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

来源: 2016-12-10 12:16:22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

 

童享部落

写下这篇文章的妈妈,是我临床心理学的同学。尽管这件事已经在我们同学群里充分讨论过,但看到她整理全过程写下的这些文字的时候,还是觉得特别的难受和愤怒!

多数人没意识到,孩子的力量能造成多大的伤害。

多数人没意识到,校园欺凌远比你以为的广泛和频繁。

借用一句话:“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不仅因为他们没有自我保护能力,还因为他们对作恶毫无自控能力。你不告诉他那是恶,他能把别人逼死。你不告诉他要反抗,他能被别人逼死。”

今天是儿子十岁的生日,是个大日子。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顶着星星早起去上学,而是睡到太阳透过窗帘缝隙,刺到了眼睛。起床后,我又开车排在四环一点点向前蹭,而导航的目的地不是学校,是北医六院。

漫长的等待,见了医生,开了一堆检查单子,拉着孩子楼上楼下在迷宫一样的诊室里穿梭,还需要随时避开那些自言自语、蹦蹦跳跳的精神分裂症,终于在医生下班前取到了所有的报告。女医生很无奈的看着我,一个小时前她就应该下班了,但是看到我拿着中度焦虑、重度抑郁的报告回来,她还是很尽职的坐下来在病历上写下了诊断:急性应激反应。

“不要再让孩子上学了,在家休一周,学习什么的没那么重要,家长自己在家教教就行了,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再提起这件事,不要让孩子有任何压力,你们大人得去承担,去把这件事解决了。记住!不能带孩子去解决,你必须保护他。哎,你们哪个学校的呀?”第一次看病听到医生说这么多话。

“哪个学校的?”

“哦,中关村二小。”我恍如隔世般回过神,回答了医生。

“名校也这样,哼!”医生的轻蔑反应是对我最大的共情吧。

十年前的今天,我拼着命生下了儿子;
十年前的今天,儿子拼着命来到我身边。
每对母子都是这样拼着命才能相见,可是我却没有保护好他。

上周四,课间操时,他一个人去卫生间小便,随后同班的两个男生跟了进来,一个堵在他所在隔间的门口大喊:“xxx我要打开门看看你的屁股!”

由于那个隔间的门锁坏了,儿子很怕,很怕那个一直找他麻烦的胖子会冲进来,他想要赶快尿完跑出去,就在这时,另一个男生从旁边的隔间扔下了一个垃圾筐,正砸在他的头上,尿和擦过屎的纸洒了他一脸一身。那两个男生见状,哈哈哈一阵嘲笑跑走了,全程不到一分钟,而就这么短的时间是没有其他孩子在场的,这是个只有他一个人的空档。

卫生间里又剩下他一个人,这时他开始哭了起来,他说自己太害怕了,一脸都是尿特别臭。因为很多男生淘气,经常会尿在垃圾筐里。

当他回家告诉我这一切时,孩子已经抖成一团,我想安慰他拉他去洗澡,他立即嚎啕大哭起来,告诉我他已经在学校用凉水冲了好久好久,已经没有臭味了。

11月的冬天,他用冷水一边哭一边冲头,之后只好用红领巾擦干,他怕被同学们发现而嘲笑他,他还要赶去操场上去检查做操情况,因为他是个体委。

天啊!当我把他哭着说出来的断续片语连在一起的时候,我才知道,他遭遇了校园霸凌,在小学四年级的男生厕所里。

我当即给班主任打电话,要求那两个孩子的家长到学校解决问题。

我以为自己已经做了一个母亲最该做的事情——保护他。可我没想到解决之路竟然会这么艰难和漫长。

第二天,我和先生带着孩子一起到了学校,除了对方学生家长,还有班主任和四年级教研组长。事情经过核实顺利,两个孩子供认不讳,伸手扔垃圾筐的孩子有点害怕了,吭吭哧哧说不出几句完整的话。

倒是那个没动手的孩子,思维清晰、言语准确,并支持着动手的孩子“你就放心大胆的说,有什么说什么,你在这是安全的,他们不敢把你怎么样,你就说去!”

小小年纪,我真佩服他的勇气,在老师和家长的面前如此镇定,包括解释垃圾筐里装的是带翔的纸,并以嘲笑的口吻给我解释翔就是屎的意思。

问他当看到垃圾筐砸下去的时候他在做什么,他说自己在笑,因为这太可笑了。

问他如果现在回到昨天那个时刻你可以做些什么,他说我也可以阻止他(另一个男生)扔垃圾筐。

在孩子眼里事实是清楚的,但到了家长的嘴里就变成了玩笑,变成了我孩子就是有点淘气,变成了孩子小就是没有界限,变成了他就是随手一扔根本不懂那筐脏不脏。

然而老师也直接定性为“就是开了一个过分的玩笑”。

玩笑?你确定你没有在和我开玩笑?

扔筐的孩子家长愤愤不平地给我们口头道了个歉。哦,对了,昨天她还在电话里表示这么点事不值得大动干戈地闹到学校去,我给你说声对不起你还不满意么?

堵门大笑的孩子认为自己是个目击者,将所有责任推到扔筐的孩子身上。他妈妈一副不好惹的样子,始终嚷嚷这件事跟他们孩子没关系。就算他家孩子自己都承认从三年级开始骂我儿子侮辱性外号,四年级时不时推搡踢撞,上课干扰别的同学听讲。她还要在旁边补上一句“老师可是听清楚了,我儿子说那都是他后桌先招的他,他才上课打回去的”。哦,原来他们家的逻辑就是一言不合就动手打。

老师的反应更是奇葩,没有共情我们受害者,反而质问孩子:“发生这事儿你怎么不告诉我呢?我在间操时看见你也没发现你有什么不对劲啊!”

