是电影歌颂的大爱战胜小爱。
在中国的影视剧中,落后乡村的农民一律被描绘成虽然思想保守封建,但却朴实善良,懂得关心人,爱护人,充满自我牺牲精神,比如在这部电影中,山菊采药摔伤,全村人抢着给她输血。这当然和残酷的现实是极不相符的,但赞美农民(同时指出小缺点)早已成了这类语境中的政治正确。
如果《嫁给大山的女人》还没有让你足够愤怒的话,那还有曾在央视八套热播的电视剧《阿霞》和它的续集《还是那片情》。在后者中,拐卖和强奸未遂是真的发生了,但阿霞不出意料地一次次被自己的买家和村民感动,最终还是留了下来和买家成婚,并带领乡亲们致富。我们暂且不谈法律,不谈道德,究竟这样的影视剧是想塑造怎样的女性形象呢?什么时候可以把女人当成「人」来看?
歌颂女性的逆来顺受,是中国上千年文艺中的一类传统母题,有太多的戏曲、话本、评书、小说都在反复为此类女性打造牌坊。到了二十一世纪,这种早该扫进垃圾堆的价值观,摇身一变,进了我们的主旋律影视剧。
这些影视剧对女性的苦难存有一种猥琐卑劣的偷窥心理和近乎变态的巨大热情。苦难在这里不是苦难,苦难的价值是为了召唤爱,是为了考验和升华意志,于是苦难可耻地成了催生崇高的伟大力量。那么造成苦难的人呢?他们要么已经置身事外,要么情有可原,要么正享受着苦难者供奉的人血馒头。
《祝福·2015》
“她吗?现在是交了好运了。她跟她丈夫一起回到娘家,家里虽惊讶倒也认了这门亲事。这傻丫头还想着能不能留在家里,得亏她父母都是明白人,说不行,还是得回婆家去。他们知道她公公婆婆都是农民,买她的钱全是借的,她若不回去,婆家不就人财两空了吗?做人要讲良心呐!再说了,郜老师毕竟也是结过婚的人了,再想找个好对象就难了,村里不得那闲言碎语……”
“这!怎么会有这样的父母?!”
“哎呦喂,你这真是城里人的话。我们山里人,小户人家,这算得什么?女孩子嘛总是要嫁出去的,嫁谁不是嫁?嫁到自己村跟其他村有什么差别?生米都煮成熟饭了她还想闹什么?何况现在她婆家对她好着呢。以前她男人喝多了还会打她,现在郜老师有名气了,他都不敢打了呢,和和气气的,多好。”
“郜老师竟肯依?……”
“这有什么依不依。要是刚来那会她肯定不依,现在孩子有了,工作有了,她还能去哪?要说卖到我们村的姑娘也不算少了,只要用绳子一捆,抬到男家,拜堂,不,堂也不用拜,关上房门,就完事了。可这郜老师真出格,我记得那时实在闹得厉害,大家还都说大约她读过初中,是我们村最有文化的,所以与众不同呢。她可是异乎寻常,一路只是嚎啊,骂啊,喉咙已经哑了,仍旧不安分。绑她的几个男人火了,轮番上阵把她给办了,她还不老实,还想跑。直到七手八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啊呀呀,这真是……”
“后来怎么样呢?”
“听说后面几天都没有起来。稍微有点意识吧,就想着寻死,都自杀三回了,跳水,老鼠药,安眠药,每次都被抢救过来。”
“后来呢?”
“后来?——起来了。给夫家生了个女儿,还有个儿子。她当老师工资已经提到500块了!而且,她女儿在城里上中学,学费不用交,生活费还有人资助呢!你说说,她又上报纸,又上电视的,还被拍成了电影,哎哟喂,家里数不清的荣誉证书,都成我们村的骄傲了!你知道吗,她现在还是党员呢!——哎哎,她真是交了好运了。”
“可这应该不是她想要的吧?”
“她还想要什么?知足吧!我问你,她后来怎么就依了呢?”
“一方面是跑不出去;另一方面,郜老师心好,舍不得孩子们吧。”
“我才不信她真的拗那一家人不过。她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自己跑不出去。这中国这么大,她连天安门都去过了,还有什么地方跑不到的?”
“我听我一记者朋友说,你们村看得紧……”
“能不紧吗?每次记者来我最火了,我男人哪一次没被派去盯着?家里的活都变成我一人担着了。有一次我男人扛了记者的机器回来放家里,说第二天他们走了才能还给他们。为什么?还不是怕他们乱说话吗?你说这都陈年谷子烂芝麻的事了,还来翻旧账有意思吗?你们城里人也是爱折腾,人现在活得好好的,不就行了吗?非得来打扰她的生活才开心吗?能改变什么?”
“难道她被拐卖的事就不必追究了吗?!”
“哎哟喂,你这真是城里人的话。追究谁?把她公公婆婆老公全部逮起来吗?把村支书村长撤了吗?把全村三十几个买来的媳妇都放回去吗?瞎闹!谁来追究?怎么追究?你说给我听听。”
“这……我,我也不懂怎么讲。”
“你这种话我听了好多年了。没用的。过一阵就没人聊这事了。大家该干嘛还干嘛去。人郜老师自己乐意在这生活下去碍着你们了?再说了,我小孩今年才三年级,她要真走了,谁来教我小孩?你吗?”
“我……”
“我就知道指望不上你。对了,问你个事,你看过那电影吗,就那什么《嫁给大山的女人》?你认识那演郜老师的小姑娘不?我看她长得挺不错的。我一堂弟,都二十五了,还没成家呢。你说得花多少钱才能买得到那小姑娘呀?五千?一万?……”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555101/answer/5692952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省委宣传部通知组织观看《嫁给大山的女人》
省委宣传部通知组织观看《嫁给大山的女人》
09-09-04 07:38
本报讯(燕赵都市报记者祁胜勇)近期,根据本报2006年感动河北人物郜艳敏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将在全省公映。8月31日,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共青团河北省委、省妇联等5家单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全省认真组织观看该片。据了解,本报感动河北年度人物开评6年,已有5位感动人物的事迹改编成影视剧。
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由河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佳人乐国际影视投资公司联合投资拍摄。影片表现了郜艳敏这个曾被拐卖的女人,历尽屈辱,大爱无私,以德报怨,用爱心将不幸的人生演绎成传奇的真实经历。通知中称,为了发挥影片教育人、启迪人、激励人的作用,各有关单位要组织观看,在全省掀起观影热潮,学习郜艳敏宽广无私的胸怀,善良仁爱的品质,无私奉献的精神,在社会上倡导崇德尚义、大爱无私的社会风气。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要求,全省各级电台、电视台、网站、报刊要积极配合影片推介,及时跟踪报道电影在各地放映过程中的社会效果。
在这则新闻里,电影不仅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鼓励,甚至是以官方发文的正式方式组织全省观看。看到这我不禁毛骨悚然。
而在整个事件中,比起愚昧的村民和试图掩饰真相的电影制作方来说,官方的态度和做法更令人匪夷所思。
我们没有办法想象当郜艳敏以这样一种方式被官方组织观看这部讲述自己经历的电影时,是多么荒诞和恐怖的场景。
但愿她没有被组织观看过,也但愿她压根就不知道这部电影的存在。
可现实中没有这些“但愿”,在这场悲剧中,期待着唯一能给予帮助的一方,却带上伪善的面具,倡导所谓的“世间大爱”,骨子里却是一场无休止的精神凌辱。精神上的反复折磨远比肉体伤害还要痛苦,这真是令人悲哀而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