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之外】啥也别说,“我是为你好”
江湖之外,又见江湖,
我是江湖客。
高情商的人,
既能认清自己,也能善待别人。
既有方法套路,又有真诚善良。
既有高超的智慧,还有一念慈悲。
《情商》第六辑
----以下为音频文字版节选----
1 /
江湖客:我就问了,我们佛教徒,包括出家的禅师和在家的居士,都是修出世间法的,咱们还要提高情商之类的吗?如果要是弄这些的话,咱们是不是要搞世间法呢?
青山:我觉得不是,因为用世间的话来说是“情商”,但是我们在解读情商的过程当中发现——你要了解自己的情绪,有把控力;你要了解别人的感受,有一种驾驭的能力。那么这个跟慈悲的差别在哪里?
云水:我觉得是这样子,作为一个修行者,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一个方面,如果说我们没有人情世故,不跟任何人接触,固步自封地在一个山洞里,然后自己就这样生活一辈子的话,好坏那都是自己的事儿,根本影响不到别人;只要跟别人接触,从出家人的角度讲,你出来要度化众生,要跟众生界交流;作为一个在家人来讲,你一边学佛,你还要有家庭的责任,对家人要有沟通,在沟通的过程当中,情商是非常非常不能缺少的。
江湖客:我记得有一位大师这样说过,你要像古代一样,米拉日巴尊者,好像隐居山林的一个隐士——
青山:虚云老和尚。
江湖客:虚云老和尚其实还不能全算。
青山:早年。
江湖客:你真正要是就在山洞里闭关,你就青灯古佛的过一辈子,你不需要与时俱进,你就修身养性,提高你自己的修为就行。但是大乘佛教徒,你要弘法利生,或者是作为在家的居士,你要在社会生存,你避免不了出来待人接物。
菠萝:我还想到一点,其实我们自己想要有修行,也必须要去认识到自己的情绪,认识到自己的烦恼,能去调整它,制服它,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一点是如果想要去利益众生,或者说我们想要开发自己的菩提心或者说大悲心,他就需要去了解别人,了解别人的痛苦,了解别人的情绪,这种时候你的慈悲心才能够开发出来。所以说没有情商的话,我们自己的修行恐怕也是不够的。
青山:对,如果我们可以对号入座一下。你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讲究说,要修行、要断烦恼、要完善自己,那么你有多少时候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可能我们觉得,我已经不再贪财了,我已经不再贪图容貌了。但是当你的家人不想随顺你去吃素,不想随顺你去学佛的时候,你又开始愤怒。这种愤怒也是情绪,这种愤怒也是烦恼。
江湖客:那居士有话说了:“我是为你好。”在“我为你好”的这样的一个标签,这样的一个光环下,我就可以指责你。对孩子她就会去说很多不管对方接受不接受的话,要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孩子。然后老公在单位,比如说,在酒席上吃饭的时候,在她的眼里都是造业,都是不如法。所以呢,你要说她不对吧,的的确确她觉得自己站的立场是对的,“你们这些不行,而我呢,现在是来拯救你们的”。她们就觉得我在现实生活当中什么都可以说,什么都可以做,因为我是为你好,所以呢,她都是对的。
云水:以前有一篇文章好像就叫做《世界上最自私的话莫过于“我就是为你好”》。他就把他自己视为是拯救世界的英雄,还有无所不知的哲人,很多很多。这种表情或者这种话语表达出来呢,就是“我是为你好”的姿态。但实际上是很多时候我们把自己当成一种教法。
青山:我们把自己当成救世主了。
云水:就说我们自己本身来讲,是一个受持教法者,你应该依靠教法改变了自己,然后去影响其他人。而很多时候,我们把自己就当成一杆尺子去衡量他人,会说:“哎,你这里不对,你那里不对。”
江湖客:“尺子”还说得好听一点。有的地方有些人说呢,就把教法、佛法当作一把“枪”,见谁都打一枪:“你这不对,那不对。”
青山:其实不仅仅是说我们喷了很多居士啊,可能我们私下里这个节目播完了以后,很多自己认识的居士会找来,“你是不是在说我?!”
江湖客:那是对号入座哈,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我们在这里就纠正学佛法时出现的这样一种现象。大家觉得自己是出世了,要修出世间法。但是,佛法在世间你就是拿身边的人来培养你的宽容、你的慈悲心、你的耐心和你的智慧。实际上情商说白了就是一种智慧。我们想啊,你是标榜自己是大乘佛教徒,但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你的身份如果是佛陀,如果是一个大师,或者是上师,在你的位置扮演你的角色,他会不会像你这样做?他会把这些关系处理得很好,因为我们在讲四摄法当中有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你有了前面的基础,有了好感,有了爱,有了融洽,之后才会接纳你这个人和你的推荐。他首先看不上你,你的行为和语言都不被他所认可的情况下,他怎么可能去认可你背后的佛法?他觉得你就代表了佛法。
青山:他只会越来越抵触。
江湖客:所以,有的时候我们标榜自己是大乘佛教徒,然后别人缘你对大乘佛法诽谤了,所以有的时候是造了业也不好说。所以这一点,大家在这方面还是要圆融地去看待这件事情。
2 / 今天也是“佛气满满”的一天哦
云水:在佛法修行过程当中,大家都知道有入定的修行、出定的修行。入定的时候呢,你自己在一个房间里也好,或者说你自己闭门思过也好,或者是闭目养神打坐也好。但你出定了之后,肯定你会遇到其他的人,那么遇到其他的人的时候,就是你展现你在入定的智慧、慈悲的时候。但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去应用,只是入定的时候,思维慈悲啊、智慧啊、利他啊。出定了之后呢,却看到的全部是众生的罪业啊、过失啊,根本没有去用这些理念去对待众生。
江湖客:我们现在听说有一位大师提倡了一种思想叫“生活佛教”,其实这个理念非常伟大。我们在学习佛法的时候,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并不是说我们对佛教徒、居士都有一些成见,不是这样的。我们在刚入门的时候呢,有的时候讲起理论来,比如说,我到一个地方,那个居士口才非常好,学了很长时间,讲起来名词术语啊,我用一句话形容叫“佛里佛气”的,非常专业。但是呢,他就跟我又问这个问题,然后讲完了又问那个问题。我跟他讲,我说“你什么都懂,你不需要问我,这个答案你可能回答得比我还圆满。”但是我也说,“你跟你的生活脱节了”。他并不会运用在现实生活当中,讲起来头头是道,但是呢,在行为当中他真的没有去体验什么叫慈悲,什么叫智慧。所以,所有的佛教徒面临的就是把佛法融入到生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
青山:对,所以刚才禅师也说了“所有”。“所有”当然也包括我们在座的几位禅师,甚至更多的禅师。并不是说我们做一个批判者,作为一个审判者,在喷很多的佛教徒。其实我们自身也存在这种情况,只是今天借助我们的口,把这个东西剖开来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我们来衡量自己的心,让自己变得柔软。这样的话,你才能够去影响更多的人。
江湖客:你是怕他们来找你吗?
青山:有点这个顾虑。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