班主任老师在学生经历这么恶劣的袭击后没有看出情绪变化,是你太失职无能?还是一个十岁的孩子该获得奥斯卡影帝?内心充满委屈恐惧还要表现出波澜不惊?

教研组长的“指导”更是奇葩,一边作证四年级的孩子没有边界正常,一边又告诉家长教孩子向攻击者认同,而不是反抗霸凌的行为。

这一次的沟通显然没有任何作用,儿子以为家长和老师可以为他讨回公道,但是没有。

老师认为霸凌是玩笑;

他没敢告诉老师反而被老师责备;

那两个孩子很潇洒的度过了这个周五余下的时间,他们认为自己胜利了,因为在老师看不到的时候那个胖子又来出言不逊刺激他。

接下来的周六周日,孩子晚上不肯睡觉,不愿意吃饭,一点小事就哇哇大哭,赖着我不敢一个人睡觉,好不容易睡着了又会惊醒……连续三天同样没怎么睡的我,连夜给校长写了封信,周一一早七点钟就等在校门口。

终于见到了教学校长,以及德育主任,听了事情的经过,她们保证这个事情学校会解决。

但是从周一下午放学后,她们把我带进休息室,轮流四个老师跟我谈了三个小时,主题竟然是让我放弃信中提出的四点诉求:

1、处理、惩戒施暴的孩子;

2、保护我儿子不受二度伤害;

3、让施暴者的家长道歉;

4、对方承担相应的治疗费用。

然而这四点诉求的依据就是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啊!作为一个母亲,最基础的要求处理施暴者,保护我儿子不再受伤害,难道是无理取闹吗?!

周二,德育主任打电话,但是绝口不提学校对我提出的四点诉求的处理意见。

周四,班主任打电话约我去学校面谈,四个老师,其中有班主任、学校书记、德育副校长、某老师,男书记上来就是劈头盖脸一顿发难,大声呵斥,时不时还翻着白眼,可怜我拿着本子和笔本想记录学校的处理意见,这下变成好似犯人一般,毫无尊严,更是一个要点也记不下来,因为所有的要点都围绕我是一个过分的家长:孩子在学校受伤就该学校管,家长不可以有意见;以及要求对方家长道歉是不对的:到最后已经攻击到我是一个不够格的妈妈。

他吼了半天我才听明白,原来学校接到了教委的电话,我家那位愤怒的爸爸已经向教委申请支持处理。

让我家爸爸愤怒的点是班主任未征求孩子同意的情况下,让我的孩子频繁与霸凌的孩子互动非要让他们在一起玩,并且拍下看似“和谐”的照片发在班级群里。在孩子已经产生了应激反应的情况下,班主任的做法雪上加霜地加重了他的创伤,就为了“看上去没事了”不惜以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代价,这是爸爸不能忍受的!当天孩子放学回家边哭着提出不想再上学了(这也正是六院医生的医嘱,孩子的精神状态已经无法正常上学)。

因为接到了区教委了解情况的电话,学校就恼羞成怒,不是配合上级处理问题,而是怒骂家长。

男书记喝了好多次水,因为他已经吼得口干舌燥还不放弃。太可怕了,我长这么大重来没有被人这样骂过,对就是那种不带脏字但是充满了愤怒的攻击,其他老师则配合点头、窃语等肢体语言来制造另一种压迫。 我们明明是受害者,只要求学校处理和道歉,为什么要被如此对待?如果是为了自己的事情,我可能真的就瘫了。我努力克制自己发抖的身体,为了儿子不能怂,尽量勇敢地回应男书记的发难。

那种偏分的长发,一说话就抖动的掉下来再被他以90年代的潮流动作撩回去,黑眼圈、翻白眼、口沫横飞、拍桌子……

够了,这一切不就是我儿子被霸凌时的感受吗?突如其来的侮辱,连我一个四十岁的人都产生了濒死的危机,更何况他一个十岁的孩子。

天啊!我无法再忍受,收起笔本站起来,径直走了出去。

当看到等在校门口的儿子时,我还要努力忍住泪水向他微笑,我是妈妈,我要为了我的孩子而战斗,我要在他受到伤害时不顾一切地站出来,我要告诉他寻求公正的方向,我要拼尽全力让阳光冲破雾霾照亮本该保护孩子的校园……

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无论多么艰难,妈妈都要带着十岁的儿子向校园霸凌说NO!

中国数字时代:北京名校中关村二小发表恐吓“声明”

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在新浪微博上就近期的校园霸凌事件,重复发布了三次内容相同的声明——把日期写完整的连一次都没有。这篇简短的声明措辞模糊,没有涉及到任何学生受欺凌的具体内容,并在自我表扬一番后,还不忘提醒读者,针对“近期网络上出现的关于我校以及相关事件的不实言论”,该校将“追究相关主体责任的权利”。

%e6%b5%b7%e6%b7%80%e5%8c%ba%e4%b8%ad%e5%85%b3%e6%9d%91%e7%ac%ac%e4%ba%8c%e5%b0%8f%e5%ad%a6%e7%9a%84%e5%be%ae%e5%8d%9a_%e5%be%ae%e5%8d%9a2
@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 认证微博账号内容截图

以下评论由数字时代编辑收集自新浪微博:

@末一moi:给你们翻译一下:我们这么牛逼的学校,怎么做都是对的。某些人给脸不要脸,满世界说我们不对,这是找死,走着瞧。至于已经发生的事情,请吃瓜群众都散了吧,我们可以自己解决,用不着你们哔哔。滚。

@找回微博安妮罗: 这基本就是个恐吓信了[挖鼻]

