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来源: 2016-04-08 19:01:27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我想先从道家“形”和“神”的概念说起吧,这样更容易理解阴阳,鱼在水里游,鱼不知道自己生活在水里,以为自己的水世界,就代表世界,人生活在天地间,我们的认知决定了我们的眼界,这种认知来自“识”,语言文字流传下的只言片语,去揣度前人的想法,这就引起了很多问题,因为过去的人生活环境和现代人不一样,历史文化,社会主流思想,世界观都不一样,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定义,还有主流文化,所以现代人解读古代人的想法就很难,因为每一个时代在认识一个东西都在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文明来重新定义它,说是为了方便理解,但是因为“别人的”定义、思想混杂其中,所以偏颇,可是那个东西本身还在那,并不会因为我们的看法角度而改变性状,所以我先请各位放下心中各自对古医的定义,对中医对世界的想法,安静听我说。

古代的道家,或者说各类“实干家”,练养家,神仙家等等,都在尝试在自己的领域突破,他们可以说是很早的一批“科学家”,本着严谨验证的态度看待自然,那时候人更靠天吃饭,很多信息也因此直面天地,更加真实

古人相信万物都有“灵”,这个“灵”实际上是一种对状态的定义,举个例子,说到河流,水,甲骨文的水就是三条波浪,曲线,用波浪的形的状态来描述水的存在,可以说过去的思想,很少去用“名”去命名事物,而是用存在的状态,产生的动作,来命名事物,这种习惯现在被我们的邻居日本人很好的继承了,我们自己却在用西方的线性思维来命名东西,就是一个东西我一定要给他一个“名”我才知道它是干嘛的,

日文里,“放题”,就代表自由随便任君处置的意思,但是用汉字来看,题就是约束,放就是接触约束,这是文化层面的基础。这部分不明白,古文看起来就很费力,为什么要提到这个,因为医心方原文是中日语混杂的,我们这次并不拿出日版古文来讲,但是译文,这个法则一样很重要,古人描述的内容,是动作,而非名词,没有主谓宾的概念。

之后说第二个概念,世界观,古人是这么理解世界的,鱼是鱼的形状,是因为要在水里生活,也因为是水,鱼也只能在水里生活,这个状态是直观的描述,那么水,就是限制鱼形状的“神”,灵,人也如此,山精草木也是如此,这个概念很抽象,所以引申出一个概念,人生存在天地之间,那么人的形状是为了适应天地间的环境,所以天地就是人的“神”,那天地是什么样子,人为了活下去,也必须和天地一个样子,这么说,能明白吧?只要天地山川,日月星斗没有改变,人的身躯就不会有大的结构性改变,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大的生存环境,磁场等等没有改变,人不会发生进化退化,所以,历朝历代的医生也好术士也好,按说并不会出现很多门派划分,因为人的身体结构没变啊,可是确实出现了分别,那问题就出在了后天的“识”,累积的,听到的等等,有个小游戏不知道你们见过么,五个人,互相隔断,堵上耳朵,一个个往下传递信息,只能靠看动作,第五个人猜第一个人看到了什么,在描述什么,哪怕至亲的人都能传递的驴唇不对马嘴,何况隔了几千年的间接传承?所以现代医术糟糕到这份上,天天打架,一点不奇怪,他们忘记了第一个要传递的信息描述的东西一直在那,而只在想怎么最好的表达上一个人告诉我的东西,所以我说要各位暂时放弃成见,直面天地人身,听我慢慢道来,

古中医,接近现代物理学,既不是化学,也不是生物学,是物理学,人的身体有很多开关,大门,控制着身体的每一个阶段环节,不同的环节有自己的状态,医的目的,一个框字旁一个矢,醫,一个人,一个火台,有目的的通过人为外力的手段针对某个环节下手,改变状态,这就是医,首先,放弃“病”的概念,不管命名什么病,肉体千年不变,它的状态就那几种,因为状态不好影响存在了,所以就会认为是“疾”,不存在状态不好,天地间就算发生洪水,洪水只是对人不好,但是肥沃的泥土可以带来更多的生长,关键在于如何利用状态让“存在”不会影响生存,这就够了,有这个思想,并不跟“病态”纠结,

这是认知古医的思想基础,古代的医,必须对时间,时机有精准把握,因为天地时刻在变,同样的一个画面,状态,在天地间不会出现第二次,上一秒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所以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开篇就讲法于阴阳,合于数术,改变状态有很多方法,你们有人可能接触过一些看起来很神奇的“法术”,比如收魂,换命等等,我并不否定这些,但是流传到现在,这些已经只剩下形了,各种术都可以在宏观上改变身体,改变某一个时间片段的状态,

