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和中学将迎来新的教育恐慌
此次新高考方案,逼迫着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科目考试改革,学生首先面临的就是选考科目。
值得注意的是,中考和高考方案配套,也实施了选考科目。
普通高中阶段教育也就是完成大学招生考试的过程,这和西方教育体制中的大学预习课程有点像了。
未来的基础教育阶段,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会整个前移到初中甚至小学阶段,
也就是说,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学生就要做出残酷选择,要选择3+3中的选考科目。
这是一个残酷的学习游戏,从一方面来看,大学招生不分文理,但大学专业是分文理的,
学生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家长会主导学生的选考科目,导致文理分科会大幅提前。
对于选考科目,一方面有很多人,包括教育界人士在呐喊,把选择权还给学生!
考什么,学生说了算;一方面,作为未成年人,尤其是初中生,大多数学生是很难发现自己学科兴趣的,
选考科目缺乏科学的依据。这是未来高中阶段教育和大学招生最大的隐忧。
客观而言,基础教育界目前还没有实施过让学生,尤其是初中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
学生在中考过程中,是没有选择权的,没有把选择权还给学生,怎么知道学生不懂得选择自己兴趣科目?
|
这是一把双刃剑,意味基础教育得把很多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学科提前到小学阶段,让孩子广泛接触,通过初步学习和了解之后,再做出选择,可想而知,未来小学生的负担会多么重。
如果让初中生选择,读高中后,万一发现选择的考试科目和自己兴趣怎么办,重新选择,他的学科基础已经跟不上了。而且,初中生在对学科懵懵懂懂的时候,我相信,绝大多数学生选考科目的决定权在家长那,把选择权还给学生,不如说是还给家长。
自主选考科目,会导致教育投机行为发生,学生会自动逃避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
尤其是自然学科,到了高中阶段,一般有文科兴趣的,选择文科,有理科兴趣的选择理科。
但初中阶段就不是这样了。未来,大学招生,尤其理工科,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理学功底,
初中就开始选考科目了,对高中影响太大了,以致会影响到大学招生。
现在最迫切的问题,不是研究高中阶段选考科目,而是要研究初中阶段选考,
开发一套适宜于初中阶段选考的科学系统。(头条号) _(网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