@掐架什么的真是喜闻乐见:毫无诚意,连日期都没写完整

@tombkeeper:来,感受一下“力争达到多方认可的结果”和“保护好每一位未成年孩子的合法权益”这两句中的狡诈,感受一下“让教育问题回归校园进行处理。我们诚恳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帮助”这句里的前后矛盾。

@林沛满:别的不知道,这所北京名校负责人的语文水平堪忧…

@金磊:1.我们一直很牛逼;2.近期3名学生事件我们也处理得很牛逼;3.你们再哔哔我就起诉了;4.再说一次我们的事自己解决。5;诚恳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最后这句谁加的可以开了,完全和全文主体思想不统一】

@柳下猫:哎哟,一边叫人都闭嘴关评论,一边说诚恳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htwkbszymzbs:这个小学来头不小的,网络舆论也就欺负下三流学校下级官员,对含赵量高的根本没办法

@cloudsforest:我的翻译是,那几家的家长后台也很大,所以没有办法硬怼……大家退一步海阔天空,就不要为难我们名校了。

@敬一山:昨天看了那妈妈的控诉,还在想会不会是一面之词的夸张,会不会过于敏感对孩子过分保护……今天看了学校这个回应,只能无限同情。这么牛逼霸道的学校,你有理没理都没法说理了。中国顶尖的学校,牛逼!

@改名就不认识我了:本来还对家长的控诉有一丝怀疑,现在完全相信了!这面对公众还是避重就轻,拽的二五八万的,可见真把自己当老子了!

@张忆安-龙战于野:好一个回归校园处理。你们要是处理好了,事情会闹到现在这样吗?校园欺凌发展到往人头上扣屎扣尿绝不会是第一次。你们管过吗?受害孩子焦虑症抑郁症,实施侵害的孩子处分了吗?其家长道歉了吗?赔偿了吗?你们除了学校评级,关心过受害的孩子么?你们根本没资格为人师表。

@Zodzod_张浩:学校怎样不评论,以后其他企业出了负面再写这种恐吓性生明的话,真的可以把公关部门给开了。。。[衰]这封声明的文风几乎坐实了网友的所有想象。。。[挖鼻][挖鼻]

@贾岩峰Jelena:孩子被欺负,学校最关心的依然是自己的声誉。通篇文字感受不到真诚和对被欺负孩子的关心。

@清新粑粑:哪里不实,请详述,大家只想知道真相。用你们这种态度回应,真的是引起公愤,学校是保护孩子还是牺牲孩子保护自己。

@曦魚_:太恶心了!让关注监督却不让评论!真是呵呵呵呵呵呵

@谢步东:中关村二小太可怕了!声明里一点人话都没有,全是官腔回应,微信上挑的精选回复全是给自己站队的强盗逻辑,什么就得培养孩子内心强大,还有阴谋论……这学校真的好可怕……求高价买学区房挤进这家学校的正常家长心理阴影面积……

@朕本仁慈奈何苍天不许:狗屎声明,还多方认可,欺负人一方需要他们认可个屁,有胆子把评论打开,还有,落款你们欠日,谢谢

@博雯妹Niko:这个孩子以后在这个学校是呆不下去了 在学校里有孩子欺负他就算了 现在估计老师都眼看着被欺负也不会管了 中国就是这样的你又能说什么?只要有对国家荣誉利益有损的事情国民你们全给我闭嘴 悲哀 一边说接受大家的监督还把评论给关了 我是学幼教的 天知道一个孩子的童年对他来说有多重要 就这么毁了

@其实我真不是大夫:【校方回应:让教育问题回归校园进行处理】 网友总结校方此次声明,表达了两个意思:1、告诉媒体和公众,这事儿让我们校方内部处理;2、以此事为由对学校说三道四传播不实消息(哪些不实校方没说),小心告你!全文没有向受伤害的学生致歉。

最近那个中关村二小的校园欺凌事件让我又开始在想,这所谓的nb公立小学到底有什么意义

中关村二小的那个校园欺凌事件,最近传得挺火,四年级的孩子往同学头上扣屎尿,孩子抑郁症了。学校化小处理,强势批评受害学生家长,家长发了个朋友圈,火了。
刚才突然看到学校回复了,全是冠冕堂皇的套话,也没有任何反省的意思,看完一肚子气。。。。

大家都说北京教育资源全国最集中,占了全国人民的便宜。这几年海淀的小学又是传说中的传说。但是说实话身处其中反而觉得有点莫名其妙

我自己从小海淀长大,上的小学似乎比我儿子还好一点,在两所都是北京前三的小学各混了几年。。。(网上瞎查得排名,我自己也不信)
我自己这六年一点没觉得怎么nb了,也没有感觉对我的人生有什么提升(当然我上小学那会儿这俩可能还没这么nb),所以当开始研究儿子的小学时,对海淀的小学传说一直半信半疑,但房价在那摆着,又似乎是有了真凭实据

我儿子现在上的学校,之前我发帖说过,我对这学校没啥好感,老师的教学也觉得很一般,说实话就是农村妇女的教育思想。这老师的手段我总结有两个,一是奖励制,每天都有家长往班里送小包装吃的,然后就跟驯兽似的孩子只要表现好就给吃得,比如你中午休息不出声,一人奖励一小包吃的。二是设置岗位,大家都当干部,不光是学习委员生活委员那种,比如我儿子的职务是负责提醒大家喝水,也就是喝水官,我儿子居然忧心忡忡的跟我说过,他觉得老师早晚会因为他表现不好把他这个职位撤掉,够无厘头的。
我儿子这个小学排名虽然比不上北京第一梯队那几个学校,但也是差不太多,姑且也算海淀名校吧