比如说发热,正常人太阳证发热,临床观察到就是6天整传经,在普通人看到的感觉就是,我多喝水,挺挺,好像感冒一个礼拜就好了,当我们明白其中的影响环节时,就可以加速或者减少这个时间长度,控制程度,让它消失或者加重,都能做到,这就是认为干预的方法,医也可以制病,病只是一个时间段的状态,看到更深远的东西,才是有趣的地方。

毒医?未必呦,比如,一个人身体很好的情况下如果某天出门就会死于车祸,而前一天我让他生病发烧结果卧床没出门,那个时间车祸的象就发生在别人身上,这也是医。不过可以理解是“玄医”,在世界上存在,但是我不想讲这个,内容更繁杂。

我讲下人身的基础吧,活人和死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谁知道?知死方知生,我来说吧,刚才破砖说的算一个方面,活人有口气,死人没气,还一点,引申出来就是活人身体是温暖的,有体温的,死人没有,活人可以运动,死人没有,从分子物理学看,活人身体内各部分的分子都是运动活跃的,死人是相对静止的,速度,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初中物理会跟你说,热的东西,分子间距离大,运动速度快,冷的东西,分子间距离小,运动速度慢,因为能量,所以热,这个动能能量,并不局限在热,高处的东西落下比低处的东西落下砸人就是伤害更大,我们把这个能量叫做“势”,道德经里说“高以下为基”,描述的就是动作,势的产生,这个就是古医当中的“阳”,运动的,功能的,就是阳,不运动的,有形的基础的就是阴,

“阳”给“阴”赋予功能性,动力,动能,“阴”给“阳”依托,实现功能的形,就好像发动机里烧汽油,构成发动机的钢铁就是阴,汽油,点火,能量爆炸,压缩气体,这个动作就是阳,我这么说能理解吧?那么阴阳跟身体是什么关系?阴阳跟身体的关系,在人体整体看,肉身这个“死物”就是阴,让肉身可以活动,可以喘气的力量就是阳,这个感觉,就好像现代说的生态圈,如果地球上没有自然循环,地球就死了,变得像金星和火星一样荒芜,但是地球有生命,这个推动生态循环的力量就是阳,地球本身的形就是阴,这一点是和人体对应的,大阴阳找到后,就要开始分析为什么世界可以是生机勃勃的状态,为什么人体不是尸体,是活动的活人,

现代人认为全世界70%是水,这个现象在人体身上同样适用,但是这个水,并不是死水,天地间的水是在运动变化的,有山河冰川,江河湖海,大气,动物,无所不包,有水的地方,生命的循环就能有基础,那人呢?也是如此,但是这个水,绝对不会只是液态水,而是更多的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因为蒸腾和汽化,冷凝三态转换,天地形成能量圈,万物大地得以润养,生命才能展开,人的身体亦是如此,可是水的三态变化能量来自哪?

来自太阳,地球的关系,太阳放出光和热。太阳的光照射地球,光的能量,分子间的运动,震动,波,传导,被传递到这里,地下的地火,产生同样的作用,这个感觉有点像微波炉,所以地火反馈回来,就变成了所谓磁场,来稳定保护中间这一层大气圈,环环相扣, 在人身体里,心脏就是源源不断提供能量的太阳,脾脏消化部分就像大地,分配营养万物,心脏的能量通过主动脉降到小肠后面,温养小肠和肚脐之间,和女性子宫,男性前列腺之间的空虚之处,这里就是所谓"气海”,武侠小说的丹田,也就相当于地球的核心,或者现代中医说的肾阳所在,这个能量,蒸化肾,膀胱,大肠收到的水,就好像地热太阳的温暖加热地下水,山川河流,之后进去脾的分配,脾如同大地地表,之后流行草木之间荣与升发,就像脾藏的能量进入肝,于是大循环的根基就有了,这个过程,就是古代修行人,医家说的人体五行生克,在天地就是化生万物的状态。我找地方吃饭。你们不明白身体的循环,所有的物理状态,是没法用各种方法改变身体的。 天地有山川河流,人有肌肉经络,人体里面除了解剖学看得到的血,还有体液,但是更多消散的是水气,这个气是阳气的依托,“有形有质”是阴,“无形有神”的是阳,两者结合,就是动态的“活”,两者分离就是“毒”,毒,在现代会做很多界定,什么元素,组合,毒害,等等,这只是分离认知,但是从不明白多少量在人体是有害无害的界定,其实在我们看,毒不存在,害不存在。所谓的伤害。只是因为“阴”不能收纳结合“阳”,“阳”不够推动“阴”了,因为“不化”,不能平衡转化,不是谁多,就是谁少,然后多余的部分跑到多余的地方,毒就形成了,比如出汗,汗臭,比如脚气,比如腹泻,比如小便浑浊,都是人体自我平衡的过程,为了调整不能“化为己用”的部分,譬如呕吐,等等,不一而足,在大自然呢,比如石油,石油在地下不烧不提炼永远不会污染,但是如果集中精炼,就会产生毒,污染,因为自然没法转化,比如塑料袋,同样,比如放射元素,自然界都有,但是无害,因为环境阴阳足够平衡,人非要把它集中起来,于是大地没法“化”,所以就变成了毒,这就像任何东西,吃多了都能吃死人,一个道理,阳依托于水,在人体主要是水气存在,这个“燃料”就好像汽油,汽油本身不能有能量,燃烧赋予能量转化才能利用,水和热也是如此,能量燃料可以加速某部分的运转,在有平衡的内容介入补足“阴阳”的情况下,加速时间的转化效率,就像时光机器,让相对时间变快,等于效率提高,效率变快等于时间压缩,大自然的塑料都是可以降解的,只是200年的时间对人太久,如果缩短到1天,它就是“无害”,同样原理,这就是所谓“医”在人体做了什么。

