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伟哥现象看历史上的“文人乱医”
作者 沈谦益
男性性功能障碍是一个常见的疾病,而且在现今社会环境下,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有着大量的上升趋势。男性性功能障碍不只是给男人带来痛苦,还严重影响了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对于这种疾病,现代医学过去一直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伟哥的意外出现改变了这种情况。众所周知,伟哥药物的开发本来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在临床实验阶段偶然发现了对男性性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从此,医药学界对这种疾病的研究有了全新的认识。
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药学对这种疾病有怎么样的认识和治疗的呐?
很多的中国人都有一种认识,男性性功能障碍是因为肾虚,很多的中医药书籍上也是这么说的。但是我们从近代的临床医案可以看到,用肾虚的理论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并没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是近代的中医师技术水平不好,还是这个理论出了问题?
很少有专题对它进行研究讨论。从几百年的中医医案和我的临床实验来看,很明显是这个理论出了问题。一个不能有效指导临床的理论至少是不正确的理论。
男性性功能障碍责之于肾虚的理论开始于明代,泛滥于清代。
在明代的时候它只是一个个人的不完全的认识,但是清代以后则成为很经典、
流传很广的理论,它影响了很多百姓乃至大多数的中医师的认识。
为什么一个不完全的甚至说是错误的理论可以造成这么大的影响?我认为其根本原因是满清入关后,大量的明朝遗留文人,尤其是一些在当时社会上有着名望的文人“乱医”的结果。
中国民间有一句俗语:秀才学医,笼中抓鸡。意思是文人学医是很简单的。因为文人有比较厚的文字功底,(过去识字的中国人是比较少的)文人学医可以从医学书籍中学到很多医学知识。但是,中医学是不同于其它的独立学科,其中的一些名词概念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
中医学的学术体系有着鲜明的层次关系,不同层次中的名词概念有着不完全一样的内涵。所以有“得诀回来好看书”之说,所谓得诀就是说得到中医学术体系的层次脉络。这些层次脉络是不可能从书本上学得的。中医学的临床技术更是不可能望文生义的在书本上学得。秀才学医,是秀才成为医中秀才,还是秀才医外论医,有着本质的不同。医外论医,望文生义,不求正解,以己意强解经典,这样的结果必然出现错误的理论。
昆仑医派对男性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是立足于两个命门,即先后天命门。
更多的是立足于心府区的命门,同时关注两个命门的联系。
而不只是关注于位于肾府区。这种理论认识在汉、唐中医学典籍中有着大量的资料可以佐证。我们知道,伟哥的发现也是首先开发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这样就进一步为两个命门的理论提供了佐证。我们的临床实践和近代的大量有效医案也说明了这一点。同时,关注两个命门的联系也可以防止类似伟哥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总之,男性性功能障碍责之于肾虚,这个不完全甚至错误的理论,就是因为清朝建立后,一些明朝遗留的文人不愿进入清庭为官,而纷纷进入中医师队伍中,他们望文生义的曲解了本来固有的中医药学中的概念,又倚仗他们的文名来渲染其医名,终于使得这个不完全甚至错误的理论代替了真正的中医学理论而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