前些天我儿子班上也出了欺凌事件,据说是十几个孩子把另外一个孩子按在地上打(我cao,小学一年级才一起几天啊)还打了几天,当时正好要开家长会,那个被打孩子急了在家长群里发,要和这些家长好好谈谈。我赶紧去查我儿子有没有参与,结果我还没问呢,托管班老师就跟我说我儿子去托管班感觉压力山大,就跟老师说了,他也打了。。。。我赶紧去问,好象是a和b两个孩子本来挺好,后来b不和a玩了,a就纠集一帮孩子打他,我儿子是跟着去的,据他自己说他本来不想打,但是后来觉得b也不是好孩子,也很烦,就打了。(孩子神奇的是非观,他还觉得自己主持正义)被我一通训和罚站,孩子的理由居然是,a是老大,怎么能不听老大的。。。(我去,这是什么组织)后来我连骂带吓唬,我说你们打得孩子家长找来了,明天要亲自去学校找你算账,孩子吓坏了,说万一被打那个孩子明天打我怎么办,我说,你活该,谁让你先打人家,你明天好好去认错。然后孩子沉默了一下,居然说,那(如果我认错)老大打我怎么办。。我的天,这有点洗脑的架势了,我赶紧说,我找他算账。。。

我也赶紧找老师沟通,承认错误,问问老师这事怎么收场,老师还挺客气,说都像我这么重视管教就好了。然后让我不要自己去找那个家长,她来处理,结果第二天老师硬是把这事压下来了,没让家长找我们。上午她先是找被打孩子和家长单独谈,跟被打孩子说你被这么多人打为什么不还手,我要是你就还手(我喷了,十几个孩子往中间一挤这孩子就得倒了吧,难道还能对打,这个说法和二小那个事件特别像,要从被欺负的孩子身上找问题)然后跟家长说她调查过了只有四个孩子打了,不是十几个,(这肯定不靠谱,因为我孩子都没在那四个里面)下午开家长会时老师强调,孩子闹家长不要参与。后来会后那个被打孩子家长就走了,啥也没说。最后就是会后我们一堆当事人家长留下来沟通时,得意洋洋的说,家长还闹呢,人家孩子ab君都好了,自己都玩上了(这点和二小那个事件很像,老师的思路不是隔离这些有矛盾的孩子,反而是让他们一起)

我一看这架势只好回家自己管教,把我儿子吓唬了一通说人家怎么找的,我怎么帮他挡着,下次可就不管了。目前看起来还管点用,后来没再听说参与,但是我还是觉得这个问题反映出学校对孩子的关系和心理漠视不是一两天了才会发展成这样,再次让我对所谓名校的价值深深的怀疑

名校,到底教孩子什么,到底对孩子的价值在哪,就像当时aweiwei发帖,名校各种特长的孩子数不过来,但是这有什么用,你把孩子和一帮英语好的放一起他的英语就好了么,你把他和一帮乐器nb的孩子放一起,孩子乐器就无师自通了?

我没看出来这种所谓名校在教学理念,培育孩子的理念上有任何特别之处,小学减完负以后,不是应该更加注重素质培养和心理的引导么,我啥也没看出来

我深深的觉得,这所谓名校,就是一帮房地产商炒作的概念,目的就是卖房子,至于有没有真正的好的公立小学,让人感觉不一样的小学,我没见过,我也不知道这种东西存在不存在,我们把一辈子挣的钱扔在学区房里,到底图的啥

喷了,我就是二小出来了,孩子在三幼今后也要上一小,我们那会小时候不都瞎jb打吗,假装黑社会各种必杀技,见有人撒尿照屁股一脚看谁掉尿池里,往蹲坑里面一桶水倒下去什么的,门口围堵其他班级*****小孩儿,为个乒乓球鞍子就打了快一年,打人也挨打,最后还不是相安无事,也没见着谁抑郁。
这事受欺负的孩子家长尤其当爸的有问题,平时加强孩子锻炼,受一次欺负下次拼命打回来,打不过没事,让人也知道也不是好惹的就完了,发啥朋友圈,真弱,这不就是连家长都tm打小报告吗,更容易让孩子小圈混不下去。
这事就抑郁,以后到高中,大学怎么办?

我早几年就说过了,所谓重点学校重点班的品德一点也不出众,二年级就必须拜老大了,不然就各种手段阴你家孩子,现在孩子可坏了。
我儿子是乖宝宝一个,看到有事都是绕着走的,结果还是会被同学在楼梯上推。因为我家有亲戚就是校长的顶头上司,所以班主任还算重视处理,但过几个礼拜又被揪着头发往桌上按,而且毫无理由,就是熊孩子学电影里的暴力行为。所以儿子只好去拜了个老大以求保护。
老师其实只关心分数,品德算啥呀,能吃吗。

当年跟现在不一个环境。当年班里打人根本没人管,不告不说,家长老师啥都不知道。知道了不打出事来也就说句一个巴掌拍不响两边都有错,学校门口混乱,抢钱耍流氓的社会小混混都是轮班制,天天见都熟脸了七八年没任何人管。
如今教室都有监控,微信群qq群事事跟家长沟通,基本透明化。有啥事第一时间全都知道。想往上告,也有渠道了,就像萝卜这个事,当年我们班连固定电话都只一部分人有,家长除了每年家长会见个老师。其他啥都不知道。下午副课时间有时候我逃个课班主任都不知道。
去年国内留学生的欺凌事件被美国人判刑了,这就是长期在国内打人没事,在国外吃瘪了。这事在国内别说判刑,连个学校处分都未必有。

不要拿个例说事儿,什么学校也无法保证学生100%都不会抑郁,都是精英,只不过好学校出精英的概率更大而已。楼主身为关注老师人文教育水平、勤于管教孩子的家长,已经充分体现出名校孩子家庭背景的优势了,可以想象楼主儿子的同学大抵也是相同背景,这已经比很多学校的很多家长强了。随着教育时间的积累,这种差距会不断拉大,表现到高中可能就是三本和国外常青藤的区别了。