天,人,地三才,在人体,对应心肺,肝脾,小肠肾,因为心肺辐射能量,为天幕,小肠肾,为地火加热水升腾,为地,肝脾消化,后天之本,为人。我们这一支眼中,世界上没有病,只有某个时间段的状态,自然是允许这种存在的,但是又不允许,允许是因为物质可以做到,不允许是因为时间衰变。你可以理解吃的都是毒,也可以理解所有东西都可以消化,只要时间条件足够,毒只是人自我认知的局限,知道因素条件,毒可以化掉,解毒就是类似补足阴阳的概念。人的所有机能都不会有损坏,那不就是另一种意义的长生?对,长生,但非不死,但是这个长生还要会懂藏养,和能量转化在肉体完成,这是对毒的概念。 举例,喝水喝多了,会水中毒,休克,因为水就是“阴”,在人体水要气化才能用,多的水要肾脏安排排了,结果这个量超过了转化,又没法及时排,所以喝水也能毒死人。氰化物,如果转化条件合适,可以被水解,包括河豚毒素,所有的毒在能量的冲击下都会被破坏,我提到这个,就是为了说清楚为什么金石药物用对病人吃不死,正常人吃死,如果修行把自己变成“非人”,毒药就会变成平衡的补药,这就是丹药的基础,金丹的基础,这就牵扯到医道的发源点,就来自修练肉体的那帮高人,在千年前就对肉体认识透彻了。

四季,时间在人体是有刻印的,一日之四季,对应古代十二时辰十二地支,子午卯酉,对应胆,心,大肠,肾,这里说的就是功能,胆是后天消化里负责改变毒素的部分,身体里最后一点血液的毒素被转换为胆汁参与消化,同时这个胆也指的协调功能区,意思就是微循环控制的神经体系,意思就是微循环控制的神经体系,主掌人的决策力,判断力,同时微调内循环,因为有微调的作用才能分离收纳汇聚肝脏的毒素,

心,指的是心神,是“神”,而不是中医说的心包,现代中医说的心包,才是肉质的心,和外部的心脏包膜,古代的午时的心,指的是心神,控制人体大方向运转的核心,类似司令部, 大肠,主管身体里水汽的运化,它就像锅,食物残渣中最后的水分要到这里才会被吸收掉,它的温度很高,同时介乎在胃和小肠之间,这个位置,离修行所说的黄庭很近,肾,就是统管经络之内能量密度,人身体内水液燃料运转的核心,这是修行人的四季

在人身上看就是早晨,中午,傍晚,子夜,春夏秋冬,这里我补一个歌诀,十二地支歌诀,看不明白先背下来也可以,因为代表了古法子午流注,一天之内十二时辰运转的机要,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控制了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微循环还有能量系统,就能控制身体的四季,一天之四季,这部分我先淡化,因为时间牵扯到转换肉身的关键。我来讲五行吧,

现代中医五行,肝心脾肺肾,木火土金水,这是相生的概念,但是现代人并不知道为什么,因为不明白,就排斥为封建迷信,现代的中医也解释不清楚,因为从华佗那时候开始就不靠谱了,因为原理很简单, 那时候没有物理学,没有水蒸气的概念,只能用“炁”字来描述,但是前几年有个哥们说,这个字你拆开看不就是“无火”嘛,于是跑去灭人欲,神经病。 这个字的形,是一个在火上蒸煮锅的样子,古代的礼器,熬药,假借古巫炼药的样子来描述,实际上就是描述的能量转换,热或者其他能量借助媒介融于物质之间让物质形态发生变化,出现三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古人看到最直白的样子就是在火上烧东西,无并不是没有,而是看不到,不是真没有,所以左边多了一个小竖,意思就是不是没有,是转换成能量流转肉身,这个转换顺序就是木火土金水相生,具体解释一下,我们从一口粥进入人体说起,以下内容很重要!