霸凌和欺负是两回事。
中二小那个家长一定是有问题的。
孩子在学校偶尔被欺负很正常,谁也不是天生无敌,家长得知道和引导。
霸凌可是长期欺负。这种家长不知情不想办法解决,等孩子抑郁了再闹屁用没有。指望学校真是呵呵了。这个社会首要是靠自己。运气好碰到负责的老师合理疏导孩子没事,运气一般或者不好呢?不活了?
准备有闲时间了去学习拳击然后教给孩子,从小不欺负别人,但是被欺负就用最速度的办法解决。对方家长如果不懂事我来解决。

中关村二小的微信号发了声明了,但还是那种无关痛痒的废话。
老师、校领导都是和稀泥的态度。而且因为这事,估计明年二小的各项补贴就少了,校领导和各位老师会很不爽。家长这次也是豁出去了。
前不久国家已经出了文件,要重点整治学校欺凌事件,这算是一个靶子了吧。
不要小瞧现在的学生,小学生都不简单了,更何况现在的家长也不一定是善茬,老师也不是什么靠谱的人。各方面都凑一起,煽风点火的,这事就大了。
要想杜绝这种事,学校的老师绝对要更加负责才行,想想我们当年的老师管的多严?现在到点学校就轰人了,除了上课,什么活动都少。至于家长,熊孩子还不都是惯出来的……

小学怎么会这么黑暗。
我小学没觉得啊,打打闹闹有,正常孩子范围,这么黑没有,海淀一所破小学。

不是黑暗,很正常,小孩子对事非的观念相对较差,对欺辱的认识很淡
我从幼儿园读到高中,都有这类现象,从各种小团体之间打群架,到团体欺压单身的,太多了,一直到大学才没有。
基本上你不合群,就有很大可能被欺压,或者是你性格偏软弱又不会巴结或者说人缘不是太好,都有很大可能被欺压
以前中小校门口各种抢钱的,高年级抢低年级的,缀学的抢学生的,太多了,
我读中学时,还多次发生过一大堆学生兴高采烈的组团去外校抢钱的,去小商品市场偷东西更是常事,男生女生组团去偷的都有,都感觉是好玩….
我这还是市重点初中呢,对这些年纪的学生来说,法律基本是不存在的,没有概念。

这个事情的根本问题在于学校领导教育观念严重落后导致的处理不当,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潜在问题。扯到家长自己教育失职、学校责任划分就都扯远了。

 

最近北京中关村二小一家长发文,称自己的孩子长期遭同班同学欺辱,导致孩子失眠、易怒、恐惧上学。而涉事学校对于此事一直不予以解决,儿子至今仍在家休息。

 

轻松一刻:为了后半辈子,请对小偷好点图片

  而对于这个情况,最近校方也出来回应了。简单来说就俩意思:1、这事我们校方内部处理;2、以此事为由对学校说三道四传播不实消息的,小心我告你。全文并没有对受害学生体现一丝一毫的歉意。目前,海淀区教委已经介入调查此事。

 

轻松一刻:为了后半辈子,请对小偷好点图片

  回归校园处理?来,笔给你,你们学校的法律你们自己内部协商制定。

 

轻松一刻:为了后半辈子,请对小偷好点图片

  那什么,问一句啊:我要是在你们学校内部打人,算不算学校内部的事?能不能内部处理?要是能的话我可就去了啊。

 

轻松一刻:为了后半辈子,请对小偷好点图片

  与其这么着急维护自己学校的清白,不如赶紧查明情况给孩子一个公平来的实在。现在看来,校园暴力除了爹妈教育不到位之外,学校也是逃不开责任的。

 

轻松一刻:为了后半辈子,请对小偷好点图片

  港真,他们还是孩子,请不要放过他们。

 

轻松一刻:为了后半辈子,请对小偷好点图片

  对于施暴者的爹妈,俺只想说一句:不能养就别生了,真的,生出来我们还得揍,挺累的。

  PK:你支持对校园暴力设定相应法律吗?

 

  全面开放二胎后,很多男人吵着不要二孩说压力大。但你想想,如果开放的是二妻呢?是不是累死也得娶个二妻!(网络)

 

 

  海淀教委回应中关村二小“霸凌事件”:将确保不再发生

 

据新京报消息,今晚,海淀区教委就中关村二小学生家长称孩子在校遭同学伤害一事做出回应。

海淀区教委表示,近期,中关村第二小学发生学生受伤害事件,给当事学生及家长造成了伤害,对此感同身受,深表痛心。海淀区教育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确保不再发生校园伤害事件,确保每一名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新华社调查北京中关村二小欺凌事件:被欺凌家长称可对质

 

近日,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一位家长在网上发文称,孩子遭到同学的“霸凌”,事后出现失眠、恐惧等急性应激反应,质疑校方处理不当。此事经互联网传播发酵,引发公众强烈关注。对此,记者多方联系涉事相关方,关注“反校园欺凌”难题。

网上舆情:“让真相再飞一会儿”

8日晚,一篇名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开始在微信朋友圈等平台流传。

撰文者自称是北京中关村二小四年级某10岁男孩的妈妈。据她说,11月某日,孩子在学校被两名同班同学欺凌,同学将有厕纸、尿液的垃圾筐扣到孩子头上并嘲笑。事发后,孩子哭着自我清理,却未向老师报告;回到家说起此事时“抖成一团”“嚎啕大哭”,并出现失眠、厌食、易怒、恐惧上学等症状,后被医生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文中指出,孩子从三年级开始就被同学“骂侮辱性外号”。

这位母亲还写道,她向学校及海淀区教委反映此事,恶作剧的两个孩子供认不讳。但一名对方家长觉得“就是孩子淘气”,拒绝道歉。老师定性此事为“就是开了一个过分的玩笑”,并让她放弃“处理惩戒施暴的孩子、让施暴者的家长道歉”等四点诉求。

这位母亲还表示,在与校领导、班主任等老师的面谈中,一位校领导对其“态度粗暴”,认为“孩子在学校受伤就该学校管,家长不可以有意见”。“我们明明是受害者,只要求学校处理和道歉,为什么要被如此对待?”她说。

此后,网上逐渐出现不同声音,“中关村二小其他学生家长”等爆料,称发帖的“被欺凌”学生家长“夸大事实、借题发挥”。对此,“被欺凌”学生的家长11日在微信公众平台发文称:“有些明显是捏造事实甚至人身攻击的,明显地并不关心这件事本身,只是一味攻击母亲攻击孩子。”

部分网友表示,根据单方面的叙述,目前无法确认真相。网友“芭芭拉”说:“理解一名母亲保护自己孩子的心,也希望事情能很好地解决,而不是升级为一场网络大战,进而演变为对某一个群体的攻击。”

记者追踪:仍有情况待了解

事发后,记者联系涉事的双方家长。“被欺凌”学生的父亲10日表示,事件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孩子情绪尚不稳定,仍未返校上课,“我们现在需要更多时间去专心陪孩子,调整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面对孩子,带他走出困境。”

而截至发稿时,涉嫌欺负同学的学生家长尚未回复记者的采访请求。

10日中关村二小发表声明称:“从事发到现在,学校一直在积极努力协调,客观、公正地处理几方家长间的相关诉求和矛盾纠纷。本着保护好每一位未成年孩子的合法权益,学校还将做持续努力,力争达到多方认可的结果。”

学校表示,“针对近期网络上出现的关于我校以及相关事件的不实言论,将保留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学生及学校声誉,并追究相关主体责任的权利”,并呼吁“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学校正常教育秩序的角度出发,让教育问题回归校园进行处理。”

记者此后致电该校负责德育工作的老师,对方没有进一步回应。

然而“被欺凌”学生家长11日表示,学校声明“对于我们盼望的到底如何解决这个事件,并未有进一步的说明。”此外,“对于是否有不实言论,我们只能说:谁主张谁举证。如果能明确提出哪句或哪段是不实言论,我们完全可以质证。”

北京市教委负责人1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孩子是家庭的未来,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孩子的身心健康不仅是家长所盼望的,更是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首都教育系统将从一切为了孩子身心健康出发的角度,高度重视,主动工作。发现问题,严肃对待,妥善处理。”

北京市教委同时呼吁,关注事件中每一个孩子的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的疏导。每一位关心孩子身心健康的成年人,教育好身边的孩子,不做有害他人的事情。

专家:家庭和学校应正确引导青少年

今年5月,国务院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4月至7月为全国中小学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自查治理阶段,9月至12月为专项督查阶段。

11月,教育部等9部门又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要求对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

然而,校园欺凌事件仍不时发生。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今年5月至8月,共上报68起校园欺凌事件。记者梳理发现,大多数网友表示,近几年来曝光了多起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作为家长对孩子在校园的安全非常担忧,希望从学校、家庭、政府等多方面加强合作及研究,引导孩子如何学会爱和尊重,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一些法律专家表示,依据目前我国刑法等法律规定,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但可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必要时由政府收容教养;对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的行政处罚措施,也只有收容教养、治安管理处罚和工读教育;而对未成年人不良或不当行为的教育,则主要依赖于家庭和学校,少年司法领域的制度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建议,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尽的责任,平时应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品格;发生校园欺凌后,受欺孩子家长应平衡维权和止损,施暴孩子家长应避免放纵和过度责罚;学校应秉持公正、客观的态度积极应对,及时对双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

 

 
 

财经网对话中关村二小事件家长:为何选择站在第一线

2016年12月12日  
 

北京市中关村二小欺凌争议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和舆论热议。在校方发表公开回应以及北京教委介入后,事态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在一些自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也出现指责当事家庭实为特权人士,涉事男孩实为欺凌者的言论。12月11日下午,在事发三天后,经过反复沟通,财新记者电话采访了涉事男童父亲王先生。

男童父亲对财新记者表示,目前正在等待学校对事件调查的回复,

“如果在教委督办下,还是此前的结果。我们可能将继续发声”。

男童父亲说,目前已接到学校的约谈通知,正在商定时间,将视学校的态度和目的,

考虑前往还是让律师代为沟通,“我和我的家人承受不了再次受到批评”。

12月8日深夜,一篇名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

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等平台流传,撰文者自称是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二小四年级某10岁男孩的妈妈。

在文中,这位母亲以自述方式还原了她了解到的事实:

11月某日,在中关村二小的某男厕所里,她儿子受到两位同学的欺凌,遭盛有秽物的厕所垃圾筐扣头。

过去近一年内,这位男孩还陆续遭到起不雅绰号等其他形式的欺负。

文章指出,截至网络文章发表,受欺孩子的家长与校方及涉事同学的家长均交涉无果,

学校老师将此事定性为一个“过分的玩笑”,还劝受欺孩子的家长,

放弃“处理惩戒施暴孩子”“让施暴者的家长道歉”等相关诉求。

财新记者尝试联系当事方中关村二小无果。校方12月10日发表公开回应,认为有关言论不实,

并强调“让教育问题回归校园进行处理。”

同时,一些自媒体及社交媒体平台纷纷流布针对中关村二小欺凌争议事件的质疑言论,

指当事男童家长家庭背景优越、和老师素有结怨、被欺凌当事男童先“尿到了那个扔纸篓的孩子身上”、

被欺凌当事男童“在班里非常招人讨厌”“骚扰别人孩子,老师批评很多次”。

男童父亲告诉财新记者,他和妻子将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对于学校所言的不实言论,

“可以让学校指出来,由我来回应。如果不实,我可以承认错误”。

男童父亲表示,此前和校方的交涉作了录音,

若需对照,“可以在公开的场合,听听录音,结果自然就明白了”。

中关村二小欺凌争议事件升级后,曾有网络言论指出,事件起因是受欺凌男童先尿在其他孩子身上。

财新记者获悉,此说法源头是在中关村二小百度贴吧里一位自称是该校教师家属的发帖,

但目前该帖子已被删去。

男童父亲还告诉财新记者,在12月8日妻子的微信文章发布前,已和中关村二小、

北京市教委进行了去信、面谈等形式沟通,但提出的“让施暴者的家长道歉”

“让对方承担相应的治疗费用”等诉求始终没有得到正面回应。

“因为学校的质疑和不认可,我们才选择向社会各方求助,引起关注。”男童父亲表示。

早在12月4日,男童父亲即以“反校园霸凌”的网名在“家长帮”社区发帖,陈述孩子的遭遇。

12月9日,男童父亲在该论坛回复网友时表示,

“压力依然很大,但事情不是因我而起,我和家人只是受害者”。

北京市教委11日通过官方微博作出回应,表示将“从一切为了孩子身心健康出发的角度,

高度重视,主动工作。发现问题,严肃对待,妥善处理”。

作为中关村二小的直接行政主管部门,海淀区教委10日向《北京青年报》记者表示,

已获知“中关村二小校园霸凌”一事,正在了解和处理中。

国内家长普遍对欺凌概念还很陌生,欺凌发生后如何应对成为家长的一大困扰。中关村二小事件发生后,

在自媒体上普及如何应对欺凌的文章纷纷涌现,成为教育家长的契机。

例如,有文章称,欺凌发生后不应以暴制暴,而是申诉立场;

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转学或过度保护造成隔离;长期而言应为孩子建立自信,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另有文章建议,应对欺凌最好的方法是让自己的孩子“有与同伴势均力敌的能力”,

拥有主动为自己争取权益的能耐和力量。也有不少家长认为,就该事件而言,

调查和还原事件真相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财新网相关报道读者评论当中,一类有代表性的观点。

在采访中,男童父亲就一些舆论关注的问题作出了相应答复。

与此同时,财新记者仍在努力联系校方、教委等有关方面,

期待得到他们对舆论关注问题的进一步回应。

文章内容是否属实

财新记者:朋友圈中转发的《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文章是孩子母亲写的吗?

男童父亲:是。

财新记者:事情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男童父亲:是11月24日,一个周四。

财新记者:文中描述的事情经过,能否确保真实?有媒体报道,你们有和对方家长沟通的聊天截图、

北医六院的诊断书、和学校沟通时对方教训孩子母亲的录音。

男童父亲:我和我的妻子对我们说过的话,都承担责任。

财新记者:文章发出两天后,中关村二小回应称,网上存在与事件相关的不实言论,

你觉得是在说你妻子写的文章吗?

男童父亲:二小的回复我没有评论,也没有转发。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对于学校所言的不实言论,

我也表示,可以让学校指出来。由我来回应。如果是我说的不实,我可以承认错误。

大家可以在公开的场合,听听录音,是不是不实的。结果就自然而然明白了。

财新记者:对于学校的声明,你怎么看?

男童父亲:有人觉得强硬。我个人是觉得二小树大(招风),要顾及自己的声誉。我没有选择公开录音,

也是为了为一个名校保留颜面。这件事,如果处理得好,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响。

(声明中)学校说会关爱每一个孩子的健康,但是若没有舆论压力(学校真的会这么做吗?),

即使现在有舆论压力,我也没有体会到学校对我的孩子有什么关爱。

财新记者:事情发生后,网上有不少人指责你和妻子的言论不实,媒体也有相关报道,

但你们迟迟没有回应,为什么?

男童父亲:对于网上指责不实的言论,听说了,但没有看。也不想去关注。

希望可以专心陪自己的孩子和家人。现在真正关注的只有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在学校面谈前,我们也不愿意多接受媒体采访,因为翻来覆去说的都是那些话。我们会为我们说过的话负责。

网上的言论我也不想评论,因为回复它们,不是我做这些事的出发点。

我并不想和这些言论撕、扯、缠。

我不去追究关于我们的不实和攻击言论是谁发的。要核实的话,

和发帖人联系会更好一些。

如果媒体公开宣传了关于我们的不实言论,

我可能保留追究的权利。

回应争端起因

财新记者:有一位自称是中关村二小老师家属的网友发帖称,

当天是你的孩子先尿在别人身上引发争端,这是真的吗?

男童父亲:厕所是隔断的,怎么会尿在别的孩子身上。对此,听听录音,媒体问问老师,

他们也不会说谎的吧。

第一次各方谈的时候,老师和年级组长都在时候,肇事的孩子也亲口承认了事发的过程。

我们也问了(肇事孩子)为什么这样去做,他们回答:“没有什么原因”。

媒体应该问问学校。学校调查了一段时间了,据说也看了录像,但厕所里应该没有录像,

学校应该会有结果了。但目前我没有通过反馈知道学校的调查进展。

财新记者:你曾公开表示肇事的孩子曾经也欺负过别的孩子,如何得知的?

男童父亲:是我从其他家长嘴里听到的,但是他们选择不公开,

我也不能把他们推到事情前线。

是否特权人士

财新记者:还有人猜测,认为你们有一定的“特权”“背景”,如何回应?

男童父亲:我也没办法对此回应,这次事件,了解我的人比不了解我的人要多。

若是真的有特权,也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解决这样的问题。如果真的我有特权,

学校也不会这么漠视,也不会这样把我爱人劈头盖脸地教训一顿。

与校方如何沟通

财新记者:从文章发出后,学校有没有和你们沟通?

男童父亲:在媒体报道后,接到二小老师的电话,说到家门口了,要看看孩子。

学校可能是想息事宁人。但我也没有做正面回应。因为这个时候也不能让他们再见我的孩子。

因为见了面,孩子可能想到的是更不好的结果,对孩子影响更大。

昨天接到二小一个领导的电话,问什么时候可以见面谈。

财新记者:你们约在什么时候谈?

男童父亲:我们正在确定时间,我们也在考虑是否有必要请律师和相关媒体到场。

我也在权衡考虑。我觉得我首先要清楚学校和我见面的态度和目的,

我通过其他方面也传递给了学校这个想法,若还是像上次那样接受批评教育,那么我们选择不见面,

而是让律师和他们沟通。我和我的家人承受不了再次受到批评。如果是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

我们可能会选择在一个比较私密的环境下来谈这次事情,若有必要,会将这次事情解决的结果向各方公布。

财新记者:约谈内容会公布吗?

男童父亲:我的目的是督促学校将事情快速解决,尽快答复。之后可能会向媒体公布。

财新记者:在此前的约谈中你们提出了四点诉求(1、处理、惩戒施暴的孩子;2、保护我儿子不受二度伤害;3、让施暴者的家长道歉;4、对方承担相应的治疗费用),目前还有新的诉求吗?

男童父亲:具体和学校谈时,我们也会听听,学校对此事现在是什么态度,因为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听到学校对这件事情的判断。我也不敢贸然提出新的诉求。

如果像之前一样,双方对此事的态度和认识都不在一个层面上,我也不抱什么希望了。

财新记者:如果是这样的结果,你们会如何应对?

男童父亲:如果之后事情还是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那么对于所有的当事人,我可能选择公开。

为何写文章维权

财新记者:在一些人看来,你妻子写的文章情感过于强烈,似有不妥。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诉求?

男童父亲:最开始学校和我们约谈,我们希望妥善解决,但结果不好。后来我们通过学校的老师向校领导转交了一封信。

财新记者:什么时候?

男童父亲:11月24日星期四事情发生。第二天和两个老师见面谈。下一个周一(11月28日)信就提交给学校。

财新记者:信的内容是什么?

男童父亲:事情的发生经过、我们的诉求,整理的政策文件。提了我们的四点诉求。

财新记者:有回音吗?

男童父亲:学校之后约谈了我爱人,其结果就是我爱人描述的。学校希望我们放弃公开信里的诉求。但从始至终,没有对我们的要求的正式回复。对于我们的诉求,如果学校不认可,给我们答复也可以。但没有。我们一直在等。

财新记者:这封公开信也给了教委部门吗?

男童父亲:是的。也是一样,没有回复。我们没有通过信访的方式,只是往德育科打了电话,将事情做了陈述,希望敦促学校可以快点解决。事发了一周,事情没有解决,孩子受到骚扰侵犯,我们需要学校给予明确答复。收到的却是学校对我们多方的质疑和不认可。这也对我和妻子造成了伤害。

财新记者:在此之后还用过哪些办法表达诉求?

男童父亲:在这之后,我们选择了向社会各方求助的方式,我们希望得到各方关注。比如,在“家长帮”的论坛上发帖,还有后来的这篇文章。

下一步怎么办

财新记者:为什么要站出来,希望通过行动达到什么目的?

男童父亲:我们坚持维护权益,目前在等待学校给我们调查结果的答复。

这个事情一定要解决,不管现在炒得多热,我的目的就是要一个合理的答复和解决(方法)。我想为我受伤的孩子和家人讨回一个公道。让更多的人重视这个事情,不让更多的孩子受到伤害,这就够了。

如果在教委督办下,还是之前那样的结果。我们可能会继续发声。因为我们觉得自己是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财新记者:对于目前一些质疑您和孩子的言论,怎么回应?

男童父亲:我选择站在第一线。昨天有的记者去学校采访,其他家长在采访中也表示了对我的孩子的认可。我的孩子什么样,老师怎么评价,媒体都可以向学校和老师求证。

至于别人的恶语中伤,如果我要解决问题的目的达到了。我是可以承受这些压力的。

冲在第一线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但是为了能为我受伤的孩子和家人讨回公道,能够让更多的孩子免受伤害,我选择坚持。

对解决方案有何期望

财新记者:你希望事情最终如何解决?

男童父亲:这件事受到伤害最大的就是孩子,也包括施暴的孩子。因为这个孩子如果不及早认识自己的行为,他的家庭和学校不及早对他的行为进行干预,孩子以后的问题将更大。

事情发生后,我们和班主任、教导主任谈的时候,也很明确指出,有必要做心理干预,包括施暴的孩子。但这两个老师表示自己不能代表学校。

财新记者:你们会追究施暴的孩子的责任吗?

男童父亲:对方是一个孩子,我不想追究他的什么责任,也不可能追究。

我们的做法更多是想让学校可以认识到问题出在哪里,孩子在学校做出这样的行为和多方都有关系。欺凌问题需要多方的重视,单独靠老师、学校、家长任何一方,都做不好。

财新记者:对事情之后的处理抱什么期待?

男童父亲:事情不知道未来会走向何处,但总会有一个结束。我希望它可以对欺凌问题的立法、各项文件(的制度建设)有帮助,让各所学校,让每个家长都能够正确地认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